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治水典故

治水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5 00:41:51

『壹』 大禹治水典故

傳上古時,黃河流域發生了大水災,隨之而來的還有猛獸肆虐,瘟疫流版行,民不權聊生,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就派遣鯀負責治水。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使用了從天帝那兒得到的寶物「息壤」,但因為他只採用堵塞的辦法,不但沒有治好洪水,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這時,舜接替堯為首領,經過親自考察,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傳說鯀死後,他的兒子禹就從他腹中生出,並繼承父志。禹改變策略,用疏道的辦法,開渠排水浚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    據傳,當大禹來到河南洛陽時,發現有座高山,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了水流的去路。禹決定集中人力,在群山中開道。在艱辛的勞作中,禹始終身先士卒,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腳趾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在他的帶動下,山道打開,洪水傾瀉,江河從此暢通。經過十三年的努力,治水終於成功,人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禹也獲得崇高的威望,被尊稱為大禹,舜也把首領位置禪讓給了他。 

『貳』 有關治水的故事(3個)

大禹治水

相傳在4000多年的前的堯舜時代,我國黃河流域連續發生特大洪水。「湯湯洪水方割,盪盪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整個民族陵入空前深重的災難之中。唐堯主持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專門研究水患問題。當時他們一致推薦有治水傳統的夏族首領鯀主持漢水。鯀採用「堙障」辦法,修築堤壩圍堵洪水。但是洪水如此這磊,所修築的堤壩頻繁地被大水沖垮。

李冰與都江堰
李冰,戰國時期秦國人,「能知天文地理」。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任蜀郡守,在四川灌縣(含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興辦了馳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業主產的發展。
都江堰樞紐工程位於岷江由山谷河道進入沖積平原的地方,沿江自上而下,由百丈堤、魚嘴、金剛堤、飛沙堰、寶瓶口和人字堤等部分組成,其中主要是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

荊江大堤
荊江大堤始建於東晉永和元年(345年),由荊州刺史桓溫陳遵主持修築,當時名金堤。五代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年)在東晉金堤的下游修築江陵寸金堤;北宋時荊州太守鄭獬主持築沙市堤; 南宋又修黃潭堤,並加築寸金堤。經兩宋的擴建和培修,荊江大堤 已初具雛形。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荊江北岸的郝穴被堵塞,這樣自堆金台 至茅埠長124公里的堤段連成一體,史稱萬城堤,後來又稱萬城大 堤。清代乾隆、道光年間,又延長寸金堤與沙市堤銜接來。1918年 ,萬城大堤改稱為荊江大堤

史祿修靈渠
史祿,亦叫監祿,名祿。秦朝人。史系官職,並非姓氏。祿的姓氏和生卒籍貫已不可考。歷史對史祿的記載極為簡略,只知道他受命在今廣西安縣主持興建了著名的靈渠工程,從而把長江水每次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對祖國的統一、南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起過重要作用。靈渠的巧妙規劃和高超的建築技術,至今仍然受到中外人士的稱贊。

古代中國也有許多的洪水傳說,如共工治水、樸父治水、鱉靈治水等

『叄』 西門豹治水典故

西門豹治水典故:

戰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去管理漳河邊上的鄴。西門豹到了那個地方,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爺來,問他是怎麼回事。

老大爺說:都是河伯娶媳婦給鬧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要不給他送去,漳河就要發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門豹問:這話是誰說的,老大爺說:巫婆說的。地方上的官紳每年出面給河伯辦喜事,硬逼著老百姓出錢。每鬧一次,他們要收幾百萬,;辦喜事只花二三十萬,多下來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門豹問:新娘是哪兒來的,老大爺說:哪家有年輕的女孩子,巫婆就帶著人到哪家去選。有錢的人家花點兒錢就過去了,沒錢的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女孩兒被他們拉走。

到了河伯娶媳婦那天,他們在漳河邊上放一條葦席,把女孩兒打扮好了,讓她坐在葦席上,順著水漂去。葦席先還是浮著的,到了河中心就連女孩兒一起沉下去了。

有女孩兒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來越少,這地方也越來越窮,西門豹問:那麼漳河發過大水沒有呢,老大爺說:沒有發過,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鬧旱災。

西門豹說: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到了河伯娶媳婦的日子,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

西門豹帶著衛士,真的來了,巫婆和官紳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經七十多歲了,背後跟著十來個穿著綢褂的女徒弟。

西門豹說:把新娘領來讓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個打扮好的姑娘領了來。西門豹一看,女孩兒滿臉淚水。

他回過頭來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說完,他叫衛士架起巫婆,把她投進了漳河。 巫婆在河裡撲騰了幾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會兒,西門豹對官紳的頭子說:巫婆怎麼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說完,又叫衛士把官紳的頭子投進了漳河。西門豹面對著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紳都提心吊膽,連氣也不敢出,西門豹回過頭來,看著他們說:怎麼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

說著又要叫衛士把他們扔下漳河去。 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門豹說:好吧,再等一會兒。

過了一會兒,他才說:起來吧。看樣子是河伯把他們留下了,你們都回去吧。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

從此,誰也不敢再提給河伯娶媳婦,漳河也沒有發大水。西門豹發動老百姓開鑿了十二條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裡。莊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3)治水典故擴展閱讀:

西門豹智慧過人、相信科學這些品質主要體現在他懲治當地巫婆和官紳。魏文侯時期,西門豹剛擔任鄴地的縣令,聽聞當地的老百姓為河伯娶妻的事情而苦惱,百姓經濟困難,生活痛苦。

於是,西門豹在河伯娶妻的當天,用將計就計的辦法懲治了巫婆以及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解決了百姓的煩惱。

西門豹當官時期,總是以老百姓的利益為自己做事的出發點。西門豹為了提高糧食產出量,增加農民的收益,於是征發老百姓開挖水渠,將漳水引來灌溉農田,原來貧瘠的土地變成了一片沃土。

老百姓得到水利之後,由貧窮變得富裕,後代的官吏想要合渠,但是百姓們認為這是西門豹開鑿的,因此不願意改變。

西門豹在百姓中的地位是極高的,西門豹同時也是一個敢作敢為,有話直說的人。魏文侯因為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想要罷免西門豹的官職,在魏文侯的壓迫下,西門豹並沒有感到害怕。

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魏文侯也更加信任他了。盡管有小人會在魏文侯面前說三道四,但是西門豹敢作敢當,並沒有因此而刻意去討好他們。

『肆』 關於古代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傷害人和牲口,叫人們過不了日子。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後代的人都稱頌禹治水的功績,尊稱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後,也像堯一樣,物色繼承人。因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禹。到舜一死,禹就繼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這時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後期。生產力發展了,一個人生產的東西,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還有了剩餘。氏族、部落的首領們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餘產品作為自己的私人財產,變成氏族的貴族。有了剩餘的產品,部落和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捉住了俘虜,不再把他們殺掉,而把他們變成奴隸,為貴族勞動。這樣,就漸漸形成奴隸和奴隸主兩個階級,氏族公社開始瓦解。

由於禹在治水中的功績,提高了部落聯盟首領的威信和權力。傳說禹年老的時候,曾經到東方視察,並且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許多部落的首領。去朝見禹的人手裡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有一個叫做防風氏的部落首領,到會最晚。禹認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風氏斬了。這說明,那時候的禹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符其實的國王了。禹原來有個助手叫做皋陶(音gāoyáo),曾經幫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後,皋陶的兒子伯益也做過禹的助手。按照禪讓的制度,本來是應該讓伯益做禹的繼承人的。但是,禹死以後,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貴族卻擁戴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禹的位子。

這樣一來,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的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變為王位世襲的制度。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出現了。

『伍』 大禹治水的典故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復河流域經常發生制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不畏艱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勞動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陸』 鯀禹治水在什麼典故

《鯀禹治水》出處《山海經·海內經》 山海經——海經——海內南經卷十八。
《山內海經》是中容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山經》即《五藏山經》五篇;《海經》包括《海外經》四篇,《海內經》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海內經》。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說。其中《精衛填海》、《誇父逐日》、《後羿射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柒』 大禹治水的歷史典故

當時大禹時期這個水經常洪水泛濫,然後進行了一個治理,它這屬於獲得了成功還是特別厲害了,最後也就這個情況的話也是特別厲害,有其他的三國家門而不入這個典故特別

『捌』 歷史上治水的故事

大禹他爹鯀,以堵的方式治水失敗被舜殺啦。
禹接班接著治用疏導的方式治水,成內功由此得到天容下擁戴後受禪讓做王。
春秋時代,有孫叔敖開發芍陂(安豐塘)和興修湖北沮漳河、雲夢澤水利,伍子胥在江陵開渠的說法。
後來是秦國的李冰治水,用竹筐裝鵝卵石做成世界上最早的活動水閘都江堰。
秦始皇挖「鄭國渠」使關中成良田——水利專家鄭國。
沈括參與太湖治理。
歐陽修、蘇轍對治理黃河。
白居易、蘇東坡先後大力整治杭州西湖,保證50萬人口城市的用水,留下白堤、蘇堤。
明代,海瑞治理太湖。
太多啦,中國歷來重視水利,皇帝再無道就算做樣子也要治水,治水才能興農才能國穩,治水幾乎就一直沒間斷過上面的這些只是有故事被傳播開了而已,喜歡你用這些關鍵字自己搜吧。

『玖』 大禹治水的典故是什麼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9)治水典故擴展閱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拾』 大禹治水的典故內容

簡潔版:
在我國遠古時代,相傳四五千年前,發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災害。為了解除水患,部落聯盟會議推舉了鯀去治水,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被處死在羽山。部落聯盟會議又推舉了鯀的兒子禹。他是一個精明能幹、大公無私的人。大禹請來過去治水的長輩總結過去失敗的原因,並且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用「疏導」的辦法根治水患。大禹親自率領二十七萬治水群眾,全面進行疏導洪水的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為群眾做出了榜樣。他握木鍤,不辭辛勞,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而不入。在他的領導下,人們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沿著新開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的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復生產,使大家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對於大禹的功績,人民歌頌他,感謝他,懷念他,當時人們把整個中國叫「禹城」(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在浙江省紹興市嵇山門外,人們修建了夏禹的陵墓——禹陵,以紀念他的豐功偉績。禹陵旁有一座禹王廟,氣勢雄偉,古木參天。今日禹陵和禹王廟,已成為中外遊人游覽的勝地。

詳盡版:
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孟子·滕文公下》)遠古的時候,洪水肆虐,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時,出了兩位治水英雄:鯀和他的兒子禹。他們治水的神話流傳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
鯀是一個聰明能幹、造福民眾的英雄,他不但創制了農具耒耜,馴服駕馭了耕牛,教導人民播種五穀,創建城郭,更帶領人民築堤防洪,戰勝洪水。當時洪水實在太大了,鯀填了九年,依然是「滔滔洪水,無所止極」。鯀為了制服洪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待天帝允許,私自取了「息壤」去治水,救黎民百姓。息壤是天庭中一種生長不息的土壤,取一點投向大地,就能積成山、堆成堤。鯀的行為觸怒了天帝,被天帝殛殺於羽山之野。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天帝命人剖開他的肚子,肚子里跳出一條虯龍,這就是鯀的兒子禹。大禹出生後,鯀的屍體化為一條黃龍,永遠沉入了羽淵。治水英雄鯀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禹繼承父親的遺志,決心治理滔天的洪水。大禹治水採用兩個辦法,一是填堵築堤,二是疏通引導。大禹讓黃龍幫助勘察地形,用尾巴劃開地面,讓洪水流向應當去的地方。黃龍長著兩只美麗的翅膀和強有力的尾巴。大禹又讓曾助鯀治水的玄龜,背著息壤,去填堵築堤。
大禹還與興風作浪的惡神進行了殊死的戰斗。狂暴的共工,製造洪水,直到今天的山東曲阜,中原大地一片汪洋。禹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大會諸神,定與共工決一死戰。首先擒殺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為長蛇,有九個頭,食於九座山,所到之處立即變為溪澤。然後與共工進行猛烈的決戰,終於打敗共工,獲得勝利。
大禹治理黃河,是從青海的積石山開始疏導的。據說當時的石門山與呂梁山相接,堵住了黃河的去路。大禹疏導至此,遇到了障礙。於是他啟動自己的神力,把龍門山劈開為兩半,黃河水就順暢地從峭壁間流過,這就是今天河南洛陽的龍門。黃河穿過龍門往下流過幾百里,遇到了一座砥柱山,不能通過。大禹就開鑿砥柱山,使河水繞山分流,好像穿過三道門,這就是今天的三門峽。如今三門峽上游建有禹王廟,渡船的艄公常來燒香許願,祈求平安。
大禹治水,不僅時間漫長,而且十分艱苦,然而,他以無私忘我的精神,奮斗不息。走路太多,腳指甲都磨光了,得了「偏枯」病,走路十分艱難,但他卻走遍了中國的山河大地,常常是「晝不暇食,夜不暇寢」,吃飯睡覺都顧不上。在緊張治水的日子裡,好幾年都經過家門而不入。直忙到三十歲,大禹還沒成家。一天,他來到塗山附近,看見一隻美麗的九尾白狐,相傳她是幸福與權力的象徵。大禹於是愛上了塗山的一位姑娘,但沒來得及成婚,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姑娘一直等著大禹,經常吟唱思念的歌……這就是南方民歌的起源。以後,大禹終於回來,娶了這位名叫女嬌的姑娘。但新婚後的大禹只在家待了四天,又出發去治水了。女嬌在家等呀等,常站在黃河之濱眺望,所以這里就有了「望夫石」。
經過多年的奮斗,大禹終於領導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黃河,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大禹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他的偉大精神,世世代代鑄造著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唐代大詩人李白游覽黃河時,遙想當年大禹治水的不朽業績,寫詩贊嘆道:「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波滔天,堯咨嗟。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堙洪水,九州始桑麻。」
大禹的精神,為後世治黃的艱巨事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番外篇:
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由他所創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雖然夏王朝只是一種部落聯盟,和秦、漢以後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朝大不相同,總算已具備了國家形式,使得中國歷史從傳說時代進入信史時代。大禹治水,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雖然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關於洪水的傳說,但是中華大地上的洪水為患一定特別嚴重,所以才產生了「洪水猛獸」的成語,認為洪水比猛獸更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讓大家安居樂業,得到了許多部落的共同擁戴,繼舜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
在考古工作中,雖然至今還沒有發現夏王朝的直接史料,但是結合古代文獻和考古發現來考慮,許多學者都認為二里頭第一、二期古文化遺址當是夏代文化的遺留。在距今4200年以前,中原已經建立起一個具有國家規模的夏王朝,這是不成問題的;這個王朝的領袖是一位善於治水的大禹,他主要以治水之功獲得領袖地位,創業垂統,這也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大禹這個人,治水這件事上,近年來卻產生了許多復雜分歧的看法,很難統一起來。不同的看法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傳統的說法,二是新說。
關於大禹本人,傳統的說法是:大禹出身於華夏族群(根據是「夏為中國之人」),他出生的地方是四川西部(根據是「禹興於西羌」)。新說是:大禹出身於古越人(百越族群),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時代,是從東南地區帶著南方農業文化的某些優勢進入中原爭得領袖地位的。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湖南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的發現,都對新說作了有力的支持。所謂「夏為中國之人」是周代以後才產生的說法,周代以前,夏人活動的許多史跡實際上都在東方。與大禹有關的古跡,更是集中於東南地區。「禹興於西羌」一語是司馬遷說的,那是指禹後來到西方的發展而言,並不是「禹始生於西羌」。通過一些出土文物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作為夏王朝國家重器的鼎、鉞和許多玉器都來源於東南的古越人地區。
至於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條「水」,如何治法?傳統的說法似有誇大之處。傳說中的龍門,在陝西韓城與山西河津之間,黃河至此,兩岸峭壁陡立,十分險要,相傳這里是大禹鑿開的,所以龍門又稱禹門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術水平,絕對完成不了這么大的工程。又傳說大禹根據不同的水系,劃天下(全國)為九州,其實夏代初期的疆域絕沒有如此之大。許多傳說,都不免互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新說是:大禹治水,治的並不是滔滔的長江、黃河之水,那時的洪水實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陸地上來。這是世界性的,所以許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傳說。洪水退後,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種。大禹所治理的,正是這種田間水渠的管理。這和孔子所說的「盡力乎溝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說:「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中華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發源於西部,滾滾東流。不論水大水小,都不會是「橫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時,海水由東向西倒灌,才會出現「橫流」、「逆行」的現象。
傳統的說法是:舜命鯀治水,鯀只懂得堙、填之法,失敗後為舜所殺。鯀之子禹接受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之法,終於成功。史實並不如此簡單,鯀也不會如此之笨。失敗或者成功總是由多種因素所造成,《國語》等古籍就說過大禹治水也是用的堙、填之法,如「堙洪水」、「以息土填洪水」。直到戰國時代,《墨子》書中才稱大禹治水常用疏導之法。從大禹時代到戰國時代,相距一千多年,我們先民治水的方法必然一再改進,有了不少成就。傳統的說法實際上是把這一千多年中前前後後許多治水的功績都歸功於大禹一人,對歷史作了誇大。
作為一位出身百越族群能夠北上中原發展的部落聯盟領袖人物的大禹,他的才能當然不限於治水,在使用青銅器發展生產,建立國家制度,對外用兵(擊退苗蠻族群的進攻)等等方面,也有不少的功績,但是後人紀念他與崇拜他,卻選擇了他的主要功績——治水,這是不難理解的。作為一位農業社會的領袖人物,首先應該關心與致力的就是國計民生,農業生產。這一件大事辦不好,別的事辦得再好也不行。現在距離大禹時代已有4000多年,我們還難以根治水患,每年還得為防洪而擔心,幾千年前的先民,對於這位為了治水「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的大禹的感激與崇敬,也就可想而知。至於他當時領導群眾興修水利,限於客觀條件,限於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只能一點一滴地去做,不可能出現甚麼奇跡,所以會長達13年之久。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身後的許多治水功績也算在他的頭上,這也容易理解。這才是大禹治水的事跡越傳越多越傳越大的真實經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