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秋天的典故

秋天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05:28:56

A. 為什麼叫多事之秋呢有什麼典故

「多事之秋抄」與我國古襲代多在秋天興兵有關。我國古代的執政者,特別是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君主,多講究在秋天發動軍事行動,在不違農時,不傷民力的前提下獲取軍事利益。軍事行動自然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那麼常常在秋天進行軍事行動的特點,成為「多事之秋」一詞最好的註解。
「多事之秋」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關,秋天常常是引起人們憂愁的季節,「愁」字就是人們「心」上的「秋」。秋天草木凋零,生機勃勃的世界即將進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狀態,與一個人年老體弱、風燭殘年相似,觸景生情,人們因而傷感。
相關典故:
唐朝詩人劉禹錫寫道「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宋朝詩人辛棄疾有詩「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絕命詩也寫道「秋風秋雨愁煞人」,說的都是這種現象。

B. 有關秋天的成語典故

1、秋高氣爽: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內鮮新。有時自容發鍾磬響, 落日更見漁樵人。
釋義: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2、春花秋月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釋義: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美好時光。

3、暗送秋波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之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盪槳肩相摩。
釋義: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4、望穿秋水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釋義: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要望穿了。表示殷切地期盼,一般用於女性。

C. 為什麼叫多事之秋呢有什麼典故

多事之秋」與我國古代多在秋天興兵有關,我國古代的執政者,特別專是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屬君主,多講究在秋天發動軍事行動,在不違農時,不傷民力的前提下獲取軍事利益。軍事行動自然決定國家的生死存亡,常常在秋天進行軍事行動,故名。

D. 關於一首古詩的典故,這首是描寫一個很美麗的場景(好像是秋天)

《大來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自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典故】:一天,少年沈括讀到兩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意思是說,四月百花都凋謝了,而山寺這時桃花才剛剛盛開。
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見自家院子里桃花真的都枯萎了。他想:同樣是桃花為什麼開的時間不一樣呢?他覺得很奇怪,就去問媽媽。媽媽笑著說:「現在剛好是四月,你為什麼不自己上山看看?

E. 關於一首古詩的典故,這首是描寫一個很美麗的場景(好像是秋天)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專歸無覓處,屬
不知轉入此中來。

【典故】:一天,少年沈括讀到兩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意思是說,四月百花都凋謝了,而山寺這時桃花才剛剛盛開。
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見自家院子里桃花真的都枯萎了。他想:同樣是桃花為什麼開的時間不一樣呢?他覺得很奇怪,就去問媽媽。媽媽笑著說:「現在剛好是四月,你為什麼不自己上山看看?」
沈括聽了,就約了幾個小夥伴,到山上看桃花。媽媽讓他帶上小棉襖。
沈括和夥伴一同爬上高山。果然,那裡的桃花正開的茂盛。
為什麼山的桃花開的遲呢?小夥伴們七嘴八舌地爭論著,一陣風吹來,大家感到有點涼颼颼,沈括趕緊披上小棉襖。
走到山下,又暖和了,沈括一下子明白了,山裡地勢比平原高,氣溫低,所以桃花才開得遲啊!

-----------------希望可以幫助你!

F. 有那些描寫秋天的成語故事

【西風斜陽】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則你那路途迢遙,內趁西風斜陽古道。」
解釋:形容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一日三秋】
出處:南北朝·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解釋: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平分秋色】
出處:唐·韓愈《昌黎集·卷二·合江亭》詩:「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
解釋: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晝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G. 為什麼有人說,秋天是多事之秋呢有什麼典故嗎

樓主,你好!
「多事之秋」一詞大概源於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原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這句話中,明顯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的,必須謹慎行事,否則一步走錯,步步錯。
「多事之秋」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關,秋天常常是引起人們憂愁的季節,「愁」字就是人們「心」上的「秋」嘛!有人這樣解釋,秋天草木凋零,生機勃勃的世界即將進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狀態,與一個人年老體弱、風燭殘年相似,觸景生情,人們因而傷感。唐朝詩人劉禹錫寫道「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宋朝詩人辛棄疾有詩「而令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絕命詩也寫道「秋風秋雨愁煞人」,說的都是這種現象。現代醫學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誘導人們入眠,還使人消沉抑鬱。褪黑激素會抑制人體中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使後者的生理濃度相對降低。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等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它們相對減少後,人們就會情緒低落,多愁善感。松果腺體分泌褪黑激素的生理過程受陽光調節,陽光照射可減少松果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量。秋涼之後,常常天氣陰沉,陽光少而且弱,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們因而產生傷感情緒。
「多事之秋」來源於我國民間對秋天的感受和認識。我國是農耕民族,衣食住行,幾乎都來自氣候的恩賜。莊稼無水不收,但秋天農作物漸漸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陰雨頻繁反而影響作物成熟,造成籽粒空癟,品質下降。到收割的時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氣,以便於涼曬打場,此時秋雨連綿則嚴重妨礙人們收獲,甚至毀掉豐收在望的莊稼,導致籽粒發芽或霉爛變質。不幸的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好屬於秋雨型氣候,特別是中原一帶,秋天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入侵,與逐漸退縮的暖濕氣流交匯於此而形成降雨天氣,因而秋季降雨常佔全年降雨總量的六成以上。唐朝詩人李賀的名句「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舊天驚逗秋雨」,說的就是這種氣候特點。這種多事的秋天無疑是人們最擔心的事情,因為秋天的收獲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糧所在。對於春夏季節的災害,人們至少還可以通過補種一些生長期短的小秋作物挽回部分損失,而秋天的災害則再無機會補救,一旦遭遇,全家人就只好准備背井離鄉逃難了。由此看來,「多事之秋」的確是「危急存亡之秋」
多事之秋,中國人的最愁!

還有一種解釋:
多事之秋" 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變故較多的時期。多指國家的動盪不安。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滅跡匿端,無為綠林之嚆矢也。」

"多事之秋"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2004年,被諸多的lT零售商家和IT製造商稱為「多事之秋」.轉眼之間,2005年來了.各商家都使盡渾身解數作2004年的最後一搏

2、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他們靠軍事力量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但他們治理整個中國時顯得力不從心,其根本原因是不注意「德」治,因此整個元代仍可稱為多事之秋

3、1956年被毛澤東稱為「多事之秋」.這年下半年起國內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第6頁

4、根源:領導機關和領導者的官僚主義毛澤東曾將1956年稱為「多事之秋」.所謂「多事」一是指國際上出了幾件大事如第二次中東戰爭、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以及波匈事件等等

5、秋季常被人們稱為多事之秋.秋天不僅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落英繽紛、萬木凋零的季節,此時又是人們最易患病的季節

6、孫清廉<正>秋季陰雨陣陣,秋風瑟瑟,氣候變化劇烈,人們的情緒也最不穩定,而且容易誘發各種疾病,所以古人把秋天稱為「多事之秋」

7、一叱報卜ljI巴人的「更年期」(一般指男人45一55宕,女人40一50歲)稱為「多事之秋」.為這個年齡J價段易發生多利J疾病,如高血壓、冠,合病、動脈硬化等

8、從1956年下半年起國際國內都出現不小的波動被毛澤東稱為「多事之秋」.最重大的波動是由蘇共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引起的.
希望可以幫助你!

H. 秋天的成語故事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邢顒,字子昂,河間莫人(今任丘)。為孝廉,征任為官吏,不受回。曾被曹操征任為司空掾答。出任左馮翊,因病辭官。後被選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他品行端莊。當時人們稱頌他說:「德行堂堂邢子昂」。
他敬事主人,平時講求禮節。而庶子劉楨擅長作文,文辭優美,曹植親近劉楨而疏遠邢顒。劉楨上書勸諫曹植說:家丞邢顒是北方的賢士,他少年秉性高潔,清靜寡慾,言語簡潔而義理深刻。真正是儒雅的賢士。
我實在不能和他相提並論,並列為您的左右。而我獲得您的特殊禮遇,邢顒反而被疏遠,我私下裡擔憂旁觀者將會說君侯您親近我,對待賢士缺乏禮節,喜納庶子的文采,丟棄家丞的德行。(劉楨諫曰:「私懼觀者將謂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I. 關於秋天的詩句典故

秋風,詩句典故。源於晉人張翰典故(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辭官回家)。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吳閶門,於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譚,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冏時執權,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典源譯文
張翰,字季鷹。他曾多年在洛陽任齊王司馬炯的屬官,官職不高,難以施展抱負。又因官府諸事繁雜,頗多不順心之處。加之他預見到司馬炯將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禍退隱。他曾對同郡人顧榮說:「現在天下戰亂紛紛,戰禍不斷。凡有名氣的人都想退隱。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對官場難以適應,對時局又很絕望。看來,也該防患於未然,考慮一下以後的事了。」然而要斷然放棄眼前的功名利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遲遲未作出最後的決定。 一年秋天,季鷹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似乎帶來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緒。接著,他又回憶起家鄉吳地蒓菜羹和鱸魚膾等佳餚美味,更覺得鄉情無法排遣。於是,他自然自語地說:「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里之外,做這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到齊王那裡辭了官,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就在季鷹辭官回鄉不久,齊王司馬炯謀反被殺,他手下的人紛紛受到牽連,有好些人還丟掉了性命。只有張季鷹倖免遇難,人們都稱贊他有先見之明。因為擅自離開,被除官名。但張翰自得其樂,並沒有想著在仕途聞達。有人對他說,您縱情一時,難道不為身後留名嗎?張翰回答,與其身後留名,不如當下飲酒盡歡。當時的人因其曠達而看重他。張翰非常孝順,其母過世,過分悲傷以至於超出常禮,五十七歲去世。有數十篇作品聞名於世。
釋義
「張季鷹 (張翰)辟齊王東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因以「秋風」喻思鄉歸隱。 亦作「 思鱸」、「思蒓鱸」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