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勸諭典故

勸諭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9 17:35:36

A. 竹林七賢哪幾位嵇康有什麼典故嗎《廣陵散》怎麼回事它失傳了么

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喪父,成年後娶長樂亭主(一說為曹操孫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說為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孫女)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
嵇康不喜為官,平時以打鐵為樂(一說以此謀生)。大將軍司馬昭曾想聘他為自己的掾吏,嵇康堅守志向不願出仕,離家躲避到河東。
司隸校尉鍾會想結交嵇康,輕衣肥乘,率眾而往。嵇康與向秀在樹蔭下鍛鐵,對於鍾會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沒有迴音後,鍾會准備離開。嵇康開口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從此結下讎隙。
景元二年,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由大將軍從事中郎遷任吏部侍郎,舉薦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寫下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與東平呂巽呂安兄弟為友。呂安的妻子被其兄呂巽姦汙,呂安原本准備休妻並起訴呂巽。呂巽請嵇康從中勸解,並發誓不會惡人先告狀,於是嵇康勸說了呂安將這件事平息下來。但是之後呂巽害怕呂安翻悔,於是搶先告呂安不孝。嵇康義不負心,寫信與呂巽絕交,並出面為呂安作證,因此也被收押。鍾會勸司馬昭乘此機會除掉嵇康。
晉墓壁畫中的嵇康 嵇康入獄後,立刻激起輿論的不滿,許多豪傑紛紛要求與嵇康一同入獄。經有司勸諭後,眾人一時遣散,然而最後嵇康和呂安卻被判處了死刑。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做老師。這些要求並沒有被同意。
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說完後,嵇康從容地就戳,時年四十。
嵇康通曉音律,尤其喜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是「和」,合於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並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風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又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
嵇康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唐張彥遠《書法會要》品為草書第二。又善丹青,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其時有嵇康《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可惜現在俱已失佚。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系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今存《廣陵散》曲譜,最早見於明代朱權編印的《神奇秘譜》(1425年),譜中有關於「刺韓」、「沖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古來琴曲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看作是異名同曲。

據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的描述,《廣陵散》樂譜全曲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贊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 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 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志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斗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並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廣陵散》在清代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近代琴學家楊時百,在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思,《廣陵散》的標題說明這是一首流行於古代廣陵地區的琴曲。這是我國古代的一首大型器樂作品,它萌芽於秦、漢時期,其名稱記載最早見於魏應璩《與劉孔才書》:「聽廣陵之清散」。到魏、晉時期它已逐漸成形定稿。隨後曾一度流失,後人在明代宮廷的《神奇秘譜》中發現它,再重新整理,才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廣陵散》。琴曲的內容據說是講述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音樂史上常有「嵇琴阮嘯」的說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籌。

嵇康對那些傳世久遠、名目堂皇的教條禮法不以為然,更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他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著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擺脫約束,釋放人性,回歸自然,享受悠閑。熊旺的爐火和剛勁的錘擊,正是這種境界絕妙的闡釋。所以,當他的朋友山濤向朝廷推薦他做官時,他毅然決然地與山濤絕交,並寫了文化史上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心志。

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終為他招來了禍端。他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統治階級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長久下去,豈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統治,此人非殺無以正民風、清王道,這里不是現成有個呂安的案子嗎?將他牽連進去,既可殺之,又不會施人以柄,豈不妙哉。於是,在一些仇視嵇康的小人的誹謗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統治者司馬昭下令將嵇康處以死刑。

在刑場上,有三千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拜嵇康為師,這正是向社會昭示了嵇康的學術地位和人格魅力,但這種「無理要求」當然不會被當權者接納。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飛揚的生命即將終止,卻是一首美妙絕倫的音樂後繼無人。他要過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對成千上萬前來為他送行的人們,彈奏了最後的《廣陵散》,錚錚的琴聲,神秘的曲調,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彈畢之後,嵇康從容地引首就戳,時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所彈奏的《廣陵散》是這一古代名曲經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樣,凝聚著歷代傳頌者的心血。據《世說新語·雅量》載:"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 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正因為嵇康臨刑索彈《廣陵散》,才使這首古典琴曲名聲大振,一定程度上,《廣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來的。但所謂「於今絕矣」則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臨刑時的憤激之語。事實上,琴曲《廣陵散》經《神奇秘譜》保存,一直流傳到今天。

正因為嵇康有著很深的音樂功底,所以,他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共同向司馬氏要求「請以為師」,但未被允許,使「海內之士,莫不痛之」(《晉書》本傳)。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終與《廣陵散》聯系在一起。

http://ke.soso.com/v140836.htm?pid=ke.box

B.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化用什麼典故

典故出處:《莊子·徐無鬼》:「郢人堊(è)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zhuó)之。匠石運斤成風;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這里活用了莊子的「運斤成風」。「運斤成風」意思是斧頭揮動呼呼生風;比喻技術高超,有嫻熟的手法。
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魏晉 · 嵇康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翁,得魚忘筌。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譯文:我們的部隊於蘭圃休息,在青草豐茂的山坡喂馬,在水邊的原野用石彈(磻)打鳥,在長河裡釣魚。一邊目送著南歸的鴻雁,一邊信手揮彈五弦琴。一舉一動都悠然自得。對大自然的奧妙之道能夠心領神會,十分快樂!不禁贊賞《莊子》中那位漁翁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捕魚工具)的風神。(以上幾句委婉地勸諭其兄歸隱田園,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放棄軍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經死了,這些話跟誰多說了都沒用。(作者擔心嵇喜與他志趣相異,難以接受其勸諭,表示惋惜。)

C. 關於古代愛國文人的典故

1.文天祥的《指南錄》以及《指南錄後續》《正氣歌》《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蘇武為漢使節,北邊牧羊19年。
3.林則徐虎門硝煙。
4.左中堂抬棺材誓討伊犁。

D. 獨走麥城的典故

蜀國大將、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帶兵入打曹操控制的襄陽城,孫權趁機派人奪走了荊州。關羽帶兵回來搶奪荊州,晚了一步,被孫權的部隊打得大敗,最後兵敗麥城而亡。
敗走麥城是形容失利的局面
附: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卻說糜芳聞荊州有失,正無計可施。忽報公安守將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問
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勢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東吳,將軍亦不如
早降。」芳曰:「吾等受漢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關公去日,痛恨吾
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漢中王,豈
可一朝相背?」正猶豫間,忽報關公遣使至。接入廳上,使者曰:「關公軍中缺糧,
特來南郡、公安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
芳大驚,顧謂傅士仁曰:「今荊州已被東吳所取,此糧怎得過去?」士仁厲聲曰:
「不必多疑!」遂拔劍斬來使於堂上。芳驚曰:「公如何斬之?」士仁曰:「關公
此意,正要斬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東吳,必被關公所殺。」正
說間,忽報呂蒙引兵殺至城下。芳大驚,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見孫權。
權重賞二人。安民已畢,大犒三軍。
時曹操在許都,正與眾謀士議荊州之事,忽報東吳遣使奉書至。操召入,使者
呈上書信。操拆視之,書中具言吳兵將襲荊州,求操夾攻雲長。且囑勿泄漏,使雲
長有備也。操與眾謀士商議。主簿董昭曰:「今樊城被困,引頸望救,不如令人將
書射入樊城,以寬軍心。且使關公知東吳將襲荊州,彼恐荊州有失,必速退兵。卻
令徐晃乘勢掩殺,可獲全功。」操從其謀,一面差人催徐晃急戰,一面親統大兵,
徑往雒陽之南陽陵坡駐扎,以救曹仁。
卻說徐晃正坐帳中,忽報魏王使至。晃接入問之,使曰:「今魏王引兵已過雒
陽,令將軍急戰關公,以解樊城之困。」正說間,探馬報說:「關平屯兵在偃城,
廖化屯兵在四冢,前後一十二個寨柵,連絡不絕。」晃即差副將徐商、呂建,假著
徐晃旗號前赴偃城,與關平交戰。晃卻自引精兵五百,循沔水去襲偃城之後。
且說關平聞徐晃自引兵至,遂提本部兵迎敵。兩陣對圓,關平出馬,與徐商交
鋒,只三合,商大敗而走。呂建出戰,五六合,亦敗走。平乘勢追殺二十餘里,忽
報城中火起,平知中計,急勒兵回救偃城。正遇一彪軍擺開,徐晃立馬在門旗下,
高叫曰:「關平賢侄,好不知死,汝荊州已被東吳奪了,猶然在此狂為!」平大怒,
縱馬輪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軍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戀戰,殺條
大路,徑奔四冢寨來。廖化接著。化曰:「人言荊州已被呂蒙襲了,軍心驚慌,如
之奈何?」平曰:「此必訛言也。軍士再言者斬之!」忽流星馬到,報說:「正北
第一屯,被徐晃領兵攻打。」平曰:「若第一屯有失,諸營豈得安寧?此間皆靠沔
水,賊兵不敢到此,吾與汝同去救第一屯。」廖化喚部將吩咐曰:「汝等堅守營寨,
如有賊到,即便舉火。」部將曰:「四冢寨鹿角十重,雖飛鳥亦不能入,何慮賊兵。」
於是關平、廖化盡起四冢寨精兵,奔至第一屯住紮。
關平看見魏兵屯於淺山之上,謂廖化曰:「徐晃屯兵不得地利,今夜可引兵劫
寨。」化曰:「將軍可分兵一半前去,某當謹守本寨。」是夜關平引一枝兵,殺入
魏寨,不見一人。平知是計,火速退時,左邊徐商,右邊呂建,兩下來攻。平大敗
回營,魏兵乘勢追殺前來,四面圍住。關平、廖化支持不住,棄了第一屯,徑投四
冢寨來。早望見寨中火起,急到寨前,只見皆是魏兵旗號。關平等退兵,忙奔樊城
大路而走。前面一軍攔住,為首大將乃是徐晃也。平、化二人奮力死戰,奪路而走。
回到大寨來見關公曰:「今徐晃奪了偃城等處,又兼曹操自引大軍,分三路來救樊
城。多有人言荊州已被呂蒙襲了。」關公喝曰:「此敵人訛言,以亂我軍心耳。東
吳呂蒙病危,孺子陸遜代之,不足為慮。」
言未畢,忽報徐晃兵至,公令備馬。平諫曰:「父體未痊,不可與敵。」公曰:
「徐晃與吾有舊,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斬之,以警魏將。」遂披掛提刀上馬,
奮然而出。魏軍見之,無不驚懼。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開旗門處,
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見,君侯須發已蒼白矣。憶昔壯
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嘆羨。
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
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
「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
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
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忽聞四下里喊聲大震。原來是樊城曹仁聞曹
操救兵至,引軍殺出城來,與徐晃會合,兩下夾攻,荊州兵大亂。
關公上馬,引眾將急奔襄江上流頭。背後魏兵追至。關公急渡過襄江,望襄陽
而奔。忽流星馬到,報說荊州已被呂蒙所奪,家眷被陷。關公大驚,不敢奔襄陽,
提兵投公安來。探馬又報,公安傅士仁已降東吳了。關公大怒,忽催糧人到,報說
公安傅士仁往南郡,殺了使命,招糜芳都降東吳去了。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
迸裂,昏絕於地。眾將救醒。
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
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於之中,
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
兄長耶!」管糧都督趙累曰:「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從旱路去
取荊州。」關公依言,差馬良、伊籍齎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引兵來取荊
州,自領前隊先行,留廖化、關平斷後。
卻說樊城圍解,曹仁引眾將來見曹操,泣拜請罪。操曰:「此乃天數,非汝等
之罪也。」操重賞三軍,親至四冢寨周圍閱視,顧謂眾將曰:「荊州兵圍塹鹿角數
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獲全功。孤用兵三十餘年,未敢長驅徑入敵圍。公明真膽
識兼優者也!」眾皆嘆服。操班師,還於摩陂駐扎。徐晃兵至,操親出寨迎之。見
晃軍皆按隊伍而行,並無差亂。操大喜曰:「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矣。」遂封徐
晃為平南將軍,同夏侯尚守襄陽,以遏關公之師。操因荊州未定,就屯兵於摩陂,
以候消息。
卻說關公在荊州路上,進退無路。謂趙累曰:「目今前有吳兵,後有魏兵,吾
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呂蒙在陸口時,嘗致書君侯,兩家約
好共誅操賊,今卻助操而襲我,是背盟也。君侯暫住軍於此,可差人遺書呂蒙責之,
看彼如何對答。」關公從其言,遂修書差使赴荊州來。
卻說呂蒙在荊州,傳下號令:凡荊州諸郡,有隨關公出征將士之家,不許吳兵
攪擾,按月給與糧米,有患病者遣醫治療。將士之家,感其恩惠,安堵不動,忽報
關公使至。呂蒙出郭迎接入城,以賓禮相待。使者呈書與蒙,蒙看畢,謂來使曰:
「蒙昔日與關將軍結好,乃一己之私見;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煩使者
回報將軍,善言致意。」遂設宴款待,送歸館驛安歇。於是隨征將士之家,皆來問
信。有附家書者,有口傳音信者,皆言家門無恙,衣食不缺。使者辭別呂蒙,蒙親
送出城。使者回見關公,具道呂蒙之語。並說:「荊州城中,君侯寶眷並諸將家屬,
俱各無恙,供給不缺。」公大怒曰:「此奸賊之計也。吾生不能殺此賊,死必殺之,
以雪吾恨!」喝退使者。使者出寨,眾將皆來探問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
呂蒙極其恩恤,並將書信傳送各將。各將欣喜,皆無戰心。
關公率兵取荊州,軍行之次,將士多有逃回荊州者。關公愈加恨怒,遂催軍前
進。忽然喊聲大震,一彪軍攔住,為首大將乃蔣欽也,勒馬挺槍,大叫曰:「雲長
何不早降?」關公罵曰:「吾乃漢將,豈降賊乎?」拍馬舞刀,直取蔣欽。不三合,
欽敗走。關公提刀追殺二十餘里,喊聲忽起,左邊山谷中韓當領軍沖出,右邊山谷
中周泰引軍沖出,蔣欽回馬復戰,三路夾攻。關公急撤軍回走,行無數里,只見南
山岡上人煙聚集,一面白旗招

E. 介紹嵇康.廣陵絕響典故及背景.

嵇康,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喪父,成年後娶長樂亭主(一說為曹操孫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說為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孫女)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
嵇康不喜為官,平時以打鐵為樂(一說以此謀生)。大將軍司馬昭曾想聘他為自己的掾吏,嵇康堅守志向不願出仕,離家躲避到河東。
司隸校尉鍾會想結交嵇康,輕衣肥乘,率眾而往。嵇康與向秀在樹蔭下鍛鐵,對於鍾會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沒有迴音後,鍾會准備離開。嵇康開口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從此結下讎隙。
景元二年,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由大將軍從事中郎遷任吏部侍郎,舉薦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寫下了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與東平呂巽呂安兄弟為友。呂安的妻子被其兄呂巽姦汙,呂安原本准備休妻並起訴呂巽。呂巽請嵇康從中勸解,並發誓不會惡人先告狀,於是嵇康勸說了呂安將這件事平息下來。但是之後呂巽害怕呂安翻悔,於是搶先告呂安不孝。嵇康義不負心,寫信與呂巽絕交,並出面為呂安作證,因此也被收押。鍾會勸司馬昭乘此機會除掉嵇康。
晉墓壁畫中的嵇康嵇康入獄後,立刻激起輿論的不滿,許多豪傑紛紛要求與嵇康一同入獄。經有司勸諭後,眾人一時遣散,然而最後嵇康和呂安卻被判處了死刑。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做老師。這些要求並沒有被同意。
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說完後,嵇康從容地就戳,時年四十。
嵇康通曉音律,尤其喜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是「和」,合於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上講並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風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又作《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是我國古代一組著名琴曲。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
嵇康擅長書法,工於草書,唐張彥遠《書法會要》品為草書第二。又善丹青,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其時有嵇康《巢由洗耳圖》《獅子擊象圖》傳世,可惜現在俱已失佚。 嵇康在竹林七賢當中不是最後一個逝世的。嵇康(224—263)

F. 紅樓夢的典故問題!

停機德的典故是:
後漢書·樂羊子妻(作者范曄)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回知何氏之女也。答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

由是可知,樂羊子妻是位非常賢惠的婦女,勸諭夫君不取不義之財,以及專心向學。

詠絮才:出自《世說新語》
用晉代謝道韞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韞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
「白雪紛紛何所擬?」道韞的哥哥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
可擬。」
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一聽,大為贊嘆

G. 完顏阿骨打的軼事典故

完顏阿骨打曾朝覲遼道宗,在遼國,阿骨打跟一位遼國權貴下棋,遼國權貴走錯一著,要強行專悔屬棋。阿骨打堅決不讓,那位權貴再三糾纏,阿骨打沒法忍受,立即拔出佩刀要剌殺那位權貴。完顏婁室剛好在身邊,他一下子按住阿骨打佩帶的刀鞘。阿骨打沒法拔出佩刀,就隨手用刀柄撞打遼國權貴的胸部。遼道宗知道後勃然大怒,大臣們乘機添油加醋,勸遼道宗殺掉阿骨打。遼道宗只說:「吾方示信以懷遠方,不可殺也。」阿骨打逃過一劫。
天慶二年(1112年)春,遼天祚帝往混同江釣魚,駐蹕春州,境外生女真酋長在千里以內者,依舊例均要前來朝覲。適逢「頭魚宴」,酒至盡頭,天祚帝憑臨殿前欄桿,命諸位酋長依次起舞;獨有阿骨打推辭說不會跳舞。再三勸諭之,始終不肯聽從。天祚帝生氣地對蕭奉先說:「阿骨打意氣豪邁,顧盼之間不同於常人,可以借口邊境事務誅殺他。否則,必定會留下後患。」 蕭奉先不敢答應,就說:「他是一個粗人,不懂什麼禮義,況且又沒犯什麼大罪,我們無故殺他,會造成極壞的影響,打擊女真諸部向化的熱情。若阿骨打膽敢叛逆,他那蕞爾小國能有什麼作為呢?」天祚帝於是作罷。

H. 公祖之身是什麼意思出自哪朝哪代或者典故

ɡōnɡ zǔ

公祖

1.舊時士紳對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稱。對地位較高者,亦稱老公祖版、大公祖和公祖父權母。流行於 明 清 。《水滸傳》第三四回:「 秦明 大怒道:『紅頭子敢如此無禮!不須公祖憂心,不才便起軍馬,不拿了這賊,誓不再見公祖!』」 清 錢謙益 《輸丁議》:「本道公祖諄諄以出丁出資,捍禦桑梓,勸諭鄉紳。」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老公祖不知,他與 左良玉 相交最密,常有私書往來;若不早除此人,將來必為內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啐,徵求隱逸,乃朝廷盛典,公祖父母俱當以禮相聘,怎麼要拿起來。」

2.復姓。 孔子 弟子有 公祖句茲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I. 說出所寫的(鑿壁借光)的故事意義相似的典故! 快啊

囊螢映雪。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這個成語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J. 南坡之變是什麼典故

元英宗自出生後便一直在他父親仁宗身邊長大。他所接受的儒家教育,與他之前的歷代元帝相比較而言,算是很充分的。但他父親的苦心安排,又使他成為元朝惟一的一個沒有直接經歷過任何風波曲折就臨朝執政的皇帝。面對祖母答己太後,他實在是太稚嫩了。仁宗一死,答己梅花圖太後便以太皇太後之尊制出中宮,把被罷了相的鐵木迭兒重新調入中書省。鐵木迭兒復相後,「睚眥必報」,對從前彈劾過他的人,逐個加以迫害。

自延祐七年正月仁宗去世直到至治二年(1332)秋,從元朝中央政府的政令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兩個不同政治派別的施政傾向及其相互沖突。仁宗死後第三天,英宗尚重孝在身,「日瘤(音綽,吸或喝的意思)一粥」時,鐵木迭兒已搖身一變,成了當朝右丞相。翌月,鐵木迭兒即與內朝相為表裡,奪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所受秦國公印,命四川拘捕行省平章趙世延到京,並以違太後懿旨之罪殺前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中書省平章蕭拜住。同時,與答己集團關系密切的黑驢、木八刺、趙世榮等人則相繼從外省被調入中書。仁宗朝曾與答己和鐵木迭兒相對抗的推行漢法的中堅分子,在英宗即位前已遭到清洗。倖免於難的漢人儒士,也在淫威逼懾下箝口搖手,不敢再多加議論。答己還想進一步擴大清洗范圍,派人向英宗「請更朝官」。英宗大為不快,回答說:「現在難道是委任官員的時機嗎?而且這些人都是先帝舊臣,怎麼能輕易驚動他們。且等我即位後,與宗親、元老商議,才可以賢者任之,邪者黜之。」

延祐七年三月,英宗在大都即位。此後,在有關朝廷中樞機構的人事安排上,帝後之間長期爭執不下。太皇太後早有「我不該養這個小兒」的悔言出口。英宗即位兩個月,嶺北行省平章政事阿散(原中書左丞相)、新任中書平章黑驢、徽政使失列門等人以謀廢立被人告發。英宗不待問出口供,急忙下令把他們誅殺了事。大概他估計到這件事會與太皇太後有牽連,所以立即殺人滅口,防止案犯旁牽蔓引,致使帝後矛盾進一步表面化。為了絕太皇太後廢君另立之心,英宗不惜骨肉相殘,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兀都不花。

盡管有後黨的牽制,英宗登基之後,還是急切地希望有所動作。他下詔,由吏入官者秩止從七品,恢復了仁宗曾經公布但又很快收回的規定;命京師勢家與民均役;罷僧、工、伶濫爵及建寺、豢獸之費;禁僧人馳驛;禁獻珠寶;毀上都回回寺,改建帝師寺;課回回散居郡縣者,戶歲輸包銀二兩。此外還有一大批官僚機構被壓低品秩,有的乾脆被撤罷。為增加國家歲入,政府決定增兩淮、荊湖、江南東西道田賦,斗加二升。

不過上述措施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不是沒有問題的。繼延祐七年六月罷徽政院後半個多月,又有罷章慶司、延福司、群牧監之命。這些都是徽政院所屬司署。如果撤銷徽政院的前令已經實施,後來就不必再下詔罷章慶等司。第二次詔令是否生效仍有疑問。據《元史·百官志》,章慶司、群牧監和徽政院的其他許多所屬機構一樣,是在答己死去次年(至治三年)才撤銷的。可見英宗的詔旨,有一些在京城之內都得不到實行。關於罷建寺之費等規定,更被他本人熱衷營造的行為所破壞。延祐七年十一月,詔「各郡建帝師八思巴殿,其制視孔子廟有加」。這應是在全國范圍修建帝師寺的開始。這一時期其他營建項目也不少,甚至已到「民勞役巨」的地步。

從至治二年(1332)起,英宗一方的勢力似乎稍見上升。大概這時候太皇太後病勢已經不輕,所以鐵木迭兒和他的死黨、中書左丞張思明都採取守勢,「稱疾」家居不出。三月,詔建木華黎祠於東平。英宗的親信、左丞相拜住(木華黎後人)奉旨前去立碑。鐵木迭兒聽說拜住出行,以為可以到中書省蒞政了。他想入朝請命,但剛走到內門,就遇到英宗派來賜酒的使者,對他說:「你已年老,應當自愛。等新年時入朝不晚。」那就是表示除了元旦朝會一類禮儀性場合外,皇帝不願再見到他。鐵木迭兒「怏快而還」。不久,他一定也真的生起病來。秋七月,英宗召張思明到上都,「數其罪,杖而逐之」,並籍其家。八九兩月,鐵木迭兒和答己先後死去,英宗的政治壓力頓時減輕,他推進新政的決心也因而大為加強。「二期儒治」由此進入最後的高潮。

至治二年十月,英宗擢升拜住為中書右丞相,虛左丞相之位而不拜,表示對拜住信任之專。次年五月,又以鐵失獨署御史大夫事,與專任拜住用意相同。這時,拜住已兼領左、右欽察衛和宗仁衛事,鐵失則兼領左、右阿速及中翊衛事。這兩個人,前者是與英宗同樣仰慕儒學、思大有為於天下,而又同樣迂闊不諳世故的年輕的蒙古貴族,後一個早在宣徽院共事期間就與鐵木迭兒互相勾結,做了鐵木迭兒的「義子」。大概是在太後集團的有意安排下,鐵失的妹妹嫁給英宗為妃。英宗被這一層「情過骨肉」的關系所迷惑,以致最後成為其妻舅的刀下鬼。把朝廷的中樞行政、監察和皇家近衛軍的大權如此集中地託付在這兩個人手裡,隱約反映出英宗身邊堪受信用的人似乎並不很多。

自十月以後,英宗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一、大量起用漢族官僚和士人。張癆、王結、王約、吳儉等人都被詔令超擢。對過去遭到屏棄的士大夫,都根據他們的特長加以收用;對從前沒有做過官的文人名士,都給予特別的提拔任用。為了召虞集入朝,先派使臣到他的本貫四川,沒有找到;又到他曾寄居的江西,還是碰不到;其實這時虞集正在江南探視祖墓。使者追蹤而至,終於把他召往京師。一個南方文人這樣地受到朝廷重視,對當時士人是莫大的振奮。二、推行「津助賦役法」,就是在各地確定一部分田畝,由承擔差役的人戶經營,用出於這部分土地的收入補貼應役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經濟損失。在江南,「凡民田百畝,令以三畝入官,為受役者之助」。這里所謂「入官」,是指名義上徵用為官田,實際上助役田多被分配到承當差役的各人戶,歸他們自種或招租,以收入作為應役補貼。三、至治三年正月,詔令朝臣聽讀審議仁宗時編纂的累朝詔令及其他官方文書,並把延韋佔二年以來新頒格例分類增補進去。二月,定名《大元通制》,頒行天下,收斷例(司法判例)、條格(政府各部門頒發的各種行政、監察等方面的法規)、詔敕、制令(以皇帝名義頒布的公文)共2539條。這部具有法典性質的官頒政書對統一元朝的政製法程起了積極的作用,也體現出元廷通過頒布法典來加強它作為一個中原王朝的正統形象的用心。四、清算太後集團的遺毒,澄清吏治。至治二年十一月,答己死後才兩個月,英宗再次發出「罷世祖以後冗置官」的詔令。翌日,即罷去徽政院。徽政院原是侍奉皇太後的專門機構,答己死後撤罷徽政院本來理屬當然。但在當時情況下,一下子減罷「徽政院斷事官、江淮財賦之屬六十餘署」,難免使這一本來正常的行政決定帶上雷厲風行、搗其巢穴的色彩。與此同時,拜住又把原先被鐵木迭兒壓制而無法追究的「誑取官幣」案重新提出來,因此處死鐵木迭兒之子八里吉思以及劉夔、囊加台,他的另一個兒子瑣南也被黜職。追查涉案人的行動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所謂誑取官幣案,是指浙民吳機(一作吳機孫)以賄賂結交權貴,謂宋高宗吳皇後為其族祖姑,有舊賜湯沫田在浙西,願以獻朝。司徒劉夔上其事。又與鐵木迭兒、鐵失等相串通,奏賜官幣12,5萬錠償其值,卻暗中瓜分了這筆巨款。朝廷命官員馳驛至浙西,去核收這片田產,卻古代文人發現它們全都是當地百姓的私產。事情涉連幾十萬戶,他們所有的地產都被追奪入官,造成浙西社會的普遍騷亂。這件事經過所屬監察機構上報到御史台,被鐵木迭兒、鐵失等人從中阻撓,沒有讓英宗知道。事隔一兩年之後,拜住再次提出這個案子,御史台重新審理後,把奪歸官有的田產發還原主,劉夔、八里吉思坐罪處死,其他人也按情節輕重受到刑罰。只有鐵失,因為親聯天家而獲得特赦,但他從此疑懼之心日益加重,終於在將近半年以後手弒英宗於南坡行帳。

元英宗對鐵失的信用之專,似乎並沒有因他涉及誑取官幣案而馬上改變。以鐵失獨署御史大夫事,就發生在此事後兩個多月的至治三年五月,但是到六月,形勢又突然發生變化。由於拜住等人將鐵木迭兒的「過惡」反復陳奏,英宗對這個死去已近一年的權臣的憎惡,竟急劇地加深到無法自抑的程度。就在這個月,英宗毀鐵木迭兒父祖碑;七月,又抄了他的家,家產全數沒收。英宗的怒火並開始發泄到被視為鐵木迭兒「奸黨」的那些朝臣身上。是啊,鐵木迭兒的黨徒布列朝中,甚至在他生前「稱疾」不出時,這些人不是仍然「事必稟於其家」,接受他的指使行事嗎?而今元兇已死,他要將這郁積有年的怨氣一吐為快了。

這時候,英宗正在上都避夏。大概因為心事重重,他「夜寐不寧」,想作佛事消災,被拜住勸阻。拜住這時好像已經深刻感覺到劍拔弩張的「新政」所面臨的嚴峻局勢。君臣之間有一番推誠置腹的對話。拜住說:「我年輕無能,承蒙陛下提拔,力不從心地在丞相位置上做事。現在正想除惡進善。求得大治,促進太平,可是大家一齊來加以反對阻撓。我估計是不能有所作為了!」英宗回答:「你有話盡管說;別人的話,我不聽就是了。」剛愎自用的英宗以為,只要他的態度不改變,那麼「致治隆平」就指日而可待。死到臨頭,他竟對自己的危險處境還沒有一點意識。

但是漏網的鐵失卻日益感受大難來臨的恐懼。作為鐵木迭兒集團中倖免於難的要犯,他有多大把握能僥幸逃過這場報復性的清洗?他曾慫恿藏傳佛教的僧侶建議英宗以作佛事、行大赦來消除他的失眠症。拜住在一旁厲聲斥問:「爾輩不過圖得金帛而已。又欲庇有罪耶?」拜住或許根本沒有想到,這句話對心懷鬼胎的鐵失究竟意味著什麼。研究南坡之變的一位學者用十分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鐵失對這番話的反應:

「這句脫口而出的話,當然立即會傳到鐵失及其親信耳里。他們大驚失色了。拜住這時已對英宗有不可動搖的影響。『又欲庇有罪耶』,只能被鐵失認為是進一步論罪的明確信號。

「鐵失無路可走了。我們完全可以設想七月下旬鐵失好幾個不眠之夜中的惶恐不安的心情。當時,元英宗和拜住即將從上都返回大都。在鐵失看來,宣布他的誅刑是指日可待了。大駕南返途中,又是下手的最好時機。除了糾集一夥親信黨徒和朝中仇恨英宗的人採取果斷的刺殺外,在他看來似乎已無其他選擇了。謀刺,也許能在絕望中帶來一線希望。」

八月,英宗在從上都南返途中駐蹕南坡。鐵失以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先殺拜住,又入行幄刺殺英宗。自答己死後重新推行的至治新政,不到一年復遭中止。

在漢族文人的心目里,元英宗的形象完全被按照儒家觀念理想化了。他們懷念這個皇帝。在仁、英兩朝做大官的張養浩,南坡事變多年後碰到在至治年間曾為英宗畫過「御容」的畫師,仍滿懷深情地吟道:「封章曾拜殿堂間,凜凜豐儀肅九川。回首橋山淚成血,逢君不忍問龍顏。」拜住丞相也贏得漢人朝臣衷心的贊賞。同一個張養浩,在拜住的畫像前題詩曰:「孤忠自倚了澄清,笑視群奸不足傾。壯志未酬還中彼,披圖老淚雨如傾。」

南坡之變的發生,與英宗個人的性格其實有很密切的關系。或許恰恰是由於長期受太皇太後的壓抑,他似乎比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皇帝都熱衷於表現天子的威嚴,史稱「英宗臨朝,威嚴若神;廷臣懍懍畏懼」,又稱當時「禁衛周密,非元勛貴戚,不得入見」。張養浩的詩,說英宗「凜凜豐儀肅九川」,其實也是在描寫他的「威嚴」。但是在「威嚴若神」的虛名下處處受制於答己,反過來更增加了英宗心理上的受挫感,結果只好遷怒於臣下。所以英宗朝「大臣動遭譴責」,對黃金家族成員的處罰在英宗朝也顯得較多而較嚴厲。元廷每年要向諸王頒賞「歲賜」。歷朝皇帝中加倍賜齎者不乏其人,而《元史·英宗紀》卻有兩年沒有提到朝廷對諸王宗親頒發歲賜之事。如果這不是因疏忽而失書於史,則是英宗對待宗親勛戚刻薄寡恩的又一例證。這種做法,與仁宗之前講求「惟和」,對臣下寬縱有餘的政風完全不同。他的另一種發泄方法是酗酒,往往以乘醉殺人收場。當時有一個宮廷演員叫史騾兒,很得英宗寵幸。英宗經常「酒縱威福,無敢諫者」。有一天他在紫檀殿飲酒,命史騾兒唱歌助興。史騾兒就以「殿前歡」的曲子應制,歌詞中有「酒神仙」之句。英宗聽到這里大怒,命左右殺之。酒醒以後,又找史騾兒。近侍告訴他已奉命處決,英宗頗有後悔之意,說:「史騾兒是拿『酒神仙』來勸諭我啊。」他還因御史台官員勸諫他修壽安山佛寺而殺觀音保、鎖咬兒哈的迷失,杖竄成癆、李謙亨,引起轟動朝野的「四御史」之獄。這可能也是在狂怒不可自製的情形下做出來的事。

英宗這種個性,不但使他難以在自己身邊聚集起真正積極維護新政的政治勢力,反而把越來越多的人推向自己政敵的一邊。答己、鐵木迭兒相繼病死,本來是他的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他對答己黨羽先稍示寬恕,緩和雙方之間的緊張關系,等待他們互相間漸生離心,而後再伺機各個擊破,那麼他也可能安然度過危機的餘波。可惜他自以為對立面已經完全瓦解,繼續對他們任情用法,終於逼迫鐵失下決心孤注一擲,以死求生。

鐵失究竟是否真在英宗准備處罰的人員當中,現在已經無法確知了。但是英宗反復無常、「果於刑戮」的性格,使鐵失即便有一個「貴為君配」的妹妹,仍然不敢有片刻安心。他決定鋌而走險,也正因為他知道,在蒙古人中間,這個「孑然宮中」的皇帝除了他的「孤忠」丞相,已經沒有什麼同盟者了。史稱南坡之變時,「宗戚之中,能自拔逆黨、盡忠朝廷者,惟有買奴」。這樣看來,即使沒有南坡弒宮這樣的突發事件,英宗的新政,到底能取得多大成果。也是十分令人懷疑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