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求師指導典故

求師指導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9 01:48:53

⑴ 有沒有什麼成語典故是表達:徒弟出師前,師父會要求完成最後一次任

含歷史故事的成語: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單刀赴會(關羽)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精忠報國(岳飛)

寫人多選新鮮事,新人新事最有趣。

⑵ 求古代是怎麼感謝老師的,有什麼典故什麼的嗎

1.漢明帝尊師 留後世名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2.岳武穆王
宋朝時期,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非常大,可以拉開四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月的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痛哭。在痛哭後,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3.程門立雪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這兩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老師教誨。說了一會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地站在兩旁等夫子醒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辭。出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4.孔夫子的誤會
孔夫子帶著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了,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號在地上躺下睡覺,想以此來消除餓感。孔子的大弟子顏回看到老師非常餓。心裡十分難過,心想,老師都上注了這把年紀了,怎麼可能守得住這種折磨如果再不想辦法的話就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砍柴做飯,過一會兒,飯就熟了。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感到很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送。孔子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還沒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幹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幹凈呢"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後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5.張良拜師
張良年輕時,曾計劃要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閑游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後黎明時分在這里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後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復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打開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級參謀。
6.魏昭尊師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⑶ 求拜師的典故

師文,春秋時鄭國一位傑出的音樂大師,曾從師於師襄。他是鄭國宮廷音樂樂師的優秀代表人物。
師文聽說魯國出了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師襄,欽佩極了,於是就離開鄭國去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弟子。師文苦苦哀求道:「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決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師文的誠意和決心感動,收下了這個弟子。
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弦定音,可是他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說:「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弦,我所嚮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宣洩我內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鍾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鍾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涌。
師襄興奮異常,稱贊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相媲美呀!」
《呂氏春秋·審分覽》記載:師文彈二十五弦琴時,整天彈得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語:「我效於子效於不窮也」,說明師文有極其豐富的音樂內心世界。師文學習音樂的態度非常嚴肅,據說他學琴三年不成,老師誤認為他笨拙,讓他回家。師文卻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他說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於心,外不應於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這便亦是成語「得心應手」的由來,他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演奏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
《三字經》「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親近良師親近益友,學習應對,即學習禮貌懂規矩。《三字經》告訴我們應從這三方面著手開始一個孩子的學習。春秋時鄭國有個樂師叫師文,聽說魯國出了個了不起的音樂大師叫師襄。於是師文就遠遠地跑到魯國去拜師襄為師。誰知這個師襄眼界很高輕易不招弟子一再回絕。師文當然一再堅持希望拜他為師,終於感動了師襄收他為徒。但過去了兩三年師襄突然發現師文彈琴很怪,為什麼怪呢?師文很勤奮經常在那彈奏練琴,按理說這沒什麼不好。但師襄發現師文都是彈幾個樂章彈幾個片斷,從來不演奏整篇樂曲。師襄覺得很納悶「你跟我那麼親近,學了兩三年居然連完整的曲子都不會彈,看樣子你是沒什麼天分啊。得了你回去吧,不要在這浪費時間了。師文怎麼回答?「老師,我並不是不會彈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我一旦能演奏完整的曲子,您就會認為我滿師了,就要讓我走了,就不會再有機會親近老師了,所以我故意不彈。」師襄一聽:「哦,你這學生還有這個心事,你彈一個來聽聽。」師文馬上就演奏了一曲,非常完整。師襄終於認識到這是怎樣的一個學生。破格同意師文慢點出師,你願跟著我還是跟著我。師文就接著親近他的老師,細細琢磨老師的技巧。師徒兩人後來都成了齊名的一代音樂大師。這就是一個親近老師的故事。

⑷ 求老師們告訴一些古代的神話典故

精衛填海、後羿射日、女媧補天等
五丁開山:關於古蜀國五位大力士的傳說,後來也武術上的一種掌法。
五丁開山的傳說
杜宇傳帝位給鱉靈,鱉靈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來,他們又把首都遷移到成都。當時強大的秦國,常想吞滅蜀國。但是蜀國地勢險要,蜀話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軍隊不容易通行,硬攻顯然不是辦法。狡猾的秦惠王便想出一條妙計:叫人作了五頭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後面擺上一堆金子,謊稱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貪婪的蜀王聽到這個消息,想要得到這些所謂的金牛,便託人向秦王索求,秦王馬上答應了。但是石牛很重,怎麼搬取?當時蜀國有五個大力士,力大無比,叫五丁力士。蜀王就叫他們去鑿山開路,把金牛拉回來。五丁力士好不容易開出一條金牛路,拉回這些所謂的金牛,回到成都,才發現他們不過是石牛,方知上當受騙。蜀王後來託人狠狠地罵了秦國國君言而無信,並把這些石牛運回秦國。秦王說聽講金牛道已打通,十分高興。但十分覬諱五丁力士,因為其力無窮,不敢馬上進攻。於是又生出一計,託人向蜀王講:金牛是沒有,但是我們有五個天仙似的小姑娘,比金子還珍貴,如果蜀國國王要的話,願意無私奉獻。秦王的本意,想用美女計,來迷惑蜀國國王。美女計,比三十六計還靈,英雄難過美人關。蜀王本是好色之徒,聽了以 後,欣喜若狂。再次叫五大力士到秦國去一趟,要他們把五位美女及早接回來。五丁力士帶著五位美女回家路上,經過梓潼這個地方,忽然看到一條大蛇正向一座山洞鑽去。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趕緊跑過去抓住它的尾巴,一個勁地往外拉,企圖把蛇殺死,為民除害。但蛇很大,一個人拖不動,於是五個兄弟一起過來。這時蛇頭已進入洞內,蛇尾巴正在洞口。他們幾人聯合用手技去拖蛇的尾巴。過了一段時間。巨蛇才一點點地從山洞裡拖了出來,弟兄們十分高興。忽然妖風作怪,只聽到一聲巨響,地動山搖,大山崩塌下來,耍那間五個壯士和五個美女都被壓死了,化為血泥,一座大山化為五座峰嶺!蜀國國王聽了這個消息,悲痛欲絕。他是做夢也想得到這五位美女,供他尋歡作樂啊。他親自登臨這五座山,進行厚顏無恥的悼念,並且命名這五座山為五婦 ,至於死了五位壯士,卻一點也不心疼。人民對這個昏君的行為十分看不慣,他們們十分熱愛這五大力士,便稱這五座山為五丁 。
秦王聽說五丁壯士已死,蜀道已通,知道進攻蜀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不由得心花怒放,就派大軍從金牛道進攻蜀國,很快便消滅了蜀國,並把蜀王殺死了。這時那望帝魂靈變化成的杜鵑鳥,眼見故國滅亡,內心十分痛苦,每當桃花盛開之際,便一聲聲地叫喊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蜀國人民一聽到這個聲音,就知道他們的國君又在思念自己的故國了。
以上這些傳說,在李白的《蜀道難》詩歌中有所反映:噫吁戲,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茫。爾來四萬八千歲,乃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五丁開山掌
動作要點:雙腳分開比肩稍寬,兩手從體側抬起與肚臍平齊.雙手向左揮動,伸直後再往中間移動至正位,雙手向上抬起,雙掌向下拍擊,同時雙腳前跳,拍擊動作結束後,雙腳再跳回原位。雙掌拍擊要陡然間發力,腰,胯,脊,背部要齊動配合;雙腳跳出去的距離以自己的能力為限,攻擊點越遠越好。此掌法在實戰中常與點穴手和七星天罡指配合運用。

⑸ 求問各位大師,佛家有過午不食一說,這個過午不食怎麼解釋呢有沒有什麼典故或

別玩了 那個是為了調整身體 或高層次的 人可以做到 其他人如此 不用太久就瘦的皮包骨了

⑹ 【高分】(急)求教師關愛學生的典故

《勸學》

⑺ 求古代關於師傅教訓徒弟的典故。(比如徒弟翅膀硬了,不聽老師的話了)

1、《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出自《警世通言》。

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蘇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心想:「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斗,怎麼會被秋風吹落呢?說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是大錯特錯了。這個平素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翰林學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輩和上級,提起筆來,續詩兩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回來以後,看了這兩句詩,心裡很不滿意。他為了用事實教訓一下蘇東坡,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將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大風剛停,蘇東坡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後園賞菊。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這時他想起給王安石續詩的往事,才知道原來是自己錯了。

2、《薛譚學謳》,出自《列子·湯問》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翻譯: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7)求師指導典故擴展閱讀

蘇軾年輕時自恃聰明博學,有些狂妄自大。大文學家、當朝宰相王安石給他出了很多生動、有趣的難題,使他得到教育,終於改正了自己的缺點,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一代才子、文士。

王安石出於政治需要貶謫過蘇東坡,也出於道義責任援救過蘇東坡。蘇東坡從生命的谷底黃州屹立成偉大文學家後,到南京拜訪早已「裸退」的宰相王安石。偉人相會,飄逸瀟灑,友誼超邁,人品風流,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光輝的節點。

⑻ 形容向老師恭敬求教的成語典故有那些

程門立雪,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內尊敬容。
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游酢、楊時見程頤於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⑼ 求幾個成語和名言警句 要求,有意義,能夠應付老師上課提問,寫出詞性,結構,有典故的寫典故,典故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國志》
(譯:對任何1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1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1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1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1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1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2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1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1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1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1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3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3個人在1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10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2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⑽ 求幾個關於古代老師高尚品德的典故.謝謝

孔子的有教無類,兩小兒辯日等等,舉孔子的例子最好,萬世師表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