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自題小像典故

自題小像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4 22:13:21

A. 魯迅的「自題小像」是什麼意思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本詩作於1903年。魯迅最早將本詩寫贈給許壽裳。許壽裳在《懷舊》中說:「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歲,在東京有一首《自題小像》贈我。」
靈台無計逃神矢。靈台,也叫靈府,指心。《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台。」郭象註:「靈台者,心也。」魯迅在幾年後寫的《摩羅詩力說》中有「熱力無量,涌吾靈台」之句;文中還多次以靈府指心。神矢,羅馬神話愛神之箭。許壽裳在《〈魯迅舊體詩集〉跋》中談到《自題小像》時說:「首句之神矢,蓋借用羅馬神話愛神之故事,即異域典故。」在羅馬神話中,有一個長著翅膀的少年,就是愛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時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這男女雙方就會結合。但他的射箭有點亂來,有時雙方並不合適,他也射去,弄得人家雖不合適也非相愛不可。魯迅在五四時期寫有一首白話詩《愛之神》,就寫到這位「愛神」在射箭之後,被「一箭射著前胸」的人問他:「我應該愛誰?」他回答說:「你要是愛誰,就沒命的去愛他;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的去自己死掉。」這就是說,他頗有點「為射箭而射箭」,至於他胡亂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適、是否美滿,他是不管的了。這很有點像中國神話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們在提到他的時候,與其說是在愛情美滿的當兒,倒不如說常常是在婚姻不滿的時刻,亦即是在無可奈何非相愛不可的情況下。魯迅寫《愛之神》,就是用來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詩首句「靈台無計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嗎?1903年夏,魯迅歸國度暑假,母親要他答應早在他南京求學時就已提過的與朱家的婚事。魯迅不願拂逆年輕守寡、生活艱苦的母親的心意,在無可奈何中答應了。估計是在魯迅假滿回日本後,母親就辦訂婚手續。在封建社會,訂婚幾乎和結婚同樣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魯迅不幸婚姻的關鍵時刻,1906年不過是去「完婚」罷了。魯迅對這婚事內心是很不滿意的,因而才有「靈台無計逃神矢」的詩句
風雨如磐暗故園。故園,是指故國,故鄉。暗,晦暗。本句是說:祖國、故鄉,在風雨飄搖的濃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環境中,狂風暴雨,昏天黑地,人們有時也會用「風雨如磐」來形容。磐,扁圓的大石,喻風雨迫人的一種重壓。魯迅1910年12月21日致許壽裳信中說:「故鄉已雨雪,近稍就溫,而風雨如磐,未肯霽也。」這種自然景象,歷來詩文中常用來比喻、聯想政治的壓抑、壓迫。如唐末貫休的《俠客》中有「黃昏風雨黑如磐」的詩句;清人龔自珍的《哭洞庭葉青原》中有「黑雲雁背如磐墮」的說法。魯迅1908年寫的《破惡聲論》中,也有「黑雲如磐」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統治的黑暗和壓迫的深重。這「風雨」當然是指政治風雨。侵略者的掠奪和封建腐朽的統治,使人民深受重壓,使祖國淪於黑暗之中。詩句表達了詩人為此而產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統治即黑暗的物質統治和精神統治,導致人民的貧窮、落後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質統治和精神統治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籠罩人民生活的一個陰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閃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詩詩人大概也就是這意思。《楚辭·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難當;卒壅蔽此浮雲兮,下暗漠而無光。」王逸《楚辭章句》以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於賢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辭通釋》則認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讒閃爍」,不過「如流星之炫耀」。魯迅在本詩中的「寒星」,既不會指「君」,也不會指「小人」,他只是採用《九辯》的句法罷了。那麼,魯迅詩中的「寒星」是指誰呢?我以為是指國民,即民眾。「荃不察」,語出《離騷》:「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讒而齌怒。」王逸認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認為:「此又藉以寓意於君也。」但在《楚辭》中,荃並不只用來指君。同在《離騷》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蘭、芷、荃、蕙本來都是香草,可有的變為不芳,有的變為惡草。茅,惡草也。這是指賢臣中,有的人變壞了。可見,「荃」在楚辭中,可用來指君,也可用來指臣。魯迅在本詩中,「荃」是指國民、民眾。「寒星」和「荃」都是指國民、民眾。「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將希望寄託於民眾,但民眾還沒有覺醒,他們對我的希望還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說:魯迅在這里是用「荃」指母親,「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認為,這種說法和我的理解沒有太大的矛盾。母親不能理解魯迅婚姻自由、自主的願望,因為她也是落後、愚昧、尚未覺醒的民眾中的一員。不必把母親與民眾對立和分離開來。
「同胞未醒」,這也是當時許多革命者的共同的認識,共同的焦慮。鄒容在《革命軍》中大聲疾呼:「革命必先去奴隸之根性

B. 魯迅 自題小像的意思

靈台無計逃神矢。靈台,也叫靈府,指心。《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台。」郭象註:「靈台者,心也。」魯迅在幾年後寫的《摩羅詩力說》中有「熱力無量,涌吾靈台」之句;文中還多次以靈府指心。神矢,羅馬神話愛神之箭。許壽裳在《〈魯迅舊體詩集〉跋》中談到《自題小像》時說:「首句之神矢,蓋借用羅馬神話愛神之故事,即異域典故。」在羅馬神話中,有一個長著翅膀的少年,就是愛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時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這男女雙方就會結合。但他的射箭有點亂來,有時雙方並不合適,他也射去,弄得人家雖不合適也非相愛不可。魯迅在五四時期寫有一首白話詩《愛之神》,就寫到這位「愛神」在射箭之後,被「一箭射著前胸」的人問他:「我應該愛誰?」他回答說:「你要是愛誰,就沒命的去愛他;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的去自己死掉。」這就是說,他頗有點「為射箭而射箭」,至於他胡亂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適、是否美滿,他是不管的了。這很有點像中國神話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們在提到他的時候,與其說是在愛情美滿的當兒,倒不如說常常是在婚姻不滿的時刻,亦即是在無可奈何非相愛不可的情況下。魯迅寫《愛之神》,就是用來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詩首句「靈台無計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嗎?1903年夏,魯迅歸國度暑假,母親要他答應早在他南京求學時就已提過的與朱家的婚事。魯迅不願拂逆年輕守寡、生活艱苦的母親的心意,在無可奈何中答應了。估計是在魯迅假滿回日本後,母親就辦訂婚手續。在封建社會,訂婚幾乎和結婚同樣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魯迅不幸婚姻的關鍵時刻,1906年不過是去「完婚」罷了。魯迅對這婚事內心是很不滿意的,因而才有「靈台無計逃神矢」的詩句。

風雨如磐暗故園。故園,是指故國,故鄉。暗,晦暗。本句是說:祖國、故鄉,在風雨飄搖的濃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環境中,狂風暴雨,昏天黑地,人們有時也會用「風雨如磐」來形容。磐,扁圓的大石,喻風雨迫人的一種重壓。魯迅1910年12月21日致許壽裳信中說:「故鄉已雨雪,近稍就溫,而風雨如磐,未肯霽也。」這種自然景象,歷來詩文中常用來比喻、聯想政治的壓抑、壓迫。如唐末貫休的《俠客》中有「黃昏風雨黑如磐」的詩句;清人龔自珍的《哭洞庭葉青原》中有「黑雲雁背如磐墮」的說法。魯迅1908年寫的《破惡聲論》中,也有「黑雲如磐」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統治的黑暗和壓迫的深重。這「風雨」當然是指政治風雨。侵略者的掠奪和封建腐朽的統治,使人民深受重壓,使祖國淪於黑暗之中。詩句表達了詩人為此而產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統治即黑暗的物質統治和精神統治,導致人民的貧窮、落後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質統治和精神統治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籠罩人民生活的一個陰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閃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詩詩人大概也就是這意思。《楚辭·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難當;卒壅蔽此浮雲兮,下暗漠而無光。」王逸《楚辭章句》以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於賢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辭通釋》則認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讒閃爍」,不過「如流星之炫耀」。魯迅在本詩中的「寒星」,既不會指「君」,也不會指「小人」,他只是採用《九辯》的句法罷了。那麼,魯迅詩中的「寒星」是指誰呢?我以為是指國民,即民眾。「荃不察」,語出《離騷》:「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讒而齌怒。」王逸認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認為:「此又藉以寓意於君也。」但在《楚辭》中,荃並不只用來指君。同在《離騷》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蘭、芷、荃、蕙本來都是香草,可有的變為不芳,有的變為惡草。茅,惡草也。這是指賢臣中,有的人變壞了。可見,「荃」在楚辭中,可用來指君,也可用來指臣。魯迅在本詩中,「荃」是指國民、民眾。「寒星」和「荃」都是指國民、民眾。「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將希望寄託於民眾,但民眾還沒有覺醒,他們對我的希望還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說:魯迅在這里是用「荃」指母親,「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認為,這種說法和我的理解沒有太大的矛盾。母親不能理解魯迅婚姻自由、自主的願望,因為她也是落後、愚昧、尚未覺醒的民眾中的一員。不必把母親與民眾對立和分離開來。

C. 魯迅的《自題小像》賞析

自題小像》詩本無題,系魯迅於1903年在日本東京弘文書院求學時,剪辮題照,贈 給他的摯友許壽裳的。據許壽裳1936年12月l9日作《懷舊》一文說:「1903年他23歲,在東京有一首《自題小像》贈我的……」 這首詩即是許壽裳發表《懷舊》一文時首次披露於世的,題目也是許壽裳添加的,後收於魯迅《集外集拾遺》一書中。 魯迅於1931年重寫時題:「二十一歲時作,五十一歲時寫之,時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題小像》是一首七言絕句。詩是魯迅21歲寫的,51歲重寫。在30年中很少寫詩,從這以後才開「詩戒」。何等堅貞、猛烈的愛啊。這是《吶喊》和《彷徨》的先聲,也是魯迅畢生奮斗的標燈和旗幟。30年過去,魯迅無愧無悔。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逝世於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魯迅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編輯本段全詩內容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靈台:(書面語)心靈。 無計:無法。 神矢:指古羅馬神話中愛神丘比特的箭。全句是把自己魂牽夢縈的祖國比做戀人。 故園:故鄉。 寒星: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化用《離騷》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這里指民眾。察,體察。 薦:獻,進獻祭品。 軒轅:黃帝。這里象徵著古老的中華大地和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
編輯本段全詩譯文
我的愛國之心猶如被愛神之箭所射一般無處可逃, 祖國正在風雨飄搖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託給人民,然而人民卻難以察覺, 我願意把我畢生的精力託付給我的祖國。
編輯本段詩句賞析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靈台」指內心。「神矢」是古羅馬神話中愛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據說他用神箭把男女雙方的心射穿就會使二人相愛。 「風雨如磐」比喻祖國災難深重。「暗」是使動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故園」是東渡日本的魯迅稱代祖國的說法。 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自己對祖國始終懷有無法抗拒的強烈情感,即便祖國已經是風雨飄搖,這種愛國的情懷也不會有絲毫動搖(反而會更加強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軒轅」除了指黃帝外,還有一層意思。傳說黃帝的母親附寶是在受到北斗權星感應後生下黃帝的。《河圖稽命徵》說「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權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黃帝軒轅於壽邱」,《河圖始開圖》又說「黃帝名軒,北斗黃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寶,之郊野,大電繞斗,樞星耀,感附寶生軒」或曰「黃帝名軒轅,北斗神也」。所以古人有時也用軒轅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的區域。古人通過觀察發現天空的星星都是跟隨著北斗七星旋轉的,認為軒轅是天的中心。(其實那是因為北極星離北斗七星很近,而地軸是指向北極星的,天上的星星實際上是圍繞北極星在轉。) 這樣,軒轅既指黃帝,代指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又和前面的寒星暗含呼應。「荃不察」出自屈原的《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荃」是一種芳草,屈原藉以喻國君,又與黃帝的地位暗合。巧用典故,層層照應。這正是這兩句詩的妙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我將這份熱忱告訴祖國的同胞,但同胞們卻全無察覺,我願意犧牲我自己來喚醒同胞的自覺!
編輯本段主要思想
許壽裳在《懷舊》一文中,對《自題小像》這首詩的內容有極其精煉的概括,「首句說留學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寫遙望故原風雨飄搖之狀,三述同胞未醒,不勝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懷抱,是一句畢生實踐的格言。」這首詩的創作緣起是剪辮子。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對「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國留學生」 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可視為魯迅毅然剪辮的形象注腳。而魯迅斷發並且題詩於小照背後贈送給摯友,則顯然是藉以明志。 可以說「剪辮」是青年魯迅與封建思想訣裂、自覺接受民主思想的鮮明標志。魯迅後來在《〈吶喊〉自序》中敘述了「寫起小 說來」之前的幾個思想發展階段,其「棄醫從文」志向的確立便發生在他寫《自題小像》之後。魯迅「棄醫從文」確立了他一生的奮斗目 標,其源概出於「我以我血薦軒轅」所表露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我以我血薦軒轅」是《自題小像》詩的愛國主義感情的升華,也是青年魯迅鴻鵠之志的寫照,更是魯迅先生矢志不渝、畢生實踐的人生格言。

D. 請問魯迅的自題小像的意思是什麼

《自題小像》

魯迅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賞析

本詩作於1903年。魯迅最早將本詩寫贈給許壽裳。許壽裳在《懷舊》中說:「一九〇三年他二十三歲,在東京有一首《自題小像》贈我。」
靈台無計逃神矢。靈台,也叫靈府,指心。《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台。」郭象註:「靈台者,心也。」魯迅在幾年後寫的《摩羅詩力說》中有「熱力無量,涌吾靈台」之句;文中還多次以靈府指心。神矢,羅馬神話愛神之箭。許壽裳在《〈魯迅舊體詩集〉跋》中談到《自題小像》時說:「首句之神矢,蓋借用羅馬神話愛神之故事,即異域典故。」在羅馬神話中,有一個長著翅膀的少年,就是愛神丘比特。他的箭同時暗暗射中某男某女的心,這男女雙方就會結合。但他的射箭有點亂來,有時雙方並不合適,他也射去,弄得人家雖不合適也非相愛不可。魯迅在五四時期寫有一首白話詩《愛之神》,就寫到這位「愛神」在射箭之後,被「一箭射著前胸」的人問他:「我應該愛誰?」他回答說:「你要是愛誰,就沒命的去愛他;你要是誰也不愛,也可以沒命的去自己死掉。」這就是說,他頗有點「為射箭而射箭」,至於他胡亂射中的男女是否合適、是否美滿,他是不管的了。這很有點像中國神話中的「月下老人」。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人們在提到他的時候,與其說是在愛情美滿的當兒,倒不如說常常是在婚姻不滿的時刻,亦即是在無可奈何非相愛不可的情況下。魯迅寫《愛之神》,就是用來揭露封建婚姻的不合理的。本詩首句「靈台無計逃神矢」不正是「被一箭射中前胸」的意思嗎?1903年夏,魯迅歸國度暑假,母親要他答應早在他南京求學時就已提過的與朱家的婚事。魯迅不願拂逆年輕守寡、生活艱苦的母親的心意,在無可奈何中答應了。估計是在魯迅假滿回日本後,母親就辦訂婚手續。在封建社會,訂婚幾乎和結婚同樣重要,事情定了就不能改了。所以1903年暑假是魯迅不幸婚姻的關鍵時刻,1906年不過是去「完婚」罷了。魯迅對這婚事內心是很不滿意的,因而才有「靈台無計逃神矢」的詩句。
風雨如磐暗故園。故園,是指故國,故鄉。暗,晦暗。本句是說:祖國、故鄉,在風雨飄搖的濃重的黑暗之中。在自然環境中,狂風暴雨,昏天黑地,人們有時也會用「風雨如磐」來形容。磐,扁圓的大石,喻風雨迫人的一種重壓。魯迅1910年12月21日致許壽裳信中說:「故鄉已雨雪,近稍就溫,而風雨如磐,未肯霽也。」這種自然景象,歷來詩文中常用來比喻、聯想政治的壓抑、壓迫。如唐末貫休的《俠客》中有「黃昏風雨黑如磐」的詩句;清人龔自珍的《哭洞庭葉青原》中有「黑雲雁背如磐墮」的說法。魯迅1908年寫的《破惡聲論》中,也有「黑雲如磐」的詞語,來形容當時統治的黑暗和壓迫的深重。這「風雨」當然是指政治風雨。侵略者的掠奪和封建腐朽的統治,使人民深受重壓,使祖國淪於黑暗之中。詩句表達了詩人為此而產生的沉痛心情。黑暗統治即黑暗的物質統治和精神統治,導致人民的貧窮、落後和愚昧。封建婚姻是黑暗的物質統治和精神統治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籠罩人民生活的一個陰影。
寄意寒星荃不察。在漫漫黑夜中,天空的寒星是唯一閃光者,它使追求光明的人寄予希望。「寄意寒星」,在本詩詩人大概也就是這意思。《楚辭·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難當;卒壅蔽此浮雲兮,下暗漠而無光。」王逸《楚辭章句》以為「流星」句是「欲托忠策忠於賢良也」,那「流星」是指「君」。王夫之《楚辭通釋》則認為:「流星」是指「小人」;「其奸讒閃爍」,不過「如流星之炫耀」。魯迅在本詩中的「寒星」,既不會指「君」,也不會指「小人」,他只是採用《九辯》的句法罷了。那麼,魯迅詩中的「寒星」是指誰呢?我以為是指國民,即民眾。「荃不察」,語出《離騷》:「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讒而齌怒。」王逸認為:「荃,香草,以喻君也。」朱熹也認為:「此又藉以寓意於君也。」但在《楚辭》中,荃並不只用來指君。同在《離騷》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蘭、芷、荃、蕙本來都是香草,可有的變為不芳,有的變為惡草。茅,惡草也。這是指賢臣中,有的人變壞了。可見,「荃」在楚辭中,可用來指君,也可用來指臣。魯迅在本詩中,「荃」是指國民、民眾。「寒星」和「荃」都是指國民、民眾。「寄意寒心荃不察」的寓意是:將希望寄託於民眾,但民眾還沒有覺醒,他們對我的希望還不能理解。有些研究者說:魯迅在這里是用「荃」指母親,「荃」不察,他只好寄意天空中的寒星了。我認為,這種說法和我的理解沒有太大的矛盾。母親不能理解魯迅婚姻自由、自主的願望,因為她也是落後、愚昧、尚未覺醒的民眾中的一員。不必把母親與民眾對立和分離開來。
「同胞未醒」,這也是當時許多革命者的共同的認識,共同的焦慮。鄒容在《革命軍》中大聲疾呼:「革命必先去奴隸之根性

E. 自題小像在詩中其中哪一句作者運用了典故出自什麼

寄意寒星荃不察
「荃不察」出自屈原的《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荃」是一種芳草,屈原藉以喻國君

F. 《自題小像》的翻譯

翻譯:

我的心無法逃避愛神射來的神箭,我熾愛著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壓迫的家園。

這份情感寄託給天上的星星卻沒有人明了,我誓將我的一腔熱血報效我的祖國。

原詩:

自題小像

近代:魯迅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神矢:愛神之箭。風雨,在這里指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磐,扁而厚的大石。寄意寒星:這里的寒星從「流星」轉化而來。

出自:近代 魯迅《自題小像》

(6)自題小像典故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這首詩的第一句作者傾吐自己內心蓄積的愛國感情,第二句敘述自己愛憎的原因,第三句總括前兩句內容,並作了轉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悶憂慮,尾句是為國獻身的誓言,表達了作者同帝國主義列強斗爭的決心和為國捐軀的精神。

作者成就:

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代作家、現代知識分子。

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

魯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學運動伊始時期便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斗爭。

「女師大學潮」發生後與迫害學生的軍閥進行論爭,魯迅不畏強暴執筆對戰,顯示出一個正直文人的氣概。爾後國民黨統治之下又大膽披露其黑暗統治。

G. 魯迅在自題小像中引用了什麼典故

1,靈台無計逃神矢,讓人想起希臘羅馬的小愛神丘比特,他想使人類戀愛,就往人心上射一箭。
2,寄意寒星荃不察,使人想起屈原的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齏怒。

H. 古詩自題小像哪一句借用了什麼典故

寄意寒星荃不察

寒星: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屈原《離騷》:「荃不察
余之衷情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