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寓言故事的成語和比喻

寓言故事的成語和比喻

發布時間: 2021-01-18 03:24:35

❶ 含有寓言故事成語

寓言故事成語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守候在樹旁,等著撿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存著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❷ 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亡羊補抄牢、掩耳盜鈴、濫竽充數、四面楚歌、紙上談兵
買櫝還珠
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刻舟求劍、
鷸蚌相爭、螳螂捕蟬、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盲人摸象、買櫝還珠、拔苗助長、黔驢技窮(黔驢之技)、亡羊補牢、諱疾忌醫、紙上談兵、吳牛喘月,蜀犬吠日、守株待兔、按圖索驥、葉公好龍、引嬰投江、掩耳盜鈴、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相濡以沫……

❸ 關於「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 葉公好龍。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

    近義詞:表裡不一、言不由衷。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

    用法:主謂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西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

  2. 誇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uī rì。

    近義詞:誇父追日、自不量力。

    用法:主謂式;作定語;形容自不量力。

    解釋: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3. 精衛填海。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近義詞: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移山倒海。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解釋: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晉·陶淵明《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4. 嫦娥奔月。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解釋: 嫦娥:月宮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

  5. 八仙過海。

    拼音:bā xiān guò hǎi。

    近義詞:各顯其能。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後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處: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❹ 10個寓言故事的成語

鷸蚌相爭、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指鹿為馬、掩耳盜鈴、班門弄斧、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揠苗助長、南轅北轍。

1、 鷸蚌相爭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譯文】:波翻血海全球憐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大的秦國?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記載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來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果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2、井底之蛙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自】:莊子·戰國《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譯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談論大海的事,因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見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後來人們用井底之蛙的故事來比喻眼界狹小,目光短淺的人。

3、畫蛇添足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文】: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他足夠?

楚國有個搞祭祀活動的人,祭祀完了以後,拿出一壺酒賞給門人們喝。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足夠,一個人喝則有剩餘。我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先畫好的人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正要喝,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給它畫腳。"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然後他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酒。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司馬遷·漢《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譯文】: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旁邊的人沉默,有人說是馬為了迎合趙高。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

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5、掩耳盜鈴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譯文】:百姓想得到鍾的,想要背著它逃跑,那鍾大不到背不動。以椎詆毀他,鍾是一樣的聲音。怕別人聽見他而剝奪自己的,突然捂著自己的耳朵。

范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6、班門弄斧

【解釋】: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

【譯文】:拿著斧子到班、郢之門,這個厚臉皮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7、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契那船說:這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的。船已經走了,而劍不走,這樣尋找寶劍,這不是糊塗嗎?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

8、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譯文】: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9、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自】:孟子·戰國《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譯文】: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對他家裡人說:『今天病了,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於死了。

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10、南轅北轍

【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劉向·漢《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走。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❺ 寓言故事的成語和解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
1.成語「守株待兔」,解釋:守著木樁,等待兔子撞上來。道理: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2.成語「亡羊補牢」,解釋: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
。道理: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3.成語「量體裁衣」,解釋:按照身材裁剪衣服。道理:任何事情要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4.成語「螳螂捕蟬」,解釋: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道理:人不能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5.成語「塞翁失馬」,解釋: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道理: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6.成語「黔驢技窮」,解釋: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道理:我們要多學知識,不能到關鍵的時候就沒有本領了。
7.成語:「拋磚引玉」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道理:有事為了獲得更好的意見或作品,我們可以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8.成語:「畫蛇添足」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道理: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9.成語:「庖丁解牛」解釋: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廚工肢解分牛。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10.成語:「拔苗助長」解釋: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他成長。道理: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11.成語:「井底之蛙」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
道理:我們要多學習,多實踐,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樣目光短淺,沒什麼見識。
12.成語:「東施效顰」解釋:效:效仿;顰:皺眉頭。東施:越國的醜女。東施模仿西施皺眉,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道理: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會弄的適得其反
。諷刺了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機械模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還諷刺了沒有自知之明,盲目效仿別人,結果必然適得其反。
13.成語:「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道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14.成語:「捕風捉影」解釋: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道理: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是不可取的。
15.成語:「愚公移山」解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沒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16.成語:「曲突徙薪」解釋: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道理: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17.成語:「買櫝還珠」解釋: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道理:做事情不能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18.成語:「葉公好龍」解釋:葉公口頭上說愛好龍,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道理:做人應該表裡一致,名副其實,不能口是心非。
19.成語:「刻舟求劍」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道理:分析事物應該考慮到事物的發轉變化,應該懂得變通。
20.成語:「掩耳盜鈴」解釋: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道理: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只會自欺欺人。
呵呵,本來還想多弄幾個的,但是打字確實太慢了,不過都是我自己整理的哦,希望可以幫到你哈,新年快樂哈·~~~

❻ 寓言故事的成語和道理

1.成語「守株待兔」,守著木樁,等待兔子撞上來.道理: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是不可能成功的.
2.成語「亡羊補牢」,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 .道理: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3.成語「量體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道理:任何事情要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4.成語「螳螂捕蟬」,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道理:人不能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5.成語「塞翁失馬」,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道理: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6.成語「黔驢技窮」,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道理:我們要多學知識,不能到關鍵的時候就沒有本領了.
7.成語:「拋磚引玉」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道理:有事為了獲得更好的意見或作品,我們可以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8.成語:「畫蛇添足」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道理: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9.成語:「庖丁解牛」解釋:庖丁:肢解分割.廚工肢解分牛.道理: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10.成語:「拔苗助長」解釋:把禾苗拔起一點,來幫助他成長.道理:違反自然規律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11.成語:「井底之蛙」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思路狹窄的人.道理:我們要多學習,多實踐,不要像井底之蛙一樣目光短淺,沒什麼見識.
12.成語:「東施效顰」解釋:效:效仿;顰:皺眉頭.東施:越國的醜女.東施模仿西施皺眉,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道理: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會弄的適得其反 .諷刺了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機械模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還諷刺了沒有自知之明,盲目效仿別人,結果必然適得其反.
13.成語:「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道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14.成語:「捕風捉影」解釋: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道理: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是不可取的.
15.成語:「愚公移山」解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道理:只要有毅力,有恆心,沒有不能完成的事情.
16.成語:「曲突徙薪」解釋: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道理: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17.成語:「買櫝還珠」解釋: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道理:做事情不能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18.成語:「葉公好龍」解釋:葉公口頭上說愛好龍,實際上並不真愛好.道理:做人應該表裡一致,名副其實,不能口是心非.
19.成語:「刻舟求劍」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道理:分析事物應該考慮到事物的發轉變化,應該懂得變通.
20.成語:「掩耳盜鈴」解釋: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道理: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只會自欺欺人.

❼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驚弓之鳥 鷸蚌相爭 井底之蛙 杞人憂天 喪家之犬 畫蛇添足 指鹿為馬 狐假虎威 班門弄斧 掩耳盜鈴 請君入瓮 塞翁失馬 取長補短 自相矛盾鄭人買履 杯弓蛇影 卧薪嘗膽 刮目相看 退避三舍
表示中國古代寓言的成語有哪些

相關問題:1、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語 2、古代寓言故事成語 3、寓言成語 4、表示看的成語有哪些 5、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最佳答案

寓言成語:
1.井底之蛙2.刻舟求劍2.投鼠忌器4.拔苗助長5.守株待兔6.望梅止渴7.囫圇吞棗8.愚公移山9. 開卷有益 10. 博而不精 11. 百發百中12. 捕風捉影13. 必恭必敬 14. 百感交集 15. 兵貴神速16. 杯弓蛇影17.不寒而慄 18. 不合時宜 19. 不自量力 20. 不拘一格21. 不可多得 22. 不堪回首23. 不可救葯24. 別開生面25.不可同日而語26. 不倫不類27. 伯樂相馬28. 班門弄斧29.白面書生 30. 八面威風 31. 不名一錢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一》。 掩耳盜鈴 《呂氏春秋·自知》亡羊補牢【出處】《戰國策 楚策四》守株待兔出處: 先秦·韓非的《韓非子·五蠹》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類似問題:一、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二、成語寓言故事 三、寓言故事的成語 四、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五、寓言成語大全

❽ 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的故事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游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贊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畫蛇添足的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楚國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一個人獨喝又嫌多,於是讓幾個人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就喝酒。有個人蛇先畫好了,拿起酒壺准備喝,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又左手拿壺,右手給蛇畫腳,還沒等他畫好腳,另一人的蛇畫好了,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添上腳呢?」說完把酒喝了。那個畫蛇腳的人,終於沒有喝上酒。

量體裁衣的故事

【成語故事】南朝齊國官員張融深受齊太祖蕭道成的器重和寵愛,說他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給張融送一件舊衣服,說是自己以前穿的,現叫裁縫根據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會合身的。張融收到後非常感激齊太祖的知遇之恩。

亡羊補牢的故事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成語故事】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里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❾ 寓言故事的成語和意思

中國寓言故事
http://www.poptool.net/docs/yuyancn/
寓言故事的成語意思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守候在樹旁,等著撿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存著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❿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專和,就先試驗一下屬。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

2、葉公好龍

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雞鳴狗盜

戰國時,齊國孟嘗君被秦國扣留。他的一個門客裝做狗夜裡潛入秦宮,偷出本已獻給秦王的狐白裘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釋放。孟嘗君深夜到函谷關,城門緊閉,他的另一個門客學公雞叫,騙開城門,才得脫險逃回齊國。

4、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鍾。這個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擊是有聲音的,於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為這樣就聽不見了。結果在他敲鍾的時候,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