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台的典故
典故: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在任杭州知州時,身邊任職的很多官員,大多得到他的推薦或者提拔。只有一個叫蘇鱗的人,因為他在杭州所屬的外縣做巡察,所以沒有被范仲淹推薦。
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這段佳話越傳越廣,後來經過壓縮便有了「近水樓台」的成語,不過在流傳的過程中也有了些貶義。它往往用來諷刺那種利用某種方便而獲得照顧,率先牟利的情況。在流傳中「易為春」也常常寫作「早逢春」。
❷ 有關 樓 台 的詩句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專余黃鶴樓。——唐屬 崔顥《黃鶴樓》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唐 杜牧《遣懷》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唐 杜甫《登岳陽樓》
何人為依東樓柱,正是千山雪漲溪。——唐 杜牧《寄題宣州開元寺》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唐 李白《游金陵鳳凰台》
松寺曾同一鶴棲,夜深台殿月高低。——唐 杜牧《寄題宣州開元寺》
❸ 近水樓台的成語典故
出處:宋·俞文豹《清夜錄》:「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版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權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示例: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他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近水樓台,可以看到最新的書刊。」
葉聖陶《得失》:「他的表兄調任了,調到他去年教課的那所中學校來當校長了。近水樓台,自然容易得月。」
❹ 近水樓台成語故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在任杭州知州時,身邊任職的很多官員,大多得到他的推薦版或者提拔。權只有一個叫蘇鱗的人,因為他在杭州所屬的外縣做巡察,所以沒有被范仲淹推薦。一次,蘇鱗因事到杭州見范仲淹,趁機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暗示範仲淹只提拔身邊的人。范仲淹看到詩後,立即寫了封推薦信,使蘇鱗的願望得以實現。這個成語比喻由於環境或職務上的便利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❺ 近水樓台(中國成語故事之近水樓台,連環
近水樓台的成語故事
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內獨巡檢蘇麟不見容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優先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押韻詞】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負才、助邊輸財、土木形骸、手到拈來、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計斗負才、惠然肯來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❻ 尋「江山萬里樓台百尺,何處是心鄉」的出處或典故
是原創的
❼ 近水樓台先得月出自哪裡有沒有什麼典故
近水樓台先得月
近水樓台:水邊的樓台。
【解釋】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出處】宋·俞文豹《清夜錄》:「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❽ 樓台的意思什麼
「樓台」指的是高大建築物或涼台。
出處與詳解:
1、高大建築物的泛稱。
出自《西遊記》第六回九回:答「那國王並行者相攙,穿過皇宮到了御花園後,更不見樓台殿閣。」
出自冰心 《寄小讀者》九:「更隱隱地看見了慰冰湖對岸秋葉落盡,樓台也露了出來。」
2、作方言時指涼台。
(8)樓台的典故擴展閱讀
和樓台相關的詩句——唐·白居易的《宴散》:「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全詩如下:
《宴散》 唐·白居易
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
將何還睡興,臨卧舉殘杯。
譯文釋義:
小宴會隨著涼夜的來臨散了,自己從平橋上踏著月色回去。
笙歌停止了,燈火熄滅了。
殘留的暑氣已在蟬聲中消失,新的秋天隨著大雁南飛而到來。
拿什麼東西來催眠?那就是在臨睡時把剩下的酒喝完。
❾ 有關於樓台的成語!!!
台閣生風
解釋
台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閣中嚴肅的風氣內。比喻官風清廉。容
出處
《晉書·傅玄傳》:「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游懾伏,台閣生風。」
《晉書·傅玄傳》:「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游懾伏,台閣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