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柯的典故
『壹』 到鄉翻似爛柯人引用典故爛柯人用意是什麼
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專後生疏而悵惘的屬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
『貳』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使用了什麼典故
懷舊空吟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到鄉翻似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古詩作品《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釋】
1、懷舊:懷念故友
2、吟:吟唱
3、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4、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5、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
【翻譯】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
【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並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並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後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叄』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爛柯人」有何典故
圍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體現了古往今來人們對於智慧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論及個人的才華和修養,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由於圍棋將科學、藝術和競技三者融為一體,有發展智力,培養意志品質的特點,因而幾千年來長盛不衰。
等他回到村裡,發現一個人也不認識了,原來王質到石室山打柴,竟然誤入了仙境,遇到了神仙,結果仙界一日,人間百年,下山之後,已是物是人非。爛柯原意為腐爛的斧柄,後來引申代指圍棋或者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王質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劉禹錫的「到鄉翻似爛柯人」一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用王質自比,表達了他遭貶離開京城二十多年後,人事的滄桑巨變所帶給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覺。
『肆』 爛柯人的典故寓意
爛柯人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傳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新安郡在今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說的石室山,因為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已經被人們稱為爛柯山了。故事說晉代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
王質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巨變。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中
"到鄉翻似爛柯人"一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用王質自比,表達了他遭貶離開京城二十多年後,人事的滄桑巨變所帶給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覺。
古人喜歡用神話去解釋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雲霧繚繞的深山,常常會被人們想像成不問塵世煩憂的仙人的居所。這故事中,時間對山中的童子們是寬容的,而對人間卻是冷漠的。其中所寄託的一種蒼涼的意味,也使歷來讀到它的人們不由得發出悵惘的嘆息。
『伍』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里的兩個典故分別是什麼
「懷舊抄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典出晉人 向秀《思舊賦 》:晉人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舊居,聽見鄰人吹笛,因而寫了《思舊賦》。
「爛柯人」典出《述異記》:晉人王質入山打柴,觀人下棋,局終發現手中斧柄已爛,回到家裡才知已經過了百年。
「到鄉翻似爛柯人」指暮年返鄉,恍如隔世;「懷舊空吟聞笛賦」指懷念老朋友。「爛柯人」是神話傳說。
『陸』 詩中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有什麼作用
王質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 巨變。
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中 「到鄉翻似爛柯人」一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用王質自比,表達了他遭貶離開京城二十多年後,人事的滄桑巨變所帶給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覺。
《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巴山楚水凄涼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謫居。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回來物是人非,我像爛柯之人,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今日聽你高歌一曲,暫借杯酒振作精神。
(6)爛柯的典故擴展閱讀
此詩首先緊承白居易詩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後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詩人於是推開一步,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末聯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全詩感情真摯,沉鬱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柒』 爛柯人…是哪首詩中的典故
(1).指久離家而來剛回故鄉的人。亦指飽源經世事變幻的人。
唐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
爛柯人
。」
明
劉基
《秋懷》詩之三:「永寤
爛柯人
,萬事一夢幻。」
清
錢謙益
《題陸叔平<滄桑對奕圖>贈稼軒五十初度》詩:「夜露未晞賔既醉,人間已有
爛柯人
。」
(2).指樵夫。《醒世姻緣傳》第四九回:「家住前崗,母在鄰庄,
爛柯人
是妾兒郎。」參見「
爛柯
」。
『捌』 有誰知道「爛柯人」的典故,幫忙解釋一下
爛柯人指樵夫。
晉代有個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去世了。
(8)爛柯的典故擴展閱讀:
其一: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說王質去山中打柴,觀仙人對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其二:據河南長垣縣志記載,古長垣有「四致八景」的奇觀。其中一景便為「爛柯台」。
「爛柯人」的故事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滄桑巨變。相似例子還有晉干寶《搜神記》,還有南朝劉義慶《幽明錄》等記載劉晨、阮肇成仙的故事。
參考資料:
爛柯人-網路
『玖』 爛柯拾斧的爛柯引用什麼典故
爛柯的傳說 (1)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住足觀看。看了多時,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後來,後人就把「爛柯」作為圍棋的一個別名。 爛柯人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而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 (傳南朝梁·任昉《述異記》) 新安郡在今 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說的石室山,因為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已經被人們稱為爛柯山了。故事說晉代王質砍柴的時候到了這山中,看到有幾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質就到近前去聽。童子把一個形狀像棗核一樣的東西給王質 ,他吞下了那東西以後,竟然不覺得飢餓了。過了一會兒,童子對他說:"你為什麼還不走呢?"王質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時,那木頭的斧柄已經完全腐爛了。等他回到人間,與他同時代的人都已經沒有了。 王質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故事因此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人世間的 巨變。唐代詩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出逢席上見贈》中 "到鄉翻似爛柯人"一句,就引用了這個典故。詩人用王質自比,表達了他遭貶離開京城二十多年後,人事的滄桑巨變所帶給他的恍如隔世的感覺。 古人喜歡用神話去解釋那些神秘陌生的事物。雲霧繚繞的深山,常常會被人們想像成不問塵世煩憂的仙人的居所。這故事中,時間對山中的童子們是寬容的,而對人間卻是冷漠 的。其中所寄託的一種蒼涼的意味,也使歷來讀到它的人們不由得發出悵惘的嘆息。
記得採納啊
『拾』 劉禹錫的「到鄉翻似爛柯人」引用了誰的典故
爛柯人典出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任昉的《述異記》。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作者] 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也寫詩作答。首聯概寫謫守巴楚、度盡劫難的經歷。「凄涼地」、「棄置身」,雖語含哀怨,卻在感傷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見蒼勁。二聯感嘆舊友凋零、今昔異貌。「聞笛賦」、「爛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尋味。三聯展示的卻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陳代謝的進化思想和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達襟懷;在手法上,它則將詩情、畫意、哲理熔於一爐,以形象的畫面表現抽象的哲理,旨趣雋永。尾聯順勢而下,請白氏舉杯痛飲,藉以振奮精神。全詩感情真摯,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