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廚師典故

廚師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6 21:47:21

『壹』 麻城肉糕的典故

提起肉糕,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楚王嗜魚成性,但又時常因魚刺卡喉嚨而惱火,許多廚版師權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後來,有一赤壁廚師在剖魚時意外發現魚刺很容易和魚肉分離開來,於是把分離出來的魚肉和豬肉混合,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塊型。楚王食之,驚喜不已。肉糕從此問世,而且名聲大震。從那時起,廚師告老還鄉把技藝傳流到民間後,人們把肉糕捧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赤壁人直到現在喜愛吃肉糕的習慣只興不衰。
據了解,赤壁人吃肉糕一般喜歡將它切成長方形,在盤里整齊有序的加以排列,然後在肉糕表面撒上一層蔥花,蒸熟後還未端上桌面,便已清香撲鼻。細眼觀去,黃、白、綠三色相間,非常好看;嘗之,則更是清香滑膩、唇齒流芳。在赤壁宴席上更有「無糕不成席」的說法,宴席第一道菜必先上肉糕,肉糕已經成為咸寧地區的一道名菜,在溫泉各大集貿市場皆有肉糕出售,很多溫泉市民不僅喜歡蒸著吃,而且還喜歡將它煮到火鍋里,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貳』 歷史典故的成語,好像是形容廚師的一個成語,跳到別人的行業,搶了別人的飯碗,

越俎代庖。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處理超過自己職權范圍的事情。憶璘童話 是最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

『叄』 火鍋是誰發明的有什麼典故嗎

古語有雲:「不節不食」。這里的節是「時節」、「時令」的意思,也就是什麼時令吃什麼食物。古人不像咱們現在,有先進的食品工業和保鮮技術,「不節不食」卻真正包含了順應天時的智慧。深秋初冬,牛羊經過整個秋天的生養,膘肥體壯,人們也需要補充能量來面對寒冬,正是食肉的好時節。

最近北方的氣溫明顯涼下來了,秋意逐漸濃厚。但俊男美女們還是不願意換上厚厚的秋裝,通過食物來補充熱量是年輕人們樂意抵禦寒涼的方式。

一年四季都能恰,冬季尤甚

『肆』 蟲草全鴨的典故

相傳武則天晚年體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風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輕易地走出寢宮。太醫為治療她的病,什麼貴重的葯品都用過,但是不見多少療效。御膳房的康廚師跟隨武則天多年,見她不思飲食,身體孱弱,便想方設法把飯菜做得既可口又有營養。他記得家鄉的老人常用「冬蟲夏草」燉雞滋補身體,便想給武則天做一道,試試看。但雞是發物,有可能引起老病復發,他惟恐對武則天的病不利,於是用鴨子取而代之。鴨子燉好後,康廚師將其端給武則天品嘗。武則天見湯里有黑乎乎的似蟲非蟲的東西,疑惑不解,認定是康廚師要害她,便吩咐左右把他拘起來,要以謀殺罪論處,武則天念其以往沒有過失,沒有馬上問斬,將其打進了大牢。御膳房的李廚師與康廚師是同鄉好友,非常同情康廚師的不幸遭遇。他想,只有用冬蟲夏草治好武則天的病,才能還康廚師以清白,否則他難逃厄運。
一天,李廚師一邊拔鴨子身上的毛.一邊琢磨怎樣用冬蟲夏草燉鴨子,即使鴨子有營養又看不見那黑乎乎的東西。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個好辦法。他扒開鴨子的嘴,把幾棵冬蟲夏草塞了進去,之後,將其放進鍋里燉起來。這道菜就叫「蟲草全鴨」。武則天覺得鴨子做得很好,肉嫩,味鮮,此後每隔三兩天便吃一次。一個多月後,武則天的氣色好轉,不再咳嗽了,宮廷上下都為她的健康高興。一天,武則天心情怡悅,邀請監察御史吃飯。李廚師端上了「蟲草全鴨」,武則天說:「我的身體恢復得很好,得益於這道菜。」監察御史夾起一筷子嘗了嘗,果然味道好極了!席間,武則天問監察御史如何處理康廚師謀殺一案,這時李廚師斗膽搶了幾句話說:「康廚師的鴨湯里,那黑乎乎的東西是『冬蟲夏草』。『冬蟲夏草』性溫、味甘,具有補肺益腎的功能,主治虛勞、咳嗽、痰血、氣喘、腰痛等。康廚師所以這樣做,是為給皇上補身子……」李廚師現身說法,把製作「蟲草全鴨」的整個過程原原本本地向武則天和監察御史作了表述,之後,從鴨子的嘴裡取出了黑乎乎的東西。武則天沉思了許久,慢條斯理地說:「看來是我錯了。」於是吩咐人馬上把康廚師放出了大牢。

『伍』 為什麼好多名菜典故都是因為廚師忙中出錯,結果名菜誕生

廚師一般都是按部就班,不敢創新,而巧和之下才歪打正著

『陸』 葫蘆雞的菜品典故

相傳,葫蘆雞始於唐玄宗禮部尚書韋的官廚。韋氏用菜極為講究,窮奢極欲,命家廚烹制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先炸後煮,韋氏嫌肉質太老,便重罰鞭打;第二位廚師先煮後炸,這樣做出來的雞著實美味,但韋氏嫌雞肉不成形,不好看,竟將廚子活活打死;第三位廚師吸取了前兩位廚師的經驗教訓,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炸。這樣做出來的雞肉不但香醇酥嫩而且形似葫蘆,後人便將其稱之為「葫蘆雞」。
據《酉陽雜俎》和《雲仙雜記》記載:韋陟出身於官僚家庭,憑借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官場。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慾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韋陟裘郇國公)之說。有一天,韋陟嚴命家廚烹制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採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制出,韋陟品嘗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准,大為惱火,命家人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廚師採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懾於韋陟的淫威,其他家廚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飪。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制的經驗教訓,在烹制前用細繩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制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時,韋陟才滿意。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制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葫蘆雞的傳統選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凈重一公斤左右,肉質鮮嫩。製作時,經過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後籠蒸,再油炸。蒸時將煮過的雞放人盆內,加醬油、精鹽、蔥姜、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湯,入籠蒸熟。油炸技術要求嚴,菜油燒八成熟,將整雞投入油鍋,用手勺輕輕撥動,炸約半分鍾,至雞成金黃色,立即用鐵笊籬撈出淋凈,隨即放人菜盤上桌。另帶一碟花椒鹽佐食。

『柒』 游刃有餘的典故

游刃有餘:成語典故。有抄一個廚師,宰牛的技術很高明,文惠君看了以後極為贊嘆。廚師說:「我的技術高超,不只是因為熟練,而是由於掌握了其中的規律,摸清了牛的骨骼結構,所以,我這把刀雖然用了十九年,解剖的牛已有幾千頭,可是刀口還是像新磨過的一樣鋒利。因為牛的骨節之間是有間隙的,而刀刃是磨得很薄的,用很薄的刀刃來分解有間隙的骨節,當然是寬綽而有餘地的了。」見《莊子.養生主》這里借用這個成語比喻有了好的工匠, 就算要修建很大的宮殿,很高的樓台也很輕易而毫不費事
(我第一個回答~確認我哦的餓吧)

『捌』 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是什麼故事

故事如下:

一天中午,佛印正在寺院,聽說蘇東坡要來,便將一條西湖魚洗凈剖開清蒸好。可他也有意想和蘇東坡開玩笑,一看旁邊有隻磬,就順手把魚扣在磬下面。

蘇東坡就座喝茶時,聞到陣陣魚香,又見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數了。因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著,必有蹊蹺。於是故意長嘆一聲:「唉! 」

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情開朗達觀,笑口常開,今天卻見他愁眉苦臉,好生納悶,就問道:「你今天為何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啊?」

東坡回答道:「大和尚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剛寫好上聯,下聯卻怎麼也想不出來,故此心煩不已呀! 」

老和尚不知是計,心想:以你蘇東坡的文才都對不出來,這對聯一定是深奧難測了。便好奇地問道:「不知這上聯是什麼?可否說給我聽聽?」

蘇東坡連聲說:「可以,可以。這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一聽,嗤一聲樂了,心想這種對聯家家戶戶都貼爛了,你蘇東坡卻來捉弄我。不知肚子里又有什麼鬼花招。他也不動聲色地說:「我就來給你說出下聯,是『積善人家慶有餘』吧! 」

蘇東坡忙稱贊道:「啊呀,高才高才,我是『向陽門弟』,你是『積善人家』;我是『春常在』你是『慶有餘』。喲!你的磬里有魚啊!那就拿出來吃吧! 」

佛印這才明白,原來蘇東坡繞來繞去,就是為了這磬下面扣著的魚啊!

(8)廚師典故擴展閱讀:

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的意思:面向陽光的人家總是有春天在,積善的人家歡慶還有餘。比喻貼對聯的這個人家春常在、喜慶有餘。

下句出自《易經》原文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說行善的人家一定會比別的人多福。於是就給自己家提名「余慶堂」。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