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黃道周典故

黃道周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7 05:24:43

❶ 初一人教版上冊xx之戰、成語典故簡介總結

1、牧野之戰
戰役雙方:周武王,商紂王
戰役時間: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戰爭背景
牧野之戰戰場圖[1]
商朝自商湯滅夏建立,經歷600多年後,傳位至第31位國王帝辛(商紂王)時,已是危機四伏。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資建鹿台、矩橋,造酒池肉林,使國庫空虛。寵信愛妃妲己以及飛廉、惡來等一幫佞臣,妄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諸侯臣屬紛紛離叛。軍事上帝辛致力於用兵於東南夷族,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俘虜了「億兆(上百萬)夷人」,帝辛也被譽為「百克(百戰百勝)」,但商軍主力遠征東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空虛,無兵可守。

周本來是渭水中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居住於今陝西中部的一些地區,依靠優越的自然環境逐漸發展起來。到姬昌時,對內重用呂尚、散宜生、太顛、閎夭、南宮適等一幫賢臣,國力日強;對外姬昌宣揚德教,積極調停各方國間的爭端,使諸侯紛紛依附。據《史記》記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前1056年,姬昌對內稱王,即周文王。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討伐侵凌鄰國的密須,解除了伐商的後顧之憂。前1053年,姬昌出兵東向攻黎(山西省長治市西南);前1052年,攻邘(今河南省沁陽市);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寵臣崇侯虎的崇國。這三場戰爭勝利後,周切斷了商朝同西部屬國的聯系。同年,姬昌遷都於豐(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國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擾並更有利於向東進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戰略部署已經基本完成。[2-4]
編輯本段戰爭過程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前1048年,牧野之戰前兩年,周武王曾觀兵於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本詞條採用「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觀點),
牧野之戰地圖
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聯軍於2月26日冒雨繼續東進,從汜地(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渡河水(黃河,一說由孟津渡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輝縣西北)折而東行。27日清晨,周武王莊嚴誓師,歷數帝辛的種種暴行,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期清明」 。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因此時商軍主力遠在東南地區,無法即時征調,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詩經·大明》 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逸周書·克殷》記載 :周軍先由呂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沖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沖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紛紛倒戈,商軍迅速崩潰。帝辛見大勢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周武王趕到鹿台時,用「輕呂」擊刺帝辛的屍體,並親自斬其頭顱懸旗示眾。[2][5-6]
編輯本段戰爭結果《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擊斃商軍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一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

隨後聯軍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四處征伐忠於的商朝各地諸侯,驅逐商朝大將飛廉於海濱而殺之。

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周武王死後,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余勢力才被完全消滅。[7]
編輯本段戰爭意義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8]
編輯本段年代考證關於牧野之戰發生的年代有44種不同說法,從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

根據《國語》記載:「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為公元前1046年。歷史學家何炳棣認為鶉火是東周的洛陽。

《竹書紀年》記載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27年。

《屍子》記載:「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從」。《荀子·儒效篇》說:「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淮南子·兵略訓》也記載:「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根據計算推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

《利簋》銘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歲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歲鼎克昏」是指歲星、昏星(水星)位於金星的兩側,三星鼎足,可推斷牧野之戰是發生在公元前1050年12月28日早晨6、7點鍾。

明代黃道周有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53年(戊子歲)之說。

黃宗羲的《歷代甲子考》與《答朱康流論歷代甲子書》記載武王克商發生在前1122年(己卯歲),並多次與朱朝瑛辯之。

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

1998年12月20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會議上,江曉原結論,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❷ 秦淮八艷 是什麼典故

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復在南京制秦淮河畔留下凄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帶的八個名妓,有兩個版本:
顧橫波 馬湘蘭 李香君 柳如是 董小宛 卞玉京 寇湄 鄭妥娘
李香君 李貞麗 王月 寇湄 陳圓圓 楊宛 王微 柳如是

又稱「金陵八艷」。秦淮八艷的事跡,最先見於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她們八人有幾個共同點,首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秦淮八艷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她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然後呢,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只是大部分已經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

❸ 尉遲恭的軼事典故

《舊唐書》:「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卻賂報恩,竭忠霸主。然而奮拳負氣,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誡之言,可為功臣葯石。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知節志平國難,拜隼籞則致命輔君,可謂忠矣。而並曉世充之猜貳,識唐代之霸圖,可謂見幾君子矣。志玄中鏑不言,竟安師旅。公謹投龜定議,志助儲君。皆所謂猛將謀臣,知機識變。有唐之盛,斯實賴焉。」
贊曰:「太宗經綸,實賴虎臣。胡、鄂諸將,奮不顧身。圖形凌煙,配食嚴禋。光諸簡冊,為報君親。」
《新唐書》:「敬德之來,李世民以赤心付之,桑廕不徙而大功立。君臣相遇,古人謂之千載,顧不諒哉!」
李世民:「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公之素心,郁如山嶽。」
屈突通、殷開山:」此人勇健非常。「
許敬宗:「商周龍躍,尹望鷹揚。風雲宜感,鱗翮曾驤。於赫皇祚,禔禎會昌。錫茲元弼,勛烈推光。茂德初誕,英徽早暢。狼宿摛精,龜文葉貺。棄關下,受符圯上。秘策金韜,騰猷玉帳。貞心孤劭,壯氣橫飛。長戈三捷,雄戟雙揮。蛟分承影,雁落忘歸。韜奇佇睿,屈跡乘機。釁起射天,妖凝斗日。明一光啟,半干秀出。道契披圖,功宣授律。冀北先騁,圖南載逸。受派揚威,專征耀武。馬陵削樹,鳶方鑄柱。雲卷鳴祠,風驅嘯雨。靜祲破竹,銷氛玉弩。戎衣式定,河帶同盟。望高四履,寵峻千兵。裂壤剖邑,分麾建營。網羅方邵,躡跡良平。出建隼旄,入參鳳輦。名班贄玉,賁光儀鉉。朱戶吟笳,青門掛冕。金裝甫散,璇霜遽踐。昔恭丹扆,載奉薰琴。今陪玄襚,空悲谷林。紛紛禮縟,杳杳光沈。閽桐永閟,宰樹方深。瞻言史策,遠振徽音。」
呂溫:「洸洸鄂公,百煉龍泉。沉翳未宣,氣沖斗間。佩非其人,躍出大川。神武獲馬,提之上天。天地之內,指麾無前。熊威虎力,隱若敵國。剛毅木訥,安劉必勃。武德之屯,手拔禍根,掃除氛昏。捧出白日,耀乎天門。功成名遂,高謝戎事。烈烈猛志,化為和氣。深池高堂,頤性保常。屑瓊飲露,靜奏清商。商為臣厲,事君鄂公,之德之勛。」
陳元靚:「於惟鄂公,輔唐成績。臨陣摧空,萬人之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千載而下,饗茲廟食。」
楊維楨:「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須天子諫凶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朔將軍三寸鐵。三寸鐵,鄂國公,將軍真有回無功。嗚呼,海池一語開天聽,手敕親頒宮府定。人知房杜掌經綸,誰識將軍善詞命?善詞命,萬古之無誰與並?」
張燧:「敬德如此行藏,且在李衛公之上矣,世徒以萬人敵稱之也。」
黃道周:「敬德歸唐,眾疑其叛。王獨不疑,賜金相贊。榆窠獵游,單雄突犯。倉促無援,王幾遇難。賴恭橫矛,刺賊馬畔。王感其恩,報於一旦。太子賜金。恭辭不看。刺客暗傷,恭不為患。元武變生,力謀不憚。帝驚直言,隱巢作亂。位定事成,是其才幹。廷擊道示,過於驕悍。唐將英雄,將軍為冠。」

❹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❺ 明朝有那些名人

一 劉基(1311--1375),字伯溫,元至大四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出生於南田武陽村。武陽村當時屬青田管轄,時人稱他為劉青田。明洪武初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年(1514),被追贈太師,謚"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文成公。文成縣就是以他的謚號命名的。
二 常遇春(公元1330年—1369年),明代著名將領。字伯仁,回族,濠州懷遠(今屬安徽懷遠)人。世代務農,家境寒苦,自幼習武,二十歲左右已經「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追隨朱元璋征戰十四年,與朱元璋的開拓和統一事業相始終。後來朱元璋在總結開國之功時曾說:「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所謂「開拓之功」,就是兼並群雄,推翻元室,統一中國的事業,概括起來就是:南下、西征、東取和北伐這四個大階段。常遇春從始到終,無役不從,為大明江山效命疆場,屢建奇功。
三 解縉,1369年生,1415年逝世 ,江西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書家。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自幼穎悟絕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羊瞻,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時,然縱盪無法。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所書小楷《黃庭》,全摹臨右軍,筆婉麗端雅。」著有《文毅集》、《春雨雜述》等。於書法屢有論述。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等。《自書詩卷》,章草,紙本墨跡。縱34.5厘米,橫470.8厘米,藏故宮博物院。此卷是在永樂八年(1410)解縉被貶官後,於南京寓居處信筆而成。整個作品中鋒用筆,圓轉純熟,行筆迅急,氣勢奔放,猶如泉涌,一泄到底,極富於抒情和表現。從整個作品來看,他的書法以「二王」為基礎,流露出《聖教序》的韻味,書體草中有行,行中有草,線條流暢,體勢舒展,顯得很坦盪。筆畫粗細不一,曲折多變。有時筆畫顛狂翻騰,錯綜復雜,特別是豎畫的縱筆,毫不遲緩,一蹴而就。尤其到了卷尾「付於有識者自辨之」幾個字,狂放不羈,氣勢升華到了極致,很像《自敘帖》的筆意,顯得很浪漫。這件佳作,是作者長期藝術追求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結晶。
四 張居正
1525-1582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五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
六 海瑞(1514-1587),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海南瓊山人。
七 戚繼光(1528~1588)明朝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
八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原籍廣東東莞,生於萬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
九 鄭成功

民族英雄鄭成功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十 袁宏道 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
十一 歸有光 (1506——1571),字熙甫,號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項脊軒志〉借「百年老屋」幾經興廢。 項脊軒志
十二 朱載堉 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真正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十三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畫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
十四 黃宗羲(1610~1695)明朝思想家、文學家。
十六 李贄 李贄(1527-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
十七

徐光啟
字子先,號玄扈,生於上海,徐光啟在數學、天文、歷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十八 湯顯祖,明代戲曲家,生於1550年,卒於1616年,字義仍,號若士,祖籍江西臨川。
十九 顧炎武 (1613—1682),號亭林,江蘇崑山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十 史可法 (1601~1645)明末將領。字憲之,號道鄰。史稱"史忠烈公"。
二十一 李時珍
胡宗憲
羅貫中
施耐庵
吳承恩
王竑
張弼
沈周
李應禎
吳寬
李東陽
金琮

張惠
顧鼎臣
劉麟
馮志
萬潮
楊慎
文彭
范欽
邢一鳳
文嘉
王谷祥
王寅
陳鎏
喻時
趙代
俞允文
周天球
翁大立
劉早
王問臣
王世貞
潘延圭
季遐齡
詹景鳳
孫克弘
徐鼎
顧憲成
邢侗
鄒元標
董其昌
黃汝亨
錢允治
顧際明

王思任
文震亨
張世偉
黃道周
倪元璐
陸廣明
徐妍
張溥

葛征奇
倪長紆
林枋
弘儲
傅山
杜浚
許元溥
陳鐸

❻ 宵詞語典故的介紹

宵 <名> 同本義 宵,夜也。──《說文》 宵中星。──《書.堯典》 案:「宵中星」專與「昏中星」有所區屬別:「昏中星」指黃昏時刻升到子午線上的星。「宵中星」指晚飯到睡覺時段(大約是晚上六點到九點之間)升到子午線上的星。 禁宵行者。──《周禮.司寤氏》 甘暝太宵之長。──《淮南子.精神》。注:「長夜之中也。」 宵扈宵。──《爾雅.釋鳥》。樊注:「夜為農驅獸者也。」 晝爾於茅,宵爾索宵。──《詩.豳風.七月》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今宵酒醒何處。──宋.柳永《雨霖鈴》 方元宵宴客,有傳遼將李性忠與張爾心謀叛者,諸監司怖甚。公(袁可立)徐命小隊阿殿過沈帥。──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❼ 中國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1.蒙恬破匈奴

秦國兼並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5](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

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2.霍去病、衛青遠征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1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於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 匈奴最遠的一次。

3.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4.鄭成功收復台灣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借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大員(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台灣,開啟鄭氏在台灣的統治。

5.岳飛抗金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7)黃道周典故擴展閱讀

蒙恬早箏傳說

漢代應劭著《風俗通》記載:「僅按《禮樂記》,(箏)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後人根據這段文字,又有如下說法:「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築。秦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後加十三弦。」

西晉傅玄駁斥這種說法,見《箏賦》序:「箏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圓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設之則四象存,之則五音發。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也,豈亡國之臣所能開思運巧哉,或以為蒙恬所造,非也。」

蒙恬為秦國大將,傅玄用「亡國之臣無法創造樂器」的陰陽五行論調,似嫌勉強。《舊唐書·音樂志》也稱箏非蒙恬所造:「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制與同而弦少。」在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通史的《史記·蒙恬列傳》中並沒有蒙恬造箏的記載。

而《風俗通》的說法也僅用疑問的口吻說蒙恬造箏,一件樂器若出現在史籍上,其必已經流傳一時間了,很可能記史者將此樂器的創造記為當時某領導者之功,或者蒙恬為了適應自己的戎馬生活,將箏改制為瑟。

❽ 秦淮八艷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魂斷秦淮八美女]

魂斷秦淮八美女
「秦淮八艷」指的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妓,故又稱「金陵八艷」。到底是哪八個人?有關資料

秦淮八艷圖片集萃(19張)
上說法不盡一致。明朝遺老余澹心在《板橋雜記》中記載為: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台灣鄭經生在《董小宛之謎》一文中則將馬湘蘭換成鄭妥娘。王德恆、陳予一合著的《順治與鄂妃》一書變動較大,它加上了李十娘、龔之路、黃艷秋三人,去掉了馬湘蘭、寇白門、卞玉京。
《板橋雜記》的作者余澹心與「秦淮八艷」是同時代人,又久居金陵,為秦淮河上的常客,看來所言不謬。此外清末葉衍蘭刻的《秦淮八艷圖詠》、現存於董小宛與冒辟疆故居如皋水繪園中的「金陵八艷」說明,以及劉培林、張德義合著的長篇小說《秦淮名妓董小宛》中所列「秦淮八艷」之名,亦與《板橋雜記》相同。(周高潮)共同點
她們八人有幾個共同點,首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秦淮八艷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

秦淮八艷圖片欣賞(20張)
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然後呢,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只是大部分已經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

秦淮八艷圖(10張)
故宮博物館曾展出了馬湘蘭的蘭花長卷,無錫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圖;最後一點就是她們對愛情和友誼十分忠誠。秦淮八艷都是被逼上青樓的。有誰想過這樣的賣笑生涯呢?她們無不想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終生廝守,可她們的從良,總是以愛情和友誼為擇偶標准,但是卻歷經坎坷。這固然是當時社會婦女的悲劇,也體現了她們自身高尚的品質。
詳細介紹
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氣而名冠秦淮河的金陵八艷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時文人墨客慕名而來者何止百千?諸多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命運皆與她們有著重大關系。美女愛英雄,妓女愛才子。她們的艷麗不僅令凡俗之人動心,更令許多英雄才子為之神魂顛倒,乃至歷史隨之改變。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欄瓦肆,歌舞昇平,笙歌徹夜的景象。其中青樓林立,盡是風塵女子的世界,儼然成為明代最為繁華的歌舞地。許多青樓都收留有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童女。她們教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舞。待其長成後便成為青樓中的招牌。金陵八艷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鄭妥娘、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董小宛皆是由雛妓養成至秦淮河一「絕色」的。
八艷不僅個個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詩詞歌舞樣樣精通,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關心天下大事,與繼東林黨之後的復社文人來往密切,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當真巾幗不讓須眉。她們中的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與明末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風流韻事被時人傳為美談。
豈知明末四公子在當時文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成立的復社是繼東林黨之後又一重要的帶有政治色彩的文學社團。明末四公子均是名門望族書香門第之後,詩詞文章一流。其中方以智文武雙全,為大明朝作過很多貢獻。他任崇禎帝翰林院檢。明亡後他為光復明朝而奔走,任南明永王定王的講官,永曆帝的宰相。當清朝一統天下成定局之後,他又積極籌備反清復明活動。當時慕其名而投奔者成千上萬。
八艷中的柳如是、顧眉生、寇白門後來都從良跟隨明末的歷史名臣。明亡後,八艷中許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追捕。陳圓圓,董小宛也由此出現在當時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的生命中。
當時明末將領吳三桂投在闖王李自成的麾下。他控制著長城要塞,抵禦清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陳圓圓被獻與吳三桂受盡恩寵。兩人感情篤深。後來李自成麾下另一將搶奪陳圓圓。吳三桂迷戀與她,因此大怒道:「我手握重兵竟連一女子也保護不了!」沖冠一怒為紅顏,自此吳三桂起兵投清倒戈相向。農民軍畢竟難敵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清軍入關,如風卷殘雲般將其殲滅。李自成功敗垂成,成為歷史上的悲劇英雄。清統一天下後,吳三桂因其功高而被封為西南藩王。若當時陳圓圓未被搶,吳三桂未必會倒戈相向,歷史上是否真會有大清朝還未可知。
金陵八艷,色冠一方,她們的命運與帝王將相緊連在一起。許多歷史事件的背後,帝王將相的許多令常人難以理解詭異出格的行為都可從她們的命運中找到答案。英雄愛美女,金陵八艷之艷,可謂艷之極至!

❾ 正氣歌中所有的典故是什麼

【注釋】[1]予:我。北庭:指元朝首都燕京(今北京)。[2]尋:古時八尺為一尋。??(3)單扉:單扇門。??[4]白間:窗戶。(5)污下:低下。??[6]萃(cuT翠)然:聚集的樣子。??[7]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積水。??[8]塗泥半朝:朝當作潮,意思是獄房牆上塗的泥有一半是潮濕的。??[9]蒸漚歷瀾:熱氣蒸,積水漚,到處都雜亂不堪。瀾:瀾漫,雜亂。??[10]乍晴:剛晴,初晴。??[1]]風道四塞:四面的風道都堵塞了。??[12]薪爨:燒柴做飯。??[13]炎虐:炎熱的暴虐。??[14]倉腐寄頓:倉庫里貯存的米穀腐爛了。??[15]陳陳逼人:陳舊的糧食年年相加,霉爛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陳陳:陳陳相因,《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16]駢肩雜邂:肩挨肩。擁擠雜亂的樣子。??[17]腥臊:魚肉發臭的氣味,此指囚徒,身上發出的酸臭氣味。??[18]圃溷:廁所。??[19]毀屍:毀壞的屍體。??[20]穢:骯臟。??[21]疊是數氣;這些氣加在一起。??[22]侵診:惡氣侵人。??[23]鮮不為厲:很少有不生病的。厲:病。??[24]孱弱:虛弱。??[25]俯仰其間:生活在那裡。[26]於茲:至今。??[27]無恙:沒有生病。??[28]是殆有養致然:這大概是因為會保養元氣才達到這樣的吧。殆;大概。有養;保有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致然:使然,??造成這樣子。[29]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然而又怎麼知道所保養的內容是什麼呢?孟子:名軻,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有《孟子》一書傳世。??[31]浩然之氣:純正博大而又剛強之氣。見《孟子.公孫丑》。 [32]吾何患焉:我還怕什麼呢。我國占代的許多思想家都認為浩然正氣對於人身有無所不能的巨大力量。??[33]「天地有正氣」二句:天地之間充滿正氣,它賦予各種事物以不同形態。這類觀點明顯地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強調人的節操。雜然:紛繁,多樣。??[34]「下則為河嶽「二句:是說地上的山嶽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氣形成的。[35]「於人日「浩然」二句:賦予人的正氣叫浩然之氣,它充滿天地之間。沛乎:旺盛的樣子。蒼冥:天地之間。??[36]皇路當清夷:當國家太平的時候。皇路:國運,國家的局勢。清夷:清平,太平。??[37]含和葉明庭:正氣和諧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吐:表露。??[38]時窮節了,見:國家危難之際,氣節便表現了出來。見:同現,表現,顯露。 [39]垂丹青:見於畫冊,傳之後世。垂:留存:流傳。丹青:圖畫,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跡叫畫工畫出來。??[40]在齊太史簡:太史:史官。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把國君殺了,齊國的太史在史冊E寫道.「崔杼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寫,都被殺,第三個弟弟仍這樣寫,崔杼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寫在上。??[41]在晉董狐筆;??《左傳·宣公二年》載:春秋時,晉靈公被趙穿殺死,晉大夫趙盾沒有處置趙穿,太史董狐在史冊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予稱贊這樣寫是「良史」筆法。??(42)張良椎.《巾記『留侯傳》載:張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韓國的丞相,韓國被秦始皇滅掉後,他一心要替韓國報仇,找到一個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新鄉縣南)伏擊出巡的秦始皇,未擊中。後來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封留侯。 (43)蘇武節:??《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堅決拒絕,被流放到北海(今蘇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邊牧羊。為了表示對祖國的忠誠,他一天到晚拿著從漢朝帶去的符節,牧羊十九年,始終賢貞不屈,後來終於回到漢朝。(44)嚴將軍:??《三國志·蜀志·張飛傳》載:嚴顏在劉璋手下做將軍,鎮守巴郡,被張飛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見其威武不屈,把他釋放了。??(45)嵇侍中;嵇紹,嵇康之子,晉惠帝時做侍中(官名)。《晉書·嵇紹傳》載:晉惠帝永興元年 (304年),皇室內亂,惠帝的侍衛都被打垮了,嵇紹用自己的身體遮住惠帝,被殺死,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戰爭結束後,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說:??「此嵇侍中血,勿去!」??[46]張睢陽:即唐朝的張巡。??《舊唐書·張巡傳》載:安祿山叛亂,張巡固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每次上陣督戰,大聲呼喊,牙齒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敵將問他:??「聞君每戰,皆目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張巡迴答說:「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敵將「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47)顏常山:即唐朝的顏杲卿,任常山太守。??《新唐書·顏杲卿傳》載:安祿山叛亂時,他起兵討伐,後城破被俘,當面大罵安祿山,被鉤斷舌頭,仍不屈,被殺死。??[48]遼東帽:東漢末年的管寧有高節,是在野的名士,避亂居遼東(今遼寧省東南部)一再拒絕朝廷的徵召,他常戴一頂黑色帽子,安貧講學,名聞於世。??(49)清操厲冰雪:是說管寧嚴格奉守清廉的節操,凜如冰雪。厲:嚴肅,嚴厲。??(50)出師表:諸葛亮出師伐魏之前,上表給蜀後主劉禪,表明自己為統一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表文中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名言。??[51]鬼神泣壯烈:鬼神也被諸葛亮的壯烈精神感動得流淚。??(52)渡江楫(集):東晉愛國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長江時,敲著船槳發誓北定中原,後來終於收復黃河以南失地。楫:船槳。??[53]胡羯: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過去史書上曾稱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五胡。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壯氣概。??[54]擊賊笏:唐德宗時,朱蟊謀反,召段秀實議事,段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擊朱眥的頭,大罵:??「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所持的手板。??[55]逆豎:叛亂的賊子,指朱眥。??[56]是氣:這種「浩然之氣」。磅礴;充塞。??(57)凜烈;庄嚴、令人敬畏的樣子。??(58)「當其貫日月」二句:當正氣激昂起來直沖日月的時候,個人的生死還有什麼值得計較的。??[59]「地維賴以立」二句:是說地和天都依靠正氣支撐著。地維:古代人認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撐著。天柱:古代傳說,昆侖山有銅柱,高入雲天,稱為天柱,又說天有人山為柱。??[60]三綱實系命:是說三綱實際系命於正氣,即靠正氣支撐著。??[61]道義為之根:道義以正氣為根本。??[62]嗟予遘陽兒:可嘆我遇上了惡運。嗟(婿階):感嘆詞。遘:遭逢,遇到。陽九:即百六陽九,古人用以指災難年頭,此指國勢的危亡。??[63]隸也實無力:是說我實在無力改變這種危亡的國勢。隸:地位低的官吏,此為作者謙稱。??[64]楚囚纓其冠:??《左傳·成功九年》載:春秋時,楚子重攻陳以救趙,楚國被俘的人戴著一種楚國帽子(表示不忘祖國,被拘囚著,晉侯問是什麼人,旁邊人回答說是「楚囚」。這里作者是說,自己被拘囚著,把從江南戴來的帽子的帶系緊,表示雖為囚徒仍不忘宋朝。??[65]傳車:官辦交通站的車輛。窮北:極遠的北方。??[66]鼎鑊甘如飴:身受鼎鑊那樣的酷刑,也感到象吃糖一樣甜,表示不怕犧牲。鼎鑊:大鍋。古代一種酷刑,把人放在鼎鑊里活活煮死。??[67]陰房闃鬼火:囚室陰暗寂靜,只有鬼火出沒。杜甫(《玉華宮》詩:??「陰房鬼火青。」陰房:見不到陽光的居處,此指囚房。闃:幽暗、寂靜。??(68)春院悶天黑:雖在春天裡,院門關得緊緊的,照樣是一片漆黑。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天黑悶春院。」閉:關閉。[69]「牛驥同一皂二句:牛和駿馬同槽,雞和風凰共處,比喻賢愚不分,傑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關在一起。驥:良馬。皂:馬槽。雞棲:雞窩。??[70]一朝蒙霧露:一旦受霧露風寒所侵。蒙:受。(71)分作溝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為溝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溝中瘠:棄於溝中的枯骨,??《說苑》:「死則不免為溝中之瘠。」??[72]如此再寒暑:在這種環境里過了兩年了。??[73]百滲自辟易:各種病害都自行退避了。這是說沒有生病。??[74]沮洳場:低下陰濕的地方。??(75)「豈有他繆巧」二句:哪有什麼妙法奇術,使得寒暑都不能傷害自己?繆巧:智謀,機巧。賊:害。??[76]顧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滿正氣。顧:但,表示意思有轉折的連接詞。此:指正氣。耿耿:光明貌。??[77]仰視浮雲白:對富貴不屑一顧,視若浮雲。《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8]「悠悠我心悲」二句:我心中亡國之痛的憂思,象蒼天一樣,哪有盡頭。曷:何,哪。極:盡頭。??[79]哲人日以遠:古代的聖賢一天比一天遠了。哲人:賢明傑出的人物,指上面列舉的古人。??[80]典型:榜樣,模範。夙昔:從前,過去。??[81]風檐展書讀:在臨風的廊檐下展開史冊閱讀。 [82]古道照顏色:古代傳統的美德,閃耀在面前。

謹供參考!

祝您好運!

❿ 吳漢的軼事典故

吳漢性格好強、每次出征,劉秀都放心不下。諸將見戰陣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懼,失去鬥志。而吳漢意氣如常,正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後嘆道:「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對「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一語,近代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一書引宋代王幼學解雲:「謂(吳)漢甚發起人意思。」近人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引王幼學之說後亦加按語雲:「然則『差強人意』雲者,乃『甚強人意』之謂,非『稍強人意』之謂也。」也就是說,劉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吳公頗能振奮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國軍隊。 鄧禹:吳漢與鄧弘俱客,蘇弘稱道之。禹數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及。
諸葛亮: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
虞世南:漢祖之臣,三傑是也;光武之佐,二十八將是也。豈得以鄧禹、吳漢匹於張良、韓信者乎?
張說:光乘積學而善謀,求之古人,吳起、韓信敵也;師倩沈勇而能斷,求之古人,彭越、吳漢類也;思齊忠壯而異材,求之古人,張飛、許褚等也。
張仲宣:漢有二十八將者,上應二十八宿也,或以文雅光國,鄧禹有決勝之奇;或以武能威人,吳漢有綏邊之略。功論樹下,馮異之績彌彰;冰結河中,王霸之誠尤著。
薛稷:恪居爾位,勤不告勞,則蕭公堂堂,吳漢糾糾,馮豹伏於閣下,黃公宿於台上:憂國奉公,可以不謂忠乎?
司馬光: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然沉勇有智略。
朱熹:古之名將能立功名者,皆是謹重周密,乃能有成。如吳漢、朱然終日欽欽,常如對陳。須學這樣底,方可。
陳元靚:廣平為將,義激風雷。功扶火運,貌炳雲台。封分四縣,位列三槐。千載之後,名猶偉哉。
徐鈞:智謀勇略已過人,況擁幽州突騎兵。拉朽摧枯功蓋世,可令縱掠損威名。
歸有光:光武承王莽之亂,奮跡南陽,恢復舊物,則有鄧禹、吳漢、賈復、寇恂、馬援、馮異、岑彭、來歙之徒宣其力。
王夫之:① 來歙也、祭遵也、寇恂也、吳漢也,皆出可為能吏、入可為大臣者也。 ② 觸其致死之心,徼幸而猶圖一逞,未易當也。吳漢逼成都而取敗,必然之勢矣。 ③ 光武所與興者,南陽崛起之流輩,而其收河北以為根本,則唯得耿弇、寇恂、吳漢而大業定。
黃道周:吳漢為將,一心光武。說寵擊郎,廣阿從主。光武發兵,任漢軍旅。苗曾陰速,漢先加斧。所發之兵,盡上幕府。建茂合兵,漢傷膝處。奮起擊之,潰遁無所。後伐公孫,兩營隔阻。帝聞大驚,敗端立數。漢勵諸軍,銜枚復伍。八戰八克,刺述於俎。傳首長安,於國有補。
黃彭年:微必親,暇必整,勝必防,敗必律,毋輕其豫,毋怠其既,謹也,吳漢近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