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歇後語的結構形式

歇後語的結構形式

發布時間: 2021-01-26 11:11:50

歇後語構成的三條規律是什麼

【解答】
①後一部分解釋前一部分的意義(釋義);
②後一部分不僅解釋版前一部分意義,而且諧音雙關權構成新的意義(諧音);
③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打比方(典故、故事)。

【目的】通熟易懂、便於記憶、知識傳承

比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⑵ 歇後語的構成一般分為幾個部分,構成的形式是怎樣的

歇後語:由來兩部分構成,自前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部分 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部分,「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後語。

⑶ 歇後語的構成有哪三條規律

歇後語的構成的三條規律如下:

1、後一部分解釋前一部分專的意義。

2、後一部分屬不僅解釋前一部分意義,而且諧音雙關構成新的意義。

3、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打比方。

歇後語一共分為以下四大類:

1、諧音類。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看到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

2、喻事類。

這類歇後語是用客觀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

3、喻物類。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

4、故事類。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


(3)歇後語的結構形式擴展閱讀:

歷史由來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⑷ 慣用語、歇後語的結構關系

慣用語一般是流行的語言
歇後語是一種民間語言

歇後語:
歇後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用群眾熟悉,採用這種手法製作的聯語就是「歇後語」。
歇後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例如: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按老方子吃葯——還是老一套

慣用語:
慣用語也稱俗語,是一種慣用的固定的片語,既有三音節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較靈活的結構和強烈的修辭色彩。它通過比喻等方法而獲得修辭轉義。
它一般有七個特點:
(1)人們一般比較熟知,比較大眾化。
(2)慣用語一般多在口語中運用,用起來自然、簡明、生動、有趣。
(3)慣用語比較短小。
(4)慣用語是一種固定的片語,比如「吃大鍋飯」、「半瓶子醋」、「背黑鍋」、「穿小鞋」、「磨洋工」等等。
(5)慣用語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口頭創造出來的,表義精煉准確。
(6)慣用語活潑生動,常用來比喻一種事物或行為,相當於一個詞或片語,它的意義往往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推斷。
(7)慣用語雖然是一種較固定的片語,但定型性比成語要差些。

⑸ 歇後語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用什麼的形式敘述一個事或物後一部分對前一部分的事或物加以什麼和說明

以後有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分別用什麼形式描述一個適合物呢?其實就是一種那個非常有趣的打油詩萊組組成的

⑹ 歇後語有哪些種類

1、氣象農時
潮汕地區農業發達,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細作和高產著名。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手段是手工耕作,預測氣象、掌握節氣事關重大,對於出門商旅、漁航以及手工百業,也都關系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諺語、民謠與氣象、節時、物候有關,以之指導農事。(以下搜集俗語、民謠中下劃線詞語為方言土語,括弧內為普通話語詞)
正月落早種,二月種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長,四月茄花開。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龍眼,八月剝麻皮,九月魚菜齊,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紅,十二月梅花開。——《農事十二月歌》
天頂無雲,地下無船,窮人餓死,富人著瘟。(註:此民謠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響雷,一雷鎮九台(台風);六月初一無響雷,當年禍就來(指要刮台風)。
正月北風和,三四北風旱,五六北風禍,七八北風毒過蛇。
夏天日落斬(砍)擔柴,冬天日落洗雙腳。
早出日頭無好天。
夏至響雷,割稻披蓑。
夜昏(黃昏)起雲半夜開,半夜起雲雨就來。
星照濕地,雨落唔離(下不停)。
四月初八無雨,果子多過石部(石頭)。
東風吹過夜,大水浸樓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馬,三月寒死老歷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過葯,一畝去一石。
2、鄉土風情
一些俗語反映出潮汕的風光物產,當時繁榮的城鄉景觀、特殊的市井風情,語氣中流露出潮人的鄉土感情。
潮陽人縣(人多),海陽(潮安)銀縣、揭陽米縣。
到潮無到橋(湘子橋),白白走一場。
十五夜看燈——出出唔平樣(不一樣)。
橋頭仙(閑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橋上天天有閑散之人。諷刺無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餅,汕頭媽宮粽球。
愛穿待嫁,愛食待生。(婦女出嫁時穿新衣,生育時吃好東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動入諺,並不限於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體現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動在民間影響之廣:
太陽公生做戲——唱乞(給)天聽。
師公(道士)遇著鬼——無法。
食無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食齋補唔到(不夠)積惡。
三山國王霖田宮——正宗。
3、世態人情
這方面的俗語、民謠,內容十分豐富。既勾畫出社會百態,也有生活經驗;既有願望追求,也有嘲諷調侃;既有贊美青春與愛情,也有各種人世憂傷、快樂;既有懲惡揚善,弘揚民族傳統美德,也有小農意識、市民意識或扭曲了的心態。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會中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反映。
豬生豬惜(疼),狗生狗惜。(喻同類相親)
膠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氣。
一人主張,不如眾人參詳(商量)。
雙頭做齋賺無食。
貓書讀一肚,唔識貓娘(母貓)共貓牯(公貓)。(喻讀死書)
世態人情在民歌民謠中得到更為立體的表現。如這首《唪嗄》,表現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圖景:
唪嗄、唪嗄,阿兄去買茶。吩咐娘仔著經布,吩咐細妹著紡紗。狗囝著知飼。鹹菜哩著鹵(腌)到夠,唔到買魚囝蝦囝來相添。
4、人物掌故
人物掌故的出處,包括當地民間傳說、歷史掌故和傳統的小說戲曲,前者更具地方色彩,後者由於融入地方方言,押韻上口,使傳統文化更易為大眾所接受而起了傳播作用。
(1)地方掌故
老北(識)字掠無爬蜞(蟛蜞)。(清初禁海,不識字者不為布告所阻,敢下海營生。喻有知識不如文盲)
韓文公教示——知小理(羞恥)。(典出韓愈治潮,興文教化)
一板拍死江西王。(此為明代潮陽人肖端蒙除暴故事)
牛脾孬過丁盛發。(丁盛發為潮州名醫,脾氣大)
(2)小說戲曲
武松個阿兄——武大。(潮語「武大」有擴大事態或大講排場之意)
紅面關爺——激著住(就)行。(重義少思,易於動怒)
陳三五娘相娶走,放掉(丟棄)益春在半山。(喻過河拆橋)
火燒草料場——事出有煙(因)。
潮汕民歌中有首《百屏花燈歌》,是首敘說戲曲故事的歌謠,歌中四句一韻,一口氣說了100個故事。此外還有以十二月歌形式,巧妙地把戲曲故事同十二個月串起來,一嘆一詠。這些歌謠上口可記,流傳廣泛,使戲曲故事和戲曲人物膾炙人口。
5、性狀事理
有的俗語並不專指什麼事物,而是用以表達事物的形狀如速度、好壞、美醜之類。這些俗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慣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情況和觀念的變化。如形容速度之快,謂:「猛過紙影擔竹椅。」是因為潮汕民間劇種鐵筷木偶擺出小竹椅作為象徵城、橋、床的道具,不像潮劇換布景那樣又復雜又慢,故以之喻快。又有「雅過紗燈」,是因潮汕元宵燈會有人扮的「活燈」,也有將人物繪於紗罩上的紗燈,扮演者或畫上的人物很美,故用於喻事物之標致。以日常所見或民風民俗喻事理性狀,使語言變得風趣、活潑,這類俗語如:
力(套)唔著批擔(扁擔)鼻,去到下寺。(喻方法不對,適得其反)
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膠郎(囫圇)。
一物甲(合)一葯,虼蚤(跳蚤)無涎掠唔著(抓不到)。 天使的誘惑 回答採納率:24.5% 2008-12-06 14:44 歇後語是漢語習語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其濃厚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結構形式,是其他語言中所沒有的。就其前後兩部分聯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為兩類:雙關式歇後語與比喻式歇後語。本文在對不同類型歇後語的結構形式進行詳細剖析的基礎上,通過典型例句說明其翻譯技巧。

⑺ 歇後語有哪些分類

1、氣象農時
潮汕地區農業發達,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細作和高產著名。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手段是手工耕作,預測氣象、掌握節氣事關重大,對於出門商旅、漁航以及手工百業,也都關系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諺語、民謠與氣象、節時、物候有關,以之指導農事。(以下搜集俗語、民謠中下劃線詞語為方言土語,括弧內為普通話語詞)
正月落早種,二月種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長,四月茄花開。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龍眼,八月剝麻皮,九月魚菜齊,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紅,十二月梅花開。--《農事十二月歌》
天頂無雲,地下無船,窮人餓死,富人著瘟。(注:此民謠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響雷,一雷鎮九台(台風);六月初一無響雷,當年禍就來(指要刮台風)。
正月北風和,三四北風旱,五六北風禍,七八北風毒過蛇。
夏天日落斬(砍)擔柴,冬天日落洗雙腳。
早出日頭無好天。
夏至響雷,割稻披蓑。
夜昏(黃昏)起雲半夜開,半夜起雲雨就來。
星照濕地,雨落唔離(下不停)。
四月初八無雨,果子多過石部(石頭)。
東風吹過夜,大水浸樓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馬,三月寒死老歷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過葯,一畝去一石。
2、鄉土風情
一些俗語反映出潮汕的風光物產,當時繁榮的城鄉景觀、特殊的市井風情,語氣中流露出潮人的鄉土感情。
潮陽人縣(人多),海陽(潮安)銀縣、揭陽米縣。
到潮無到橋(湘子橋),白白走一場。
十五夜看燈--出出唔平樣(不一樣)。
橋頭仙(閑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橋上天天有閑散之人。諷刺無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餅,汕頭媽宮粽球。
愛穿待嫁,愛食待生。(婦女出嫁時穿新衣,生育時吃好東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動入諺,並不限於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體現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動在民間影響之廣:
太陽公生做戲--唱乞(給)天聽。
師公(道士)遇著鬼--無法。
食無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食齋補唔到(不夠)積惡。
三山國王霖田宮--正宗。
3、世態人情
這方面的俗語、民謠,內容十分豐富。既勾畫出社會百態,也有生活經驗;既有願望追求,也有嘲諷調侃;既有贊美青春與愛情,也有各種人世憂傷、快樂;既有懲惡揚善,弘揚民族傳統美德,也有小農意識、市民意識或扭曲了的心態。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會中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反映。
豬生豬惜(疼),狗生狗惜。(喻同類相親)
膠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氣。
一人主張,不如眾人參詳(商量)。
雙頭做齋賺無食。
貓書讀一肚,唔識貓娘(母貓)共貓牯(公貓)。(喻讀死書)
世態人情在民歌民謠中得到更為立體的表現。如這首《唪嗄》,表現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圖景:
唪嗄、唪嗄,阿兄去買茶。吩咐娘仔著經布,吩咐細妹著紡紗。狗囝著知飼。鹹菜哩著鹵(腌)到夠,唔到買魚囝蝦囝來相添。
4、人物掌故
人物掌故的出處,包括當地民間傳說、歷史掌故和傳統的小說戲曲,前者更具地方色彩,後者由於融入地方方言,押韻上口,使傳統文化更易為大眾所接受而起了傳播作用。
(1)地方掌故
老北(識)字掠無爬蜞(蟛蜞)。(清初禁海,不識字者不為布告所阻,敢下海營生。喻有知識不如文盲)
韓文公教示--知小理(羞恥)。(典出韓愈治潮,興文教化)
一板拍死江西王。(此為明代潮陽人肖端蒙除暴故事)
牛脾孬過丁盛發。(丁盛發為潮州名醫,脾氣大)
(2)小說戲曲
武松個阿兄--武大。(潮語「武大」有擴大事態或大講排場之意)
紅面關爺--激著住(就)行。(重義少思,易於動怒)
陳三五娘相娶走,放掉(丟棄)益春在半山。(喻過河拆橋)
火燒草料場--事出有煙(因)。
潮汕民歌中有首《百屏花燈歌》,是首敘說戲曲故事的歌謠,歌中四句一韻,一口氣說了100個故事。此外還有以十二月歌形式,巧妙地把戲曲故事同十二個月串起來,一嘆一詠。這些歌謠上口可記,流傳廣泛,使戲曲故事和戲曲人物膾炙人口。
5、性狀事理
有的俗語並不專指什麼事物,而是用以表達事物的形狀如速度、好壞、美醜之類。這些俗語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慣用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情況和觀念的變化。如形容速度之快,謂:「猛過紙影擔竹椅。」是因為潮汕民間劇種鐵筷木偶擺出小竹椅作為象徵城、橋、床的道具,不像潮劇換布景那樣又復雜又慢,故以之喻快。又有「雅過紗燈」,是因潮汕元宵燈會有人扮的「活燈」,也有將人物繪於紗罩上的紗燈,扮演者或畫上的人物很美,故用於喻事物之標致。以日常所見或民風民俗喻事理性狀,使語言變得風趣、活潑,這類俗語如:
力(套)唔著批擔(扁擔)鼻,去到下寺。(喻方法不對,適得其反)
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膠郎(囫圇)。
一物甲(合)一葯,虼蚤(跳蚤)無涎掠唔著(抓不到)。

歇後語是漢語習語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其濃厚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結構形式,是其他語言中所沒有的。就其前後兩部分聯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為兩類:雙關式歇後語與比喻式歇後語。本文在對不同類型歇後語的結構形式進行詳細剖析的基礎上,通過典型例句說明其翻譯技巧。

⑻ 歇後語的構成方式及特點

歇後語是一種特殊的口語表達形式,它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幽默生動,富於哲理

⑼ 民間文學簡答題 歇後語中的人物形象類型與結構

它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歷史上的聖賢君師,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現實生活中底層的小人物專,想像中屬的神仙鬼怪、宗教人物 四類。歇後語中對這四類人物的形象和價值取向的描寫,反映了我國民間篤信道、佛,追求情義、正義以及國民性格中歧視弱小、圓滑世故的民族心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