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意思
① 寓言的意思是什麼
這篇寓言的意思是:①沒有正確的方向,很難達到目標;②沒有正確的方法,回「橫著爬」答是很難實現理想的;③沒有正確的態度,不自查原因,一味責怪別人指導錯誤,最終無濟於事;④幫助別人要從實際出發;⑤提建議要有真誠的態度;⑥指導別人要具體。
②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寄託
寓 yù
〈動〉形聲。從宀,禺( yù)聲。宀,表示房屋。本義:寄居,寄住。
寓,寄也。——《說文》
1. 原指寄居,後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居。~所。~舍。~邸。
2. 住的地方:公~。客~。
3. 寄託:寄~。~目(過目)。~言(a.有所寄託的話;b.用來說明某個道理的小故事)。~意(語言文字中所寄託或暗含的意思)。
《韻會》元具切,音遇。《說文》寄也。(寓) 寄也。方言曰。寓、寄也。左傳曰寓書。史記曰木禺、龍禺者、寓之叚借也。從宀。禺聲。牛具切。四部。
寓言 yù yán
釋義:1.有所隱含的語言。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引證解釋:
1.有所寄託的話。《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
2.指托辭以寓意。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元祐 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倖,而意及兵戍。」 明 王瓊 《雙溪雜記》:「後世山林隱逸之士有所紀述,若無統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廣見聞而資智識。」
3.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文學含義:
寓言是帶有諷刺或勸解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簡單的故事中,藉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語言簡潔干練。是以假託的故事或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進行勸喻、諷刺的文學作品。特點: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為人,也可為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修辭手法。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常用片語:
寓處、寓邸、寓公、寓居、寓目、寓所、寓言、寓、寓齋、公寓、寄寓、寓居、流寓、書寓
伊索寓言、隨寓而安、詠桑寓柳、寓意深遠、寓意深長、游心寓目、寓氏公主、寄興寓情、
詞語解釋舉例:
1.寓處 yù chù:住處、住所。
2.寓居 yù jū: 寄居;僑居。
3.寓意 yù yì: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③ 什麼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3)寓言的意思擴展閱讀
寓言故事兩則
1、狐狸與野豬
狐狸剛逃過獵人的追捕,好不容易才敢停下來歇會兒,旁邊卻傳來「咔嚓咔嚓」的聲音。
狐狸回頭尋找,原來是野豬在路旁的樹幹上磨牙。狐狸驚跳起來:「獵人又來了嗎?」
野豬說:「沒有呀。」
狐狸不明白:「這里沒有獵人,也沒危險,你為什麼要磨牙?快歇會兒吧。」
野豬搖搖頭說:「我就是要趁現在多磨幾下,一旦危險來臨了,就沒磨牙的工夫了,那時我就可以用這些磨好的利牙對付敵人啦。」
狐狸明白了,自己平時不做准備,見了獵人才這么驚慌的。
2、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裡去梳洗打扮。
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
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准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寓言
④ 寓言的寓是什麼意思
「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解析:寓言的意思說是:有所隱含的語言,所以取「寓」的基本解釋里的第三個意思:寄託 。
寓言:[ yù yán ]
解釋: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寓言
[ yù yán ]
基本解釋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等。
寓基本解釋:
寓[ yù ]
1、原指寄居,後泛指居住:寓公(古代指寄居他國的官僚貴族;後泛指失勢寄居他鄉的地主紳士等人)。
2、住的地方:公寓。
3、寄託:寄寓。寓言(有所寄託的話;用來說明某個道理的小故事)。
(4)寓言的意思擴展閱讀:
文言版《說文解字》:寓,寄也。從宀,禺聲。庽,寓或從廣。
白話版《說文解字》:寓,寄居。字形採用「宀」作邊旁,採用「禺」作聲旁。庽,這是「寓」的異體字,字形採用「廣」作邊旁。
相關詞彙解釋:
1、公寓[gōng yù]
分戶居住的多層或高層建築,有若干成套的單戶獨用的房間,設備較好。
2、寓意[yù yì]
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裡所寄託、隱含的意思:寓深遠。
3、寓居[yù jū]
居住(多指不是本地人):他晚年寓上海。
4、寓目[yù mù]
過目:室內展品我已大致寓。
5、寓所
[yù suǒ]
寓居的地方。
⑤ 寓言什麼意思是什麼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寓言的特點: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2]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在中國,寓言註定是一種弱於並低於歷史的寫作,因為它是與先秦哲學家的佚事寓言寫作相聯系的。其源頭是非儒家的道家「異端」。然而寓言式閱讀又是儒家文人的常見閱讀模式。在這模式中,讀者意識到故事的小說性質,因而不把它看做真實的歷史。這些小說真正具有意義是在其說教和哲學的層面上。它們可以為讀者帶來一堂道德課。關於奇異夢境、螞蟻、狐狸或龍的故事都不會被認為是真實的,盡管它們也許都貌似使用了一些歷史修辭的技法。一旦不屬於歷史真實范疇,那它們就只能屬於寓言的范疇了。比如《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可以被讀成一個道家的寓言,它們旨在暴露儒家所追求的忙碌人生是無意義的,從而指出真正的道的所在。同理,《毛穎傳》也可以被讀成儒家的寓言,講的是臣子與國君的關系問題。它批評國君在對待這個年邁而忠誠的臣子時表現出的無德。對一個富於攻擊性的儒者來說,道家與佛家的寓言仍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時,「寓言這一術語在傳統中國批評中並未得到廣泛的接受」①。
如果一個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讀成歷史,也不能讀成寓言,它就是無意義的、微不足道的、怪異的、誤入歧途和顛覆性的。這就是許多小說敘事的命運,因為它們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碼中得到理解。這樣,我們觸及了「幻想」這一問題,它意味著對文本和閱讀過程的一種不確定態度。
⑥ 寓言是什麼意思
寓言是來一種文學作品體自裁,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文學作品,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記載莊子言行的《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6)寓言的意思擴展閱讀
寓言作用
值得讓人細細咀嚼個中道理,這也是寓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由於寓言是象徵式的語言藝術,一可寄寓抽象事理,二可明哲保身,因此寓言在戰國時代蓬勃發展,戰國時代諸子以著書立說、拜訪游說,以干諸侯,雖然可以高談闊論,但卻需要非常謹慎。
因為游說的對象都是王侯、公卿,如果出語不慎,很可能會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要保全自身,又要排難解紛,使君主有所省悟,設寓說理或勸諫便是最好的方式。
無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縱橫家都廣泛採用,甚至學者說,「一部戰國寓言史,便相當於大半部的戰國思想史」,研究先秦各家寓言中所寄託的道理,確實便可從中了解各家的思想內容,說它如同「半部戰國思想史」其實並非誇大,所以寓言深值探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寓言
⑦ 「寓言」是什麼意思
寓言[ yù yán ]
釋義:
1、有所隱含的語言。
2、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內刺或勸戒的容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⑧ 寓言什麼意思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回、教育或諷刺目的。答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