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管晏列傳典故

管晏列傳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7 02:28:07

㈠ 與管仲有關的成語故事

管鮑之交
管:管仲。鮑:鮑叔牙。均為春秋時齊國的名臣。交:交情。這則成語比喻知心相契、交誼深厚的朋友。
「管鮑之交」,也作「管鮑之好」。這則成語源於《列子·力命》:「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者。」
春秋時期,齊國有兩個賢人,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他們一個才氣橫溢,一個為人誠懇厚道。兩人意氣相投,來往非常密切。後來他倆一起作了齊國公子的老師,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輔佐公子小白。
齊僖公死後,襄公繼位,他害怕各位公子謀奪他的王位,就想加害於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於是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後來,齊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趕忙回國爭奪王位。
為了阻止小白,管仲率領士兵在其返回齊國的道路上進行攔截,一箭射中了小白腰帶上的鉤子,小白假裝死去。管仲以為沒有什麼顧忌了,就與公子糾一起不緊不慢的返回齊國。但是等他們到達時,公子小白已經捷足先登,即位就國了,史稱桓公。
管仲和公子糾不甘失敗,他們借魯國軍隊去攻打齊國。結果戰斗失利,公子糾被殺,管仲成為囚犯。
桓公要拜鮑叔牙為相並想處死管仲。鮑叔牙勸說道:「管仲是為其主嘛!主公可赦免他,讓他為您效力。此人才能勝於我,若以他為相,齊國定會強大起來」。
桓公聽了鮑叔的話,就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
管仲知道後感嘆說:「我和鮑叔曾經一道做買賣,嫌了錢,我總是多拿一些。有人說我愛佔便宜。鮑叔卻說:『管仲家貧,理應多拿些。』鮑叔後來家道衰落,我為他謀劃賺錢,結果反而令他更窮了。有人說我愚,鮑叔卻說:『哪裡是他愚,是我自己沒有好機遇!』我曾多次到朝中為官,但都被國君驅逐出境。有人說我不賢。鮑叔卻說:『他是未遇到明主呀!』我曾從軍參戰,當遇到敵人反攻時,我總是第一個往回跑。有人說我膽怯,鮑叔卻明白,說『他家中有老母,是孝心所致呀! 』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管鮑之交」一直被譽為交友的最高境界,成為了被歷代傳誦的歷史佳話。可見真摯的朋友應當患難與共,為了國家的利益能不計個人得失,同心協力。而桓公不計較私仇,任用管仲終成霸業,其使賢任能之舉,也對後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㈡ 管仲列傳中的幾個典故具體是什麼歷史故事

《管仲列傳》中的典故故事為:管鮑之交、桓公拜相、曹沫之約。

管鮑專之交和桓公拜相故事內容:

管仲年輕時生活貧困,常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為相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多次會集諸侯,統一天下,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

曹沫之約:管屬仲重視經濟的發展,慎重地進行比較。桓公在柯地與魯國會盟,後來又想違背同曹沫的盟約,但管仲藉助這個盟約使桓公建立了信義,因此諸侯都來歸附齊國。

(2)管晏列傳典故擴展閱讀:

管仲在齊國執掌政事,齊桓公因此成就霸業,多次會集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他善於「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內政,外交皆名垂千古。他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管仲的財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歸高台,又有反坫,但齊國人並不認為他奢侈。管仲死後,齊國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規,常比各國諸侯都強。

㈢ 問個關於管仲的歷史故事。

1. 管仲建議解開拉車的幾匹老馬,讓它們帶路,指引大軍走出去,這就是「老馬識途」這個成語的來歷。

2. 老馬為什麼能識途呢?原來,馬有一個習性:行走時鼻子會呼呼作響。科學家發現,馬的鼻腔分呼吸區和嗅區兩部分。呼吸區位於鼻腔前部,能分泌黏液,防止灰塵和異物進入鼻腔。嗅區位於鼻腔的後上方,那裡嗅神經細胞星羅棋布,有識別氣味的能力。馬在行走時之所以鼻子呼呼作響,就是要不斷排除鼻腔中的異物,使呼吸區暢通;而呼吸區暢通了,就可以充分發揮嗅神經細胞的作用,使它能准確地分辨氣味,識別道路。
馬有比較發達的嗅覺系統以及聽覺器官,而且有很強的記憶力。因為馬的臉很長,鼻腔也很大,嗅覺神經細胞也多,這樣構成了比其它動物更為發達的「嗅覺雷達」。這個嗅覺雷達不僅能鑒別飼料、水質好壞,還能辨別方向,自己尋找道路。通常生活在草原上的馬,有的甚至可以感覺到空氣中所含有的微量水汽,還能在數里之外找到水的來源。並且馬的耳翼很大,而且耳部肌肉發達、轉動相當靈活,位置又高,內耳中有一種特殊的「曲折感受器」,是用來辨別運動方向以及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分布情況的。但最主要的是馬對氣味、聲音以及路途的記憶力相當強。有的老馬,居然能在相隔數年後,從數百公里以外回到自己闊別已久的「家鄉」。

㈣ 管鮑之交來源於什麼歷史典故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時,往往自己多分,鮑叔卻並不認為我貪財,因為他知道我家裡窮。我曾經為鮑叔謀劃事情,結果卻弄得更加困窘,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愚笨,因為他知道時運有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候。我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免職,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沒才幹,因為他知道我沒遇到好時機。我曾經三次參加戰斗三次逃跑,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怯懦,因為他知道我有個老母。公子糾敗亡,召忽為他而死,我卻寧願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鮑叔卻並不認為我沒有羞恥之心,因為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顯揚功績和名聲為恥辱。生養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擔任宰相以後,自己情願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受俸祿,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幾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賢能,卻稱贊鮑叔能夠了解人。

原文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㈤ 管仲列傳中的幾個典故具體是什麼歷史故事

曹沫之約
齊桓公五年(前681),伐魯,魯將曹沫三戰三敗,魯庄公請獻遂邑求和,桓公許,與魯專會柯而盟。將盟,屬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於壇上,威脅桓公歸還「魯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應,繼而「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這時,管仲勸桓公不要圖一時「小快」而「棄信」於諸候,失天下之援。於是盡與曹沫三敗所亡地於魯。諸候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桓公拜相
我有五個方面不如管夷吾:寬惠愛民,我不如他;治國不失權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諸侯,我不如他;制定禮儀以示範於四方,我不如他;披甲擊鼓,立於軍門,使百姓勇氣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將欲治理兒子,就不可不用他們的父母。」
齊桓公為了稱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計私仇,拜管仲為相。

㈥ 管鮑之交的成語典故

一、管鮑之交的成語典故:
管鮑之交,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裡窮嘛!」
後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裡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並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乾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願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於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二、管鮑之交
1、【讀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2、【解釋】: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3、【出自】:《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4、【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5、【例句】: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6、【近義詞】:生死之交
7、【反義詞】:點頭之交
8、【相關成語】:管鮑之交、鮑子遺風、視死如歸、管鮑分金、各為其主、陣前對壘

㈦ 簡述管晏列傳中晏子與其御者的故事

本文通過鮑叔和晏子知賢、薦賢和讓賢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說明了推薦賢人的重要性。管仲其人,經商多分財利,謀事反而更糟,作官被逐,打仗逃跑。鮑叔卻不認為他貪、愚、不肖、怯和無恥。反而從囚禁中把他解放出來,並推薦給桓公,使之有機會一展才能。晏子貴為國相,卻以石父為知己,即使他在囚禁中,也要迫不及待地解放他,尊重他。一個地位卑賤的車夫,只要知過自改,便予以提拔,薦為大夫。司馬遷極力贊美鮑叔和晏子,正是慨嘆自己未遇解驂贖罪的知己。所以,他在贊語中說:「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此實乃本傳之真意。
藝術成就:
2、 作者善於用特定人物的動作、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
石父雖賢,不幸而為囚犯。晏子遇到他解左驂把他贖出,載回家去,只因「弗謝,入閨,久之,」就被石父深責並要求絕交。行文到此,作者寫道,「晏子戄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晏子於是延人為上客。」首句寫出晏子心靈深處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形於外在的惶惑之色;二句補寫了由震撼而引發出的嚴肅、敬畏、謙虛、惶惑的表情;晏子的問話又以謙慮的口吻寫出他由解驂贖人的壯舉而引發的自矜心理;末句晏子的轉變也正是心理轉變的結果。廖廖三十餘字,把晏子由求賢到禮賢的整個過程和心靈深處的變化層次、一個完整的心態,形神畢肖地表現出來。
3、 通過典型細節,以借賓形主的手法刻畫人物。
作者抓住車夫妻子從門間窺視的細節,來揭示一個女子的內心隱秘。從瞬間的窺視到提出離婚,御妻的神色、姿態、心理已然活現,不僅閃躍著個性的光芒,也表現了她的心計、意念和獨特的看人標准。然而寫石父、寫御妻、寫御者,又是為了寫晏子。這種借賓形主的手法,使晏子的形象更加豐滿了。

討論:管仲、晏子在時間上相去百年。管仲生活豪奢,晏嬰則十分簡朴,兩人並不相近,司馬遷卻把兩用合傳的形式來寫他們。為什麼這樣寫?司馬遷有何用意,從中能看出司馬遷什麼情感流露?
(自身遭遇,朋友相知,君臣遇合的企盼)知己之情普遍性。(註:最後有作業)
提示:而就晏嬰傳記而論,全文共有323字,其中只有「事齊靈公、庄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二節共53字,述及晏嬰的從政風范與政治地位,所佔比例不到傳文的六分之一,而且同樣屬於綱要的略敘、結果的陳述。 而在〈齊太公世家〉中,有關晏嬰輔政的具體政績,可就詳盡多了。依據該文記載:齊靈公時,晏嬰勸諫靈公不該逃往臨菑以避戰禍,靈公不從,導致晉兵包圍臨菑;齊庄公時,晏嬰勸諫庄公不應接納晉國大夫欒盈,庄公不聽,終為欒盈所欺,敗於晉師,而當崔杼徒屬弒庄公後,晏嬰不畏崔杼強權,伏庄公屍而哭,崔杼立景公為齊君,晏嬰不顧崔杼、慶封之權勢,不肯參與誓盟;齊景公時,晏嬰使晉,認為齊國終將歸田氏所有,並與景公至魯國問禮,而當彗星出現時,景公以為災異內心憂懼,晏嬰勸諫景公應薄賦斂省刑罰以得民心。 此外,〈司馬穰苴列傳〉中亦載有晏嬰向景公推薦田穰苴為將。
司馬遷將管仲、晏嬰合為一傳,主要因為二人性質相同。
首先,管、晏雖然生存年代相差百年,一奢一儉,但是同為春秋時代齊國重要政治人物,管仲佐助桓公建立霸業,晏嬰輔弼景公臻致治世,一霸一治,先後輝映,故將二人合傳。
再者,管仲、晏嬰二人同為政治思想家,都有治國安邦的著作流傳後世,管仲傳有《管子》一書,而晏嬰亦有《晏子春秋》一書,司馬遷於〈管晏列傳〉中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連言《管子》篇章與《晏子春秋》,顯示管、晏二人在這方面的同構型,而劉向〈管子敘錄〉曰:「凡管子書務富國安民,道約言要,可以曉合經義。」 又其〈晏子敘錄〉曰:「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之義。……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觀。」 可知《管子》與《晏子春秋》都有助於君主之治道,所以管、晏二人合傳乃更順理成章。
從友朋相知、君臣遇合的知己之情,是全文的主宰,更是管、晏二人合傳的重要內在聯系。
盡管〈管晏列傳〉所呈現的友朋相知、君臣遇合,可以看出司馬遷個人思想與情感的投射,但也不可就此窄化了〈管晏列傳〉的深層義蘊,因為渴望被知、期待遇合是古往今來人們生命歷程中經常面臨的課題,所以〈管晏列傳〉所彰顯的知己之情,絕對是具有普遍性與歷史意義的,直稱司馬遷是「抒情詩人」的李長之曾說:「齊人的倜儻風流,楚人的多情善感,都叢集於司馬遷之身。周、魯式的古典文化所追求於『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者,到了司馬遷手裡,便都讓他樂就樂、哀就哀了!所以我們在他的書里,可以聽到人類心靈真正的呼聲。」 確實,在〈管晏列傳〉中我們聽到了人類心靈那種亟盼知己的千古呼聲,並且伴隨著百代讀者的共鳴與回響。
重點字詞:見書
作文:從管仲之交談交友之道
從晏子發現人才談起

㈧ 管仲,鮑叔牙,典故是什麼

管仲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經常和管仲往來,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並不引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

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國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

(8)管晏列傳典故擴展閱讀

鮑叔牙和管仲兩人曾經合夥做過生意,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裡窮呀。」

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幹。這時,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幹,,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兵參加戰爭,而且三次逃跑。人們譏笑地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裡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啊!」

後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

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齊桓公登位後,要拜鮑叔牙為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決辭掉相國之位,並指出管仲之才遠勝於己,勸說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國。齊桓公於是重用管仲。

㈨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簡要介紹

管仲和鮑叔來牙是好朋友自。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