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
❶ 一字千金的典故出自哪裡
一字千金: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便流傳至今。
❷ 成語「一字千金」的典故與下列哪位人物有關
季布
❸ 『一字千金』的歷史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❹ 一字千金的典故是由誰而來的
成語故事,一字千金
編輯
公元前3世紀後期秦的統一,是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中劃時代的大事。呂不韋作為秦國上層執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這一歷史演進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視的。
呂不韋出身陽翟富商,經常往來於各地做買賣。一次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做買賣,遇到碰到在趙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異人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是因為討厭異人的母親夏姬,因此異人被送到趙國當人質。趙國由於與秦國交戰因此十分輕視異人。為此其處境有些困窘。呂不韋卻從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價值。認為奇貨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資「貨物」,獲取以便有朝一日賺取名利,也就是一個政治交易。於是決心進行政治投機,出謀出資支持異人取得王位繼承權。異人自然非常高興,並表示有朝一日成為國君,必將與呂不韋共享天下。
於是,呂不韋立即帶了大量財寶去到秦國求見太子安國君十分寵愛華陽夫人。呂不韋竭盡全能說服沒有兒子的她(生過一個,死掉了)認異人為自己親生兒子,並通過她要求安國君派人將異人接回秦國,改名子楚。此後,安國君答應華陽夫人要求立子楚為太子。幾年後,秦昭王去世,安國君做了國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時一年後死去,子楚如願以償,繼任國君,稱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思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的手中。
在那個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們瞧不起。呂不韋雖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過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呂不韋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知道必須想辦法來提高自己的聲望。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以及齊國的孟嘗君,這四君子以其禮賢下士、廣納賢才並以此互相誇耀、競爭而聞名於各諸侯國。當時,各諸侯國中秦國實力最為雄厚,呂不韋心想:自己身為強大秦國的相國,但門下的賓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實令人羞愧。於是他派人四處招納士人,並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後來他門下的賓客多達三千人。
有一天,呂不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大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他接著問其它:「還有其它的好辦法嗎?」
過了一會兒,有一位門客說:「我們大家都清楚,孔子是個大學問家,他著有《春秋》;孫子很會打仗,他寫了《孫子兵法》。我想,如果我們也效仿前人,著書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為後人做些貢獻。」
呂不韋聽了很高興,就立即組織他的門客開始這項工作。他再分門別類,編成「八覽」、「六論」、「十二紀」三個部分,共計20多萬字。呂不韋自以為這部書包羅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為《呂氏春秋》。
後來,呂不韋將《呂氏春秋》公布於咸陽的城門旁,並將千金懸掛於書的上面,廣邀各諸侯國的游士賓客前來評閱。呂不韋許諾: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個字或減去一個字,就獎賞給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來。
❺ 一字千金的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庄專襄王(名子楚,屬當時在趙國做質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❻ 成語故事裡的一字千金是出自哪個典故
戰國呂不韋的門客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的《呂氏春秋》。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可沒人敢改。
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歷.
❼ 「一字千金」的典故是由誰而來的
來1、這是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呂不韋源有關的一個故事;
2、故事簡介:一字千金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意思是一個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見後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3、故事原文奉上: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它完整地記載了天地萬物和從古到今的事,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並將《呂氏春秋》張布在咸陽集市的門口,在它上邊懸掛千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或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❽ "一字千金"的故事源自誰
戰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質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待子楚接王位後,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庄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王位,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呂不韋為仲父,行政大權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士之風甚盛,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便都養有門客數千人,呂不韋也養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提名「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一天下的經典。當時呂氏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了賞格,說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這段記載,見「史記」:「呂不韋傳」。後來的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價值很高,或者稱贊一篇文章在修辭上特別出色,字字珠磯,不可多得。例如我們讀到一位名學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業程度和品質,還能相應增加教師本身的進修,對這樣的一篇價值極高的文章,我們便可說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會中,樣樣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麼我們說,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費價格之高,相當於「一字千金」。不過,通常我們還是用來形容文章的價值或修辭的美妙比較妥當。
《史記》是漢朝史家司馬遷所著的歷史巨著,記載的是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至西漢時期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事件。史記是一部名著,一直保存完好,從西漢一直傳承至今,並不是在哪裡「發現」的。而且,史記也並不是唯一的記載中國古代歷史的史書,在史記之前的尚書、詩經等文學作品和春秋時期諸子和神話中,都有中國遠古歷史記載,而《春秋》《左傳》等史書也先於《史記》記載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之後,各個朝代都有史官修史,並保存下來大量的各個朝代的歷史,民間還有一些非官方的歷史記載,即所謂「野史」,因此,說「我們的許多歷史都是從史記中了解的,或是通過《史記》的指引進行考古發掘、考證研究中國歷史的」,這樣的說法並不很確切。
❾ 『一字千金』的歷史故事典故(100字左右)
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
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進退百官的權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行商議。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了。
重要的是戰爭風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爭失利,結果會適得其反。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寫部書,既能揚名當世,又能垂範後代呢?
呂不韋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呂不韋當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
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便流傳至今。
(9)一字千金的典故擴展閱讀:
一字千金,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意思是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形容文字價值極高,文辭精彩奇妙。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用法:作定語、賓語;指文章或字寫得好
結構:主謂式
一、語義說明比喻文辭精當,結構嚴謹。褒義。使用類別用在「文辭精妙」的表述上。
例句:這篇文章寫得極好,情采並茂,真可說是一字千金。李白《靜夜思》詩,雖只二十字,但意境圓滿,無可增損,真可謂為一字千金之作。
二、語義說明形容價值極高的作品。褒義。
使用類別用在「價值極高」的表述上。
例句:他的作品原本無人青睞,哪知成名之後,一字千金,洛陽紙貴。雖然過了幾十年,但那本談論經濟原理的書,依然是眾所公認的一字千金之作,無可取代。
三、語義說明指書法上一字價值千金。使用類別用在「價值極高」的表述上。
例句:這是顏真卿的手稿,自是一字千金,價值非凡。今天在古董拍賣會場上,某些名人的書法作品,以高價賣出,真可說是一字千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