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典故成語
入木三分
❷ 形容"王羲之"的成語
1、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釋義 :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2、膾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 ]
釋義: 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贊和傳誦。
出 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3、矯若驚龍[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釋義 :矯:矯健。常用於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出 處:《晉書·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4、氣象萬千[ qì xiàng wàn qiān ]
釋義: 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出 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獨具匠心[ dú jù jiàng xīn ]
釋義: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獨到的靈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的創造性。
出 處:唐·張祜《題王右丞山水嶂》:「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❸ 王羲之的故事的成語
東床快婿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回第等級,門當戶對。王答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❹ 與「王羲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東床坦腹、入木三分、放浪形骸、崇山峻嶺、意在筆先
❺ 關於王羲之的成語
東床快婿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回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答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入木三分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❻ 關於王羲之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入木三抄分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常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黑了。33歲時寫《蘭亭集序》,37歲寫《黃庭經》,後來因更換寫字的木板,工匠發現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後用「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語本《說郛》卷八七引
唐
張懷瓘《書斷·王羲之》:「
王羲之
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詞彙信息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成語:入木三分
出處: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詩句: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評價《聊齋志異》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於1厘米)
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❼ 關於王羲之的成語有哪些
詞彙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 釋 入木三分 開放分類、定語:成語;含褒義 示 例內 清·趙翼《楊雪珊容自長垣歸來出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志愛》:力透紙背:錘子打釘子、鐵畫銀鉤 反義詞 :詩思銳、文化、俗語,筆入木三分、典故.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工人削之.」 用 法 偏正式.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散霞五色物華新:「王羲之書祝版、補語;作謂語.」 近義詞 、狀語:略見一斑 歇後語
❽ 關於王羲之的成語有哪些
詞彙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
釋
入木三分
開放分類、定語:成語;含褒義
示
例
清·趙翼《楊雪版珊自長垣歸來出權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志愛》:力透紙背:錘子打釘子、鐵畫銀鉤
反義詞
:詩思銳、文化、俗語,筆入木三分、典故.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工人削之.」
用
法
偏正式.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散霞五色物華新:「王羲之書祝版、補語;作謂語.」
近義詞
、狀語:略見一斑
歇後語
❾ 有關王羲之的成語故事
入木三分,東床快婿,書成換鵝
❿ 關於王羲之的成語
入木三分
開放分類: 成語、文化、典故、俗語、詞彙
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 釋 :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示 例 清·趙翼《楊雪珊自長垣歸來出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志愛》:「~詩思銳,散霞五色物華新。」
近義詞 :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 :略見一斑
歇後語:錘子打釘子、啄木鳥啄樹
燈 謎 :八十八
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