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蘭亭序典故

蘭亭序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8 00:43:33

㈠ 剛開始練字,先練大字好還是先練小字好

初學書法為什麼要練大字,練習多大的字合適?

我覺得先練大字是一個正確的做版法,有一權句話說的好,叫「由大到小,越練越好」,至於為什麼初學書法要練習大字?

我覺得原因有4個:

1、第一個原因是,放大練習書法可以很好的練習書法的用筆,把字放大了,就是把用筆的動作放大了,動作放大以後自然也就能夠慢下來,這樣不僅有利於初學者學習和理解,動作的放大更能強化動作記憶。

比如中鋒的練習,寫小字很難體會到中鋒,但是把字放大以後,中鋒的動作就很明顯了,一看就能明白。

2、把字放大練習可以提高初學者的控筆能力,大字對於控制毛筆的能力要求更高,用過大字訓練,能夠讓初學者控筆能力迅速提升。

3、第三個原因是,練習大字更容易看出書寫著的錯誤,尤其是結構上面的錯誤,字放大了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有利於及時的發現和改正錯誤。

3、初學書法練習大字,可以從一開始就把練習者的書寫的氣勢打開,從一開始就敢於去寫,敢於用筆,對於以後的創作非常有幫助。

那麼,初學書法練習多大的字合適呢?我覺得9-15厘米左右就可以,超過了15厘米字的筆法就變了,不一樣了,當然有時候根據情況,還可以做一些更大的字的訓練,比如20厘米或者30厘米的,需要換大筆來練習。

㈡ 講下智騙蘭亭這個典故

傳說王羲之將《蘭亭序》視為傳家寶,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王家的七世孫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為僧,身後自然沒有子嗣,就將祖傳真本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書法珍寶,經常臨習。對《蘭亭序》這一真跡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懸賞索求,但一直沒有結果。後察出《蘭亭序》真跡在會稽一個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多次派人前往請辨才相讓,皆不得。有大臣建議再派御使肖翼去,肖翼知道明說是說不動辯才相讓,就假扮成書生,住在廟中與辯才談詩論字,書字,使辯才將他當成最好的朋友。肖翼騙得了辯才的信任後用激將法使他拿出《蘭亭序》來讓他觀看。一天趁辯才外出,肖翼乘機盜走了《蘭亭序》,把它獻給了唐太宗。
唐太宗多次公開求索不得,由下屬巧取豪奪而得到別人家傳寶物僅此一例。當時獻了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的都受到重賞,而卻未見肖翼獻上騙盜得得的《蘭亭序》後受到嘉獎之記載。大慨唐太宗也認為他雖然為自己取得了一直想的得到而長期未能得到的心慕之物,但他的下三爛的騙盜作法太不光彩,不齒其之為吧。
肖翼盜《蘭亭序》為歷史上許多巧取豪奪別人家傳寶物的特例——為帝王盜奪。肖翼用的方法陰險,他是以騙得藏寶人的感情,取得信任後下手。這使藏寶人在感情和財產上受到雙重打擊。由肖翼是以談詩論字,書字騙得辯才的信任的,可知他的書畫非同一般。同時他與《蘭亭序》又這么相關,而未有他的書畫流傳下來,可知歷史上古董收藏家對肖翼之盜是痛恨到極點的,恥於收藏他的書畫。
若肖翼盜來不是獻給了唐太宗,而是擁為己有,或是送給了自己的老師、上司,人們又會怎麼說此事呢?會將它說成傳奇嗎?難道不會指責他的道德太差,行為太惡劣嗎。若肖翼盜的不是辯才藏的,而是你家收藏的《蘭亭序》,你會將它當成傳奇嗎?實際上唐太宗在肖翼盜蘭亭中充當的是教唆犯和窩臟犯的角色,肖翼充當的是盜犯的角色。
反之,若肖翼是從宮中盜了唐太宗徵集到的心愛之物——《蘭亭序》。此事被發現後肖翼的下場難道不是被殺頭?人們會怎樣評論此事,會當成傳奇嗎?若是文物間諜現在從故宮博物院盜走了《蘭亭序》,對盜寶者來說必然是傳奇,故宮博物院會將它看成傳奇嗎?文物間諜或小偷從故宮博物院、XXX博物院、XXX博物館等等諸多的文物收藏單位,文物古跡勝地偷盜走文物其驚險程度肯定比肖翼盜《蘭亭序》的難度大得多,精彩得多,更吸引人。對照肖翼智盜之《蘭亭序》定義,這樣的盜應更是智盜?偷盜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的機密文件,其驚險程度,精彩程度必然更高。這樣的事傳播出來必定更引起人們的興趣,這樣的盜難道不更是智盜中的極其精彩的智盜?現在所有的偷盜和騙局幾乎都比肖翼智盜之《蘭亭序》難得多,許許多多的騙局之布局匪夷所思的巧妙更是肖翼盜《蘭亭序》之做法無法能相比,肖翼之盜完全是小巫,類比來說他們更是以智來盜和騙。這樣的偷盜和騙局是智盜和智騙嗎?顯然不是。說實在話,這樣的盜絕非義盜,是實實在在的小人之偷盜。偷盜無論從事實上還是從法律上講都是犯法行為,是毫無道德的缺德行為。宣揚肖翼盜《蘭亭序》為正義的智盜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將巧取豪奪的偷盜說成是正義的。它實質上是在誨淫誨盜教唆人們:偷盜是正義之為,是有智慧的表現。

㈢ 王羲之典故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少從叔父,後又從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後世尊稱為「書聖」。據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㈣ 十年前看過一本書,好像是個小姐的第一人稱寫的,書里有好多名人名言,故事典故,提到王羲之蘭亭序,歐

牛角掛書

唐代李密聽說包愷在緱山,前往拜訪。他騎著牛,在牛角上掛上一卷《漢書》,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在路上見到他,拉著馬韁繩從後面跟著他,說:「什麼書讓你勤奮到這種地步?」李密說是《項羽傳》。楊素於是與李密談論,認為他是奇才(見《新唐書·李密傳》)。後來用「牛角掛書」比喻勤奮讀書。

囊螢映雪

這是由兩個故事組成的典故。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裡螢火蟲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間讀書。

車胤勤奮讀書,手不釋卷,博學多才,但其家境貧寒,用不起燈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幾十個螢火蟲,用它們發出的光照著讀書,夜以繼日(見《晉書·車胤傳》)。

南朝梁孫康家貧,無錢買燈燭,晚上常映著雪光讀書。後人常把「囊螢映雪」兩個典故作為勤學的典範。

鑿壁借光

漢代匡衡勤奮讀書而沒有燈燭,鄰居有燭光,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一小洞,就著隔壁透進來的光讀書(載《西京雜記》)。後人就用「鑿壁借光」來形容勤學苦讀。

韋編三絕

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繩把寫書的竹簡編聯起來,就叫「韋編」;三:概數,指多次;絕:斷。孔子晚年喜歡研究《周易》,編撰《系辭》《象辭》《說卦》《文言》等解說《周易》的《易傳》。由於反復閱讀《周易》,以致編聯簡冊的繩子多次斷開(見《史記·孔子世家》)。後泛用以形容勤奮讀書。

刺股懸梁

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到齊國,跟鬼穀子學縱橫之術,學成後去游說秦王,上書十次,不被所用,帶去的資金用完了,非常狼狽地回到家裡,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裡譏笑他,說他不務正業,搬弄口舌,倒霉活該。蘇秦聽後感到慚愧而暗自傷心,於是發憤讀書,讀得睏倦了,就用錐子刺一下大腿,驚醒之後接著再讀,最終做了六國的宰相,成為六國的合縱長。後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讀。

漢朝孫敬讀書睏倦時,將頭發用繩子拴在樑上,一打盹就能驚醒,終於成為當代大儒。後就用「刺股懸梁」比喻刻苦自學。

目不窺園

此典故是說無暇觀看園中景色,形容埋頭讀書、專心治學。董仲舒講學授課,三年不出屋,無暇看園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後來的弟子有的居然沒見過他的面。他治學專心到這種程度(見《漢書·董仲舒傳》)。後來用以形容埋頭讀書,足不出戶。

上述故事不勝枚舉,古人在艱苦的環境中尚能剋制自己,刻苦讀書,成就一番事業,而我們生逢盛世、條件優越,能不勤奮學習嗎?此文旨在勉勵同學們向古人學習,學有所成
回答者: YANG5219133 - 童生 一級 9-6 11:10
讀書—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14、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第二部分

1、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郭沫若
3、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4、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5、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6、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7、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8、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10、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1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為創作的意境,那麼閱讀就像陽光——池莉
13、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14、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之
16、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魯迅
17、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第三部分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2、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莎士比亞
3、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4、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5、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6、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7、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8、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9、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10、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11、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12、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13、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14、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5、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16、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17、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18、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19、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20、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21、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22、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23、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蘇霍姆林斯基
回答者: 花兒自在開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6 11:42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一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
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小朋友們,你們聽了這些名人讀書趣事後,有什麼想法呢?俗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從小勤奮學習,才能為將來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㈤ 周傑倫《蘭亭序》歌詞中化用的典故

初聽此名,就深愛不已。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該帖完成於東晉永和九年,距今一千六百五十五年。」這是歌詞本上的附言節選。

未聽前想,又會是怎樣一首濃郁的古香,

是如 東風破 般委婉幽情的甜味哀傷?

是如 發如雪 般凄涼唯美的淡淡憂愁?

還是若 菊花台 般糾結寂寞的隔世惆悵?

又或者是像 青花瓷 一般,淡雅脫俗的柔軟江南?

在未聽前都無從得知,究竟這一次傑倫會演繹出怎樣的仿古格調,文山會勾勒出怎樣的一場文字盛宴,

我就抱著這一切的未知的好奇,去聆聽以揭開這個謎。

唱片開始轉動。前奏是一段曲折的二胡演奏,人尚未開口,這種莫名惆悵的氣息就已漫溢整個房間,

曲調尤為深沉,方才興奮的心已被帶動,轉變得冷靜而沉重,

時光倒流,畫面切換,身心一並投入到東晉的昏黃年代,曲聲悠悠,彷彿濃稠的墨汁蘸覆在細密的筆鋒,

行雲流水,一股書香與惆悵已鋪天蓋地朝我而來。

再過之,傑倫已開始唱出一縷又一縷墨香墨色的詞句,聲音悠遠,仿若心底里盤旋而上,纏綿在耳際。

最偏愛其中一句,「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

此句韻味十足,仿古柔美,深沉中透出一種隔世的悲愴。

特別是「拓」這一字,暫且不糾結於大陸與台灣的讀音差別,

「T」發出的音深刻有力,彷彿當年書聖提筆,落下的完美韻腳,

傑倫在唱的時候,將此字力度把握正好。兩個「拓」字在唯美的詞句中格外入境,

渾厚而飽滿的音階完美地映照了王羲之精湛的書法。

到了副歌部分,過渡得很巧妙。

「無關風月,我提序等你回」,抒情至極,又輾轉點題,

處處連接此序,真正詞不離題,音不離題。

我個人認為,此處的旋律最為紛繁讓人難以捉摸。

初次聽聞時,僅僅覺得有種昏黃的意境,古老幽情,

而沒有到很讓人感慨的高潮時刻,反倒覺得音律又低了下去,場景加重了顏色。

或許在第一次聽時,覺得有些平淡,甚至我個人認為主旋律有些別扭,

但以上所有都是在接受這曲子的前奏,難免有些生疏,

這也就是傑倫的神奇之處,

讓人越品越有味,越聽越動聽,就像完美的毒葯,層層入味,直到欲不能罷。

所以,當你聽二次,或者是多次反復用心聆聽的時候,

你會驚訝於此曲的優秀之處,

真正的越聽越唯美,越聽越動情,越聽越眷戀。

音樂持續演奏,就彷彿一條無形的絲帶纏繞身心,

墨香入鼻,哀傷深入骨髓,繼而魂牽夢繞。

此時,再次回味,那是一種怎樣的已經阿!

遠離塵事,無關情愛,寂寞的身影書寫下曠世的字端筆末;

旋律更進一步纏綿,原來是主調更加重了哀傷,因此第一次嘗時,才會有小小的朦朧青澀。

傑倫這時候就放開嗓子,在「懸筆一絕」這一句時,

音調加高,但卻更顯悲愴,是一種淺淺的孤獨,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是一種濃濃的哀愁。

「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這人世間的情,究竟用什麼來詮釋?

無法用筆墨書寫,但傑倫和文山卻將其演義得相當貼切,引人入勝。

那麼,該用什麼來形容呢?環環相扣,整首歌情意濃厚,寓情於字,寄情於敘。

傑倫的三字中國風歌曲,我都極為偏愛。

那些黑色音符被他串聯在一起,描述出無數個優美的意境。

這樣的古風歌曲,如今少有人能及,而文山也實在厲害,

不僅憑借他深厚的歷史功底,讓人贊不絕口的文筆寫下了多少個前世今生,情愁糾結?

然而,以上,僅僅是我個人微薄的見解評賞。

我仍舊無法找出什麼詞彙來定義這一首絕贊的歌曲,斟酌了半天,

哀愁,太過普遍;悲愴,又太過深刻;憂傷,又不夠恰當;纏綿,亦不精準;深沉,也無法詮釋……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許我們也無法了解其真正的意境,

但作為聆聽者,或許我們心中的感觸,才是最真實的評析。

㈥ 方文山的《蘭亭序》中,歌詞「懸筆一絕 那岸邊浪尖疊」的典故

應該是來自這個吧:
王羲之書法中影響最大是《蘭亭序》,也是書法史上一段千古傳奇的故事: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歷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褉,曲水流觴,飲酒作詩。曲水流觴,也稱之為曲水宴,被邀人士列坐溪邊,由書僮將盛滿酒的羽觴放入溪水中,隨風而動,羽觴停在誰的位置,此人就得賦詩一首,倘若是作不出來,可就要罰酒三觥。 正在眾人沉醉在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匯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家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集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 這就是名噪天下的《蘭亭序》。序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翌日,王羲之酒醒後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在紙上將序文重書一遍,卻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連重書幾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華。這時他才明白,這篇序文已經是自己一生中的頂峰之作,自己的書法藝術在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發揮。 具體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可以去查查蘭亭序創作背景等

㈦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生物的期末復習題(只要練習題和答案)

一、選一選(每題2分,共40分)

1.下列哪項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特徵( )

A..呼吸 B.需要營養 C.由細胞構成 D.生長和繁殖

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 )

A.液泡 B.葉綠體 C.細胞壁 D.線粒體

3.下列食物鏈正確的是( )

A.草→鼠→蛇→鷹 B.鷹→蛇→鼠→草

C.草←鼠←蛇←鷹 D.鷹←蛇←鼠←草

4.如果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的像位於視野的右下方,怎樣移動載玻片,才可以使像位於視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移動載玻片 B.向右下方移動載玻片

C.向左下方移動載玻片 D.向右上方移動載玻片

5.下列不屬於生態系統的是( )

A.一片農田 B.一個池塘 C.嘉陵江里所有的魚 D.生物圈

6.下列哪種生物可以監測空氣的污染程度( )

A.海帶 B.葫蘆蘚 C.貫眾 D.滿江紅

7.下列不屬於單細胞生物的是( )

A.衣藻 B.水綿 C.草履蟲 D.變形蟲

8.種子植物的幼苗是由什麼發育而來的。( )

A.種皮 B.子葉 C.胚 D.胚乳

9.下列哪組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最少( )

A.10×、4× B.10×、10× C.16×、10× D.16×、40×

10.不屬於保護組織的是 ( )

A.洋蔥表皮 B.番茄果皮 C.葉表皮 D.葉脈

11.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 )

A.線粒體 B.葉綠體 C.細胞壁 D.液泡

12.人的耳朵、眼睛、心臟都屬於( )

A.組織 B.器官 C.系統 D.新細胞

13.絲瓜的花有些不結果是因為缺少花的哪個結構( )

A.雄蕊 B.雌蕊 C.萼片 D.花瓣

14.在「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

A.消耗葉片中的水分 B. 消耗葉片中的有機物

C.消耗葉片中的葉綠素 D.消耗葉片中的無機鹽

15.有些不法分子盜剝名貴植物杜仲的樹皮作葯材,致使樹木死亡,這主要是因為樹皮中的什麼結構遭到了破壞 ( )

A.篩管 B.導管 C.髓 D.形成層

16.在下列植被類型中植物種類最豐富的應該是( )

A.草原 B.熱帶雨林 C.常綠闊葉林 D.落葉闊葉林

17.下列生物中,必須寄生生活在活細胞體內的是( )

A.真菌 B.細菌 C.病毒 D.酵母菌

18.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了( )

A.組織 B.器官 C.系統 D.個體

19.變色龍能隨著周圍環境而改變自己的體色,這說明( )

A.生物能改變環境 B.生物能適應環境

C.生物依賴環境 D.生物能影響環境

20.養魚時在魚缸的底部種上水草主要是為了( )

A.使魚缸好看 B.增加魚缸內的生物數量

C.增加魚缸內的氧 D.增加魚缸內的養料

二、 填填看(每空1分,共20分)

1.在植物的根尖和芽中存在的主要是 組織;葉的表皮主要由 組織構成。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的、含 的和含 的無機鹽。

3.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活細胞的 內完成的;光合作用是在 完成的。

4.根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這個區域生有大量的 。根尖生長最快的區域是 。

5.我們依據生物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可以將生物分為 和 。

6.我們吃西瓜時,會看到有許多的汁液流出,這些汁液來自於細胞結構中的 ;對植物細胞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 。

7.細胞核中遺傳信息的載體是 。

8.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由 組成的外殼和內部的 組成。

9.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10.生物體由小長大是因為 和 。

三、辨是非(共10分)

1.在植物體的根、莖和葉中都有導管。( )

2.病毒對人類只有害處沒有益處。( )

3.一朵花的結構必須包括雄蕊和雌蕊。( )

4.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改變環境。( )

5.植物的綠色部分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

6.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在晚上進行。( )

7.綠色開花植物的植物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 )

8.一塊完整的骨屬於組織。( )

9.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的。( )

10.有毒物質會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傳遞。( )

四、認認圖(共10分)

1.(請將圖中對應結構的數字填在橫線上。共5分)

①玉米種子的胚是由 構成的;菜豆種子的胚是由 構成的。

②胚乳是 ;果皮和種皮是 ;種皮是 。

2.請將下圖中各數字所表示的結構填在橫線上。(共5分)

在葉片的結構圖中,12是 ,13是 ,14是 ,15是 ,16是 。

五、說說看(5分)

1884年,原產於南美洲委內瑞拉的風眼蓮(又名水葫蘆)被送到了美國新奧爾良的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人見其花朵艷麗無比,便將其作為觀賞植物帶回了各自的國家,殊不知繁殖力極強的鳳眼蓮便從此成為各國人們大傷腦筋的有害植物。在非洲,鳳眼蓮遍布尼羅河;在泰國,鳳眼蓮布滿湄南河;而美國南部沿墨而哥灣內陸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層層的鳳眼蓮堵得水泄不通,不僅導致船隻無法通行,還導致魚蝦絕跡,河水臭氣熏天;而我國的雲南滇池,也曾因為水葫蘆的瘋狂蔓延而被專家指稱患上了「生態癌症」。

閱讀上述材料,請你用自己所學知識分析此材料中的現象。

六、歸歸類(共5分)

上圖是小明在自己周圍所調查到的生物,請你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將它們歸類。

七、做一做(共10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吃到蒜黃,它之所以呈現黃白色,是因為蒜黃在黑暗環境中生長的,葉片細胞中缺少葉綠素。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葉綠素形成的條件。

實驗材料:蒜黃

提出問題: (1分)

做出假設: (1分)

制定計劃:實驗中的變數是 。(1分)

方法步驟(2分)

條件
實驗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結論: (1分)

參考答案

一、選一選

1~5 CDABC 6~10BBCDD 11~15BBBBA 16~20BCABC

二、填填看

1.分生,保護 2.氮,磷,鉀 3.線粒體,葉綠體 4.成熟區,根毛,伸長區

5.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6.液泡,細胞壁 7.DNA 8.蛋白質,遺傳物質

9.細胞 10.細胞分裂,細胞生長

三、辨是非

1~5 √××√√ 6~10 ×√××√

四、認認圖

1.①3、4、5、6 ; 7、8、10、11

②2 ; 1 ; 9 。

2. 葉脈, 上表皮, 葉肉, 下表皮, 氣孔。

五、說說看

分析中只要提到「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的觀點即可。

六、歸歸類

第一種:

植物:月季、衣藻、銀杏、仙人球

動物:魚、狗、鳥

其他生物:蘑菇

第二種:

陸生生物:月季、銀杏、仙人球、狗、鳥、蘑菇

水生生物:衣藻、魚

七、做一做

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嗎?

做出假設:光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

制定計劃:實驗中的變數是光。

方法步驟:取20株相同的韭黃,分成兩組,一組放在房間里,用紙箱子罩住,一組放在陽光下,給兩組韭黃定時澆水;連續培育一周。

條件
實驗結果

實驗組
有光
葉片為綠色

對照組
無光
葉片為黃白色

、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在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中,最早開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點不包括

A、過著定居生活 B、會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會種植莊稼

3、標志著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戰大敗蚩尤

C、湯戰勝桀 D、盤庚遷都到殷

4、西周實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結成部落聯盟 B、「公天下」變成「家天下」

C、天子為鞏固其統治 D、為削弱地方諸侯力量

5、成語的來源以及構成形式復雜,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見於歷代典籍。富含許多古人的智慧結晶,也可視為先民生活的歷史寫照。下列成語中與我國春秋戰國歷史有關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紙上談兵③風聲鶴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們最早可以用到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秦漢時期

7、史料記載:孔子朝罷歸來,家人報告:「馬廄失火!」孔子聽後,問「傷人乎?」這則故事體現出孔子倡導並實踐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愛」、「非攻」 D、「無為而治」

8、孟子認為「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他的觀點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發展林業
C、要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D、要合理開發自然資源

中華傳統醫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回答9-11小題。

9、很早時候,我們先民就總結出食「五穀雜糧」有益於健康的養身之道。我們知道,「五穀」農作物的齊備是在

A、夏朝時期 B、商周時期

C、春秋時期 D、秦漢時期

10、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它是由 總結出來的

A、扁鵲 B、黃帝

C、華佗 D、張仲景

11、東漢末年,出現了一部全面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的書籍

A、《齊民要術》 B、《水經注》

C、《綴術》 D、《傷寒雜病論》

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塊秦代十二字磚,磚上刻有「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無飢人」 (見下圖)。請回答 12—13小題。

12、根據我們學過的有關文字演變知識可以判斷,這塊方磚上的文字應該屬於

A、銘文 B、大篆

C、小篆 D、隸書

13、為秦朝「海內皆臣」格局最終形成奠定基礎的關鍵戰役是

A、城濮之戰 B、長平之戰

C、桂陵之戰 D、巨鹿之戰

14、西漢初年曾經出現過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盛世局面。當時,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課題是

A、提倡節儉 B、發展農業生產

C、以德化民 D、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15、漢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統在軍事方面的主要表現包括①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將竇固、竇憲北擊匈奴③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④呼韓邪單於向漢稱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國鼎立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

A、赤壁之戰曹操敗北 B、曹丕定都洛陽

C、劉備在成都稱帝 D、孫權稱王建立吳國

17、自北魏孝文帝以後,北魏皇帝死後的謚號多採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這其中主要是因為他們

A、與漢族貴族聯姻 B、採用了漢族的官制

C、學習漢族的禮法 D、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了漢族姓氏

18、下列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不屬於東漢時期取得的是

A、蔡倫改進造紙術

B、祖沖之把圓周率數值計算小數點以後的第7位數字

C、數學名著《九章算術》的出現

D、張衡製成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

19、下列圖片內容,反映了南北朝民族融合這一歷史特徵的是

20、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獲准將我國河南省的安陽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33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也是河南省第二處世界文化遺產。河南省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應該是

A、龍門石窟 B、雲岡石窟

C、秦兵馬俑 D、青城山、都江堰

二、判斷題(請判斷下列各小題中同學間對話是否正確。正確的在小題後括弧內打上「√」,錯誤的打上「×」。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1分,共4分)

21、甲同學:齊桓公能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知人善任,是這樣的嗎?

乙同學:是這樣的。當時他任用伊尹為相,通過改革,使齊國國富兵強。 ( )

22、甲同學:佛教是當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發源地在哪裡呢?又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呢?

乙同學:它起源於印度,應該是在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的。 ( )

23、甲同學:書上講,吳國船隊曾達到夷洲,這件事情還能告訴我們哪些歷史信息呢?

乙同學:首先,當時稱為夷洲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台灣地區,這說明台灣地區和內地早已有交往和聯系。其次,說明當時吳國的造船業比較發達,這有利於海上交通的發展。 ( )

24、甲同學:我知道,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家,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那麼,書法是在什麼時候成為一種藝術的呢?

乙同學:應該是在西晉的時候。 ( )

三、列舉題(本大題2小題。其中,25小題6分,26小題4分,共10分)

25、文物鑒賞需要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化修養,通過本期的學習,你能對下列文物知道多少呢?請在下列各文物圖的右旁列出你解讀的相關歷史信息(如文物名稱、出土地區、用途或文物價值等,要求至少列出兩條)。(6分)

26、我國古典名著是中華文化寶藏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我們增益智慧、提升修養的良好土壤。請舉出下列兩部古典名著的作者和一條你所了解的其它相關歷史信息(如內容、特點、歷史價值等)。(4分)

《離騷》—作者:

其它:

《史記》—作者:

其它:

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現代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說:「書籍被燒,其實還在其次,春秋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材料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材料三: 東漢畫像磚(見右圖)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擊」指的是哪一事件?(1分)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麼歷史現象?(1分)當時為什麼能出現這種現象?(2分)

3)材料二反映的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麼呢?(2分)推行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1分)

4)材料三反映的歷史現象和材料二又有什麼聯系?(1分)

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絲綢之路的路線示意圖

材料二:西漢的疆域圖

仔細閱讀材料一,你能否將圖中所標序號代表的絲綢之路經過地區名稱填在( )中?(4分)

示例:

① ( 長安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2)對開通絲綢之路功勞最大的是誰?(1分)

3)對材料二中斜線覆蓋區域,西漢政府採取了怎樣的措施?(2分)這一措施有何歷史意義?(1分)

4)對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兩幅圖,你認為絲綢之路對西漢疆域的形成產生了什麼影響?(2分)

四、問答題(本大題2小題。其中第29題14分,第30題12分,共26分)

29、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請回答:

1)在歷史學習中,通過對歷史現象之間聯系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准確、清晰地認識歷史,發現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

請看下列兩幅圖,它們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個「大變革時代」中出現的歷史現象,你能將下列解釋它們之間聯系的相關說明,按照你發現的歷史規律排列嗎?(請將英文代號填寫在相應數字序列後)(5分)

A、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田地變成私田出租。

B、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

C、各國掀起變法運動。

D、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成農民。

E、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

1) 圖2中,商鞅舌戰對象代表的是哪個階級?(2分)

2) 你認為,商鞅變法中哪些內容會損害這些「守舊群臣」的利益?(至少舉出兩條說明)(4分)

3) 你怎樣來認識商鞅變法的重要意義?(3分)

30、《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rěn,豐收),則數郡忘飢。……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請回答「

1)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區?(1分)

2)江南的自然條件有哪些優勢?(2分)

3)這一時期江南經濟得以開發的政治基礎有哪些?(3分)

4) 你能用史實說明「民勤本業」表現在哪些地方嗎?(至少舉出兩條說明)(4分)

5)這一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2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C
A
D
B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C
D
C
B
B
A

二、判斷題(本大題4小題,共4分)

21、×22、√23、√24、×

三、列舉題(本大題2小題,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辭),河南安陽出土(甲骨文記錄的內容非常廣泛,是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材料,也標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文物二:三星堆青銅立人像,廣漢三星堆出土(反映與商朝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三星堆」文化)。文物三:戰國編鍾(曾侯乙編鍾),湖北隨州出土(體現出我國古代工匠的高操技藝,也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

26、(4分)《離騷》:屈原,是研究戰國時期詩歌發展的重要材料(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

《史記》:司馬遷,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2小題,共20分)

27、(10分)1)秦始皇焚書坑儒。(1分)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議。(2分)2)「百家爭鳴」(1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急待解決,各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並互相爭論。(2分)3)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2分)不同點: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學說的讀書人。(1分)4)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促進了漢代教育的發展。(1分)

28、(10分)1)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亞⑤歐洲(4分)2)張騫(1分)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2分)從此,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新疆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4)正是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西域各國與西漢的聯系,漢朝與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西域各國也紛紛歸附漢朝。(2分)

五、問答題(本大題2小題,共26分)

29、(14分)答: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 。(5分)2)奴隸主貴族(階級)(2分)3)(列出兩條變法內容即可)(4分)4)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3分)

30、(12分)答:1)「江南」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等地)(1分)2)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等(2分)3)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等(3分)4)如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農業技術發展;小麥種植推廣到江南等(列出兩條即可)(4分)5)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2分)

可以嘛?

㈧ 關於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有什麼典故

一、典故: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二、人物簡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少從叔父,後又從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後世尊稱為「書聖」。
據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