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茶名典故

茶名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22 11:21:32

1. 中國十大名茶典故是什麼,中國十大名茶典故

1、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2、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盪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3、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4、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鍾,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5、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6、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7、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8、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復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9、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葯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里,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10、據說台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台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台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台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台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台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制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贊好茶。因這茶是台灣凍頂山採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台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2. 關於茶的具有代表性的典故

茶樹是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按樹干來分,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三種類型。回
喬木型茶樹:形高大,答主幹明顯、粗大,枝部位高,多為野生古茶樹。雲南是普洱茶的發源地和原產地,在雲南發現的野生古茶樹,樹高10米以上,主幹直徑需二人合抱。
半喬木形茶樹:有明顯的主幹,主幹和分枝容易分別,但分枝部位離地面較近,如雲南大葉種茶樹。
灌木型茶樹:主幹矮小,分枝稠密,主幹與分枝不易分清,我國栽培的茶樹多屬此類。

採茶:從茶樹新梢上摘取芽葉的手段,有手采和機采等。

制茶:就是把採摘回來的茶青製作成可以直接沖泡的茶葉的過程~
烹茶:也稱煮茶,就是把茶葉放到專門的鍋里煮,古代飲茶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多用煮茶法~
飲茶:就是喝茶品茶咯~
茶水:就是茶湯~
茶具:就是沖泡茶葉所需要的工具~

3. 有沒有關於茶的典故

武夷山岩茶__大紅袍的傳說武夷山岩茶「大紅袍」,在中國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享用 武夷山是烏龍茶故鄉,而九龍窠的絕品茶--大紅袍,則是頂著光環的聖物,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奇茗。 武夷茶被譽為茶中珍品,而大紅袍更是榮膺"茶王"稱號,享至高之譽。在舊中國只有皇帝才可享用,以致派生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說和故事。其中傳得最廣的要算《大紅袍茶名的由來》。其故事梗概:古時有一秀才晉京趕考,路過武夷山,因飽受風寒,腹漲如鼓,生命垂危。天心寺僧見狀,立即將他抬回寺中,施以九龍窠壁所產的茶葉。茶喝下去,果見奇效,秀才不但很快恢復健康,而且還感到腦子特別清醒、靈敏。大比之期,高中狀元。不久,他回天心寺還願謝恩時,又帶回一些那次所喝的茶葉回京。 當時京城惶惶不安,原來是皇後腹漲如鼓,疼痛不止,太醫束手無策。狀元斗膽,向皇上陳言武夷茶之神功,皇後飲用後,肚痛即止,積食日消。龍顏大悅,命狀元前往嘉賞。狀元至九龍窠以自已的紅袍蓋茶,頂禮膜拜。揭袍後,風茶樹煥發紅光,大紅袍由此得名。 此傳說不脛而走,大紅袍身價日高,古今文人墨客呤詩作賦以贊之。有的更傳得神乎其神,說"七片大紅袍能化掉一碗米飯"、"能治百病"等等。還傳當時由於艱於上崖,寺僧則訓猴采之;又傳大紅袍茶能自顧安身,有竅之者,即行腹痛,非棄之不能愈,等等。其實,大紅袍是"以嫩葉呈紫紅色而得名",乃是一特殊名叢。其樹干較粗,分枝頗盛,葉深綠色,葉緣向上伸展,光滑發亮;香高味醇,岩韻極為明顯。主要原因是品種先天優良,生長環境獨特,製作工藝精湛。大紅袍原栽於九龍窠及北斗峰、竹窠等處。現今人們卻以九龍窠懸崖之上的那6株為正宗,據載它們的樹齡已逾340多年。 民國年間,縣長吳石仙走馬上任後,命人鑿石為階,以方便上下,並勒有"大紅袍"三字顯之。誰知不消幾天,茶的葉子被人採去不少,寺僧驚恐,星夜稟報,吳縣長急命人將石階鑿平,才使大紅袍免遭劫難。因此管理、採茶之時,只得靠扶梯上去,岌岌可危。大紅袍原系天心寺廟所有。新中國成立後,仍由天心寺僧管理,政府派解放軍管護,後轉給當地農場。三十多年來,場領導派可靠工人專門看守,並施以科學管理。五十年代初,大紅袍成品茶曾寄給北京毛主席,但中央不要"地貢",將此茶退給福建省委。毛主席拒貢,省領導哪敢受用,又將此茶轉給縣里,待重要客人來時,才拿出小量泡品。八十年代初,省委書記項南陪同中央領導同志到崇安縣,縣委書記叫我專程到綜合家場向羅場長領出一小罐20克的大紅袍。我如奉珍寶,生怕丟失,交差後才如釋重負。此次雖然擔心一場,卻也有所收益。待領導品飲後,我們也過一下"茶癮",並以此而自豪。有位小青年由於飲得太多,引起"醉茶",被辦公室人員引為笑柄。老人誡之:"此乃聖品,不可貪之。"

4. 有關茶的歷史名人

有關茶的歷史名人:

1、茶聖陸羽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2、別茶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對茶很偏愛,幾乎從早到晚茶不離口。他在詩中不僅提到早茶、中茶、晚茶,還有飯後茶、寢後茶,是個精通茶道、鑒別茶葉的行家。

白居易喜歡茶,他用茶來修身養性,交朋會友,以茶抒情,以茶施禮。他的別號「別茶人」,是在《謝六郎中寄新蜀茶》一詩中提到的,詩中說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茶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3、茶仙蘇東坡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東坡視茶境為仙境,並沉醉於茶,寄身於茶,蘇東坡愛茶也愛女人,故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蘇軾注重品茶的物外景意,把茶作為溝通自然,內省性情,品味人生的修煉手段,並主張「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典型的茶藝人生,以茶悟慧而入詩入畫,他隨緣自適,樂觀豁達,圓融貫通,自由自在,在茶中品出人格精神,生命體悟和胸襟抱負,並為後人留下無數的精神食糧,不愧為茶仙。

4、茶神陸游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英雄的悲歌,茶人的愛國情懷。

陸游酷愛茶也愛詩,以茶悟詩而言志,著有一萬多首詩,其中有300多首茶詩,詩人把茶當作一門悟的藝術和品的文化。到83歲時還寫下了「桑薴家風君勿實,他年猶得作茶神」,詩人希望陸羽的茶道代代相傳,自己下輩子還當茶神。

5、茶怪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揚州八怪之一清茶里悟人生,頂峰之極,悟出了「難得糊塗」!鄭板橋的畫怪,書也怪,「曲曲溶溶漾漾來」,穿沙隱竹破莓苔,此間清味誰分享,只合高人入茗杯。這世間珍品只配高人享用,他與其朋友的愛茶,愛竹,愛梅、愛蘭、愛石、愛紫砂來顯其君子之得。

鄭板橋也是寫茶聯最多之人,「汲來江水煮新茗,買盡清山當畫屏」,「香文古鼎把九個,日著新茶兩三碗」,「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但若是我們也用茶品悟一下板橋的人生,就是「糊塗」而真,見怪不怪了!

5. 茶的故事或傳說

  1. 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台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台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台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

    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台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台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台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

    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制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贊好茶。因這茶是台灣凍頂山採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台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2. 茉莉花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

    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

    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

    兩人又重復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3. 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

    毛義四處尋葯。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

    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4. 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

    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

    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5. 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

    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6. 有關茶的典故

洞庭碧螺春
江蘇太湖的洞庭山上,出產一種"銅絲條,螺旋 形,渾身毛,嚇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據清王彥 奎《柳南隨筆》載:"洞庭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初未 見異。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勝載,因置懷間,茶 得熱氣,異香忽發,采者爭呼嚇煞人香。嚇煞人吳俗 方言也,遂以為名。自後土人採茶,悉置懷間,而朱元 正家所制獨精,價值尤昂。己卯,車駕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說起碧螺春茶的來歷,民間有兩個動人的傳說。

一是說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美 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歡唱歌,又 有一副清亮圓潤的嗓子,唱起歌來像甘泉直瀉,逗得 大夥非常歡樂。這歌聲打動了隔水相望的東洞庭山 上的一個小夥子,名叫阿祥。這阿祥長得魁梧壯實, 武藝高強,以打漁為生,為人正直,又樂於助人,方圓 數十里,人們都誇他、愛他。碧螺常在湖邊結網唱歌, 阿祥老在湖中撐船打魚,兩人雖不曾有機會傾吐愛慕之情,但心裡卻已深深相愛,鄉親們也很喜歡這兩個人,因為他們給鄉親們帶來幸福和歡樂。

有一年初春,災難突然降臨太湖。湖中出現一條 凶惡殘暴的惡龍,狂風暴雨,興妖作怪,還揚言要碧 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寧。阿樣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保護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護心愛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難! 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漁叉,悄 悄潛到西洞庭山,見惡龍行凶作惡之後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備猛竄上前,用盡全身力氣,把手 中漁叉直刺惡龍背脊。惡龍受了重傷,掙扎了一下, 就張開血放大口,加倍兇狠地向阿祥撲來。阿祥高舉漁叉勇猛迎戰,於是一場惡戰展開了,從晚上殺到天明,從天明又殺到晚上,殺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那山上、湖裡留下了斑斑的血跡,直到鬥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魚叉才刺進了惡龍的咽喉,這時雙方都身負 重傷,精疲力竭了,惡龍的爪子再也拾不起來,而阿 祥的魚叉也舉不動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過去。

鄉親們懷著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來,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絞,為了報答阿祥救命 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進自己家中,由她親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計為他治療,日夜陪伴在床邊,細心 加以照料,當阿祥痛苦的時候,還輕輕地哼著最動聽 的歌。可是,阿祥的傷勢仍一天天惡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邊,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話要向姑娘傾訴啊,可是虛弱的身體使他說不出話來, 他只能用無限感激的目光凝視著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萬分,她在鄉親們的幫助下, 訪醫求葯,仍不見效。一天,姑娘找草葯來到了阿祥與惡龍搏鬥過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 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和惡龍搏鬥的見證,應該把 它培育好,讓以後的人們知道阿祥是如何為了人民 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犧牲的!接著就給 小茶樹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後她每天跑去看看, 驚蟄剛過,樹上就長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愛,在寒冷的氣溫下,碧螺怕芽苞凍著,就用小嘴含 住芽苞,這樣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後,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葉。姑娘看著這些 嫩綠的芽葉,自言自語地說:"這棵茶樹是阿樣的鮮 血滋潤的,是我會唱歌的嘴含過的,何不採些回去給 阿祥喝,也表達我的一番心意。"於是採摘了一把嫩 梢,揣在懷里,回家後泡了杯茶端給阿祥。說也奇怪, 這茶剛倒上開水,就有一股純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聞了精神大振,一口氣把茶湯喝光。香噴 噴、熱騰騰的菜湯,好像滲透到了他身上每一個毛 孔,感到有說不出的舒服。他試著抬抬手,伸伸腿,驚 奇地說:"好怪啊!我簡直可以坐起來了!這是什麼 妙葯,真比仙丹還靈呢。"姑娘見此情景,高興得熱淚 直流,也來不及拿竹籃盛器,飛奔到茶樹邊,一口氣 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體溫使芽葉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輕輕搓揉,然後泡給阿祥喝。如 此接連數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終於坐起來了,拉著姑娘的手傾訴自己愛慕和感激之情,姑 娘羞答答地也訴說自己對阿祥的敬愛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 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憔悴 的臉上沒有一點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懷里,帶著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繁殖培 育茶樹,採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 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二是說很早以前,東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種奇異 的香氣,人們誤認為有妖精作祟,不敢上山。一天,有 位膽大勇敢、個性倔強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剛走到 半山腰,確聞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驚奇,就朝山頂 觀看,看來看去沒有發現什麼奇異怪物,為好奇心所 驅,她冒著危險,爬上懸崖,來到山峰頂上,只見在石 續里長著幾棵綠油油的茶樹,一陣陣香味好像就從 樹上發出來的。她走近茶樹,採摘了一些芽葉揣在壞 里,就下山來,誰知一路走,懷里的茶葉一路散發出 濃郁香氣,而且越走,這股香氣越濃,這異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回到家裡,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從懷 里取出茶葉,但覺滿屋芬芳,姑娘大叫"嚇煞人哉,嚇 煞人哉!",一邊撮些芽葉泡上一杯喝起來。碗到嘴 邊,香沁心脾,一口下咽,滿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潤 頭清;三口下咽,疲勞消除。姑娘喜出望外,決心把寶 貝茶樹移回家來栽種。第二天,她帶上鋤頭,把小茶 樹挖來,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腳下,加以精心培育。幾年以後,茶樹長得枝壯葉茂,茶樹散發出來的香 氣,吸引了遠近鄉鄰,姑娘把採下來的芽葉泡茶招待 大家,但見這芽葉滿身茸毛,香濃味爽,大家贊不絕 口,因問這是何茶,姑娘隨口答曰:"嚇煞人香。"從 此,嚇煞人香茶,漸漸引種繁殖,遍布了整個洞庭西 山和東山,採制加工技術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現今 具有"一嫩三鮮"(即芽葉嫩,色、香、味鮮)特點,碧綠 澄清,形似螺旋,滿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至於嚇煞人香怎麼改名為碧螺春?據說是皇帝 下江南時,品嘗此茶,見其香氣芬芳,味醇回甘,碧綠 清澈,愛不釋手,因"嚇煞人香"茶名太俗,才賜名為 "碧蘿春"。以後因其形如卷螺,又稱"碧螺春"了。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按山勢高低,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產區。緊鄰齊頭山的金寨縣齊山、響洪甸、鮮花苓,六安市黃澗河、獨山、龍門沖,霍山縣諸佛庵等地,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區為內山瓜片產地,茶樹多生長高崖石隙,山澗峽谷,終年雲霧彌漫,土質肥沃,茶葉品質優異。除此都屬外山瓜片產地。瓜片產區茶園面積為1333餘公頃,歷年產量25萬千克左右。六安瓜片產量以六安市最多,占總產量80%以上;品質以金寨縣齊山、黃石、里沖、六安市黃巢尖、紅石等地為最佳;「齊山名片」(又叫齊山雲霧瓜片、金寨名片)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頭山一帶,原屬六安故稱六安瓜片,1954年建響洪甸水庫時,齊山、響洪甸、鮮花嶺地域劃歸金寨縣管轄。

片茶產區地處大別山北麓,屬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由於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出現了多種景觀,有深山、盒地、低山、丘陵。內山區林地多,耕地少,茶園坡度多在25度以上,外山區與丘陵相接,峰園坡緩,耕地面積較多。四季分明,季風明顯,總體溫和,但各地溫差較大,雨量適中,卻分配不勻,光照充足,無霜較長。

齊頭山屬大別山支脈,一是雲山,海拔804米,頂方四平,故曰齊頭山。山體為花崗岩構成,林木蔥翠,流泉水瀑,雲霧籠罩。山中有水晶庵、中庵、白雲洞、龍潭、雷公洞、蝙蝠洞、觀音岩、童子洞、魁子岩諸勝跡。《六安縣志》曰:"在齊頭山,峭壁數十丈,岩石覆檐,中空數韞,境極幽雅,又上二三十里為中庵,相傳為梁僧志公說法處,產仙茶數株,香味異常,今稱齊頭山茶,口味最美,商人爭購之。

武夷岩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東南」之譽,自古以來武夷山之所以蜚聲中外,除碧水丹山、風光奇秀外,還在於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帝王將相所珍愛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詩雲:「年春自動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西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蘇東坡贊武夷岩茶的詩中寫道:「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絕代佳人,確是生花妙筆。武夷岩茶之所以聞名天下,聲譽日隆,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獨處岩骨花香之勝地,品飲時有妙不可言的「岩韻」。

什麼是岩韻?初品著感到玄妙莫測,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師把武夷岩茶的「岩韻」歸納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個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蘭香、清香、純香、表裡如一, 曰純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這四種香絕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純辛銳,幽雅文氣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湯色清澈艷亮,茶味清純順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純無雜,沒有任何異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種的凡品。

甘:指茶湯鮮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為「苦茗」。

活:指的是品飲武夷岩茶時特有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在「啜英咀華」時須從「舌本辯之」,並注意「厚韻」、「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韻」,所以蜚聲四海,譽滿九州,林古往今來的茶人愛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賞茶一文中寫道:「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見「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門。
武夷茶藝的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二十七道茶藝如下:

恭請上座 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茶者沏茶、把壺斟茶待客。
焚香靜氣 焚點檀香,造就幽靜、平和的氣氛。
絲竹和鳴 輕播古典民樂,使品茶者進入品茶的精神境界。
葉嘉酬賓 出示武夷岩茶讓客人觀賞。"葉嘉"即宋蘇東坡用擬人筆法稱呼武夷茶之名,意為茶葉嘉美。
活煮山泉 泡茶用山溪泉火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為宜。
孟臣沐霖 即燙洗茶壺。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烏龍入宮 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沖 把盛開水的長嘴壺提高沖水,高沖可使茶葉翻動。
春風拂面 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泡沫,使茶葉清新潔凈。
重洗仙顏 用開水澆淋茶壺,既洗凈壺外表,又提高壺溫。"重洗仙顏"為武夷山一石刻。
若琛出浴 即燙洗茶杯。若琛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後人把名貴茶杯喻為若琛。
玉液回壺 即把已泡出的茶水倒出,又轉倒入壺,使茶水更為均勻。
關公巡城 依次來回往各杯斟茶水。
韓信點兵 壺中茶水剩下少許時,則往各杯點斟茶水。
三龍護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頂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
鑒賞三色 認真觀看茶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種顏色。
喜聞幽香 即嗅聞岩茶的香味。
初品奇茗 觀色、聞香後開始品茶味。
再斟蘭芷 即斟第二道茶,"蘭芷"泛指岩茶。宋范仲淹詩有"鬥茶香兮薄蘭芷"之句。
品啜甘露 細致地品嘗岩茶,"甘露"指岩茶。
三斟石乳 即斟三道茶。"石乳",元代岩茶之名。
領略岩韻 即慢慢地領悟岩茶的韻味
敬獻茶點 奉上品茶之點心,一般以鹹味為佳,因其不易掩蓋茶味。
自斟漫飲 即任客人自斟自飲,嘗用茶點,進一步領略情趣。
欣賞歌舞 茶歌舞大多取材於武夷茶民的活動。三五朋友品茶則吟詩唱和。
游龍戲水 選一條索緊致的干茶放入杯中,斟滿茶水,恍若烏龍在戲水。
盡杯謝茶 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茶藝中便於表演的為18道:即焚香靜氣、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浴、玉液回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游龍戲水、盡杯謝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東南」之譽,自古以來武夷山之所以蜚聲中外,除碧水丹山、風光奇秀外,還在於它茶武夷岩茶 。「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之奇而奇。」
武夷岩茶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帝王將相所珍愛的奇茗。宋代文豪范仲淹詩雲:「年春自動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西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蘇東坡贊武夷岩茶的詩中寫道:「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絕代佳人,確是生花妙筆。武夷岩茶之所以聞名天下,聲譽日隆,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獨處岩骨花香之勝地,品飲時有妙不可言的「岩韻」。

什麼是岩韻?初品著感到玄妙莫測,不好琢磨,高明的茶師把武夷岩茶的「岩韻」歸納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個字。

香: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蘭香、清香、純香、表裡如一, 曰純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停均,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這四種香絕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香清純辛銳,幽雅文氣香高持久。

清:指的是湯色清澈艷亮,茶味清純順口,回甘清甜持久,茶香清純無雜,沒有任何異味,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種的凡品。

甘:指茶湯鮮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香而不甘的茶為「苦茗」。

活:指的是品飲武夷岩茶時特有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在「啜英咀華」時須從「舌本辯之」,並注意「厚韻」、「嘴底」、「杯底流香」等。

正因為武夷岩茶具有」清、香、甘、活」,妙不可言的「岩韻」,所以蜚聲四海,譽滿九州,林古往今來的茶人愛的如醉如痴。

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賞茶一文中寫道:「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刃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可見「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是感悟武夷岩茶之「活」的不二法門。

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保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占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眾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茶樹良種「鐵觀音」樹勢不大,枝條披張,葉色深綠,葉質柔軟肥厚,芽葉肥壯。採用「鐵觀音」良種芽葉製成的烏龍茶也稱「鐵觀音」。因此,「鐵觀音 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名。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采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鐵觀音茶的採制技術特別,不是採摘非常幼嫩的芽葉,而是採摘成熟新梢的2—3葉,俗稱「開面采」,是指葉片已全部展開,形成駐芽時採摘。采來的鮮葉力求新鮮完整,然後進行涼青、曬青和搖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釋放,香氣濃郁時進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滾揉),使茶葉卷縮成顆粒後進行文火焙乾。製成毛茶後,再經篩分、風選、揀剔、勻堆、包裝製成商品茶。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為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後,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鍾,倒入小杯品飲,以後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7. 中國茶的典故

第一個應該就是:「神農嘗百草吧」

上次去茶館喝茶聽人講這段來著。

8. 介紹幾種茶葉名及特性,最好帶點典故

1、龍井茶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2、凍頂烏龍茶

據說台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台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台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台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台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台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制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贊好茶。因這茶是台灣凍頂山採制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台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3、碧螺春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裡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凶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葯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里,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4、茉莉花茶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嘗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嘗。沖泡時,碗蓋一打開,先是異香撲鼻,接著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著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著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為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為什麼她獨獨捧著茉莉花呢?」兩人又重復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5、白牡丹茶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一天毛義夢見了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6、白毫銀針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著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7、君山銀針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為美觀的。

8、大紅袍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鍾,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9、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艷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10、黃山毛峰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盪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9. 與茶有關的古詩詞、歷史典故

寶塔詩《一來字至七字詩·茶源》(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