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傳統文化修身經典故事

傳統文化修身經典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1 08:50:14

⑴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名人故事的目錄

江山社稷
自秦漢以來,儒者口中只有朝廷,沒有國家。此乃捨本逐末之大謬也,聖人口中之社稷,言指國家而非朝廷。所以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語。朝廷與國家,猶如毛之與皮,春脫而秋生,毛損而皮不傷。是以朝廷更替,如草木枯榮,秦去漢興,唐滅宋長,此乃天道。而國家乃為百姓千年之認同,是以或秦或漢,我輩祖先皆為中華百姓。蒙古人雖入主中原百年,百姓只認經歷一朝,終不以為與其同國,此乃不認同之故耳。何也?元朝分人為四類,視我百姓如豬狗,故百姓亦不認其可以享國。為此,伯某以為,國者,百姓之安居之所也,朝廷,執國權柄者也。愛民,則可得國。殘民,則必傾其朝。是以古人雲:載舟覆舟,……
而文言文中的社指土地神,稷指五穀神,合起來代指祭祀,古時祭祀是國家的大事,所以漸漸成為國家的代名詞,《孟子·盡心下文字》中便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論述。江山就更是指國家了。所以江山社稷就是指國家
社為土,稷為谷,江山社稷就是讓老百姓在萬里江河山川的土地上種莊稼。社稷之福就是百姓之福,君王的江山社稷穩固,百姓就有吃穿不愁。
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運籌帷幄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項羽為什麼會失敗?」
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善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
求賢若渴
戰國時期,晉獻公用碧玉駿馬向虞國行賄借道滅掉虢國與虞國,俘虜虞國大夫百里奚,晉獻公將百里奚作為奴隸陪嫁到楚國,秦穆公釋放用五張羊皮換取百里奚並與他共商國是。百里奚向他推薦蹇叔,秦穆公重金迎接蹇叔,並封他為上大夫。

⑵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

1、塞翁失馬

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

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

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徵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2、自相矛盾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

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刻了個記號,說:「是我的劍從這兒掉下去的。」船停了,(這個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4、掩耳盜鈴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5、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張)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一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00篇

⑶ 傳統文化的故事有哪些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讓梨
溫公愛兄
仲由負米
孟母三遷內
陶淵明歸隱
王容羲之苦練書法
成語
百折不撓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不恥下問
東施效顰
斷章取義
分道揚鑣
負荊請罪
覆水難收
赴湯蹈火
高山流水
畫蛇添足
畫龍點晴
黃粱一夢
疾風知勁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劍
濫竿充數
毛遂白薦
名落孫山
弄巧嵌拙
拋磚引王
塞翁笑馬
掩耳盜鈴
鄭人買履
一嗚驚人
白相矛盾
對牛彈琴
民俗篇
端午節與粽子
年的傳說
元宵節鬧花燈
清明節與踏青
牛郎織女初七會
中秋節的傳說
九九重陽節的傳說
臘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龍抬頭
生肖的由來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的火把節
藏旋的望果節
神話篇
盤古開天地
女媧造人
女媧補天
精衛填海
後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種子的來源
阿里山的傳說

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名人事例

1.青出於藍:南北朝時,李謐18歲就拜當時的大學問家孔璠為師。孔璠知識淵博,為人謙虛,學生們都很敬仰他。李謐拜他為師後,學習非常刻苦。

沒過幾年,甚至連孔璠都有不如李謐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讀書時不太理解書中的一段話,就請教李謐:「你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李謐認真地分析了那段話,然後詳細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

有人問孔璠:「你做老師的倒要請教學生,就不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嗎?」孔璠不在乎地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老師也不是固定的,誰懂得多,誰就可以做老師。」問他的人聽了,信服地點點頭。

2.卧冰求鯉: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3.迷途知返:三國時,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中醫學家叫皇甫謐,他從小就被過繼給叔父,深受寵愛,養成了貪玩厭學的壞習慣。到了17歲,他仍「未通書史」,被人們嘲笑為傻子,叔父和嬸母都很傷心。

一天,嬸母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以此教訓他。誰知皇甫謐到街上買了一些瓜果獻給嬸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嬸母的盛怒。嬸母卻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著淚說:「你要是真心孝順,就應該好好兒讀書。」

皇甫謐很慚愧,流著淚表示要改過自新。從此他刻苦攻讀,虛心求教,終於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後來,皇帝聽說他很有學識,想請他去做官,他卻回絕了,並向皇帝借了一車的書回來讀。此後,他一直學以致用,筆耕不輟,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4.忍辱苦讀書

陳平是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

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落下閎可以說是這五位歷史名人中,史料記載最少、對國人來說鮮為人知的一個名人,但他確確實實能擔當起這個稱號。

落下閎是西漢景帝至武帝時期巴郡閬中人,是太初歷的主要創立者,渾天說創始人之一。曾製造觀測星象的渾天儀,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觀星台,奠定了我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理論基礎,對於推動中國天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止如此,落下閎還發明通其率演算法,奠定了古代歷法計算基礎。在歷法計算中,發明了用輾轉相除法求漸近分數,落下閎演算法比採用類似方法的印度數學家愛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連分數理論的義大利數學家朋柏里早1600年,影響了中國天文數學2000多年。

落下閎編制《太初歷》,首次將二十四節氣納入歷法。確定一年四始,恆定了中華春節。至此,中國春節的時段便固定下來,一直沿承至今。因此,落下閎又被稱為「春節老人」。

(4)傳統文化修身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2.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3.此外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分為: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⑸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

當他們住在墓地旁邊時,孟子就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於是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住!」

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5)傳統文化修身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⑹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名人事例

1、李謐青出於藍:南北朝時,李謐18歲就拜當時的大學問家孔璠為師。孔璠知識淵博,為人謙虛,學生們都很敬仰他。李謐拜他為師後,學習非常刻苦。

沒過幾年,甚至連孔璠都有不如李謐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讀書時不太理解書中的一段話,就請教李謐:「你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李謐認真地分析了那段話,然後詳細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

有人問孔璠:「你做老師的倒要請教學生,就不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嗎?」孔璠不在乎地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老師也不是固定的,誰懂得多,誰就可以做老師。」問他的人聽了,信服地點點頭。

2、孔融讓梨: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高祖父孔尚當過鉅鹿太守,父親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別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

3、卧冰求鯉: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鑿壁偷光: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5、迷途知返:三國時,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中醫學家叫皇甫謐,他從小就被過繼給叔父,深受寵愛,養成了貪玩厭學的壞習慣。到了17歲,他仍「未通書史」,被人們嘲笑為傻子,叔父和嬸母都很傷心。

一天,嬸母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以此教訓他。誰知皇甫謐到街上買了一些瓜果獻給嬸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嬸母的盛怒。嬸母卻將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著淚說:「你要是真心孝順,就應該好好兒讀書。」

皇甫謐很慚愧,流著淚表示要改過自新。從此他刻苦攻讀,虛心求教,終於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後來,皇帝聽說他很有學識,想請他去做官,他卻回絕了,並向皇帝借了一車的書回來讀。此後,他一直學以致用,筆耕不輟,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6)傳統文化修身經典故事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包含了個體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期待和要求。

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等。「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治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為人處世之道。

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傳統文化

⑺ 《發揚經典故事 弘揚傳統文化》的一些故事!(不要演講稿

反對惡搞古典名著,提倡尊重傳統文化!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振興猴王精神,章老師義務到各地大學演講\呼籲,希望通過自己的觀點來喚起當代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深受觀眾喜愛和尊重的、因為「美猴王」形象影響了幾代人的「當代美猴王」——六小齡童近日因為怒斥「日版西遊記」而受到廣泛關注。而他本人在與觀眾、大學生朋友、媒體的交流中,也反復強調了美猴王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雖然六小齡童並不算走在時尚前沿的代表,但他所表達和闡述的中國傳統文化無疑是極具魅力的,也無疑代表、詮釋了一種新的時尚。畢竟對於時尚,每個人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體現。
記者在陪同前往各地大學演講的同時與六小齡童進行了很多交流,現把與六小齡童的交流原汁原味的呈現給讀者,希望能傳達他所代表的「猴王精神」和蘊涵傳統意義的「西遊文化」給大家留下印象。

對話六小齡童:「猴王精神」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
文/王肇輝

我們全家都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浙江紹興演社戲,大家讀到魯迅先生的《社戲》就是我爺爺帶領的戲班子在農村演的。解放後我爺爺帶領的「社戲劇團」改成「浙江紹劇團」。60年代初的彩色戲劇影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老猴王就是我父親演的,我還有一個哥哥「小六齡童」,在里頭演花果山的小猴子,「報,外面來了一個豬八戒」(但是很不幸,二哥在17歲時得白血病去世了。很多年前有一部劇《猴娃》就是描述我哥的,因為這件事,所以我現在出任中國白血病基金會的大使。)這個豬八戒是誰呢?是我伯父,伯父藝名叫七齡童。所以我的家庭因為猴戲的緣故都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看過《藝術人生》西遊記專輯的觀眾知道,首播那天正好是雅典奧運會開幕。當時編導打電話說很擔心收視率。沒有想到播出後竟是《藝術人生》創辦以來收視率最高的一期。好象我們青年觀眾很多都喜歡美國西部大片,或者一些港台演員,其實真正屬於我們國家傳統的民族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從小就跟父親學戲,但其實我小時候的性格是不喜歡從藝的,很內向。在我哥哥去世前,66年4月,當時我才六歲,他跟我說:我要死了。我問:什麼是死?他說:你再也見不到我了。我問:怎麼才能見到你呢?他說:當你演成美猴王那天就能見到我了!其實哥哥是一種啟示,他不可能跟小孩說很多理想,就用最樸素的話鼓舞我。我也拿他的遺言當成自己的動力。但我真正進劇團很晚,進了浙江昆劇團。我就在這個劇團學習成長,拍《西遊記》之前一直在這里工作。昆劇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我和父親、還有《西遊記》劇組的演員,專門到西貢給觀眾演出,非常受歡迎!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東南亞國家,甚至有人說中國怎麼有一個叫六小齡童的人長的跟猴子一樣呢?88年《西遊記》在新加坡很轟動的時候,我們劇組去演出,本來計劃演3場,後來演了11場,非常轟動,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
還有一位80歲的老太太給我寫信說:因為很多人家裡沒有電視機,所以播《西遊記》時,大家都圍在一起看!我們越南人都會唱《敢問路在何方》,播《西遊記》時,街上不光小偷沒有了,連警察都沒了!
她還寫了讓我感動的:當時,越南與中國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一個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有分歧一樣。當時我也有一些偏見,對中國有些不理解。但當看了《西遊記》後,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像師徒四人一樣團結一致,為了理想一起堅持到最後取到真經。這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
《西遊記》成就了我和我的家族,甚至是中國的猴戲藝術!我記得有一個鄭州大學的女生給我寫信說:吳承恩賦予孫悟空是一個生命,六小齡童賦予孫悟空是一個血液。我當時非常感動。其實中國很多人在演孫悟空,不是只有我們章家,我們屬於南派猴戲風格,而北派也有很多人像李萬春都演得非常好。觀眾喜歡我,是因為我趕上這個時代,趕上這么一個好的氛圍。80年代初,為了把吳承恩的創作以最好的方式延續下來,我們拍了17年,在創造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同時也把我拍老了。我今年已經47了,觀眾支持我不是因為我多帥,而是因為大家支持我們的藝術、支持我們身上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需要保護,豈能隨意戲說?
我大概十幾年前就主張國家應該立法保護我們本身不多的一些世界名著。我去國外時,很多華人非常擔憂地跟我講:當看到這些改編的作品出現,看到孫悟空穿「迷你裙」了!我們無法理解。很難想像,我們本國部分觀眾怎麼會去熱衷?
有讀者曾給我寄了一本書,裡面說:孫悟空跟觀音普薩的養女結婚了,而且還生了一對雙胞胎!這種改編的故事太多了。但都是對原著的不尊重!
我去大學時,居然有很多同學居然不知道吳承恩。其實一千多年前,就有猴王、猴精、唐僧的故事,但是在宣揚一種宗教。到吳承恩寫的時候,已經變成中國人推薦的儒家學說。大家認為:如果大鬧天宮是悟空的英雄史,那西天取經就是創業史。
很多人看到片中我被壓五行山的時候都想哭,為什麼呢?五百年間,孫悟空經歷了風風雨雨,寒來暑往。通過被壓五行山的感受,我用現代的詞說了12個字:當時的悟空在逆境中「總結過去,正視現在,設計未來」。
「總結過去」就是一開始被壓,孫悟空使勁頂,覺得被騙了,非常憤怒、痛苦,被冤枉了,但是慢慢看到山不動了,他也開始琢磨是不是自己有問題。反思自己的過去。
正視現在。孫悟空當時表現得很堅強,這么困難的狀況下,他依舊抓著雪一口口吃下去。
第三個是「設計未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但千萬不要偏執、固執的去完成,去年《北京青年報》有一篇文章說好萊塢導演找六小齡童,拍世界級的《西遊記》。其實,我覺得很多中國導演都有能力駕馭《西遊記》,我希望把《西遊記》拍成世界級的大片,但是這個是要讓你掏錢自己看的,而不是一個獎項,是要看一世的,到目前為止,我們中國的世界級的一些名著沒有拍成大片,我是心頭永遠的一個痛,如果我這一生不拍的話,我死不瞑目。
現在全世界拍攝我們《西遊記》這是一個好事,只要他不是一個亂七八糟的感覺去拍就可以,我也關注日本播出的《西遊記》,當時我們決定自己拍《西遊記》時,就是因為日本走在我們前面。當時他們在中央台播了三集,我們看了簡直受不了,於是停播,他那個孫悟空是大耳朵,受不了,中國要拍攝自己的《西遊記》!
到目前為止,央視版的《西遊記》是全世界收視率最高、重播率最高,也是賣錢最多的電視劇。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西遊記》是無與倫比的一部反映中國傳統文化、擁有最多讀者和觀眾群的藝術戲。
有一年世界盃足球賽時,2點到4點是個空檔,為了讓球迷不睡覺,中央電視台決定播《西遊記》,而且還上衛星,因為很多外國觀眾都能看明白。亞運會期間,播的也是《西遊記》,而且當年我們中國拿的獎牌最多,後來外國就畫了一個漫畫解釋「為什麼中國拿的金牌多」,說外國運動員絕大部分都看《西遊記》,沒有時間訓練了。為什麼大家這樣喜歡?因為我們拍的是忠實於原著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版本。
我知道大家看到各種版本《西遊記》有很多感受,有的戲說版本里豬八戒還找了一個女胖子,露著肚子。在維護藝術這個問題上太不嚴肅,希望他們不要再拿名著開涮。其實戲說和改變不是一個概念。
有些個別觀眾,為什麼老是希望孫悟空跟女妖精發生感情呢?他只有師徒之情,兄弟之情,對老百姓的愛,。孫悟空無父無母,說白了他是無性人。
你們應該對中國自己的一些傳統文化進行學習。有一次,談到梅蘭芳,學生居然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梅艷芳。我不知該說什麼。中國的傳統文化涵蓋的內容你應該了解一些的。
近年來對《西遊記》的翻拍尤其多,但大多數的西遊記都是戲說版本。在剛剛結束的戛納電影節上,參展的日本電影《西遊記》引起了不少華人的不滿。片中,孫悟空被描述成一個神經質超人,還穿上「迷你裙」。可能是看多了《黑客帝國》,《情癲大聖》里西行四人組個個像來自外太空,孫悟空又會發電波,又會發激光。
《西遊記》誕生後,還沒一個時候像現在戲說得這樣厲害。有的書竟然寫孫悟空和觀音的私生女有感情糾葛,結婚生了一對雙胞胎。這不是糟踏孫悟空嗎?我們要愛護、保護我們的古典名著,不要讓孫悟空的形象毀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對於戲說孫悟空的,我不對他的演技作評價,但無法接受對《西遊記》的亂編。我不希望小朋友總是問我「孫悟空有幾個女朋友?」神話不是胡話,改編不等於亂編。孫悟空的定位,應該是一個神話英雄。有一種拼搏、進取,不屈不撓的「猴王精神」。這種精神在現在有特殊的意義。
現在大家的壓力都很大,不少人給我寫信,或者找不到工作,或者競爭很激烈,或者生活很艱辛。我想跟他們講,學學孫悟空。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在取經途中,遇到壓力很大。但是他把壓力化成動力,面對困難、面對失敗時,總不言敗,而是不屈不撓地拼搏進取。這樣的話,多大的困難也能慢慢克服。我也希望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誰都可以變成孫悟空那樣的大英雄!孫悟空的猴王精神不正是一種傳統美德的體現?

希望斯皮爾伯格能結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來拍《西遊記》
我也看到好萊塢要拍《西遊記》的計劃,我也向國家有關單位正式提交了拍攝電影《西遊記》的書面申請。並准備與包括斯皮爾伯格在內的好萊塢導演探討共同拍片的可能。對於斯皮爾伯格的風格,我十分欣賞,但也有些擔心,怕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不夠,把孫悟空拍成「洋猴子」。
由國外的大公司來拍《西遊記》,這是個好事情!因為《西遊記》中有很多場面是需要高科技來完成的。不過再先進的高科技也無法替代傳統藝術。當年電視劇《西遊記》之所以大獲成功,與猴戲有很大關系。猴戲是獨一無二的。
看了最近一些翻拍《西遊記》的電影,心裡很難過。孫悟空的情愛被過分誇大。孫悟空對於愛情的堅定竟然超過了取經精神,這是我很難接受的。
現在的導演,經常拍出唐僧與女兒國國主產生愛情,然後還牽連出什麼感情糾葛之類的。這就完全違背了原著的精神。
但如果共同拍片的話,影片的主旨還是要尊重東方文化的審美習慣,弄得像金剛就不好了。所以我還是希望讓中國人來做導演,在造型、服飾方面盡可能帶上中國的傳統特色。我相信,用中國的導演和戲曲文化,用美國好萊塢的高科技,一定能拍出好看的電影《西遊記》!
《西遊記》是不容戲說以及隨意篡改的傳統文化瑰寶。孫悟空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文化底蘊很深的文學人物,身上滲透了東方文明的精華,這對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具有優勢。我想如果如果能將《西遊記》推向世界,推向好萊塢,那將會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很大的發揚。當然,必須尊重原著,我還是強調這一點。在未來的道路上,我還將繼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捍衛者。孫悟空作為海內外知名度極高的神話形象具有典型的東方意義,而它身上所體現出的拼搏、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現在我們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看國外的動畫片或者是漫畫書,對自己本國傳統的經典故事卻知道得很少。一次,我竟然看到一個小孩子指著孔子像說:中國的聖誕老人長得和外國的不大一樣。我希望以孫悟空為載體,向孩子們傳遞更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文章引用自:

⑻ 傳統文化故事大全

有一個關於孔子的故事。這個故事跟老子一樣古老。 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裡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裡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么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裡。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子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為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為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為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著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說明孔子是個虛心接受別人批評和建議的人

⑼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有哪些

中國傳統小故事1: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6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