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人父

典故人父

發布時間: 2021-01-25 21:54:59

⑴ 歷史典故眾人羞辱其父親在馬身上寫上父親的名字,兒子替父親解圍寫上之馬的小孩是誰

諸葛恪,諸葛瑾的兒子。

⑵ 【高分】急求父親教育孩子的名人典故,越多越好!!!

聯語教子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兒子馮洪國出國學習時,臨行前,版馮玉祥把兒子叫到書房,親權手寫下了一幅對聯,贈子作為座右銘: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並耐心地對兒子解釋說:「此聯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孩子,你快要上學了,應該有個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並給他解釋說:「所謂,『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腦筋想問題;二要用雙手創世界;三要腳實地幹些事情。」

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的車夫」,或者憑手藝吃飯的工人,比做貪官污吏強得多。所以他明確要求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自勞自力。這種朴實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憐子如何不丈夫」

⑶ 求小時候被父親打的名人或文學典故!

毛澤東。
毛澤東的父親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只讓毛澤東讀了幾年書就不讓讀了,但內毛澤東很好學,容經常自學。在他14歲的時候,經常趁父母下地幹活的時候,跑到一個山坡上自己去學習,一讀就是一天。有一次他父親假裝下地幹活,父親前面走,他後面就跑到每天讀書的地方去,他萬萬沒想到父親會跟著他,剛到那裡便被父親逮住了,父親狠狠地把他罵了一頓並打了他,還要他在半天內挑十五擔糞。挑完糞後毛澤東又「失蹤」了,父親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他,十分生氣,但聽到毛澤東的母親說他已經挑完了十五擔糞後,不禁目瞪口呆,便問:是你挑完的嗎?毛澤東說:「是的,您可以去問鄰居的王大媽。」父親心裡想半天挑完十五擔糞確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何況還是一個14歲的孩子呢。他實在是沒有什麼理由再罵毛澤東了。

事見《少年毛澤東的故事

⑷ 典故替父暖床的人是誰,其中的故事是

黃香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⑸ 《賀新郎·同父見和》這首詞典故的含義

用的典在注釋里都有解釋
詞句注釋
⑴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賀新涼》。
⑵老大:年紀大。《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那堪:「那」通「哪」;堪:能,可。堪當重任。
⑶元龍臭味:陳登,字元龍。《左傳·襄公八年》:「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三國志》卷七《魏書·陳登傳》:後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謂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卧百尺樓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⑷孟公瓜葛:《漢書·陳遵傳》:「陳遵,字孟公,杜陵人也。……居長安中,列侯、近臣、貴戚皆貴重之。牧守當之官,及郡國豪傑至京師者,莫不相因到遵門。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瓜葛:指關系、交情。
⑸樓頭:樓上。 唐王昌齡《青樓曲》之一:「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 建章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辭》:「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處……樓頭觀者人如堵。」
⑹鈞:古代重量單位,合三十斤;發:頭發,指像頭發一樣輕。千鈞如發: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⑺硬語盤空:形容文章的氣勢雄偉,矯健有力。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⑻西窗:思念。
⑼進酒:斟酒勸飲;敬酒。
⑽鳴瑟:即瑟。《史記·貨殖列傳》:「女子則鼓鳴瑟,跕屣,游媚貴富,入後宮,徧諸侯。」 南朝梁江淹 《麗色賦》:「女乃耀邯鄲之躧步,媚北里之鳴瑟。」 南朝梁簡文帝 《金錞賦》:「應南斗之鳴瑟,雜西漢之金丸。」
⑾渠儂:對他人的稱呼,指南宋當權者。渠︰他;儂︰你,均系吳語方言。
⑿神州:中原。
⒀離合:分裂和統一。此為偏義復詞,謂分裂。
⒁汗血:汗血馬。《漢書·武帝紀》應劭註:「大宛歸有天馬種,蹋石汗血,汗從前肩髆出,如血,號一日千里。」鹽車:語出《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駿馬拉運鹽的車子。後以之比喻人才埋沒受屈。
⒂駿骨:典出《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期年,千里馬之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後因以「買駿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購千里馬骨以求賢的故事,喻招攬人才。
⒃目斷:縱目遠眺;關河:即邊塞、邊防,指邊疆。
⒄憐:愛惜,尊敬;中宵:半夜。中宵舞:《晉書·祖逖傳》:「(祖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⒅試手:大顯身手。
⒆補天裂:女媧氏補天。《史記補·三皇本紀》:「女媧氏末年,諸侯有共工氏,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於是地平天成,不改歸物。」

⑹ 古時千里尋人的典故

尋親達十年,
飽經風霜苦。
扶柩返故里,
母兄俱作故。
潘武,字涉峰,本邑珍門人。父樹京,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遠門經商,長子玉行僅七歲。父親離家三月後,次子潘武才出生。妻子葉氏在家紡紗織布維持一家生活,含辛茹苦撫育兩個兒子,丈夫卻沓無音訊,生死未卜。
潘武年少,就立下尋父之志,只因家貧缺少路費而不能遠行。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十歲的潘武決意外出尋親。臨行前,他將母親託付兄長照顧,並請縣府發給通途證明,然後肩挑簡單行李孑身啟程,踏上艱苦而漫長的尋父之路。他晝行夜宿,腳不停止。冬去春來,隨身攜帶的費用花完了,途中只好以人占卜算命來解食宿之需。生活雖苦,但其尋父之志從未動搖、改變,決心依舊。十年中,潘武的足跡踏遍吳、楚、泰、蜀等8省,歷經虎狼煙瘴,江湖風險之苦,始終沒有探得父親的任何消息,然而他不灰心,不回頭,繼續前進尋找。
一日,潘武在雅州邂逅楚地客人楊甫賢,告知曾與他父親有過交往。交談中還得知父親已更名,娶秦地一女子另成一家庭,往來於蜀中,今在建昌。他得此確實消息,驚喜萬分,拜別楊氏後立即渡江而上,到達建昌,知道父親又到理州去了,他怕錯過機會,速追尋到會理,幾經打聽尋覓,父子終得見面,兩人相擁而泣。父親出門時還是青年,如今已成老者。父子決定同返故里。
回家路上,潘武盡力照料好父親的生活。父親畢竟年事已滿,當兩人行至黎州,忍受不了長途跋涉的艱辛,突然患病不能繼續前行時,只得停留當地的客棧請醫撮葯治療。然而,就此客居黎州三載,父親竟然病故,時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九月。潘武無錢置辦棺木,念及父親不能生還家鄉,悲痛欲絕,凄慘情景感動路人。適逢巡撫塞工進藏途經黎州,了解情況後,頓生惻隱之心,召見潘武,對其孝行予以褒獎,贈送白銀四十兩;雅州楊文彩、徐福元等地方官員亦慷慨解囊,潘武才得以置辦棺木,扶柩抵家,終於完成了尋父回家的夙願。
可偏偏禍不單行,潘武到家,又遭晴天霹靂。他見到的是母親和兄長的遺體。潘武忍淚含悲,一一安葬親人。
父親在黎州病重時,所娶外室及子女從含江前來,潘武熱情地接待並攜歸老家,視之如嫡母,日後還將弟妹婚嫁,使他們成家立業,盡到了長兄為父的責任。
潘武千里尋父之孝行,歷來在梅李一帶傳頌。

摘自《珍門鎮鎮志》

⑺ 古人孝敬父母的典故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2.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⑻ 父母放手讓孩子獨立的典故 古人

每個孩子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從幼苗成長為茂盛的花朵都需要「護花使者」的精心栽培。溫室里永遠培育不出好的花朵,只有在外面的世界,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花,才是最美麗的,而教育孩子和養育花朵其實是一個道理,第一步就得先讓孩子擁有獨立性。

騰飛家的兒子聰聰今年八歲了,從小家裡人對他很寵愛,要什麼給什麼,直到現在已經八歲了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正是因為家裡人對他的百般遷就,導致他現在還非常依賴家長。比如吃飯的時候就得等著爸爸媽媽把筷子遞到手邊,甚至有時候就等著大人喂。

還有自己的內衣,襪子等衣服,也都需要父母來幫忙洗。在家裡凡事兒靠父母也就算了,都上了小學,處處也都要麻煩身邊的同學,因為孩子獨立性很差的問題,被老師找了好多回,騰飛作為家長也非常的頭疼。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了解「狐狸法則」,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就是小狐狸在長到一定的年齡時就一定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單獨去生存,這就是遵循了「適者生存」的原則,凡事靠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長久。

日常生活中像騰飛家孩子這樣依賴人的現象還是很多的,家長總是以孩子還小,不能做這,不能做那的理由來牽制孩子自由發展,這樣會徹底毀了他們的一生。因此作為父母有時候即使知道孩子做不好這件事情,也要學著放手讓他去嘗試,畢竟孩子的好習慣是從小培養起來的。

孩子沒有獨立能力的後果

1. 會成為典型的生活白痴

雖然有些孩子天生畢竟聰明,但在生活上過於依賴父母,只會導致他成為生活中的白痴,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吃飯要等著大人來伺候,洗衣穿衣需要大人來幫忙,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從來不會主動去解決,只會向父母或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

2. 會成為不合群的人

獨立性很差的孩子,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學都會被人瞧不起,甚至會受到來自同學們的嘲笑,長久性格上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嚴重的還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洗衣服,獨立性太差。要知道,父母只能伴你一時,伴不了你一世。

3. 會成為啃老族

孩子在上學期間獨立性差,還是有辦法生存的,畢竟父母可以跟在左右幫忙伺候著,但當孩子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後,生活自理性太差的人是很難被這競爭壓力那麼大的社會所包容的,分分鍾淘汰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就會因為過度依賴別人,怕吃奮斗的苦,而成為啃老族。

要想讓自己的孩子獨立性強,進入社會不被淘汰,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放手,鍛煉孩子的獨立性,不要認為孩子什麼都幹不了,或許當你放開手後,他們所做的最終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

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要明白孩子在什麼年紀就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比如孩子一歲左右就要走路,兩歲左右就有開始收玩具的習慣,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讓孩子去嘗試的,如果父母總是怕磕到孩子,或者怕孩子收拾不好,不給他們任何鍛煉 機會,那麼孩子怎麼成長呢?實踐出真知,只有不斷地練習才能讓自己慢慢長大。

2. 讓孩子學會自主判斷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之前,父母首先要做到就是讓孩子有自主判斷的意識,比如吃飯喜歡什麼口味,衣服喜歡怎麼搭配等,給他們提供合適的機會來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這樣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是尊重的,還能讓他對自己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知。

3. 父母以身作則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因此父母一定要學會包容孩子的一切,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犯錯後要給孩子相對的正確引導,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這樣孩子才會建立正確的三觀,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只不過是在愛孩子的方法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們要明白錯誤的愛會誤導孩子的一生,因此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發展,這樣對他們才是最有利的。

今日話題討論:您聽說過「狐狸法則」么?您家的孩子在獨立性這方面怎麼樣呢?歡迎分享。

⑼ 約法三章的典故有關的人是誰

漢高祖劉邦。
漢·荀悅《漢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
鴻門宴
劉邦進入咸陽後,部下諸將見到秦宮室中的珍奇玩好、金銀財寶,不禁眼花繚亂,饞涎欲滴。驚奇之餘便肆無忌憚地你爭我奪,鬧得不可開交。一時間,咸陽城中混亂不堪。一貫好酒及色的沛公以征服者的姿態大搖大擺地走進秦宮室,面對不可勝數的帷帳珠玉重寶和數以千計的後宮美女,也不禁貪婪地想止宮休舍 ,體驗一下做關中王的滋味。好在劉邦手下諸將中還有頭腦清醒的人,不斷地提醒著他。
比如,樊噲對他說:沛公,你是打算將來統一天下,還是打算佔有這些財富,只做一個富翁而已?珠寶玉器和美人婦女都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你怎麼能留在宮中呢?應該趕快還軍灞上。但劉邦此時正沉迷於勝利之中,根本聽不進樊噲的話。張良聽說此事後,也對他說:秦為無道,沛公你才得以至此。這和暴秦有什麼兩樣呢?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 ,希望你能聽從樊噲的勸告。在樊噲和張良的苦苦勸說之下,劉邦這才醒悟過來,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灞上 ①。
劉邦還軍灞上後,便召集諸縣父老豪傑,向他們發布安民告示: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且吾所以還軍灞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②這個安民告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約法三章。關於劉邦的約法三章 ,有三點值得注意:首先,它是劉邦由農民起義領袖向地主階級代表轉變的標志。在秦末農民起義過程中, 縣殺其令丞,郡殺其守尉的現象屢見不鮮,是合理的。在根據約法三章 ,如果誰敢於再像陳勝、吳廣那樣殺死將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的話,那就要被處死。因此,這是保護地主階級生命財產的法令。其次,命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實際上是保留了秦王朝的行政機構和官員,並使之為自己服務,他們行縣鄉邑 ,將劉邦的約法三章傳達給鄉紳百姓,這一作法從本質上講保護了關中地主集團的利益。第三,更為直接的是,劉邦當眾宣布懷王與諸侯的約定,並刻意籠絡人心,一再表示他率軍入關是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便在很大程度上博得了關中地主集團的好感。於是,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而劉邦則辭讓不受,說: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樣一來,人又益喜 ,他們終於消除了對劉邦的懷疑和戒備, 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這樣,劉邦在未來與項羽對關中的爭奪中,已經棋先一著了。
正當劉邦在灞上約法三章時,項羽也已掃平河北,率諸侯的40萬聯軍和秦將章邯的20萬降軍一路浩浩盪盪地渡河進抵新安(今河南澠池)。由於諸侯聯軍中的士兵從前大多曾被秦征發到關中服徭役,輕折辱秦吏卒。這樣,項羽部下的兩部分軍卒中間,便產生了很深的隔閡和猜忌。
秦降卒們擔心,萬一入關後不能取勝,項羽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項羽聽說此事,不但沒有想辦法安撫,反而害怕這些秦吏卒人心不服,到關中後無法約束,會出亂子,便在一夜之間將20萬降卒統統活埋在新安城南,只留下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3人,從而造成了自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坑殺趙40萬降卒以後的第二次大慘案。
項羽根本就沒有將劉邦放在眼裡,對這個從前的沛縣亭長先行入關更是憤憤然。還在西進的路上,他便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雍在關中,表明項羽根本不準備承認劉邦入主關中。劉邦本來就對項羽深懷忌憚,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又氣又驚。正在這時,有人向他提出 距(拒)關,毋內(納)諸侯,秦地可盡王也的建議,便不顧剛剛向關中父老豪傑許下的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的諾言,立即派兵關閉函谷關,准備將項羽率領的諸侯軍拒之門外。這一舉動無疑是不明智的,因為當時項羽已擁兵40萬,號稱100萬,而劉邦的兵力只有10萬,力量對比相當懸殊。況且諸侯聯盟尚未破裂,此舉無異於將自己放在了諸侯聯盟的對立面,犯了眾怒。果然,項羽軍至函谷關而不得入,大怒,立即下令家發薪一束,欲燒關,並命令黥布等破關而入,直至戲下(今陝西臨潼東),與劉邦駐軍的霸上僅相距40里。一時間,咸陽之東戰雲密布,氣氛十分緊張。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看形勢不對,忙轉變立場,暗地向項羽報告說:劉邦想稱王關中,任子嬰為相,他還想獨吞秦宮中的珍寶。項羽的謀士范增也對項羽說:劉邦一貫貪財好色,可入關以後卻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勸項羽急擊勿失。①正當項羽緊張地部署消滅劉邦時,不料消息不翼而飛。項羽的叔父項伯在秦未亡時曾因殺人犯罪而被張良所救,所以聽到消息,連夜馳往劉邦營中,勸張良趕快逃走。張良急忙將這一重要情報報告給了劉邦。劉邦在張良的提醒之下意識到,宴請項伯。席間,劉邦不僅頻頻為項伯祝壽,而且約為婚姻。在贏得了項伯的好感後,又竭力表白自己,並請項伯在項羽面前多多美言。項伯連夜回營,力勸項羽改變初衷: 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②有勇無謀的項羽被說動,暫時放棄了消滅劉邦的計劃,從而失去了一次取勝的良機。
第二天,劉邦率張良、樊噲等百餘騎赴鴻門項羽軍中,再次表白:我和將軍齊心協力,自己無意作關中王。致使項羽改變了消滅劉邦的初衷。但范增仍不相信劉邦的表白,主張趁機殺死他以除後患。所以在宴飲之時,再三示意項羽下手,但項羽卻默然不應。范增無奈,只好令項羽從弟項庄在席前舞劍,伺機刺殺劉邦。正所謂項庄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也拔劍起舞,用身體掩護劉邦,使項庄無法下手。張良見劉邦處境危險,便至軍門召來樊噲。樊噲帶劍擁盾沖入宴席, 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項羽見樊噲如此威猛,便賜酒一斗,生豬肘一塊,樊噲一飲而盡,拔劍切而食之。項羽又問樊噲還能飲酒否?樊噲借題發揮: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發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①項羽無言以對,只好請他入座。
劉邦見氣氛有所緩和,便借口入廁離席,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逃出項羽軍營,回至灞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