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作者的觀點與寓言本意

作者的觀點與寓言本意

發布時間: 2021-01-23 15:50:28

㈠ 伊索寓言里的一篇 驢子跟狼的故事 作者的觀點與寓言本意是什麼關系

寓言是作者寫的,作者的觀點也就是寓言本意,兩者是一回事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遇事應該沉著冷靜,不能為敵人或困難嚇倒,而是應該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弱點,並以此為機會,不讓敵人得逞或保存自己.

㈡ 寓言成語的本意和寓意

畫蛇添足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葉公好龍【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㈢ 列子中寓言的本意

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的,不能只學到一點就滿足了。

㈣ 《伊索寓言》里《驢子和狼》作者的觀點和寓言本意是什麼關系

寓言是作者寫的,作者的觀點也就是寓言本意,兩者是一回事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遇事應該沉著冷靜,不能為敵人或困難嚇倒,而是應該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弱點,並以此為機會,不讓敵人得逞或保存自己.

㈤ 守株待免是一個寓言故事它的本意是什麼後常用來比喻什麼

名稱: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本意:守版在樹樁旁等兔權子
釋義: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墨守陳規。

㈥ 這則故事在伊索寓言中的本意是什麼

今天,我在《伊索寓言》這本書中讀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狐狸和樵夫版》。故事權的內容是:一隻狐狸為了躲避獵人的追趕而四處逃竄,正巧遇見了一個樵夫,狐狸便請求樵夫讓它躲藏起來。樵夫同意了,他讓狐狸去他的一個小屋躲起來。過了一會兒,許多獵人趕來,他們向樵夫打聽狐狸的下落。樵夫一邊大聲地說「不知道」,一邊用手示意狐狸在他的小屋。獵人們相信了樵夫的話,卻沒有留意到他的手勢。等到獵人走遠,狐狸起身從小屋出來了,什麼也沒說就向森林深處走去。樵夫責怪那隻狐狸忘恩負義,說自己救了它一命,而狐狸竟然連一點謝意都沒有。狐狸回答說:「如果你的語言和手勢是一樣的話,我一定會好好地謝謝你的!」從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有些人,嘴上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即言行不一。這樣的人真可惡,我們絕對不能做這樣的人!

㈦ 成語兔起一落的本意是什麼常用來比喻什麼而這則寓言反其意而用之發人深省

兔起鶻落
滿意請採納哦,採納後系統獎勵你5財富值。

㈧ 伊索寓言里的一篇 驢子跟狼的故事 作者的觀點與寓言本意是什麼關系

寓言是作者寫的,作者的觀點也就是寓言本意,兩者是一回事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遇事應該沉著冷靜,不能為敵人或困難嚇倒,而是應該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弱點,並以此為機會,不讓敵人得逞或保存自己。

㈨ 寫出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要寫出內容,本意和比喻意)

1.三人成虎

戰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
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
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 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2.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劍的意思原指在劍落水的時候,在船身上刻上記號,船靠岸後再去找劍。現在人們多用此成語故事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的人或行為。

3.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4.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講了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在家裡量好了腳的尺碼,到了集市上卻忘記拿尺碼,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碼再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去試試,他卻回答,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條,而不注重客觀現實的人。

5.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對頭
6.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7.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嚇得魂不附體。

(其中~代表本詞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盪不安,最後西晉不
幸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
胡人就霸佔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佔領,與江南的東
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一心要讓國家
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
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一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
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
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
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形容無知傲慢者,遇到突發事故驚慌失措的樣子。

8.掩耳盜鈴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以下是白話翻譯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

「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9.畫餅充飢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
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
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
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
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飢"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生的。現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還有個成語"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10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
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
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
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
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
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
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
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