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絕句典故
① 夏日絕句提及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夏日絕句提及的歷史故事是:項羽自刎烏江。
項羽自刎烏江簡介: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這則故事記述了項羽的最後一戰,此時他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被迫自刎身亡。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
原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1)夏日絕句典故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出來,震撼人心。
最後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詩的開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傑的氣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兩句詩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後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殺身亡。
在作者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詩人盛贊「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至今」兩字從時間與空間上將古與今、歷史與現實巧妙地勾聯起來,透發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
作者簡介: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② 《夏日絕句》連用了哪三個典故答後給分。急!!!!!
第一個是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版傑」。
第二個是鬼雄:鬼中的英權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最後一個就是項羽兵敗,自刎烏江的典故 項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③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用了什麼典故
李清照詩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版廷的投降權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
①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③ 項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④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④ 李清照夏日絕句引用的三個歷史典故
①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內
②鬼雄:鬼中的英容雄。屈原《國殤》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③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⑤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的典故是什麼
《夏日絕句》是宋代大詩人李清照的詩歌作品,其中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是運用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典故,來諷刺當時的南宋的統治者偏安一隅,借古諷今
⑥ 李清照《夏日絕句》中用了幾個典故
李清照《抄夏日絕句》中用了3個典故:
1、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意為: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3、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
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6)夏日絕句典故擴展閱讀:
《夏日絕句》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釋義: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簡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後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
⑦ 宋詩夏日絕句全詩用了那個典故
李清照詩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版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權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
①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③
項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後被劉邦打得大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
④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⑧ 夏日絕句李清照故事
《夏日絕句來》是宋代詞人李清自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出來,震撼人心。最後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⑨ 夏日絕句寫了哪三個典故
第一句中抄人傑:漢高祖曾襲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第二句鬼雄:出自屈原《國殤》。
第三句和第四句:項羽楚漢之爭失敗烏江自刎。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原文如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翻譯如下:
生時應當作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9)夏日絕句典故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後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⑩ 《夏日絕句》中包含了哪三個歷史典故
《夏日絕句》中用了3個典故:
1、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3、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後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
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原文如下: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如下:
生時應當作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10)夏日絕句典故擴展閱讀: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詩的開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傑的氣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
這兩句詩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詩的後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
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殺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
詩人盛贊「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至今」兩字從時間與空間上將古與今、歷史與現實巧妙地勾聯起來,透發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