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孟賁典故

孟賁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54:29

『壹』 古代詩詞中大臣書一詞有何典故

據《漢書•東方朔 傳》載,漢武帝征天下賢良文學之 士。朔初來,上書回曰朔年二十 二,長九尺答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 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此書稱為「大臣書」,因此比喻 賢臣自薦。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懷君欲何贈,願上天臣書。」

『貳』 強大的秦國,歷史上都有哪些關於它的故事

秦國的歷史故事: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2)孟賁典故擴展閱讀:

秦惠文王還在稱王的時候,他帶著嬴華和幾十個騎兵去魏國,到了魏國之後,他們被幾千魏國騎兵所包圍。

但是嬴華卻靠著自己的勇猛帶著僅有的幾十個人沖了出去,嬴華這樣的膽量加勇猛恐怕是無人能敵的。隨後的秦國,在攻取了巴蜀之地後,迅速的崛起。

還時不時的向鄰國發起戰爭,以擴大自己的國土。在周顯王扁四十一年時,被欺負久了的國家終於不堪在繼續被欺壓,由魏國帶頭聯合其他各國一起對抗秦國。

秦惠文王手下有巧舌張儀和第一猛將嬴華,所以秦惠文王並不懼怕聯合起來的各國。他聽取了張儀的建議,由張儀去做說客,逐個擊破。

但是人有失算,馬有失蹄,在秦楚大戰中,嬴華被文王派到了丹陽城。這樣咸陽就差點兒成了楚國的獵物,嬴華身在丹陽城,心卻在咸陽。

為了著急去支援咸陽,嬴華亂了方寸,死在了亂軍之中。雖然後來咸陽解了圍,但是嬴華卻在戰場上丟了性命。沒了嬴華,白起迅速的成長起來。

想當初白起只是一介伙夫,是嬴華看中了白起的才華,將白起調到自己的身邊。白起的成長也證明了嬴華沒看錯人,雖然白起在勇武上比嬴華差了些,但是白起的軍事才能卻不輸嬴華。

『叄』 狂人東方朔是怎樣的典故

在皇帝面前仍然耍貧嘴,成為千古傳奇人物。

東方朔原本姓張,小名曼倩,但後來卻又為什麼又姓起「東方」來呢?原來他是一個「棄兒」。生父姓張,名夷,字少平,母親田氏。當他來到人間剛三天,母親就去世了。父親覺得實在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扔出了家門。當鄰家聽到嬰兒啼哭聲將他抱回來的時候,此時正值東方發白,於是便取姓「東方」,名「朔」。據說,東方朔生性滑稽,出語詼諧,舉止荒誕,常給他的升遷帶來麻煩,甚至引起人們的攻擊,用「狂人」的稱呼來侮辱他。但是看起來東方朔對這個外號卻並不怎麼在意,反而還有一些得意呢。

他雖然在無知時就失去了親生父母的愛撫,但卻在義母的精心撫養下茁壯成長起來了。剛滿三歲,就顯露出獨特的性格。他記憶力特別強,而又富有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興趣。尤愛「天下秘識」,「一覽」就能「喑誦於口」,且又喜歡指天畫地,像著了迷一樣地自言自語。為了探索書中的奧妙和尋求未知的世界,小小年紀就敢離家出走,經月不回。義母雖曾嚴加管教,但這個放縱不羈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多次逃離家園,在外流浪,即使是被蚊叮蛇咬,狼追狗撲,也在所不惜。就是這樣,東方朔漸漸地從苦難中掙扎出來,得到了足夠的知識、膽識和體魄,就等著有伯樂來發現他這匹千里馬了。這樣的機會很快就來臨了。

武帝即位初年,為了招攬天下賢才為自己的帝業效忠出力,便下了一道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的詔書。於是,四海有識之士,紛紛聚集長安。他們殫精竭慮、洋洋灑灑向皇上進言,希望自己的言論能夠被皇帝所賞識,進而分得個一官半職。機靈灑脫的東方朔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也向漢武帝上了一封書信。據說,這封上書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簡,要兩個人才能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毫不自遜地誇贊自己身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是一個英俊瀟灑的後生,具有勇、捷、廉、信的性格特徵。即自詡有齊國勇士孟賁般的臂力,春秋時慶忌般的敏捷,齊國鮑叔般的廉潔,戰國尾生般的信守,具備了成為「天子大臣」的條件。他還聲稱,自己大氣早成,才學過人,說:「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看起來他非常有自信的認為皇帝一定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果然,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被他這種不亢不卑、大言不慚的自白,引起了好奇心,又很贊賞他的氣概,所以就召他在公屬中作了一個小官。

過了一段時間,東方朔不滿意目前的處境。因為他始終沒有機會接近皇上,發表自己對治國的建議,施展自己遠大的報復,而且,生活待遇低下,每天都食不果腹。一天他出遊都中,見到一個侏儒,就恐嚇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問他這是為什麼,他回答說:「像你這樣矮小的人,留下來根本毫無用處,要你們去種田嗎?你們不能耕地扛鋤,算不了一個好農民叫你們去當官嗎?你們沒有理政、治民的本領;要你們去當兵嗎?你們又不能橫槍躍馬、殺敵奪虜,留著你們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一個累贅,不如統統殺了的好,這樣可以減少一些只知伸手要吃、要穿的人。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殺掉你們。」

侏儒聽後大哭起來。東方朔對他說:「你暫時不要哭,皇上就要來了,他來了你就去叩頭謝罪,也許還能得到寬恕。」一會兒,武帝真的乘輦經過這里,侏儒立即上前去哭著跪下,連連磕頭。武帝覺得很奇怪,就問他:「你為什麼這樣哭啊?」侏儒回答說:「東方朔說皇上要把我們這些矮小的人全都殺掉!」

漢武帝這才知道原來是東方朔出的歪點子,就找他來責問。東方朔卻振振有辭,他說:「侏儒身長不過三尺許,他們一月能得到一袋口糧,還有二百四十錢俸金。他們撐飽了還有餘有剩。我身高九尺三,每月也是一袋口糧、二百四十錢俸金,食不飽肚,衣不蔽體,這實在是不公平了。如果陛下認為我是一個可用的人才,就應該給予優厚的待遇才對。如果認為我是無用之輩,就應該早早遣散我回家。您怎麼能忍心讓我淪為長安城中的一名乞丐呢?」漢武帝聽罷,哈哈大笑。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升了他的官,讓他留在自己身邊以備咨詢。從此,東方朔的生活待遇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有了接近皇帝的機會。

據說,因為東方朔讀的書很多,總是知道一些別人聞所未聞的稀奇古怪的事情。所以,武帝也經常找他來詢疑解惑。有一次,皇宮的花園中忽然鑽出一頭奇怪的動物,有人向漢武帝報告,並引來一群人圍觀,但誰也說不清這是什麼,於是只好詔見東方朔。狡黠的東方朔一看就知道答案了,但他卻故弄玄妙地先提出個要求:「我知道這是什麼動物,但陛下先賜給我美酒佳餚,我才願說出來。」漢武帝滿口答應了。等到他酒足飯飽之後,又提出一個要求道:「某地有公田、魚池、蒲葦數頃,陛下要是慷慨賜給我,我立即就說出來。」漢武帝急於要了解這頭不知名的怪物究竟是什麼,也就爽快地答應了。東方朔這才胸有成竹的說出:「這是一種名叫騶牙的動物。這種罕見的動物出現,說明遠方必有來歸附的人,所以騶牙先來預報。」武帝聽了,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一年以後,果然有匈奴混邪王率領著將士十萬前來降漢。真不知這是一種奇妙的巧合,還是真如東方朔所說這是一種預告跡象的動物。反正不管如何,這都博得了漢武帝的歡心,又賜給他很多錢財。

又有一天,武帝在宮里玩耍嬉戲,把一隻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們猜是何物,大臣們都猜不出。東方朔上前猜道:「這是龍吧,沒有角;是蛇,卻有腳,它肢跤脈脈地會在牆壁上爬行,這不是壁虎,就是四腳蛇!」漢武帝便賜給他十疋緞子。接連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賞賜。真不知他到底是如何猜中的。

正是因為東方朔來自下層社會,接觸面較廣,加之又讀過很多書,有著超人的見識,常能為漢武帝解疑答難,且性格活潑,出語詼諧,深得武帝的歡心。所以雖然他經常有一些行為不檢的地方,但是武帝都會原諒他的過錯。例如有一天,天氣特別熱,漢武帝下詔要官員們到宮里來領肉。官員都到了,可是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員還未來,東方朔就自己拔出劍割了一大塊肉,並對同僚們說:「大伏天,肉容易腐爛,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很生氣的對東方朔說:「昨天賜肉,你為何不等詔書下來,擅自割肉歸家,這是為什麼?」東方朔卻詼諧的說了一首順口溜:「朔來!朔來!受賜不等詔書下來,為何這樣的無禮!拔劍割肉,為何這樣勇敢!割得不多,為何如此廉儉!帶回家給細君(即妻妾),又為何表現得如此的仁愛!」漢武帝聽了,不但沒有再生氣,反而被他逗笑了,說:「我要你作自我批評,你倒是表揚起自己了!」於是又賞賜給東方朔酒一石,肉一百斤,讓他都拿回家去。

正是由於東方朔在許多時候能為皇上解難答疑,又很機敏靈活,漢武帝一直把他留在身一邊,他的官職也逐步由待詔公車、待詔金馬門,直至太中大夫的很高職位。

『肆』 "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句話是出自哪一個典故

雖千萬人吾往矣,釋義:縱然面對千萬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認為這是一種勇氣和氣魄,代表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原文: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捨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捨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捨守約也。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捨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翻譯:
公孫丑問道:「如果讓您擔任齊國的卿相,能夠實行您的主張了,那麼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業或王業,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這樣,您動心不動心呢?」孟子說:「不,我四十歲起就不動心了。」公孫丑說:「如果這樣,老師就遠遠超過孟賁了。孟子說:「做到這點不難,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動心了。」公孫丑問:「做到不動心有什麼方法嗎?」孟子說:「有。北宮黝這樣培養勇氣:肌膚被刺不退縮,雙目被刺不轉睛;但他覺得,受了他人一點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廣眾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國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國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樣;毫不畏懼諸侯,聽了惡言,一定回擊。孟施捨這樣培養勇氣,他說:『把不能取勝看作能夠取勝;估量了勢力相當才前進,考慮到能夠取勝再交戰,這是畏懼強大的敵人。我哪能做到必勝呢?能無所畏懼罷了。』(培養勇氣的方法,)孟施捨像曾子,北宮黝像子夏。這兩人的勇氣,不知道誰強些,但孟施捨是把握住了要領。從前,曾子對子襄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經在孔子那裡聽到過關於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覺得理虧,那麼即使對普通百姓,我難道就不害怕嗎?反省自己覺得理直,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捨的保持勇氣,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領。」

『伍』 賁的典故

《酉集中》《貝字部》·賁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 音臂。《說文》飾也。《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雲:變也。文飾之貌。王肅雲:有文飾,黃白色。又《序卦》賁,飾也。又《雜卦傳》賁,無色也。《書·湯誥》賁若草木。《注》賁,飾也。《詩·小雅》賁然來思。又《集韻》逋還切,音班。《易·賁卦·釋文》傅氏雲:賁,古班字。文章貌。又《集韻》符分切,音焚。《書·盤庚》用宏茲賁。《傳》宏、賁,皆大也。《詩·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 音奔。《書·立政》綴衣虎賁。《傳》虎賁以勇力事王。《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趙注》賁,勇士也。又《集韻》父吻切。與憤同。《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注》賁,讀為憤。憤,怒氣充實也。又沸也。《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注》賁,沸起也。《釋文》與瀵同。又地名。《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於賁泉。《注》賁泉,魯地。扶粉反。又《集韻》方問切,音糞。《禮·射義》賁軍之將。《注》賁讀為僨,猶覆敗也。又《集韻》力竹切,音六。賁渾,地名。《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釋文》賁,舊音六。《左傳》《穀梁傳》作陸。又《廣韻》《集韻》《韻會》 符非切,音肥。姓也。《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注》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經》作賁禺。

『陸』 尾聲的典故是什麼

尾生抱橋而亡!!
尾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與女子期於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記-蘇秦列傳》 戰國時代,九月十一,杭州,斷橋畔,尾生站在橋畔,望著橋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樣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無數的碎銀。水漲了,那女子也沒來,尾生就傻等,一直抱著柱子到水把他淹沒掉。唉,呆,當然,這是一個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愛情故事,後人譽為守情有義的典範。

《史記-蘇秦列傳》中首倡信若尾生:「今有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蘇秦曰:「孝如曾參,義不離其親一宿於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義不為孤竹君之嗣,不肯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餓死首陽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進取於齊哉?信如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⑥,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卻齊之強兵哉?」

班固《漢書》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也提到了尾生守信的故事: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數,其不足采者輒報聞罷。
朔初來,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柒』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捌』 大仁的典故

[pre]大仁的故事1:《留侯論》的大仁之士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超人的節操。按一般人在生活中,有時會碰上無法忍受的事情。一個人受到侮辱,拔劍而起,挺身上前搏鬥,這並不算是勇敢。天下有一種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無緣無故侵犯他也不動怒。為什麼能夠這樣呢?因為他胸懷大志,目標高遠啊。張良從橋上老人手裡得到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誰知那不是秦朝時的一位隱士出來試探他?看那老人用來暗示的意思,都是聖賢用來勸勉與警戒別人的道理。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真是把事情看偏了。再說,那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送兵書。當時韓國已被滅亡,秦朝勢力極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裡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對於這種濫施淫威,也毫無辦法。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他的威勢是不可隨便憑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的氣憤,以他個人的力量,用一次猛砸來發泄怨恨,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真是間不容發,危險極了!大富大貴的人,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裡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裡太不值得。張良有超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的深謀遠慮,反去學慣用荊軻、聶政的手段,僅僅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痛惜的。所以那老人故意粗暴傲慢地侮辱他,如果他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輕人可以教育了。」大仁的故事2: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的故事當吳三桂領兵赴京朝見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驛時,遇到從京城逃出的家人,吳三桂問:「我家裡人好嗎?」家人說:「被闖王抄了。」吳三桂說:「沒關系,我到後就會歸還。」又問:「我父親好嗎?」答:「被拘捕了。」吳三桂說:「我到後就會釋放。」又問「陳夫人(指陳圓圓)還好嗎?」答:「被闖王(一說為劉宗敏)帶走了。」此時,血氣方剛的吳三桂勃然大怒,厲聲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隨後,掉頭打回山海關,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敵清軍遞去了請兵書,希望多爾袞「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這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一個蘇州名妓陳圓圓,將大漢江山出賣給了滿清。這吳三桂一怒之下丟失了大仁大義,留下了千古笑談。世上有多少英雄好漢都因為一怒之下打鬥爭強,甚至釀成苦果、或者身敗名裂、或者浪盪入獄,這都是他們不知道不怒就是真正的大仁啊。

『玖』 歷史上能夠舉鼎的牛人都有哪些

霸王舉鼎
在宿遷民間關於「霸王舉鼎」的典故流傳著兩個不同版本的傳說。
一個是說,秦末,各諸侯國紛紛起義,當秦國將趙國圍得水泄不通時候,項羽為了大局著想提議出兵救趙。但是各諸侯國膽小怕事,害怕秦國百萬虎狼之師,遲遲不肯出兵。當時的軍情迫在眉睫,趙國已經奄奄一息,項羽的提議根本無人在意。

此時的項羽一氣之下走到大堂,突然蹲下順勢舉起了重達三百多斤的重鼎,惡狠狠的用眼光橫掃各諸侯。各諸侯看到此時的情景早已嚇得六神無主,只好屈服項羽發兵救趙。最後項羽破釜沉舟以3萬兵力力戰秦國20萬大軍,秦軍全軍覆沒。
另一個版本則是一個愛情故事。少年時代的項羽一次路過沭陽虞家溝,在一個池塘邊看到一群採摘菱角的女孩在打鬧嬉戲。突然,「哎呀」一聲,其中一人落入水中。項羽縱身跳入水中,將落水的姑娘救了起來,這個姑娘就是虞姬。

項羽走後,虞姬的心裡一直掛念著這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她請求哥哥去打聽。有一天虞姬的哥哥去趕宿遷的廟會,廟里有個千斤銅鼎,好多人上前去試,都沒搬動半分。有一個青年竟然能將銅鼎舉過頭頂。虞姬的哥哥見這位舉鼎人很像妹妹描述的救命恩人,就向別人打聽。
後來,虞姬的哥哥到梧桐巷找到了項羽,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臨別時,他邀請項羽到家中做客,虞姬發現哥哥領來的小夥子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恩人,四目相對,驚喜萬分。虞姬父母見他倆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對,心下也就喜歡,便擇了吉日讓二人完了婚。
絕臏而死
秦武王,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賁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嬴盪想目睹一下周天子的風采,於是帶著一行人前去神都洛陽。但是到了洛陽後,嬴盪迴避了周天子的接見,而是去比武大會的現場湊熱鬧。

當嬴盪看到洛陽神鼎時,想要把這銅鼎帶回大秦帝國,就問烏獲、孟賁等人能否將鼎舉起來。但是這群武夫只有蠻力始終舉不起來。這時的嬴盪不服氣偏要爭強好勝,想在群臣面前大展身手,不顧他人勸誡偏偏逞強。結果秦武王寬衣解帶用盡全力將鼎舉起半尺,他還想多走幾步威懾眾人,不料那銅鼎掉落下來把他的脛骨砸斷,流血過多而死。

同樣都是舉鼎,秦武王嬴盪喜歡與人比試,生性爭強好勝,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落個客死他鄉的悲劇。而項羽舉鼎威懾群雄,有勇有謀成就了一代西楚霸王。

孟賁乃戰國時期秦武王手下力士,可以力戰野獸,雙手分兩牛,手拔牛角,怒吼震天,後來跟秦武王比試舉鼎,導致被牽連誅殺。

李元霸,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力大無窮,所向無敵。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一戰成名。後奉旨赴四明山保駕,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匹馬雙錘,打死各路反王大將五十餘員,軍士不計其數。曾見義勇為,救下清官劉文靜。後於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玉璽獨收。收軍回長安時,舉錘罵天,死於雷雨霹靂之中。

大隋天寶大將,隋唐十八好漢中排名第二。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封為鎮殿大將軍,號天寶大將,御賜「天下第一橫勇無敵」金牌。使一條鎦金鎲,重四百斤。上界雷聲普化天尊臨凡。晉陽宮前與天下第一李元霸比武,單臂舉三千斤金獅上殿。四明山之戰,擊敗天下第四好漢雄闊海、天下第五好漢伍雲召、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三人聯手,因力竭不敵天下第三好漢裴元慶。後十八路反王進逼揚州,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宇文成都與宿敵李元霸戰於紫金山,終被李元霸所殺。

裴元慶,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天下第三條好漢,力大無窮。手持一對銀錘,重三百斤。坐騎「抓地虎」。傳說他為哪吒轉世。因硬接李元霸三錘,而名揚天下。後被新文禮引入慶墜山,命喪火雷陣中。

『拾』 "尾生抱橋而亡"出自什麼典故

尾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為情而死的青年,「尾生與女子期於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史記-蘇秦列傳》 戰國時代,九月十一,杭州,斷橋畔,尾生站在橋畔,望著橋下的流水,依然是那樣的波光粼粼、如同湖面上撒下了無數的碎銀。水漲了,那女子也沒來,尾生就傻等,一直抱著柱子到水把他淹沒掉。唉,呆,當然,這是一個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愛情故事,後人譽為守情有義的典範。

《史記-蘇秦列傳》中首倡信若尾生:「今有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王曰:「足矣。」蘇秦曰:「孝如曾參,義不離其親一宿於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廉如伯夷,義不為孤竹君之嗣,不肯為武王臣,不受封侯而餓死首陽山下。有廉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行進取於齊哉?信如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⑥,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卻齊之強兵哉?」

班固《漢書》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也提到了尾生守信的故事:
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數,其不足采者輒報聞罷。
朔初來,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