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相思的典故
❶ 紅豆生南國的典故是什麼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版一位女子,因丈夫權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王維《紅豆》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❷ 有關於紅豆的詩詞及典故有哪些
典故:
紅豆,即海紅豆,又稱孔雀樹、相思樹,樹高可達20餘米,夏日滿樹銀花,秋季果熟,其種子自然躍出果殼,呈朱紅色,形似跳動的心臟,堅不可摧。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相思紅豆的寓意,不僅包括男女之情,還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患難與共分離後的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此情博大,相思無限……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干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南梁著名大文學家昭明太子蕭統,不僅是個才子,還是個多情種子。他好讀書,經常愛尋覓風景幽美的地方作為他讀書的去處。據說一次他到江陰頤山編修他的《昭明文選》,遇到了一位秀麗的名叫慧如的尼姑,兩人一見鍾情,可是他們身份懸殊,一個是皇太子,一個是尼姑,這在森嚴的封建禮制的束縛下是不可能成為眷屬的。慧如因此相思成疾而死,太子含淚種下了一顆紅豆,並把慧如住過的草堂庵題名為「紅豆庵」以為紀念。後來紅豆生長成樹,紅豆樹因此又稱為「相思樹」。
相關詩詞:
1、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生查子
(五代)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3、天仙子
(五代)和凝
柳色披衫金縷鳳,纖手輕拈紅豆弄,翠蛾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台夢,一片春愁誰與共?
4、賀明朝
(五代)歐陽炯
憶昔花間相見後,只憑纖手,暗拋紅豆。人前不解,巧傳心事,別來依舊,辜負春晝。
碧羅衣上蹙金綉,睹對對鴛鴦,空裛淚痕透。想韶顏非久,終是為伊,只恁偷瘦。
5、河滿子
(北宋)晏幾道
對鏡偷勻玉箸,背人學寫銀鉤。系誰紅豆羅帶角,心情正著春遊。那日楊花陌上,多時杏子牆頭。
眼底關山無奈,夢中雲雨空休。問看幾許憐才意,兩蛾藏盡離愁。難拚此回腸斷,終須鎖定紅樓。
6、清平樂·再次前韻
(南宋)周密
晚鶯嬌咽,庭戶溶溶月。一樹桃花飛茜雪,紅豆相思暗結。
看看芳草平沙,游韉猶未歸家。自是蕭郎飄盪,錯教人恨楊花。
7、紅豆詞
(清)曹雪芹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8、歲暮雜感十首
(清)曾國藩
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斗物華。
老柏有情還憶我,天桃無語自開花。
幾回南國思紅豆,曾記西風院碧紗。
最是故園難忘處,待等亭畔路三叉。
❸ 東籬,寒食的典故
【東籬】
語出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以「東籬」指種菊花的地方。「東籬」特指詞,文人的小院。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寒食】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之推綿山焚身」的故事。相傳此俗源於紀念春秋時晉國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當時介之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肉供文公充飢。文公復國後,之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決不出山,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
【汗青】
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滲出,便於書寫,並免蟲蛀,故稱。一說,取竹青浮滑如汗,易於改抹。後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紅豆】
產於兩廣一帶,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紅色。古人常用來象徵愛情或相思。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的獨特的文化產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根據當時社會的民族風情寫就的膾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哪個歷史時空的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的動人情景。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相思紅豆的寓意,不僅包括男女之情,還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患難與共分離後的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此情博大,相思無限……
【畫眉】
談到畫眉或點眉,就有一個誰來畫或點的問題。漢代張敞畫眉的故事十分有名;常為新婚聯語所引用。《漢書·張敞傳》:「……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張敞的「對日」,有情有理,妙語解頤。幸虧皇帝老兒愛才,不管這閑事,不然,畫眉也是會犯罪的。
❹ 為什麼說「紅豆最相思」 有什麼典故嗎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干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轉自:紅豆代表誰的心
紅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1700粒。 這種真正的相思紅豆,大自然賦於它一種特質:質堅如鑽、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淚樹下,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
在民間,相思紅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相思紅豆飾品風靡南國,時尚女性以佩帶紅豆精美飾品為榮,男女戀人紛紛為對方選擇相思紅豆飾品表達心中的愛意。紅豆作為相思寄託之物,古已有之
❺ 自古以來為什麼紅豆會被稱為相思豆呢有什麼典故嗎
相思豆 的由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干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紅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1700粒。 這種真正的相思紅豆,大自然賦於它一種特質:質堅如鑽、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淚樹下,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 在民間,相思紅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相思紅豆飾品風靡南國,時尚女性以佩帶紅豆精美飾品為榮,男女戀人紛紛為對方選擇相思紅豆飾品表達心中的愛意。紅豆作為相思寄託之物,古已有之!紅豆堅硬如木,光亮如漆,永不腐爛,永不退色,像一顆堅貞不變的心。據說古時候有一對恩愛夫妻韓憑和貞女襄,他們被昏庸的皇帝拆散,還下令把他們兩人分葬大路兩帝,不許挨在一起。後來,貞女襄墳上長出一株高大的紅豆樹;韓憑墳上生出一株相思藤,藤纏樹,樹護藤,生死不分離。 紅豆,又稱相思豆,質地堅硬、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永不褪色。更為奇妙的是紅豆的紅色由邊緣向內部逐步加深,最裡面又有一個心形曲線圍住最深紅的部分,真是一心套一心,心心相印!……難怪就連王維也作詩贊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把紅豆當成愛的象徵。 真正的相思豆呈心形,沿著外形邊緣內側有一條較淺色的心型紋路,被稱『心心相映'而成名;相思豆天生顏色鮮紅,帶有美麗的光澤,象徵著『純真愛情';種子經久不腐、不爛、不破、不碎,被稱為『天長地久、堅貞不變'。它生長於高高的懸崖,吸取天地之靈氣,是天地精結神妙之心,在我國也僅有雲南、海南等地的極少數區域有此類純正的相思豆。而長江以南其它地區的相思豆,或許由於氣候的原因,不僅粒子較小,而且還帶著黑嘴。這種帶著黑嘴的相思豆,被俗稱為「情人的眼淚」。
❻ 相思豆出處與它的典故
注意:相思豆不是日常所說的紅豆!
相思豆,Semen Jeguiriti
【別名】
美人豆,赤小豆、相思藤、山甘草、土甘草(廣西),紅豆《王右丞集》,雲南豆子《增訂偽葯條辯》,紅漆豆《現代實用中葯》,雞母珠,難丹真珠,八重山珊瑚《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觀音子,鬼眼子《南寧市葯物志》,鴛鴦豆《中葯材手冊》,土甘草豆《葯材學》,郎君豆《廣東中葯》,愛情豆。
【文學意義】
真正的相思紅豆,學名叫做孔雀豆, 又名海紅豆,因為種子的大小而有小實孔雀豆和大實孔雀豆之分。樹高三四十米,吸取天地之靈氣精結而成。相思豆質堅如鐵、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的紅色是由邊緣向內部逐步加深的,最裡面又有一個心形曲線圍住特別艷紅的部分,真是一豆雙心,心心相印。這就是相思紅豆,一種充滿靈氣而奇妙的種子,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 所以相思豆自古以來都詮釋為愛情的種子,同時又深表愛情友情親情的真諦。
在台灣,相思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王維的一首紅豆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干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紅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1700粒。 這種真正的相思紅豆,大自然賦於它一種特質:質堅如鑽、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淚樹下,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
目前,相思紅豆飾品風靡南國,時尚女性以佩帶紅豆精美飾品為榮,男女戀人紛紛為對方選擇相思紅豆飾品表達心中的愛意。紅豆作為相思寄託之物,古已有之。
紅豆樹開花的時間為4月~5月,花為兩性,9月~10月扁平的夾果才能成熟,質地為革質為木質,近圓形,沒有中果皮,豆莢內含有1~2粒鮮紅光亮、艷麗動人的種子,他就是「相思豆」的紅豆。紅豆樹開花和結果沒有一定規律,有的樹要幾十年才開花一次,開花後不一定結果,因此他成為稀有珍品。
❼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典故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出自 溫庭筠的楊柳枝.
是說「擲采之骰各面刻有紅點內」
紅豆一名相思容子,而骰子多為骨制.以骰子安紅豆來喻入骨相思,純用尋常事物作比喻,設想機巧,別開生面.但讀來不覺晦澀,反而覺得「眉目清秀」,饒有風趣.這種雙關修辭手法,用得巧妙,別有情致,但寓意深刻.
此外,前句「玲瓏」兩字,貌似形容骰子,卻暗示了戀人的一顆「七巧玲瓏心」,而後句「知不知」三字,爽脆委婉,回環復問,帶有聽覺上的特殊沖擊,也極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