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為官的典故

為官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2 18:23:53

『壹』 求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詩,其中有應用一個典故,是為了讓張九齡讓他當官,張九齡回復的詩也要

你所說的回復全唐詩里貌似沒收噢,47-49卷都是張九齡的詩,好像沒看到酬和孟夫子的。
典故如下:
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有人評論這首孟詩「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謁(求薦之意)之痕」。那麼,詩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薦之意表達出來的?
這首干謁詩(詩用於有所要求而拜見對方)是作者西遊長安時寫給丞相張九齡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賞識和錄用。
詩作前兩聯寫景,著力描繪洞庭湖汪洋浩盪,一望無際,氣蒸荊楚、波撼岳陽的壯觀,氣勢雄偉,形象鮮明飛動,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胸襟。後兩聯由眼前景物的觸發轉向抒情。詩人面對浩淼無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願望,無人引薦,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無舟船一樣,希望張九齡援引。
這首干謁詩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與眼前的洞庭湖寫景結合起來,寫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極有藝術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與胸中情結合得極好的範例。

『貳』 有個歷史典故,說的是兒子不願為官而背著老母親上山避難,這個故事是叫什麼,謝謝

介子推 辭官不言祿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變成了晉文公,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子推」。對此,介子推沒有像壺叔(一名陶叔狐)那樣,主動請賞。他說,晉文公返國,實為天意,介子推卻認為忠君的行為發乎自然,沒必要得到獎賞,並以接受獎賞為恥辱,狐偃等「以為己力」,無異於「竊人之財」的盜賊,故「難於處矣」。介子推無視狐偃等人的夾輔之力是錯誤的,但其中絲毫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沒有對功名利祿的艷羨。有的卻是對狐偃,壺叔等追逐榮華富貴的鄙夷。有些並未跟隨晉文公逃亡的人(例如:豎頭須)為了貪小便宜通過說些難聽的話也來請賞,介子推因此很氣憤,進而隱居綿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

《呂氏春秋》雲,介子推不肯受賞,曾賦詩一首,「有龍於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鄰居解張為子推不平,夜裡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後悔自己忘恩負義,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隱入綿山。晉文公便親帶廣眾人馬前往綿山尋訪。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聽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燒山。沒料到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沒見。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綿延數里,火勢三日才熄,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晉文公悲痛萬分,將一段燒焦的柳木,帶回宮中做了一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此後,「足下」成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又命人葬之於綿山,秦二世時遷葬於故里裴介村。並改綿山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過錯。

『叄』 求典故,古時候有一人在外當官,給妻子寫信,而妻子卻只會了一張白紙,但丈夫看到了確非常感動,回白紙是

信里寫的什麼

『肆』 有骨氣的古代名人的故事

例一、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

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

『伍』 馮唐易老 李廣難封的典故

一、馮唐易老的典故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馮唐是一位頗負盛名德才兼備的人才,在漢文帝時年齡已經較大了,但官職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時,略有升遷,但不久被免官閑居,後來漢武帝尋求賢才,聽到人們盛贊馮唐,就召見了他,但這時馮唐已九十餘,不能復為官。

二、李廣難封的典故

典故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射,斬殺敵人首級很多。

他曾隨從皇帝出行,常有沖鋒陷陣、抵禦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文帝說可惜沒遇到時機,如果讓你正趕上高祖的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飛將軍李廣縱然戰功赫赫,其至死也沒有封侯。

(5)為官的典故擴展閱讀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意思是:唉!我的時機和命運不佳,做官道路充滿不順,就像馮唐到老了才被重用,李廣難以被封爵。

王勃因《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親路經洪州,恰逢重陽節。洪州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吟詩作樂。王勃在席上即興作《滕王閣序》感慨自己仕途充滿坎坷和危機。

作者雖滿腔熱血,才華橫溢卻因恃才傲物、放盪不羈而被當時社會所不容。壯志難酬,表露出對時光流逝卻功業難成的感慨。他悲嘆盈虛有數,透出無法扭轉命運的無奈。把自己比做馮唐、李廣,來描述自己現在遭遇的困境。

『陸』 成語,謝安的典故,比喻隱居山林,不肯當官,什麼東山

東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釋義:古時,指出山為官。指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回後重新恢復地位。
典出:《晉答書·謝安傳》:「謝安少年既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柒』 陸績 為官卸任「載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

你好

1.典故:
陸績在任期滿返鄉,從當時鬱林郡所在地布山縣回蘇州的陸路遙遠,行程艱險有阻.只能走水路行,其行程是從布山北向黔江下船取水道經廣信(今梧州市)轉上桂江經始安(今桂林市)過靈渠通湘江至長江下運河往家鄉蘇州。
起程當天不少當時地方官員和兩岸百姓自發到江邊到碼頭相送.當官船開到銅鼓灘(卵石大灘)時由於黔、郁兩江匯流水勢加急,又由於陸績任職時從不收取財禮.無多行李.船上的行李也只是原來上任時帶來的.所以輕舟渡水難壓風浪,船隻搖擺不定,無奈之下,船家建議陸大人靠近銅鼓灘請人搬一大石壓舟,陸大人同意這一做法,當大石被附近一群自告奮勇村民抬上船後陸大人拱手拜謝大家說:"我在布山當官有好多年了,我把布山視為自己的第二個故鄉,布山盛產名茶、名果、名桂,天下聞名,我搬一塊石頭,一是用來壓船,二是以後思念布山,看到這塊石頭就想起布山了,永遠思念,也不會忘記布山人名對我的愛戴"船家和前來義務搬石的百姓聽後看著這位真正兩袖清風的父母官為百姓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即將還鄉之際還不忘布山百姓,當場者無不感動得流下依戀淚……。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過去了,陸太守的克己奉公、清廉,正氣的事績至今一直還在桂平老百姓中傳頌.後人為紀念陸績的功勛曾在桂平城東處建造一所"陸公館"內列有陸公畫像及事績供人們瞻仰頌念。

2.
《讀後感》
「廉石」,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可它歷經一千七百多年的歲月風雲和歷史變遷,至今仍完好無損地矗立在世,個中深意,頗值得人們思考。

古時為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君不見大貪官和王申,家藏財寶超過國庫。而如陸績那樣,為官一任、掌權一方,能有如此的廉潔,真是不易啊!

記得「吃的是粗米,穿的是布衣」的一代廉吏於成龍,告老還鄉時,他的車上裝了許多壇壇罐罐。他說,他每到一個地方為官總要「刮些地皮」,作為日後的紀念。他刮的是他鄉土地上的一把泥土啊!史書記載,於成龍在楚地做官時,兒子去看他,臨別時,只是「署中偶有腌鴨,割半與之」,其他全無,民間有「子公豆腐量太窄,長公臨行割半鴨」之譽。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也是做過封疆大吏的,「恩隆九族,遍及親疏」,對別人總是十分慷慨,但到自己罷官的時候,「不能具還裝,至鬻一罷馬以行」,連回家的行李也置辦不起,只好賣掉一匹老馬才得以登程。而唐玄宗時的劉長源做汝州刺史,「清白自將,後去州,送車二乘」,人們送給他兩輛車,他才能把家眷和一些日用品拉走,即使如此,他還說:「吾祖罷魏州,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不及先人遠矣。」一個封建官吏如此忠於江山社稷,做到公正廉潔,體恤民情,從而深得百姓的擁戴,實屬難能可貴。

再看看當前我們的少數幹部,包括有的高級幹部,在改革的大潮中,禁不住貪欲,擋不住誘惑,大官傍大款,大款傍大官,互相利用,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貪污受賄,暴斂不義之財。翻開《正義網》的「貪官檔案」,像成克傑、胡長清、慕綏新等巨貪,哪個不是斂財成百上千萬?

人民期盼清官、好官,老百姓希望為官者能夠體恤民情、廉潔奉公。因此,一塊「廉石」,可謂是歷代老百姓心目中為官清正廉潔的一塊豐碑!它表達了人們真誠的心願,也寄託著國家的希望所在!

『捌』 一琴一鶴往往用來比喻人的為官清廉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趙忭——趙抃 字閱道,宋衢州西安人。景祐元年進士,任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勢,時稱「鐵面御史」。平時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長厚清修,日所為事,夜必衣冠露香...

『玖』 有沒有婉拒領導任命的古詩文或者典故的

晉代李密的《陳情表》堪稱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翻譯: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小時候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麼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俯伏思量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願廢止奉養,遠離祖母。
臣下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