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文安蘇橋典故

文安蘇橋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8 14:36:38

① 蘇橋-文安型

以天然氣為主,伴生有凝析油和輕質油,多出現在石炭-二疊系發育的老第三系深凹陷區。其分類標志主要有三個:

(1)天然氣組分中,濕氣含量高,C1/Cn=70%~90%,凝析油和輕質油的石蠟指數PI1和PI2,分別為±2和25,遠低於文留和鄂爾多斯地區。屬成熟—高成熟油氣。

(2)甲烷碳同位素偏輕。天然氣δ13C1=-33.9‰~-39.6‰,均值為-36.1‰。較該區第三系油型氣(δ13C1均值為-46.39‰)重±10‰,但比文留和鄂爾多斯中東部典型煤型氣偏輕2‰~8‰。

(3)乙烷和凝析油碳同位素值接近於煤型油氣。δ13C2=-22.9‰~-28.3‰,均值為-26.01‰;凝析油δ13C=-26‰~-28‰。在渤海灣地區天然氣類型圖(圖3-1-3)中,多處於煤型氣與高成熟—過成熟第三系腐泥型熱裂解氣的交匯區。

其他標志還有:①凝析油和輕質油中芳烴含量(≥30%)高;②姥鮫烷優勢,Pr/Ph=2.22~3.25;③C29規則甾烷和重排甾烷優勢等煤系母岩特徵;④氫同位素(δD平均為-190‰)偏輕;⑤氬同位素和汞蒸氣含量與第三系油型氣接近等特徵。

油氣源對比證實,這類油氣屬混合成因。石炭-二疊煤系是其主要油氣源層,並混有相當比例的高成熟第三系油型裂解氣(程克明等,1996;秦建中、謝恭儉等,1989)。

② 蘇橋鎮西李庄歷史

蘇橋襲鎮(SuqiaoZhen)位於中國河北廊坊文安縣境北部,距文安縣城20公里,在霸州東南,與東楊庄接壤,距霸州20公里。北靠大清河,南臨文安窪,面積85.7平方千米,人口3.19萬人(2002年)。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民生村。
中文名稱
蘇橋
行政區類別
鄉鎮級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河北省文安縣
政府駐地
民生村
電話區號
0316
郵政區碼
065805
地理位置
冀中平原
面 積
85.7平方千米
人 口
3.19萬人(2002年)
方 言
冀魯官話保唐片定霸小片
氣候條件
北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六郎古槐,永濟橋碑,皇恩亭
火車站
廊坊站
車牌代碼
冀R

③ 文安縣都有那些名勝古跡

文安古八景勝水荷香
今霸州市勝芳鎮原屬文安縣。此處原為勝芳淀,過去多栽植蓮藕。每到夏季,碧綠的荷葉映襯盛開的荷花,微風吹拂,清香四溢,綿延數十里,燦如雲錦。「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美麗的景象真有杭州西湖的風采,故稱之為勝水荷香。勝芳集市貿易繁榮,商賈雲集,為直隸(河北省)六鎮之一,南來北往的人跨關渡河,勝水荷香的美名傳遍海內外。
文譚灝影
文譚灝影在文安縣城北偏西8公里,急流口鄉急流回村的北急流口(自然村)西北邊。其地古臨漳水,系河道決口急流沖積而成的深水大坑。澄波浩渺,古岸縈回,天光倒垂,日影在下,人游覽於岸邊自有一番樂趣。因年代久遠,現僅存二三百平米面積。原有石橋一座,名為「文濟」,清代咸豐九年曾經重修過,今已不存。
潭本名「文安潭」,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曾經到過這里,說文安潭的名字是禹王給留下的。
漢檜凌霄
靈集寺內有的兩棵高大的檜樹。檜樹是葉子如柏樹、枝幹像松樹的一種常綠喬木。這兩棵樹相傳是漢代建寺時栽植的。過去十年九澇,洪水頻仍,文安窪的樹特別少,尤其是檜樹在這里更不常見。物以稀為貴,每當秋收之後,地凈場光,登高遠望,百里大窪一覽無余,兩棵古償蒼勁挺拔,參天並立於高岡之上,確實很壯觀。
唐碑吐霧
唐碑位干縣城西北1.5公里相公庄村西頭往北300米處。碑是唐朝張仁憲之嗣孫張仲武為張仁憲建立的,距今將近1500年。每當清晨曉霧迷漫,豐碑突兀,人們想像張公當年統帥千軍萬馬,旗旗招展,威武雄壯的氣勢,美其名曰「唐碑吐霧」。
九川雪浪
為文安遭受洪水災害的境況一說是在縣城東南角眺望城南窪的景象;一說是在曲堤店東南,原大寧橋一帶。古代在河間府境內有黃龍淀,自鎖井口開鑿,至文安縣玳瑁口(在城東南二十五里),通深水(此河清代已湮廢),經火燒淀(在李庄、南各庄、馬武營一帶)轉流入海。當時曲堤店為眾水所匯之區,洪水泛監時一片汪洋。
文安八景其餘七景,或為名人遺跡,令人嚮往,發思古之幽情;或風景宜人,頗具特色,鄉人引以為榮。唯此景展示過去遭受洪水災害時的情景,令人難以忘懷。
縣志八景九川雪浪雲:「邑居眾水之會,驚濤灑雪,細浪翻銀,鷗陣漁檣,彷彿江南勝概。」在洪水浩劫使文安人民傾家盪產,妻離子散之際,猶能在洪水滔天狂風巨浪之中品出江南勝概,實在不敢苟同。九川雪浪圖作者靳之火斤詩雲:「頻遭昏墊嘆懷襄,浪卷殘村九派狂。老輩錫名非樂水,願憑竹帛繪流亡。」確實是文安窪遭受水災慘狀的真實寫照,也表現出他對平民百姓的同情之心。
萬柳金堤
這是大清河南堤,又稱千里堤。因為沿堤栽植柳樹,長堤橫亘,高柳參天,碧水東流,漁舟盪漾,宛然一幅美麗的圖畫。大堤有柳樹的護衛,取固若金湯之意,所以稱為萬柳金堤。
沿河之堤傳自秦漢始修,宋明以後不斷重修,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知縣史天佑創修大堤,自縣西南大、小王東起往北往東,又往東南至王李墳止,全長一百五十里,高大堅固,多少年來成為防洪屏障。據縣志記載,此為千里堤的創始。至清朝廷修,上接保定縣(個新鎮原為舊保定縣城)官堤,下至富管營。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知縣王湘令百姓沿堤栽植柳樹。數年之後,樹長至合抱不攏。每逢汛期,伐干為樁,把技權砍下來可用做下樁後填充的軟料,間或有短缺則及時栽補。還制定了嚴厲的禁令,有私自砍伐者嚴懲不貸。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知縣崔啟元有詩贊曰:「史公堤上萬株楊,不數當年召父棠。為語居人匆剪伐,秋時猶記怒濤狂。」告誡人們說,史縣令為人民辦事,沿堤栽柳,意義深遠,要愛護柳樹,不要砍伐,要看到它防洪固堤減少洪水災害的重要作用。其成為文安一景是當之無愧的。
蘇公勝跡
在縣城北20公里蘇橋鎮,北臨大清河與霸州相望。因宋代蘇洵曾授霸州文安縣主簿,故該縣曾建橋及蘇公祠,祠在河北,清代已廢。雖雲蘇公勝跡,其實蘇洵並未到縣任職。
《讀史方輿紀要》:「蘇家橋在縣東二十里(原文如此),當往來孔道,靖難初,燕王自固安渡拒馬河駐師蘇家橋即此。」朱彝尊原按:「蘇橋,縣志謂蘇明允(蘇河字)故跡,載詩雲:『蘇公曾接文安簿,河上蘇橋自昔傳。』然明允為文安主簿以修禮書授秩,未嘗赴州也。」
清乾隆三十二年御制蘇橋雜詠四首之一:「修禮予之主簿祿,幾曾赴任柳河廳?長橋卻說老蘇建,未讀歐陽墓誌銘。」三十五年御制題蘇橋二首之一:「姚癖陳州洵霸州,太常因革禮同修。了知食祿弗任事,宋史刪文本細求。」
歐陽修《故文安主簿蘇公墓誌銘》:「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逐除試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篡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由此可見,蘇洵被禮部抽調纂修《太常因革禮》,因為這不是常設機構,工資無處開銷,就把他的職銜轉到霸州文安縣,按縣主簿待遇領工資。禮書修成之後,呈奏朝廷,未等批復下來,他就病故了,當時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 1066年),他活了五十八歲。說明蘇洵並未到過文安。
孟母高台
位於大柳河鎮東一公里,富各庄村北。原來有一高大的土台,台下有洞,深廣莫測,相傳為宋將孟良藏母處,台下有碑,題日「孟母之墓」。清朝末年碑已不存。1958年前還有不太高的土台,方圓十幾米。
據傳說宋將孟良出身貧苦,幼年喪父,由寡母撫養成人。幼年魯莽,好打抱不平,經常與人打架斗毆,不聽勸解,可是他母親到場,一句話他就立刻停手。長大之後雖然粗直豪爽,但忠勇過人。楊延昭任保州(保定)知府時,屢敗北國(契丹)入侵兵將,威震三關,在任二十多年,北國人都稱他為楊六郎而不敢叫他的名字。孟良深得楊延昭信任,雖為主從,情同手足。三關口在宋朝是幽薊二州的邊防重地:益津關就在現在的霸州市;瓦橋關在今雄縣南的河沿上,這條河古稱易水,又叫拒馬河,就因為河水淺不可渡船,深不能跑馬,能阻擋北國騎兵;高陽關也叫草橋關,在高陽縣。當時戰事頻繁,邊境很不安定,孟良對母親特別孝敬,伺候母親的事都要自己做。可是母親年紀大了,惟恐為國家盡忠之日長,為母親盡孝之日短,所以不論轉戰到什麼地方,都用車拉著老母隨軍,以便早晚侍奉,二十餘年如一日。後來老母病故於益津關,孟良痛不欲生,因為連年爭戰,烽煙不息,沒時間把靈樞運回故鄉,就由楊六郎百般勸解,後來決定暫埋葬在靠近邊關的後方,距離屯集大軍糧草重地廣陵城不遠的大柳河,可以趁押運糧草之機順便祭掃。為怕年長日久被湮沒,就在墳上積土建成高台,希圖永遠流傳。這個傳說雖然有些附會,但宋朝楊延昭鎮守邊關的三關確實是在這一帶

④ 文安那裡有古代文化

文安縣
所屬分類: 中國地名 中國市縣 河北 河北縣區 河北地名 河北地理 河北城市 河北市區縣 河北行政區劃

添加摘要

文安縣
文安縣隸屬河北省廊坊市,地處京、津之間,幅員面積1028平方公里,人口45萬,轄13個鄉鎮、5個國營農場。古為燕趙之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取「崇尚文禮,治國安邦」之寓意得名。近年來曾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生態示範縣、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縣、農業產業化先進縣。

目錄 [隱藏]
1 歷史文化
2 區位交通
3 自然環境
4 經濟發展
5 科教衛生
6 參考鏈接
文安縣-歷史文化 文安自漢初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形成豐厚的文化積淀;「形如釜底」的文安窪淀彰顯出獨特的人文景觀。昔日坊表林立、行宮和廟宇遍布的文安名勝古跡雖然幾乎盪盡,但唐碑和皇恩亭仍並峙南北,唐王墓和趙郭等古代遺跡亦臚列東西。

文安縣
大清河沿岸的5座行宮雖不得見,但金章宗、明成祖、清聖祖和清高宗4位帝王的足跡卻留在文安。曾任文安縣尉的唐代大詩人王之煥,「好俠倜儻」,「擊劍悲歌」,在文安留下多少政績和詩篇!任文安主簿的宋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蘇洵,「教民禮讓,勸課農桑」。「蘇橋」的命名成了人們心中永遠的豐碑。

明代文安人張茂、劉六、劉七,高舉「英雄吞海岳、氣勢轉乾坤」的義旗,威震大江南北,震懾了封建王朝。名振華夏的一代武術宗師董海川,於清末創立的陰陽八卦掌享譽海內外,最近被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明清著名的書畫家高松、井玉樹,技藝妙臻三昧,名揚當世;今天的書畫家鄭山麓、胡立民等繼承傳統技藝,開一代書畫新風。此外,像西河大鼓朱派創始人朱大官、戲曲家常永基、王伯華,當代著名歌唱家戴玉強等傑出人才,都令文安人感到自豪驕傲。

昔日的文安窪淀,蘊含著泥土和水草的芳香,形成了文安耿直敦厚、氣勇尚義的風格,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淳樸、善良、正直、誠信和積極向上的文安人。改革開放的東風,給文安帶來百業昌盛的景象。
關於文安的建置有兩說:據1994年版《文安縣志》,為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但據1983年版《文安縣地名資料匯編》,為西漢武帝時(公元前140~47年)建置。共同點:縣名由來取崇尚文禮,治國安邦之寓意,古治所在今天的大柳河東側(遺址已湮沒),屬幽州渤海郡。
東漢-三國(魏)-晉,屬冀州;北魏-隋-唐時,屬瀛洲;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屬莫州(或寫做莫+右耳旁);五代時,並入契丹(後改國號遼)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攻遼克益津關置霸州,文安縣屬霸州。宋-金-元-明-清,屬霸州。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民國,屬直隸順天府。民國17年(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
西漢置文安縣。文安一名,當地傳為取「崇尚文禮,治國安邦」之義而得名。又據《郡縣釋名》:「文安,潭名。潭在縣北一十五里。」
2000年,文安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6186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文安鎮 64326 新鎮鎮 28766 蘇橋鎮 32984 大柳河鎮 34579 左各庄鎮 36006 灘里鎮 29918 史各庄鎮 22381 趙各庄鎮 41744 興隆官鎮 26040 大留鎮鎮 37610 孫氏鎮 57186 德歸鎮 20457 大圍河回族滿族鄉 29871
2002年底,文安縣面積980平方千米,人口42.20萬。轄12個鎮、1個民族鄉,10個社區居委會、383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文安鎮。

⑤ 廊坊懸梁大寺在文安蘇橋有歷史記載嗎

我媳婦1點想喝可樂,我也會出去買,基本天天給她做掛面湯,一吃一大碗,見她吃的那麼稥,我很滿足

⑥ 文安8大景是什麼

文安古八景分別為:勝水荷香,文譚灝影,漢檜凌霄,唐碑吐霧,九川雪浪,萬柳金堤,蘇公勝跡,孟母高台。【勝水荷香】
今霸州市勝芳鎮原屬文安縣。此處原為勝芳淀,過去多栽植蓮藕。每到夏季,碧綠的荷葉映襯盛開的荷花,微風吹拂,清香四溢,綿延數十里,燦如雲錦。「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美麗的景象真有杭州西湖的風采,故稱之為勝水荷香。勝芳集市貿易繁榮,商賈雲集,為直隸(河北省)六鎮之一,南來北往的人跨關渡河,勝水荷香的美名傳遍海內外。
【文譚灝影】
文譚灝影在文安縣城北偏西8公里,急流口鄉急流回村的北急流口(自然村)西北邊。其地古臨漳水,系河道決口急流沖積而成的深水大坑。澄波浩渺,古岸縈回,天光倒垂,日影在下,人游覽於岸邊自有一番樂趣。因年代久遠,現僅存二三百平米面積。原有石橋一座,名為「文濟」,清代咸豐九年曾經重修過,今已不存。
潭本名「文安潭」,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曾經到過這里,說文安潭的名字是禹王給留下的。
【漢檜凌霄】
靈集寺內有的兩棵高大的檜樹。檜樹是葉子如柏樹、枝幹像松樹的一種常綠喬木。這兩棵樹相傳是漢代建寺時栽植的。過去十年九澇,洪水頻仍,文安窪的樹特別少,尤其是檜樹在這里更不常見。物以稀為貴,每當秋收之後,地凈場光,登高遠望,百里大窪一覽無余,兩棵古償蒼勁挺拔,參天並立於高岡之上,確實很壯觀。
【唐碑吐霧】
唐碑位干縣城西北1.5公里相公庄村西頭往北300米處。碑是唐朝張仁憲之嗣孫張仲武為張仁憲建立的,距今將近1500年。每當清晨曉霧迷漫,豐碑突兀,人們想像張公當年統帥千軍萬馬,旗旗招展,威武雄壯的氣勢,美其名曰「唐碑吐霧」。
【九川雪浪】
為文安遭受洪水災害的境況一說是在縣城東南角眺望城南窪的景象;一說是在曲堤店東南,原大寧橋一帶。古代在河間府境內有黃龍淀,自鎖井口開鑿,至文安縣玳瑁口(在城東南二十五里),通深水(此河清代已湮廢),經火燒淀(在李庄、南各庄、馬武營一帶)轉流入海。當時曲堤店為眾水所匯之區,洪水泛監時一片汪洋。
文安八景其餘七景,或為名人遺跡,令人嚮往,發思古之幽情;或風景宜人,頗具特色,鄉人引以為榮。唯此景展示過去遭受洪水災害時的情景,令人難以忘懷。
縣志八景九川雪浪雲:「邑居眾水之會,驚濤灑雪,細浪翻銀,鷗陣漁檣,彷彿江南勝概。」在洪水浩劫使文安人民傾家盪產,妻離子散之際,猶能在洪水滔天狂風巨浪之中品出江南勝概,實在不敢苟同。九川雪浪圖作者靳之火斤詩雲:「頻遭昏墊嘆懷襄,浪卷殘村九派狂。老輩錫名非樂水,願憑竹帛繪流亡。」確實是文安窪遭受水災慘狀的真實寫照,也表現出他對平民百姓的同情之心。
【萬柳金堤】
這是大清河南堤,又稱千里堤。因為沿堤栽植柳樹,長堤橫亘,高柳參天,碧水東流,漁舟盪漾,宛然一幅美麗的圖畫。大堤有柳樹的護衛,取固若金湯之意,所以稱為萬柳金堤。
沿河之堤傳自秦漢始修,宋明以後不斷重修,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知縣史天佑創修大堤,自縣西南大、小王東起往北往東,又往東南至王李墳止,全長一百五十里,高大堅固,多少年來成為防洪屏障。據縣志記載,此為千里堤的創始。至清朝廷修,上接保定縣(個新鎮原為舊保定縣城)官堤,下至富管營。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知縣王湘令百姓沿堤栽植柳樹。數年之後,樹長至合抱不攏。每逢汛期,伐干為樁,把技權砍下來可用做下樁後填充的軟料,間或有短缺則及時栽補。還制定了嚴厲的禁令,有私自砍伐者嚴懲不貸。清康熙十一年(公元 1672)知縣崔啟元有詩贊曰:「史公堤上萬株楊,不數當年召父棠。為語居人匆剪伐,秋時猶記怒濤狂。」告誡人們說,史縣令為人民辦事,沿堤栽柳,意義深遠,要愛護柳樹,不要砍伐,要看到它防洪固堤減少洪水災害的重要作用。其成為文安一景是當之無愧的。
【蘇公勝跡】
在縣城北20公里蘇橋鎮,北臨大清河與霸州相望。因宋代蘇洵曾授霸州文安縣主簿,故該縣曾建橋及蘇公祠,祠在河北,清代已廢。雖雲蘇公勝跡,其實蘇洵並未到縣任職。
《讀史方輿紀要》:「蘇家橋在縣東二十里(原文如此),當往來孔道,靖難初,燕王自固安渡拒馬河駐師蘇家橋即此。」朱彝尊原按:「蘇橋,縣志謂蘇明允(蘇河字)故跡,載詩雲:『蘇公曾接文安簿,河上蘇橋自昔傳。』然明允為文安主簿以修禮書授秩,未嘗赴州也。」
清乾隆三十二年御制蘇橋雜詠四首之一:「修禮予之主簿祿,幾曾赴任柳河廳?長橋卻說老蘇建,未讀歐陽墓誌銘。」三十五年御制題蘇橋二首之一:「姚癖陳州洵霸州,太常因革禮同修。了知食祿弗任事,宋史刪文本細求。」
歐陽修《故文安主簿蘇公墓誌銘》:「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逐除試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篡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由此可見,蘇洵被禮部抽調纂修《太常因革禮》,因為這不是常設機構,工資無處開銷,就把他的職銜轉到霸州文安縣,按縣主簿待遇領工資。禮書修成之後,呈奏朝廷,未等批復下來,他就病故了,當時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 1066年),他活了五十八歲。說明蘇洵並未到過文安。
【孟母高台】
位於大柳河鎮東一公里,富各庄村北。原來有一高大的土台,台下有洞,深廣莫測,相傳為宋將孟良藏母處,台下有碑,題日「孟母之墓」。清朝末年碑已不存。1958年前還有不太高的土台,方圓十幾米。
據傳說宋將孟良出身貧苦,幼年喪父,由寡母撫養成人。幼年魯莽,好打抱不平,經常與人打架斗毆,不聽勸解,可是他母親到場,一句話他就立刻停手。長大之後雖然粗直豪爽,但忠勇過人。楊延昭任保州(保定)知府時,屢敗北國(契丹)入侵兵將,威震三關,在任二十多年,北國人都稱他為楊六郎而不敢叫他的名字。孟良深得楊延昭信任,雖為主從,情同手足。三關口在宋朝是幽薊二州的邊防重地:益津關就在現在的霸州市;瓦橋關在今雄縣南的河沿上,這條河古稱易水,又叫拒馬河,就因為河水淺不可渡船,深不能跑馬,能阻擋北國騎兵;高陽關也叫草橋關,在高陽縣。當時戰事頻繁,邊境很不安定,孟良對母親特別孝敬,伺候母親的事都要自己做。可是母親年紀大了,惟恐為國家盡忠之日長,為母親盡孝之日短,所以不論轉戰到什麼地方,都用車拉著老母隨軍,以便早晚侍奉,二十餘年如一日。後來老母病故於益津關,孟良痛不欲生,因為連年爭戰,烽煙不息,沒時間把靈樞運回故鄉,就由楊六郎百般勸解,後來決定暫埋葬在靠近邊關的後方,距離屯集大軍糧草重地廣陵城不遠的大柳河,可以趁押運糧草之機順便祭掃。為怕年長日久被湮沒,就在墳上積土建成高台,希圖永遠流傳。這個傳說雖然有些附會,但宋朝楊延昭鎮守邊關的三關確實是在這一帶。

⑦ 文安古八景的蘇公勝跡

在縣城北20公里蘇橋鎮,北臨大清河與霸州相望。因宋代蘇洵曾授霸州文安縣主簿,故該縣曾建橋及蘇公祠,祠在河北,清代已廢。雖雲蘇公勝跡,其實蘇洵並未到縣任職。
《讀史方輿紀要》 :「蘇家橋在縣東二十里(原文如此),當往來孔道,靖難初,燕王自固安渡拒馬河駐師蘇家橋即此。」朱彝尊原按:「蘇橋,縣志謂蘇明允(蘇河字)故跡,載詩雲:『蘇公曾接文安簿,河上蘇橋自昔傳。』然明允為文安主簿以修禮書授秩,未嘗赴州也。」
清乾隆三十二年御制蘇橋雜詠四首之一:「修禮予之主簿祿,幾曾赴任柳河廳?長橋卻說老蘇建,未讀歐陽墓誌銘。」三十五年御制題蘇橋二首之一:「姚癖陳州洵霸州,太常因革禮同修。了知食祿弗任事,宋史刪文本細求。」
歐陽修《故文安主簿蘇公墓誌銘》:「初,修為上其書,召試紫微閣,辭不至,逐除試秘書省校書郎。會太常修篡建隆以來禮書,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食其祿,與陳州項城縣令姚辟同修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由此可見,蘇洵被禮部抽調纂修《太常因革禮》,因為這不是常設機構,工資無處開銷,就把他的職銜轉到霸州文安縣,按縣主簿待遇領工資。禮書修成之後,呈奏朝廷,未等批復下來,他就病故了,當時是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 1066年),他活了五十八歲。說明蘇洵並未到過文安。

⑧ 文安蘇橋封村了嗎

還沒有封村呢

⑨ 文安蘇橋民生殺人案

蘇橋發生一起殺人案!聽說是民生村的!死者是一女的24歲,可能是入室盜竊被發現然後殺人!幸好她一歲多的孩子沒事!聽說這家挺有錢的!提醒大夥:天天防火,夜夜防盜呀!

⑩ 文安塊坳蘇橋氣藏

(一)蘇4井奧陶系潛山氣藏

1.概況

該氣田位於渤海灣坳陷區文安塊坳北段文安斜坡中段,為「古生、新生、古儲、中堵」氣藏。蘇4井在4746~4876m井段,奧陶系日產氣8.178×104m3,油3.716t,凝析油含量為230.2g/m3

蘇4井潛山是一個斷塊圈閉。圈閉面積24.5km2,高點埋深4450m,閉合線深度5200m,閉合幅度750m,氣水界面4954m,氣藏高度504m,充滿系數為67.2%,含氣面積11.025km2,氣層厚度43.97m,單儲系數0.085,地質儲量41×108m3(圖4-2-1、4-2-2)。

圖4-2-1 蘇橋-文安地區煤成氣藏示意圖

圖4-2-2 蘇4潛山氣藏頂面構造圖

2.構造發育及斷裂特徵

蘇橋潛山帶在第三紀沉積之前,為冀中大背斜的東翼,古生界-中生界地層東傾,成一單斜,在燕山期剝蝕面上,自東而西依次出露為中生界、石炭-二疊系、奧陶系、寒武系、中新元古界地層。

老第三紀,滄縣隆起開始隆起,而西側的壩縣凹陷則大幅度沉降,沉積厚達8000m以上,致使文安斜坡變為西傾單斜。蘇橋地區在上述構造變動過程中,始終處在先東傾後西傾的翹翹板支撐點地位(圖4-2-3)。

圖4-2-3 蘇橋潛山構造發育剖面圖

蘇橋潛山斷裂構造帶,主要有3條北東向展布的大斷裂,斷面均是東傾,主要斷裂為蘇1-蘇4斷裂,斷距達500~1000m,蘇2斷裂斷距僅200~300m,蘇18斷裂最小,僅50~100m。這3條斷裂控制形成了3條潛山構造帶,即中央斷壘帶、西帶和東帶。

蘇4潛山圈閉就是處在中央斷壘帶北段的一個斷塊圈閉,是一個在斜坡基礎上,由東側的反向大斷層形成的屋脊式潛山。該潛山在中生代末即具雛形,到新第三系前斷層活動逐漸停止,潛山基本定型。

3.古生界烴源岩具備二次成烴條件

從構造發育歷史還可看出,蘇橋-文安地區具備二次成氣條件。在埋深<3000m時,Ro已達0.5%~0.7%,說明在第三系沉積前,其Ro已達一次生烴階段,由於中生代末地層抬升,使一次成氣散失,當煤系地層在第三紀再次埋深到3000m以下時,Ro值就隨埋深的增加而成半對數線性關系增加(圖4-2-4)。這就進入二次成氣階段。同時由於斷裂伴隨有岩漿活動,使煤系Ro出現局部異常,更有利於油氣的生成。

4.有兩套烴源岩

圖4-2-4 蘇橋-文安地區煤系Ro與埋深關系

(1)石炭二疊系氣源岩,層位為太原組和山西組,有效生油岩面積7249.5km2,煤層厚14~27m,暗色泥岩厚200~250m,煤階為肥、焦煤,煤心試驗,煤不但能生氣,還能生油,產氣量可達128.5m3/t煤,產油量可達53.26kg/t煤(蘇13井),母質類型為Ⅲ型,有機碳含量為50.14%,氯仿瀝青「A」為0.1037%,總烴含量為4769×10-6。而暗色泥岩有機碳為2.75%,氯仿瀝青「A」為0.1037%,總烴為269×10-6,生氣層埋深3000~5500m,Ro為0.55%~1.2%。生氣強度達18×108~40×108m3/km2,平均為23.5×108m/km2

(2)老第三系氣源岩(壩縣凹陷),層位為Es4~Ek、Es3、Es1,生油岩面積1100km2,暗色泥岩厚度>1000m,有機碳0.4%~2.35%,總烴為49×10-6~1064×10-6,母質類型Ⅱ~Ⅲ型,生油氣層埋深2500~7000m,Ro0.4%~1.2%。

據測算,文安斜坡石炭二疊系天然氣聚集量為234×108m3,老第三系天然氣聚集量為348.62×108m3,這兩者天然氣的聚集量為582.62×108m3,此外,老第三系石油聚集量為3.326×108~4.982×108t。

通過氣源對比,認為蘇橋氣藏天然氣主要為煤型氣,但混有部分老第三系油型氣。從地質剖面圖可以看出,氣源主要來自潛山本身和下降盤(東側)的石炭二疊系地層,而西側霸縣凹陷老第三系油源可通過東西向展布的台山斷層與潛山相通。因此,本潛山油氣源充足。

5.下古生界儲層特徵

潛山儲層岩性主要為奧陶系峰峰組、上馬家溝組和下馬家溝組灰岩及白雲岩。孔隙度灰岩一般為1.5%,白雲岩一般為5.5%。

由於該地區沉積間斷近0.98億~1.43億年,形成岩溶發育的古風化殼,風化殼厚度3.5~26m,平均厚14m左右。平均孔隙度一般>5%,平均滲透率>×10-3μm2

除風化殼之外,蘇橋-文安地區還有3個古水平溶蝕帶,影響儲層物性的變化及油氣產量高低的分布,這與鑽井漏失井段及高產油氣井段對應很好。以蘇402井為例,古水平溶蝕帶第一帶距奧陶系頂面深度為143m,漏失5m3,第二帶深211m,漏失29.4m3,第三帶深440m,漏失21.4m3。產油井段在距奧陶系頂面深193~373m,日產油18.5t,氣14.1×104m3

6.蓋層條件

蘇4氣藏的直接蓋層為中石炭統本溪組底部的鋁土質泥岩,厚12m。據測定蘇橋地區鋁土質泥岩,岩樣飽和煤油時,滲透率為10-9μm2,突破壓力為13.6MPa,氣體突破時間為90min,具有很好的封蓋能力。實際封住氣藏的高度已達500m以上,就是很好的證明。

總之,該氣藏的形成條件就是「古生、新生、古儲、中堵」,簡單來說,就是古生界石炭、二疊系生成的煤成氣及新生界老第三系生成的油型氣為氣源,以奧陶系灰岩、白雲岩為儲集層,以中生界泥質岩為側向封堵,以石炭系鋁土質泥岩為直接蓋層,並以氣源斷層作為通道。

(二)文23井二疊系凝析氣藏

文23井氣藏是文安斜坡上以二疊繫上石盒子組砂岩為儲層的煤型氣凝析氣藏(圖4-2-5)。

圖4-2-5 文53—文23井氣藏剖面圖

1984年文23井在2710~2667.4m井段二疊繫上石盒子組砂岩試油,日產油6.4t,氣13.88×104m3,氣層厚度27.8m,探明含氣面積1.5km2,地質儲量11.7×108m3

儲氣層為純石英含礫粗砂岩,膠結物為高嶺士和鋁土,膠結類型為孔隙-接觸式,孔隙度為10%~13%,滲透率為10×10-3μm2,天然氣δ13C1為-36.9‰~-38‰。與蘇4氣藏基本一樣,是以煤型氣為主的氣藏。

該氣藏是一個由反向正斷層控制的斷塊圈閉,蓋層是二疊系泥岩和鋁土質泥岩夾有薄砂層,厚160m,蘇橋地區岩心取樣測定。在飽和煤油條件下,滲透率都小於10-9μm2,突破壓力為5.9~13.8MPa,為Ⅰ~Ⅱ類蓋層,封閉條件較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