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鼎的成語及典故

鼎的成語及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8 08:36:36

Ⅰ 夏商周關於鼎的成語典故

庄王問鼎,夏傳九鼎,項羽扛鼎,鼎足三分
庄王問鼎
公元前世紀,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建立了周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把國土分封給自己的親戚和有功之臣,形成了許多諸侯國.到了春秋時期,周天子已控制不住整個天下.諸侯勢力興起,互相爭奪霸權.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相繼稱霸.
楚國的穆王死後,兒子旅即拉,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楚莊王整頓內政,厲行改革,國家漸漸富強起來.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出兵滅了庸國,第六年打敗了宋國.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帶兵攻打陸渾的戎族,路經東周的都城洛邑,在城郊舉行了一場旨在炫耀武力的閱兵式,威脅周室,似乎有取而代之之意.
金鼓聲嚇壞了有名無實的周天子,他連忙派大夫王孫滿到城郊去慰勞楚軍.作為東道主的王孫滿與遠道而來的霸主楚莊王,進行了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楚莊王咄咄逼人地說:「我聽說大禹鑄有九鼎,三代相傳,為傳世之寶,聽說陳列在洛邑,不知鼎的形狀大小與輕重如何?你講給我聽一聽.」
王孫滿聽出了這話里的弦外之音,十分嚴肅地回答;「夏、商、周三代是靠德來維持的,哪裡是靠鼎呢?從前,大禹統治天下的時候.九個州都送來了州產的青銅,鑄了九鼎.夏桀無道,鼎為商所有,商紂暴虐,鼎又傳到了周.如果有道德,鼎雖小也重,若沒有道德,鼎雖大也是很輕的.從成王把鼎定在郟鄧算起,已經傳了三十代,七百年,現周天子的地位雖然衰弱了,但還不到被人取代的時候.鼎的輕重,你還是不要打聽了吧.
王孫滿不卑不亢地答復,替庄王清醒了頭腦,也打消了他的非份之想.他也自知還沒有取代周室的實力,只好偃旗息鼓,告辭而去.這是一段人們較熟悉的歷史典故,後人常用「問鼎」,表示覬覦政權,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權,就是由此而來.
夏傳九鼎
可以和考古發現相印證的是,不少古代文獻都把中國開始鑄造青銅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傳,由於夏禹治水有功,被擁戴為王,九州(代表中國各地) 各部落領袖紛紛把他們的藏金(青銅)獻給夏禹,而各方國的酋長,也把他們各族的圖像進奉.夏禹於是利用這些青銅,鑄造了九座大鼎,並把各種圖像裝飾到鼎上,用來象徵九州 .
夏禹所鑄的九個大鼎,後來便成為夏商周三代相傳、作為國家政權象徵的「九鼎」,而「定鼎」、「問鼎」、「鼎遷」,都是指國家政權的確立或變革,這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這九個鼎後來流傳至春秋時代的東周王室,並出現楚王「問鼎中原」的故事.這一故事發展到漢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據說九鼎後來被秦昭王奪走,搬運途中一隻鼎掉進了泗水.秦始皇時派人打撈,剛拽出水面,被龍咬斷繩索又落入水中——因為秦朝無德,不該保有九鼎.
扛鼎大力士:項羽
「扛鼎」即用手舉鼎,與現代舉重頗為近似.古人崇尚力量,從戰國到漢代都以「扛鼎」作為舉重訓練的方法,《說文》:「扛,橫關對舉也,從手工聲.」「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史書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的記載.「力拔山兮氣蓋世」、 「長八尺余」的項羽「力能扛鼎」的傳說則見於漢代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可見,項羽曾是雙手托舉青銅鼎的大力士.
鼎足三分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Ⅱ 你知道那些與鼎有關的成語和典故 如題

[鼎足之勢抄]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襲是:勢:局勢.局勢像鼎的三個足一樣.比喻勢均力敵的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亦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大概含義該是,平衡為重的吧,只限參考,別做信條.

Ⅲ 你知道那些與鼎有關的成語和典故

[鼎足之勢來]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是:勢自:局勢。局勢像鼎的三個足一樣。比喻勢均力敵的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亦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
大概含義該是,平衡為重的吧,只限參考,別做信條。
希望採納

Ⅳ 你知道哪些與鼎有關的成語或典故

[鼎足之勢]
此成語的詳細解釋是:勢:局勢。局勢像鼎的三個足一樣。比喻勢均力敵的版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亦權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
大概含義該是,平衡為重的吧,只限參考,別做信條。

Ⅳ 與鼎相關的的成語和典故

拔山扛鼎
嘗鼎一臠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鼎鐺有耳
鼎鐺玉石
鼎鼎大名
鼎足三分
人聲鼎沸
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鼎足之勢
力能扛鼎
嚴重九鼎

夏傳九鼎

可以和考古發現相印證的是,不少古代文獻都把中國開始鑄造青銅器的年代定在夏代。相傳,由於夏禹治水有功,被擁戴為王,九州(代表中國各地) 各部落領袖紛紛把他們的藏金(青銅)獻給夏禹,而各方國的酋長,也把他們各族的圖像進奉。夏禹於是利用這些青銅,鑄造了九座大鼎,並把各種圖像裝飾到鼎上,用來象徵九州 。
夏禹所鑄的九個大鼎,後來便成為夏商周三代相傳、作為國家政權象徵的「九鼎」,而「定鼎」、「問鼎」、「鼎遷」,都是指國家政權的確立或變革,這表明了青銅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這九個鼎後來流傳至春秋時代的東周王室,並出現楚王「問鼎中原」的故事。這一故事發展到漢代,又有「泗水取鼎」的故事:據說九鼎後來被秦昭王奪走,搬運途中一隻鼎掉進了泗水。秦始皇時派人打撈,剛拽出水面,被龍咬斷繩索又落入水中——因為秦朝無德,不該保有九鼎。

問鼎 《漫畫問鼎》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問鼎三甲、問鼎中原、問鼎拳王寶座等等,其實問鼎的故事源自春秋時代楚莊王向王孫滿問鼎的歷史故事。楚莊王故意在洛水附近邊界駐軍,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就向王孫滿打聽周室九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很有技巧地回答說:天子能夠得到天下是因為他有德行而非因為有鼎,並歷舉夏商朝君主為例,以說明如果有德行,即使鼎小也很重,反之,雖大亦輕。周室雖漸衰微,但仍然是天定的統治者,所以鼎的輕重是不可隨便問的。楚莊王問鼎意在取代周室,取得天下。這就是鼎對國家十分重要的原因。

「列鼎而食」 和「鍾鳴鼎食」

古代的貴族通常用鼎來煮肉,把不同類的肉分用幾個鼎來煮,熟後直接取食,因此古籍中有「列鼎而食」的說法。

另外,到商、周時代,常以青銅鑄造鼎做為祭祀的禮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較陶器困難得多,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資源,通常只有統冶階級才有能力鑄造,因此鼎也就成為貴族地位和階級的象徵,所以又以「鍾鳴鼎食」代表貴族的生活。

Ⅵ 帶鼎字成語的典故

一言抄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Ⅶ 鼎有關」鼎」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拔山扛鼎
嘗鼎一臠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鼎鐺有耳
鼎鐺玉石
鼎鼎大名
鼎足三分
人聲鼎沸
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鼎足之勢
力能扛鼎
嚴重九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