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的典故
A. 「一簞食,一瓢飲」是什麼典故
「一簞食,一瓢飲」出自《論語·雍也》。
「一簞食,一瓢飲,版在陋巷,人不堪其權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釋義:一竹籃飯,一瓢水。
原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文: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1)陋巷的典故擴展閱讀: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B. 《論語》中的這幾個典故,令人受用終生
答:《論語》中的這幾個典故,令人受用終生
1、逝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凝視著奔流不息的河水,發出了「逝者如斯」的千古一嘆。這是孔子對於生命和時間的悲涼感悟:奔流入海的河水從不復還,時間的洪流不會倒流,而湮滅在時間中的一切,亦不復存在,遑論渺小的個人,就算是王朝的盛衰,也終將被流逝的時光拋諸身後。
2、簞瓢陋巷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顏回出身貧寒,自幼生活清苦,據說他住在陋巷中,起居飲食都極為簡單。「簞」是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是舀水的器具。「陋巷」指破陋狹小的地方,可以理解為清貧窮困的生活環境。雖然身居陋巷,顏回卻生活得很愉快,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人生志趣。孔子曾經說過:能夠生活在簡陋的破巷裡,每頓飯只吃些簡單的、僅能填飽肚子的食物,喝水也只喝到不讓自己口渴的程度,這樣還能夠以勤學苦讀、不輟學習為樂的,恐怕只有顏回一個人。
3、富貴浮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孔子對學生說:「吃著糙米飯,喝著清水,枕著彎曲的胳膊入睡,其中也自有快樂。倘若去做不合道義的事換取榮華富貴,那樣的富貴對於我來說,跟天上的浮雲沒有區別。」
C. 槁項黃馘的成語典故
槁項黃馘(槁首來黃馘)
發音:自gǎo xiàng huángguó
釋義:面色蒼黃。形容不健康的容貌。
釋義:槁:枯乾;項:頸項;馘:多音字(「guó」與「xù」,因「xù」極少用,一般字典無「xù」音,《康熙字典》中有所記述。本義為古代戰爭中為計數報功而割下敵人的左耳,這里則是指「臉」)。
成語典故
出處:《莊子·列禦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
舉例:賢者槁項黃馘而死於下,不賢者比肩接跡而顯於世。(明·瞿佑《剪燈新話·修文舍人傳》)
D. 孔子說借傘那個典故,論語裡面哪一塊
《孔子家語·卷二》記載孔子借傘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們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沒有帶內雨具,正好路過容子夏的家。
子路提議說:「咱們到子夏家借把雨傘吧!」
孔子連忙攔住子路,說:「不要去,不要去。子夏這個人我了解,他十分護財,他的東西別人是借不出來的。」
子路說:「我能把我的東西拿出來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壞了都不心疼。難道老師借把雨傘用用,子夏都不肯嗎?」
「我不是那個意思。」
孔子感慨地說道,「咱們不能硬讓人家去干自己不願意去乾的事。只有這樣,咱們大家相處的時間才能長久些!」
E. 「雖似陋巷有典故,但是長街即景觀」是什麼意思
雖然看上去僅僅像是一條簡陋的巷道,但這里卻有很多的故事,很深的文化底蘊,有些看上去很華麗的長街也不過是表面上的景觀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