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典故
Ⅰ 求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回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答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Ⅱ 四面楚歌是關於什麼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毛澤東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想感情。
Ⅲ 四面楚歌四面楚歌歷史故事簡要介紹
四面楚歌,作為一個經典的故事成語,最早出處是來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這里司馬遷用白描的手法,敘述了戰爭的情況,而四面皆楚歌則是真的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只是在後世運用中,四面楚歌的象徵意義更廣泛實用,形容處境艱難,孤立無援。
四面楚歌的典故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
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
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
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3)四面楚歌的典故擴展閱讀:
據史書考據,四面楚歌應該是劉邦旗下謀士張良出的計策,張良聰明異常,他本是儒家出身,便是好學廣泛,熟讀諸子百家,自然也對兵書有所涉獵,在垓下之戰時,張良深知項羽的性格缺點,他推測出項羽的最後希望在於,重返江東,圖謀再起。
於是他向劉邦進言,要攻心為上,讓項羽不能逃回江東,自取滅亡對於自負自大的項羽來說,不是難事,於是,劉邦採納了張良的計策,讓圍困項羽的軍隊唱起了楚國的民歌,果然如張良所料,在聽到四面傳來楚國的民歌後,項羽以為江東已經被劉邦收服了,自知已經無力再圖霸天下了。
項羽的雄心壯志在戰役中也被打擊的十分低落,再受到四面楚歌這一擊,信心無存,心灰意冷,逃到烏江,面對江東就是自已的家鄉,更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提劍自刎,一代梟雄就這樣被四面楚歌的攻心計打敗了。
所以說,信心對於一個人很重要,要打擊一個人最有力的傷害,莫過於打擊他的信心,張良是深知此道,而對於自負甚高的性格更是好用,項羽就是典型的例子。
Ⅳ 四面楚歌的故事
故事梗概如下:
楚漢戰爭時期,項羽的部隊遭遇大敗後在床上輾轉反側地想著,這時耳邊傳來凄楚的歌聲。
原來這是韓信為了瓦解楚軍的士氣叫士兵們在外吟唱楚國的歌曲。這動人心弦的楚地歌曲讓項羽思緒萬千。他的腦海里浮現出家鄉的景象,熟悉的鄉親,同時他也想到自已被劉邦跟諸侯的部隊圍困,不由得唉聲嘆氣起來。
這時侯歌聲慢慢的越來越清晰,東西南北此起彼伏。項羽猛的說道:「難道楚國已經全部被劉邦佔領了嗎?他的部隊里怎麼會有這么多楚國人呢?」他開始在桌子上喝起悶酒,虞姬這時坐在項羽邊上給他倒酒。
項羽拿著筷子在碗邊邊敲打伴奏邊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這時也悲切切地唱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二人歌還沒有唱完項羽早已淚流滿面,四周的人都跟著哭了起來。
(4)四面楚歌的典故擴展閱讀
四面楚歌的發生背景: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參考資料:網路_四面楚歌
Ⅳ 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
這個的歷史典故,其實也是很簡單的,這個也就是出自於項羽,也就是項羽在回將要失答敗的時候面臨的一種情況,當時的話,劉邦手下的人就是在項羽駐扎的地區附近唱楚國的歌曲,目的就是要動搖項羽的軍心,事實上,當時項羽已經面臨將要失敗的局面,這應該就是說明當時他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
Ⅵ 四面楚歌的寓言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一步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Ⅶ 四面楚歌的典故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
Ⅷ 簡要概括四面楚歌的故事
楚漢相爭,項羽被劉邦圍困與亥下,劉邦命軍士大唱楚歌,項羽軍士思鄉心切,無心戀戰,最終大敗,項羽烏江自刎!
典故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項王的部隊在垓下修築了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把他團團包圍了好幾層。深夜,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著楚地的歌,項王大為吃驚,說:「難道漢已經完全取得了楚地?怎麼楚國人這么多呢?」
成語舉例: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8)四面楚歌的典故擴展閱讀:
這是霸王別姬裡面的一個小片段,通說以為:「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里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盪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故事: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和劉邦為了爭奪帝位,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戰爭。最後項羽在烏江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最後自刎身亡。
項羽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陪伴在自己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怎樣安置你!」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數行,身邊的人也都哭了,沒有誰能抬起頭來看他。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Ⅸ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Ⅹ 四面楚歌是怎樣的典故
漢王劉邦聽從韓信的計謀,從巴蜀出發,打敗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並吞了他們的封地,獨霸關中,並趁著項羽去平定齊國舊貴族叛亂的機會,向東進軍,於公元前205年夏天,佔領了霸王項羽的都城彭城。
項羽聽到這一消息,連忙親率三萬精兵,回救彭城。經過幾次戰斗,項羽打敗劉邦,收復了彭城。劉邦的幾十萬大軍,死的死,傷的傷,被俘的也不少,連劉邦的父親太公、夫人呂氏也都做了俘虜。劉邦自己僅僅帶著幾十名騎兵,逃到榮陽、成皋(今河南省鞏縣東)一帶地方,才站住腳跟,重新集結隊伍。
不久,霸王項羽來進攻榮陽。劉邦剛剛吃了大敗仗,隊伍又缺乏糧草,派人向項羽求和。項羽知道自己的後方還不穩定,想要同意講和。亞父范增出來反對,他對項羽說:「徹底消滅劉邦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同意講和,放過他,將來一定會後悔。」項羽認為范增說得對,就派兵圍攻榮陽。
劉邦見求和不成,就採用了陳平的反間計,挑撥項羽和范增的關系。項羽派使者到劉邦軍營中去辦交涉,陳平先叫人大擺酒席,准備宴請使者。等到使者快要坐席的時候,陳平突然出場,故意裝作驚訝的樣子說:「哎呀!差點弄錯了,我還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使者,卻原來是項王的使者!」說著,叫人把酒席撤了下去,端來一些粗糙的食物給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項羽一報告,項羽對范增產生了懷疑,以為他私通漢王,就剝奪了他一部分權力。
范增見項羽中了劉邦的反間計,生氣極了。他對項羽說:「如今天下大事已定,大王自己好好乾吧。我已經老了,請您放我回家養老去吧!」項羽一向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他聽范增說要走,覺得耳朵邊少一個人啰嗦也好,就同意了,派了幾個士兵護送范增回家。范增本想一心輔佐項羽奪取天下,現在卻落得個告老回家。他覺得自己的一番心意全都白費了,很是傷心,在路上得了病,背上長了個毒瘡,沒過幾天就死了。
范增一死,霸王少了個出主意的人,雖然憑實力他還能打敗漢王,可是要論鬥智,他卻不是漢王的對手。
漢王劉邦見霸王圍住榮陽不退,就採用紀信的計謀,叫紀信在晚上坐著漢王的車子,帶著兩千名披甲的婦女,打開澩陽東門出走,吸引楚軍;漢王自己帶著幾十名騎兵從西門突圍,逃往成皋去了。
公元前203年,霸王進攻成皋。漢王從成皋北門逃走。霸王佔領成皋。這時候,漢王派去進攻魏、燕、趙等地的韓信卻打得很順利,佔領了大片土地。漢王還要彭越的軍隊在霸王的後方騷擾,截斷霸王軍隊的糧草供應。霸王被迫回兵去打彭越。漢王劉邦乘機反攻,收復了成皋,進軍到廣武。
霸王剛從彭越手中收復一些地方,聽說成皋被漢王奪去,急忙又回頭來對付漢王。他也進軍到達廣武,跟漢軍隔著一條溪澗紮下營寨。霸王向漢王挑戰,要跟漢王單獨廝殺。漢王不敢正面應戰,卻在陣前數落霸王,把霸王罵了一頓。霸王大怒。埋伏的弓箭手向漢王放箭,一箭射中了漢王的胸口。漢王怕軍心動搖,偷偷地拔出箭,彎腰摸摸腳趾說:「好小子,這一箭射中了我的腳趾!」他下令漢軍守住陣地,自己退到成皋養傷去了。
這時候,韓信和灌嬰又在齊地大敗楚軍,彭越也在梁地襲擊楚軍,截斷楚軍的糧道。霸王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漢王派人來講和,條件是:霸王把漢王的父親太公、夫人呂氏放回;楚漢雙方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屬漢,以東屬楚。霸王同意了這種「楚河漢界」的劃分,放了劉太公和呂氏,收兵東歸。
漢王見霸王退兵,也想往西回到關中去養傷。張良、陳平建議說:「如今咱們已經佔有大半個天下,諸侯都已經歸附咱們。楚霸王兵疲糧盡,不乘此機會把他消滅,等於放虎歸山,留下後患。」漢王採納這一建議,撕毀和約,派兵追趕楚霸王,並且派人去通知韓信、英布、彭越,叫他們配合作戰,答應在勝利之後,把臨淄、淮南、大梁這幾大塊地方分封給他們。
公元前202年年末。漢王劉邦和韓信、英布、彭越等會師追擊項羽。韓信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垓gāi)設下十面埋伏,把楚霸王項羽引誘進來,予以重重包圍。為了動搖楚軍的軍心,張良派人把會唱楚國民歌的人找來,叫他們到各營去教漢兵學唱楚歌。
到了晚上,霸王剛剛睡下,忽然聽到四面漢軍營里全都唱起了楚歌。他猛地坐了起來,驚駭地說:「難道劉邦已經把西楚全都打下來了?為什麼漢營中有這么多楚人呢?」霸王悶悶不樂,再也睡不安穩了,只好起來喝酒解悶。夫人虞姬跟隨霸王南征北戰多年,見霸王不高興,就過來勸解。霸王的那匹烏騅馬,也在營帳外「蕭一蕭一」的嘶叫,像在勸霸王趕快沖殺出去。霸王叫人把馬牽走,那馬卻怎麼也不肯挪動一步,還是對著霸王的營帳不斷嘶鳴。霸王心裡難受極了,他情不自禁地唱起隨口編成的歌曲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詞的意思是:我自己空有一身力氣和響亮的名望,可是時運不濟,烏騅馬也在為我抱不平,虞姬啊虞姬,我們可怎麼辦!虞姬聽霸王唱得傷心,勸霸王千萬不要把她放在心上,趕快突圍出去要緊。霸王拉住虞姬的手,眼淚簌簌地掉下來,左右的幾個人也都低著頭哭泣,虞姬為了讓霸王安心突圍,趁霸王一轉身的時候,抽出寶劍自殺了。霸王見虞姬已經死去,就帶著剩下來的八百個江東子弟兵,趁著黑夜,騎馬突圍。
天一亮,漢軍發現霸王已經突圍,趕快派兵追趕。霸王渡過淮河,手下的八百人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霸王想回到彭城,整頓兵馬。卷土重來,可是走著走著迷了路,被漢兵追上了。他手下的人,又被沖散了一多半,只剩下二十八個人了。
霸王看看追上來的幾千漢兵,再看看自己的二十八個子弟兵,覺得這一次是跑不了啦。他對二十八個子弟兵說:「我起兵到現在八年了,經歷過的大戰有七十多次,從來沒有失敗過,終於霸有天下,如今到了這個地步,那是天數,並不是我不會打仗。今天我活不成了,但是我還要打三陣,勝三陣,沖破漢兵的包圍,殺死他們的將軍,砍倒他們的軍旗,使大家知道是老天爺要我死,並不是我不會打仗。」說罷,他把二十八個人編成四隊,分四個方向沖殺出去,約好沖過山的東面分三個地方會合。霸王大喝一聲,沖在前面。他很快斬了一員漢將,接著又斬了漢軍一個都尉,殺死殺傷漢軍數百人,突出了重圍,點點人數,二十八人又犧牲了二人。
霸王項羽帶著二十六個人來到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烏江浦)邊上,正趕上烏江亭長劃著一隻小船在那裡等待。亭長對霸王說:「江東地方雖小,可方圓也有一千多里地,幾十萬人口,您還可以在那裡稱王。現在這里只有我這一條船,請您快上船渡過江去吧!漢軍來了,找不到第二條船,就無法渡江追趕了。」霸王苦笑著對亭長說:「老天爺要我死,我還渡什麼江!當年我帶著江東子弟兵八千人,渡江往西去打天下,到如今沒有一個活著跟我回去,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擁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去見他們?」他指著自己的烏騅馬對亭長說:「我知道你是個好心人。我騎這匹馬打天下已經五年多了。打起仗來,它只知道向前沖,決不往後退,它曾經馱著我一天跑一千里地。我不忍心殺死它,就把它送給你吧!」說完,霸王下了馬,叫其他二十六人也下馬,一起跟漢軍短兵相接。
雙方又廝殺了一陣,霸王手下的二十六個人全都陣亡了。霸王一個人殺死了漢軍幾百人,他自己也受了十幾處傷。霸王一回頭,看到漢軍中的司馬將軍呂馬童很面熟,就喊道:「這不是我的老鄉呂馬童嗎?」呂馬童聽了有些不好意思,就指著霸王對漢軍的另一個將軍王翳說:「這位就是霸王。」霸王對呂馬童說:「我聽說漢王出了千斤黃金和封萬戶侯的賞格,購買我的頭,現在我把這個好處送給你吧!」說完,拔出寶劍自殺了。死的時候他才三十一歲。
楚霸王項羽一死,劉邦得了天下,就正式稱帝,建立了漢朝,歷史上稱他為漢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