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髕骨的典故

髕骨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8 10:43:30

①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的故事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的故事: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拜師在鬼穀子處學習,等到學業完成以後,龐涓在魏國做大將軍,但是龐涓覺得自己的才華比不上孫臏,於是就派人在暗地裡把孫臏請到了魏國,並且監視著孫臏的一舉一動。

當孫臏抵達魏國以後,龐涓故意捏造了一個罪名將孫臏判處了臏刑和黥刑,砍掉了孫臏的膝蓋骨和雙腳,並且在孫臏的臉上刺字,想要把孫臏埋沒的世上不讓人們知道孫臏的存在。

(1)髕骨的典故擴展閱讀:

孫臏早年曾與龐涓師從鬼穀子習兵法。龐涓出任魏將後,妒孫臏之才而將其騙至魏,施以臏刑,因有孫臏之稱。

後逃往齊國,為田忌門客,助田忌賽馬獲勝,被薦給齊威王。時威王正圖與魏相爭,為此廣攬賢才,器重孫臏的軍事才能,任之為軍師。

周顯王十五年,魏惠王因趙攻魏屬國衛而命龐涓率軍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次年,趙求救於齊,齊出兵8萬救趙。

孫臏以己初至齊國,尚無威望,且防龐涓警覺,僅以軍師身分坐鎮指揮。針對魏強兵在外,魏都大梁防務空虛,採取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戰法。

率軍先攻平陵,示敵以弱,爾後直奔大梁,逼使龐涓倉促回救,而在其回軍必經之途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截擊,大敗魏軍。

二十七年,魏又因韓聯絡齊、宋,不赴逢澤之會而攻韓,韓求救於齊。齊再度以田肦、孫臏率軍救韓,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撲魏都大梁,待龐涓撤圍,即還師回齊。

然魏軍欲全殲齊軍而緊追不舍,孫臏因勢利導,以逐日減灶之法迷惑龐涓,誘其棄主力步兵,僅以輕車銳卒追趕。齊軍則以逸待勞,連車為壘,伏於馬陵,大敗魏軍,殺龐涓,擄魏太子申。

② 孫臏下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故事內容:

東周時期,陽城有一個地方叫鬼谷。當年,這里潛居一名隱者,號稱鬼谷先生。鬼谷先生有幾個著名的弟子,即齊人孫臏、魏人龐涓、張儀、洛陽人蘇秦。孫臏與龐涓結為兄弟,同學兵法;蘇秦與張儀結為兄弟,同學游說。

龐涓學習兵法三年多了,自以為很有才能了。有一天,偶然聽說魏國出重金招賢拜將,便辭別鬼谷先生,到魏國應聘去了。

龐涓見到了魏惠王,將自己所學的一切都向魏惠王兜售的一干二凈。魏惠王聽後非常高興,覺得他是個人才,便封他為元帥。龐娟也並非等閑之輩,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嚇得周圍幾個小國都前來朝見魏惠王。

就在這個時候,鬼谷先生的好友墨子雲游天下,偶過鬼谷,便來看望好友。墨子一見到孫臏,與之交談,便覺得孫臏是個難得的人才。他便對孫臏說:「你的學業已經完成了,為什麼不出去做事,求的一些功名啊?」

孫臏回答道:「我有個同學龐涓,在魏國做官,他約為等到他得志之時,一定會引見我的。所以我正在等候他的消息吶。」墨子說:「龐涓已經被魏國封為元帥,我替你去趟魏國,順便查看一下龐涓是什麼意思。」

墨子來到了魏國,得知龐涓根本就沒有向魏王引薦孫臏的意思,便直接去求見魏王。魏王早就知道墨子的大名,便親自出門迎接墨子。經過一番交流以後,魏王想留墨子為魏國做事,墨子堅決推辭。

他對魏王說:「孫武子的孫子孫臏,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他現在隱居在鬼谷,大王為什麼不去把他給請來啊?」魏王問道:「龐涓與孫臏是同門師兄弟,您說他們兩個誰的學問大?」墨子回答道:「雖說他倆是同學,但是,孫臏獨得其祖傳秘籍,當今天下沒有敵手,龐涓怎麼能和他相比啊?」

墨子告辭後,魏王召見龐涓問道:「聽說你有個同學叫孫臏,獨得孫武子的秘傳,其才能天下無人能及,你為什麼不為寡人推薦?」龐涓回答道:「不是臣不知道孫臏的才能,但是,孫臏是齊國人,他的親戚和家人都在齊國,他若想出來做事,一定是先為齊國做事,然後才能為魏國做事,所以臣沒敢推薦他。」

魏王責問道:「這么說來,不是本國的人就不能用了嗎?」龐涓馬上回答道:「既然如此,我馬上修書請他來。」

於是,魏王派專人拿著龐涓的書信,用四匹馬拉著高蓋豪華車輛,帶著黃金白璧,去延請孫臏。鬼谷先生見魏王如此隆重,孫臏也是喜形於色,行意匆匆,不好阻攔,只能聽由天命去了。

臨行前,鬼谷先生為孫臏改名,將原來孫賓的「賓」字,左面加月為「臏」。暗喻孫賓以後將遭受刖足之災,只是天機不可泄露,無法明說而已。

孫臏便滿懷欣喜的辭別了師傅,跟隨著魏王的特使,下山而去了。

(2)髕骨的典故擴展閱讀

民間傳說

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軍事家,以「孫臏賽馬」和「圍魏救趙」聞名全國,特別是他和同學龐涓之間的恩怨糾葛,更因為《孫龐鬥智演義》的流傳而為老百姓所津津樂道,有五個行業尊孫臏為祖神。

第一是制靴業、製鞋業神。傳說孫臏被龐涓暗害後,為保護被削去髕骨的傷腿,用獸皮製成有史以來第一雙過膝皮靴,後世的靴匠於是把孫臏尊為制靴業神。還有一個傳說是孫臏一日下山,遇上一個被毒蛇咬傷的樵夫。為了不讓蛇毒攻心,孫臏一劍把樵夫的雙腳砍了。

樵夫一見腳沒了,很不願意。孫臏於是把自己的雙腳砍下來,安在樵夫身上。孫臏沒腳了,叫樵夫把鞋脫下來安在自己腳上。樵夫忘了問孫臏的大名和住處,回到家被妻子、孩子埋怨。樵夫的妻子說:「為了報答恩人,我們多做幾雙鞋子送去,免得他鞋磨破了又要受罪。」

於是樵夫拿著鞋子到處打聽。後來,樵夫找不到孫臏,就把鞋子送給人們穿,以此來了卻自己的感恩之情。樵夫夫妻倆一直不停地做鞋、送鞋,天長日久穿了他家做的鞋的人常送些錢糧來,然後有人在他們的影響下也幫著為別人做鞋,於是鞋匠這一行當就興起來了。

後來,鞋匠們知道了孫臏救樵夫的事,就把他敬奉為鞋匠的祖神,稱孫祖、孫臏老師、孫臏神師、孫臏真人。鞋匠們一般農歷十月初一祭祀祖師,感謝祖師傳藝後代。鞋匠的徒弟們在祭祀祖師後,向師傅獻鞋,請求師傅指點。舊時北京鞋靴業者還在正月二十八在前門外同興堂飯庄,舉行祭祀孫臏的活動和宴會。

第二是皮革業神。傳說孫臏被龐涓挖膝之後,只好跪步行走,這樣要用皮張裹纏膝部。因為帶毛的原皮非常硬,磨得膝部非常疼,他就將皮子去毛並使其柔軟,用起來舒服,縫制也方便。從此便出現了皮革業,而孫臏也成了這個行業的始祖。

舊時每年農歷九月十三日,南京的皮匠們都要聚會為孫臏祖師爺舉行祭祀活動;今雲南麗江古城附近束河古鎮的「三聖宮」樓閣,至今還供奉著皮匠祖師孫臏的塑像。

第三是燒炭業神。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穀子命令兩個徒弟孫臏、龐涓去找 「無煙柴」。 孫臏決心一定要找到「無煙柴」,而龐涓卻為人十分狡詐,借故不去找。孫臏找了好多天沒找到,忽然飛來一群烏鴉,一邊飛,一邊「哇喲」、「哇喲」地叫著。

孫臏一聽, 「哇喲」、「哇喲」不就是「挖窯燒炭」嗎?於是他挖了個土窯,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頭砍成一段一段的,裝入窯中。點火後,幾天功夫,就把一窯木炭燒成了。他用火點燃一試,果然沒煙。

「無煙柴」找到了。鬼穀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對孫臏也就更加忌恨了。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第四,豆腐業神。傳說鬼穀子為考驗孫臏、龐涓,假裝生了病。孫臏為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了豆漿,豆漿就成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里灑了泡尿)。

鬼穀子吃完豆腐後,誇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第五是泥塑業神。無錫惠山泥塑從業者,從很早就供奉孫臏為本行業祖神。傳說孫臏曾流落吳地以做泥人為生;後來孫臏出任齊國軍師,以泥人、泥馬布陣,破了龐涓的「五雷陣」。再後來,惠山人把孫臏捏泥人的技藝繼承了下來,從此惠山泥人聲名遠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臏

③ 臏刑的臏是什麼意思


【拼音】
bìn
【字義】
①髕骨;膝蓋骨,膝蓋的一塊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史記·內秦本紀》:"王與容孟 說舉鼎絕臏。"
②特指古代一種剔掉膝蓋骨的酷刑。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孫子臏腳。"
又作臏辟、臏腳、臏罰。臏辟:古代斷足的酷刑。臏腳:砍去膝蓋骨及以下的酷 刑。臏罰:剔去膝蓋骨的酷刑。

④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7]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干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採納段干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

(4)髕骨的典故擴展閱讀:

關於孫臏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穀子命令兩個徒弟孫臏、龐涓去找「無煙柴」。孫臏決心一定要找到「無煙柴」,而龐涓卻為人十分狡詐,借故不去找。孫臏找了好多天沒找到,忽然飛來一群烏鴉,一邊飛,一邊「哇喲」、「哇喲」地叫著。

孫臏一聽,「哇喲」、「哇喲」不就是「挖窯燒炭」嗎?於是他挖了個土窯,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頭砍成一段一段的,裝入窯中。點火後,幾天功夫,就把一窯木炭燒成了。

他用火點燃一試,果然沒煙。「無煙柴」找到了。鬼穀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對孫臏也就更加忌恨了。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鬼穀子為考驗孫臏、龐涓,假裝生了病。孫臏為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了豆漿,豆漿就成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里灑了泡尿)。

鬼穀子吃完豆腐後,誇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⑤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江充非常歹毒,總想鏟除異己,被他殺戮的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視察,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木人,借機害死太子。太子實在不能忍受,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並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台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後,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於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後,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姦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於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3、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後,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後,呂後假傳聖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准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後這樣無情無義,後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後,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於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願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後,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4、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5、振臂一呼

西漢時,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漢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北上。他的軍隊走了很長時間,在一處開闊的地方,與匈奴單於率領的三萬騎兵相遇。盡管敵強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匈奴單於見漢軍非常驍勇,於是向北撤退。李陵率眾追趕,殲敵兩千多人。

單於十分生氣,又調來八萬騎兵,與李陵的部隊作戰。單於發現漢軍沒有後援部隊,就打算把他們全部消滅。李陵見勢不妙,只得撤退。單於率領部隊追擊。李陵率領部將英勇反抗,殺死了很多敵軍士兵。單於覺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敗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這個時候,漢軍中的一個小頭目投降匈奴,泄露了軍事秘密,說漢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傷、得病的人非常多。單於覺得漢軍可以很快消滅,打消了原來的主意,下令對漢軍進行全線進攻。漢軍吃了敗仗,屍體堆滿了原野,血流成河。剩餘的漢軍已不足百人,且以傷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輸,揮動著手臂,高聲呼喊道:「快殺敵啊!」在李陵的號召下,眾士兵無論有傷無傷,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沖殺過去。匈奴兵見漢軍這樣英勇,驚得心驚膽戰,紛紛向後退去。

後來,這支漢軍部隊還是被匈奴消滅,李陵萬般無奈,只得投降匈奴。

⑥ 孫子臏腳 是什麼故事

孫臏智謀非凡,德才兼備,與龐涓同拜鬼穀子為師。孫臏的兵法和韜略都在龐涓之上。

後來兩人先後來到魏國,以求大展宏圖。孫臏傑出的才能遭到心胸狹窄的龐涓的妒忌,於是龐涓想方設法陷害孫臏,使其被魏王處以黥刑(在臉上刺字)和臏刑(剔掉膝蓋骨)。

在孫臏被處以臏刑後,龐涓收留了他,並對他加以照顧,處心積慮地想得到其祖傳的十三篇兵法。孫臏得悉自己的慘況全是龐涓陷害所致後,悲憤難抑,冷靜下來,決定裝瘋以迷惑龐涓 ,好伺機出逃,他燒掉已刻好的兵法,時而大哭,時而狂笑,胡言亂語,睡豬圈,嘗糞便 。

龐涓以為孫臏真的瘋了,便打消了殺害他的念頭,放鬆了警惕和監視,孫臏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逃出虎穴,回到齊國,齊威王一見孫臏,如獲至寶,非常器重他。從此,孫臏的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6)髕骨的典故擴展閱讀

孫臏的先祖原姓陳,是陳國人,在齊為官時因伐莒國立功,被當時的齊國君賜予孫姓,分封在樂安。

後世子孫孫武為避開齊國的內亂出逃到吳國,孫武就是助吳練兵伐楚之後又隱退著書的兵聖孫子。孫武之後再傳數代乃有孫臏,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兩人皆是兵家傑出代表。

孫臏出身於山東陽谷一帶,因被陷害而遭受臏刑導致雙腿殘疾,成功逃到齊國後被齊威王拜為軍師,輔佐訓練齊軍。

公元前354年,趙國都城邯鄲被魏軍包圍,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領兵救趙,孫臏為軍師一同隨軍前往。孫臏向田忌獻策,率齊軍直驅魏國首都大梁,圍趙魏軍不戰自退,這就是歷史有名的典故「圍魏救趙」。田忌依計行事,果然在桂陵以逸待勞大敗魏軍,還俘虜了魏軍大將龐涓。

公元前342年,齊國與魏國再度開戰,田忌用孫臏「減灶」計策,引龐涓輕騎追趕,在馬陵埋伏魏軍,龐涓身死,魏軍再敗。經此二戰,齊國聲威大震,得以稱霸中原以東,有成就霸業之象。

孫臏因出色的軍事才能,被後世王朝立廟供奉,享受香火朝拜。孫臏著有《孫臏兵法》,是後代兵家必讀之經典。

⑦ 用運動系統的髕骨編一個故事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平常生活中發生的趣事的主人公換成動物,再變換個場專景就行了 童話就是周作人屬說的「鳥言獸語」,讓貓狗說話,讓小花小草說話,這是孩子們最早認識世界的方式。巫婆魔鬼是外國童話里的主人公,神仙之類的是民間故事裡借來的。一般...

⑧ 從小學典故是什麼

小學典故是來小學生必須知自道的歷史典故

多看一些閱讀歷史典故,無論對語文的學習,以及自我的提升,都很有幫助。

1. 「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 商鞅變法:商鞅(ya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3.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跡,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4. 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⑨ 與藝術有關的歷史典故(5個)

1、炎黃子孫

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號軒轅氏)聯合炎帝(號神農氏)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被俘後稱之為「黎民」。之後黃帝又打敗炎帝的部族,兩個部落逐漸融合,形成華夏族。所以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2、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

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來周公輔佐成王,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止進食,急於迎客。

3、陶朱公

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范蠡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4、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跡。

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5、負荊請罪

將相和: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應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廉頗聽說後,便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勵志著名典故

.炎黃子孫: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自稱「炎黃子孫」。

2.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3.桀驁不馴: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4.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台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5.春秋五霸: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後兩位也有說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6.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7.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í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8.問鼎中原: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庄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9.卧薪嘗膽: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歷經22年,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0.商鞅變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得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11.圍魏救趙: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跡,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2.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13.屈原與《楚辭》:屈原投江,屈原是我國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mì)羅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