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寓言是什麼的一種體裁

寓言是什麼的一種體裁

發布時間: 2021-01-20 20:56:04

寓言的體裁特點是什麼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❷ 寓言是什麼體裁

矛與盾
楚人有鬻(賣)盾與矛者,譽(誇耀)之曰(說):「吾(我的)盾之堅,物莫能陷(這里是穿透的意思)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有人)曰:「以(用)子(您,對人的尊稱)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怎麼樣)?」其人弗能應(回答)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牌非常堅固,什麼東西都刺不進去。」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什麼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麼樣?」這個人被問得沒話可說了。
說的是一個人同時誇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鄭人買履(鞋)
鄭人有且(將要,打算)置(備辦,這里當「購買」講)履者,先自度其足(自己量了腳的尺碼。度,量長短)而置(放)之(指量好的尺碼)其坐(同「座」,座位),至(到,等到)之(往,去)市(集市)而忘操之(忘了拿尺碼。操,拿)。已得履,乃曰:「吾(我)忘持度(拿尺碼)。」反(同「返」,回去)歸取之(它,指尺碼)。及反,市罷(集市散了),遂(於是,就)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腳,然後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卻忘了帶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便返回家中取尺碼。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散了,於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試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譏諷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系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朴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❸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大多採用什麼篇幅

寓言式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內手法說容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寄託」的意思,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不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植物。
4.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手法。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❹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是含有什麼的故事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回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答寄託」的意思,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

❺ 「寓言」這種文體最主要的特點是啥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5)寓言是什麼的一種體裁擴展閱讀

一、童話與寓言的比較

相同點

童話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的故事都是假託的、創造的、幻想的,都可以採用各種生物或非生物來充當故事的角色,多採用誇張、擬人、象徵等表現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義。

不同點

1、篇幅大小

童話情節比寓言更豐富、更多變化,更生動有趣,結構也更復雜,所以它的篇幅較長,長篇可達數萬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較為短小,結構單純,語言樸素,幻想的程度也較輕。

2、寫作對象

童話的結構比較曲折,能細致地刻畫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為豐富、奇特。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它描寫的內容,表現的生活,都照顧到兒童的知識范圍和心理特點,所運用的語言也易為兒童接受。

3、表現重點

寓言著力表現內含的諷喻和教訓,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開頭或結尾就直截了當地說出了告誡的意思。而童話則重在刻畫形象,教訓意味不那麼強,教育意義往往寓於整個故事之中,不直接點出來,科學童話則重在知識的傳播。

4、情節結構

寓言的故事比較簡單,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鮮明的擬人化形象。童話在故事情節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則有較高的要求。

5、幻想法則

童話的幻想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與現實的結合也必須和諧、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規律發展。而寓言則不那麼嚴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於葡萄,改變了原來食肉的習性。這個寓言賦予了狐狸「人」性,卻違犯了狐狸的「物」性,這在童話中是不可以的。

二、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1、揠苗助長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2、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❻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它是把 寄寓在 中,以此來達到 、 、 。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它是把哲理寄寓在故事中,以此達到勸誡,教育,諷刺的目的。

❼ 寓言是一種什麼的文學體裁

寓言抄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寄託」的意思,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

❽ 寓言體裁分為哪幾種

寓言的有兩種:
一種是用誇大的手法,勾畫出某類人的特點和思想;專
另一種屬是用擬人的手法,把人類以外的動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種人的特點。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❾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什麼的故事在創作上常常運用什麼什麼等修辭手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用帶有(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常常運用(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修辭手法。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