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歇後語
『壹』 歇後語一口拒絕,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後半
不留餘地
bù liú yú dì
【解釋】不留一點空餘的地方。多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內留下可迴旋的余容地。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餘地矣。」
【結構】動賓式。
【用法】含貶義。指做事不留一點空餘迴旋的地步。
【正音】留;不能讀作「liū」。
【辨形】余;不能寫作「佘」。
【近義詞】斬草除根
【反義詞】留有餘地
【例句】
(1)這個人做事太絕;一點也~。
(2)這項規定非常嚴格;一點兒也~。
『貳』 要拒絕一個人的要求.卻不便明講.打一歇後語是那一句.
是什麼要求呢?是辦事那就三十六計走為上「實在沒時間」是借物那就「某人剛剛借走或自己沒有,急用」
『叄』 三國徐庶:從俠客到謀士再到隱士,為何又有違初心呢
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慍不火地下著,我端了一杯冒著熱氣的清茶,拿了一本《三國志》走到陽台,慢慢地看起來。
我又翻到《隆中對》這一節: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曲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我不僅掩卷而思,常言道:「文人相輕,同行互踩。」為何徐庶胸懷那麼寬廣,他要極力推薦一個自己的同行——謀士諸葛亮呢?當然,對於徐庶,我還有過多的不解,他為何投奔一個兵敗的劉備,對於一代梟雄曹操他卻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呢?
再說,徐庶母親見到兒子後。不僅不高興,反而大罵他不識明君,一頓撕心裂肺的痛罵之後,徐母又悄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成了徐庶心中無法跨過的一個坎,本來徐庶北上歸曹以後,心中仍十分依戀故主劉備和好友諸葛亮,再加上這件事,讓他對曹操極為不滿,因而徐庶在曹魏歷時數十年,卻從未在政治軍事上有所作為,幾乎湮沒無聞,就有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歇後語。
我掩卷沉思,一個胸懷天下的奇才,任憑自己所舉薦的人大顯身手,而自己卻斂其鋒芒,大隱在朝,一言不發,真的是可惜可嘆。身為主子的曹操也沒有殺害他,我想曹操雖為一代奸雄,但誠為一愛才之人。正如當年在下邳擒住關羽一樣,不但沒有殺害,還答應了關羽的三個條件,其臨行前還將赤兔馬送給了他。再加上徐庶母親的死也是因為曹操的原因,所以曹操是不想殺,也不敢殺呀,而且他有點寄望於徐庶的回心轉意,還希望徐庶幫助自己就像當年幫助劉備那樣奪取天下。
『肆』 表示「快要抵制不住誘惑「的成語有哪些
⒈迫不及待 發音 pò bù jí dài
釋義:迫:急迫;待:等待.急切地或不能自製地要採取行動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未經慎重考慮急忙而猛烈的一時沖動或急躁情緒 .形容心情急迫.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游戲,該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示例 他~地推開門,走進屋去.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心情急迫
近義詞 刻不容緩、急不可待
反義詞 待機而動
⒉蠢蠢欲動【拼音】: chǔn chǔn yù dòng
【解釋】: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比喻敵人准備進攻或壞人陰謀搗亂。
【出處】: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舉例造句】: 據點里的敵人又蠢蠢欲動。 ★峻青《爆炸遠征隊》五
【拼音代碼】: ccyd
【近義詞】: 躍躍欲試
【反義詞】: 按兵不動
【歇後語】: 入蟄的長蟲還了陽
【燈謎】: 預備令
【用法】: 作謂語、賓語;形容准備隨時干某事
【英文】: ready to do something
⒊摩拳擦掌 【拼音】: mó quán cā zhǎng
【解釋】: 形容戰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俺可也摩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頭氣。」
【舉例造句】: 這是第一次出馬,人們都摩拳擦掌,心裡突突跳著准備戰斗。 ★梁斌《紅旗譜》四十八
【拼音代碼】: mqcz
【近義詞】: 躍躍欲試、磨拳擦掌
【反義詞】: 按兵不動
【歇後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狀語、補語;指躍躍欲試的樣子
【英文】: rub one's fists and wipe one's palms (be eager for a fight or to start on a task)
⒋躍躍欲試 【拼音】: yuè yuè yù shì
【解釋】: 躍躍:急於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舉例造句】: 運動會即將舉行,同學們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拼音代碼】: yyys
【近義詞】: 蠢蠢欲動、摩拳擦掌
【反義詞】: 無動於衷
【歇後語】: 開弓不放箭
【燈謎】: 試跳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工作、學習等
【英文】: loaded for bear
⒌一觸即發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解釋】: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出處】: 清·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三:「積數千年民族之精髓,遞相遺傳,遞相擴充,其機固有磅礴郁積,一觸即發之勢。」
【舉例造句】: 共產黨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就為罅內戰。現在蔣介石拒絕了這個主張,致使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 ★毛澤東《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
【拼音代碼】: ycjf
【近義詞】: 箭在弦上、劍拔弩張、千鈞一發
【反義詞】: 引而不發
【歇後語】: 上了弦的箭;眼前埋地雷
【燈謎】: 梳;摸頭;水雷;槍彈上膛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十分緊張
【英文】: may be triggered at any moment
『伍』 一口拒絕,沒有商量的餘地(歇後語)
駱駝進雞窩--沒門
牆上掛簾子——沒門
搬著梯子上天——沒門
『陸』 怎樣說俏皮話拒絕別人邀打游戲
說俏及話拒絕別人邀打游戲可能就是:你這坑貨,還是美女比較需要我
『柒』 關於動物的歇後語
關於動物的歇後語:
1、耗子滾到面櫃里——樂糊塗了
2、耗子舔貓鼻子——自己找死
3、耗子掉水缸——時髦(濕毛)
4、耗子爬秤鉤——自己稱自己
5、耗子爬竹竿——一節一節來
6、耗子偷米湯——勉強糊得著嘴巴
7、耗子的眼睛——只看一寸遠
8、耗子拿槍——窩里反
9、耗子掉到醋缸里——一身酸味
10、灶前老虎——屋裡凶
11、做夢見老虎——虛驚一場
12、照貓畫虎——差不離
13、野地里攆兔子——誰逮住就屬誰
14、蚱蜢碰上雞——在劫難逃
15、蚱蜢斗公雞——玩命
16、蚊子叮雞蛋——無縫可鑽
17、瞎了眼的狗——碰著啥咬啥
18、屋檐下掛豬旦——苦水滴滴
19、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20、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21、狗坐糞箕--不識抬舉
22、兔子尾巴--長不了
23、狗鼻子插蔥--裝相(象)
(7)拒絕的歇後語擴展閱讀:
歇後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
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滄桑的沉澱、淬煉、凝聚成絕妙的語言藝術。
其中歇後語以其獨特的表現力。給人以深思和啟迪,千古流傳。反映了華夏民族特有的風俗傳統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曉哲理,提升智慧。歇後語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捌』 有關光碟行動的名言
1、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有一種習慣叫光碟!
2、吃多吃少,光碟正好。版
3、光碟行權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4、光碟行動,拒絕中國式「剩宴」 。
5、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約光碟添彩。
6、盤盤凈餐,傳留良好習慣;人人節儉,富家利國民歡。
7、勤儉節約正能量,鋪張浪費負增長。
8、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盤,定要一干二凈。
9、聚餐儉為先,飯後「光」為榮!
10、吃好吃多是美意,不剩不扔是美德。
11、健康七分飽,點餐宜點少,若想子孫富,光碟傳家寶。
12、勤儉節約正能量,鋪張浪費負增長。
13、今天不剩飯,從我做起,我是光碟族。
14、我們要將吃不了「兜著走」貫徹到底。
15、節約糧食,踐行光碟,從我做起。
16、飯與菜連著「CPI」,合理消費有利無害。
17、我是小小一盤菜,美味可口人人愛;煎炒烹炸渾不怕,始食終棄最傷懷。
18、光碟行動手牽手,勤儉節約心連心。
19、知青的年代已過去,請勿再「插隊」。
20、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向光碟的您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