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年的歇後語
『壹』 關於春節的諺語。
1.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內殺只雞;二容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2.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面團,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竄湯丸,正月十五元霄圓。
3.有錢人過年,無錢人過關,細仔望過年,老人怕過年。
4.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5.二十三,保證還;二十四,我發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再想法;二十九,明天有;三十不見面,初一碰見拱拱手。
6.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門上瞅;年三十,吃餃子。
『貳』 關於過年的歇後語大全及答案
過年的肥豬 —— 早晚得殺
過年敲鍋蓋 —— 窮得丁當響
王小二過年 —— 一年不如一年
過年吃團回圓飯 —— 濟濟一堂答
窮債戶過年 —— 躲躲閃閃
孩子們過年 —— 常盼那一天
娃娃過年 —— 真快活;不操心;光圖吃;只講吃;蹦得歡
過年借禮帽 —— 不識時務
老太婆過年 —— 一年不如一年;過一年少一年
過年娶媳婦 —— 雙喜臨門
『叄』 關於春節習俗的歇後語
拜年的話--好聽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日期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隔年的饅頭--早發了
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過年敲鍋蓋--窮得叮當響
過年吃豆渣--窮極了
隔年的春聯--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隔年歷本--不用翻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狐狸找公雞拜年--有你上的當
孩子們過年--常盼那一天
叫化子過年--窮講究
老鼠給貓拜年--全體奉送
大年初一吃窩頭--不香
癩蛤蟆過年--窮得連毛都沒有一根
臘月三十貼對子--一年一回
年三十夜撥算盆--滿打滿算
年畫上的春牛--離(犁)不得
年畫上的魚--中看不中吃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窮債戶過年--躲躲閃閃
朝鮮人過年--要狗命
拜年的嘴巴--盡說好話
床底下拜年--伸不直腰
拜年不磕頭--干什麼來了
拜年的話--好聽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啞巴拜年------多嗑頭少說話
熊瞎子拜年--不敢受這個禮
三十晚上失了牛--明年的事
三十晚沒月亮--年年如此
十五個瘸子拜年--七高八低
二十九過年--小勁(進)
大年初一串門--見人就作揖
大年五更出月亮--頭一回;頭一遭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粥--年關難過
大年三十看皇歷--沒期啦;沒日子啦
大年三十的案板--家家忙
大年初一看歷書--日子長哩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大門口的春聯--年年有
大年午夜的鞭炮--無花亂墜
『肆』 關於春節的歇後語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拜年的話--好聽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日期
年吃年用
冬天麥蓋三層被 來年枕著饅頭睡
春滿人間
大紅燈籠高高掛
一夜連雙歲,三更分兩年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一年一度的春節就要到了,每年的春節是民間最熱鬧最受百姓重視的節日。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們,滿懷喜悅從四面八方奔進心裡的溫馨港灣———家。這時家裡家外都已裝飾一新,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著豐盛的年夜飯,聊著永遠也說不完的家常,呈現出一派安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
按老北京的風俗,在這繁花似錦的除夕夜到來之前,人們要經過一個非常繁忙的准備期。民間流傳著一段諺語就反映了這個忙碌而有序的過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過去,社會的物質供應很匱乏,人們的精神生活很單調,所以大人孩子都盼著過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過年的籌備工作一般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二十三當天算個小年。這一天,大人都會給孩子買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關東糖和圓形的樣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掃房間,特別是犄角旮旯兒平時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徹底清掃,同時還要拆洗被褥、床單、窗簾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農村,人們要把家中存放的稻穀脫皮,麥粒碾成麵粉;城市的人們要買糧,也就是要為過年准備充足的糧食。
二十六去買肉,要多買一些回來,基本整個過年就夠用了。而且買來以後,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開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較復雜的,需要提前做的,這一天也開始著手准備了。那時沒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後放在院子里貓找不到的地方,靠著大自然的溫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雞,過去沒有現在這樣的大型養雞場和屠宰加工廠,更沒有清理干凈的整雞和分割雞賣。所以,人們都是買活雞現場宰殺,帶回來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發,發面就是為做主食准備的。那時沒有現在用的方便快捷的發酵劑,要發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備充足。過年的時候,家裡人聚得很齊,還有很多親戚朋友要來,人會很多。家裡人都很忙碌,吃飯時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這天主要是製作這些主食,前一天已經把面發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種主要是饅頭,除此以外,再蒸些花捲、豆包。有些巧手的主婦還會做出些新花樣,比如,長著紅眼睛的小兔子、可愛的小刺蝟、憨態可掬的小熊等等,從主食的種類上可以看出主婦的聰慧和勤勞。
三十晚上扭一扭,這天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了。到了晚上,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品嘗美酒佳餚,用自己認為最快樂的方式慶賀新一年的到來。這里用「扭一扭」來形容人們高興的樣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間把春節又稱為過大年,「拱拱手」是對拜年動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裡人互相拜年,鄰里之間也要拜年,特別是晚輩要主動給長輩拜年。
從以上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整個籌備期都充滿著濃濃的過年氣氛,洋溢著喜氣。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天天都像在過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認識不斷提高,追求發生了變化,過年的方式也在翻新。但是人們盼團圓、慶新年的美好願望是不會改變的。
『伍』 關於元旦的歇後語
元旦的歇後語:
一、元旦放假——年息
二、元旦寄信——首日封
三、元旦內社論—容—文明
四、元旦結婚——重慶
五、元旦寫景——年畫
六、元旦翻日歷—頭一回
七、元旦出門除夕回——滿載而歸
八、年畫上的魚--中看不中吃
九、大年初一吃窩頭——不香
十、隔年的春聯——沒用處
十一、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十二、年夜捉過年豬——來不及
元旦歷來指正月初一。但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一的。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到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但並沒有稱「元旦」。
今天我們所說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的,會上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陸』 關於年三十的歇後語,關於春節的歇後語
關於春節的歇後語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日期
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閑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隔年的饅頭--早發了
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過年敲鍋蓋--窮得叮當響
過年吃豆渣--窮極了
隔年的春聯--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隔年歷本--不用翻了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狐狸找公雞拜年--有你上的當
孩子們過年--常盼那一天
叫化子過年--窮講究
老鼠給貓拜年--全體奉送
『柒』 過年的歇後語
三十抄夜熬稀粥---不是過年的樣子
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
叫化子過年---窮講究(比喻過份的注重和要求)
叫化子過年---窮樂
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喜上加喜
鮮族人過年---要了狗命
老太婆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娃娃過年---真快活;不操心;光圖吃;只講吃;蹦得歡;有吃的
二十九過年---小勁(進)
過年吃豆渣---窮極了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過年敲鍋蓋---窮得叮當響
年三十晚上打兔子---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窮債戶過年---躲躲閃閃
傻子過年---看鄰居;瞎高興;就知道吃;跟著別人湊熱鬧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捌』 過年的歇後語
1. 大年初一吃餃子--第一回
2. 大年初一吃餃子--都一樣
3. 大年初一吃餃子--沒外人
4.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5. 大年初一送財神--見面說好
6. 大年看黃歷--沒日期
7. 晚上――刀砧不得閑
8.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9.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10. 年夜捉過年豬 ———— 來不及
11. 臘月三的灶王爺——離板了
12. 臘月里吃黃連——寒苦
13. 臘月里的梅花——傲霜鬥雪
14. 臘月里扇扇子——火氣太大(比喻脾氣十分暴躁。)
15. 臘月里送蒲扇——不識時務
16. 臘月里遇上狼——冷不防(比喻意料外的。)
17. 臘月賣涼粉——不是時候
18. 臘月盼打雷——空想;不識時務
19. 臘月貼對子——一年一回
20. 臘月洗長衫——今年不幹明(來)年干
21. 臘月天找楊梅——難得;得之不易
22. 臘月貼門神——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23. 臘月尾正月頭——不愁吃
24. 臘月種小麥——外行
25. 晚上熬夜——送舊迎新
26. 晚上逼債——年關難過
27. 晚上吃年飯——沒外人
28. 晚上借蒸籠——不是時候
29. 晚上盼初一——指日可待
30. 晚上盼月亮——沒指望
31. 晚上走路——沒影子
32. 十冬臘月出房門——動(凍)手動(凍)腳
33. 十冬臘月的鼓風機——吹冷風;專吹冷風
34. 十冬臘月掉水缸——涼了半截
35. 大年初一拜年——你好我也好(比喻不肯得罪人)
36. 大年初一吃餃子——隨大流;年年都一樣;人有我有;頭一回
37. 大年初一吃面條——移風易俗
38. 大年初一打燈籠——年年都一樣;年年如此
39. 大年初一打拚伙——窮鬼們聚到一塊了
40. 大年初一打平伙——窮湊合
41. 大年初一逮兔子——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比喻微不足多,增減都不影響大局。)
42. 大年初一的袍子——借不得
43. 大年初一翻皇歷——頭一回;頭一遭
44. 大年初一見於面——盡說好話
45. 大年初一沒月亮——年年都一樣
46. 大年初一生娃娃——雙喜臨門
47. 大年初一貼福字——吉慶有餘
48. 大年初一早上見面——你好我也好
49. 大年初一做月子——趕在節上
50. 大年的案板——家家忙
51. 大年的煙火——萬紫千紅
52. 大年看皇歷——沒日子啦
53. 大年看黃歷——沒有日子了(比喻到了盡頭。)
54. 大年盼月亮——痴心妄想;妄想
55. 大年晚上熬稀飯——年關難過
56. 大年晚上打兔子——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57. 大年晚上賣門神——再遲不過了
58. 大年喂年豬——liuxue86.com來不及了
59. 年的案板——借不得;不得空
60. 年曬衣裳——今年不幹明年干
61. 年討口——丟人現眼
62. 年夜撥算盤——滿打滿算
63. 年夜的年糕——人有我有;你有我也有
64. 正月里生,臘月里死——兩頭忙
65. 寒冬臘月擺龍門陣——冷言冷浯
66. 寒冬臘月吃冰水——點點人心
67. 寒冬臘月打雷——成不了氣候
68. 寒冬臘月的馬蜂窩——空空洞洞;空洞
69. 寒冬臘月喝冰水——肚裡有火;心都涼了
70. 臘月的井水——熱乎乎
71. 臘月底看農歷——沒日子啦
72. 年捉只野雞 ———— 有沒有一樣過年
73. 年夜喂過年豬 ———— 再遲不過了
74. 年晚上逮個鱉 ———— 有它過年,無它也過年
75. 大年初一借袍子——不識時務;不是時候
76. 大年初一看歷書——日子長著哩;從頭數。
77. 年五更逮個兔子 ———— 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78. 年五更打了個兔子 ———— 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
79. 年五更打個兔子 ———— 有你也過年,沒你也過年
80. 年晚上打兔子 ———— 有它過年,沒它也過年;早干什麼去了
『玖』 (歇後語)王小二過年--
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清朝光緒年間,南京城南門西一帶有一個賣豆腐的王年順家出了一個酷愛讀書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王舉。
王舉在家是老二,上頭一個哥哥開老虎灶熱水妒,兩個姐妹均未讀書,後來也先後出嫁在市民閭巷中。別的人家見這王小二讀起書來廢寢忘食,都認為他前途無量,十分的有出息。可是,人們過高的估計了王舉,他只是考中了一名秀才後,便從—此停步不前。
王舉的老父親自嘆無能耐幫助二兒一把,只是把家中惟一一間七架梁房子讓出給他娶了房媳婦,自己便隨開老虎灶的大兒子過日子。王秀才娶了老婆又生了一兒一女,單靠給人寫字作畫維持不了全家數口人生活,便只好放下架子又干起賣豆腐的祖業。
由於好面子,於買賣他也不專心,所以逢到過年時總是嘆息:這一年怎麼不如一年?王秀才這句口頭禪漸漸被人熟知,加上他乳名又叫小二,人們便創造出一句老南京的歇後語: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9)關於過年的歇後語擴展閱讀:
歇後語的分類,有各種分法。何況還有不少歇後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要劃分得十分科學,是比較困難的。為了便於查閱,將歇後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餘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分為三類,一共分為以下四大類:
1、諧音類。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無人;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這類歇後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看到這類歇後語,往往要轉幾個彎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饒有興味。有的書把它列入「雙關語」一類,也是有道理的。
2、喻事類。如:
弄堂里搬木頭——直來直去;
冷水發面——沒多大長進;
這類歇後語是用客觀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對設比事情的特點、情狀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領悟後半段的「謎底」。
3、喻物類。如:
黃牛肩腳——不負責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盤里的卒子——只能進不能退;
這類歇後語則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了解卜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
4、故事類。如:
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
林沖棒打洪教頭——專看你的破綻下手;
這類歇後語一般是引用常見的典故、寓言和神話傳說等作比方。上述兩例,只要知道劉備、林沖故事的,自能瞭然於心。
『拾』 過年吃團圓飯歇後語
1、過年娶媳婦兒 ———— 雙喜臨門
2、過年過節 ———— 鑼鼓喧天
3、過年的貯藏室 ———— 滿了
4、過年吃團圓飯 ————濟濟一堂
5、正月初一拜年——給壓歲錢
(10)關於過年的歇後語擴展閱讀:
歇後語歷史由來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辭海》:歇後語是熟語的一種。多為群眾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後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說"圍棋盤里下象棋",以示不對路子;也可以前後文並列,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國語言文字大網路全書》:歇後語是指說話的時候把一段常用詞語故意少說一個字或半句而構成的帶有幽默性的話語。通常有兩種。
1、原始意義的歇後語,指把一句成語的末一個字省去不說,也叫"縮腳語"。如《金瓶梅》里來旺媳婦說"你家第五的'秋胡戲'",就是用來影射"妻",因為"秋胡戲妻"是有名的故事、劇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稱"岳父"為"龍頭拐",影射"杖"字,這里代替"丈"。
2、擴大意義的歇後語,在北京叫俏皮話,是指可以把一句話的後面一半省去不說。如"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時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在研究歇後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家和語言學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名稱。
如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將歇後語列入"藏詞"格一節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後語源起於"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
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