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焚琴典故

焚琴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7 00:41:26

成語故事里的音樂典故

四面楚歌 秦朝滅亡以後,反秦將領中勢力最強大的西楚項羽和漢王劉邦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爭權斗爭。在戰爭進行的最後一年,劉邦會同韓信、彭越等追擊項羽,將其圍困在亥下,此時項羽的軍隊已經不多,糧草也完了,劉邦和諸候的軍隊將其包圍了里里外外好幾層。半夜裡忽然聽見四面漢營中都在唱起楚地民歌,全部項羽在大吃一驚說:「漢軍已經把楚地全部佔領了吧?那為什麼楚地的人這么多呢?」其實這里漢軍的計策,故意唱起楚歌來嚇唬項羽,動搖其軍心。現在多用這句成語來比喻陷入四麵包圍,孤立無援,身處絕境,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攻擊。 濫竽充數 戰國時,齊宣王愛聽吹竽,但是他不愛聽獨奏,最喜歡三百個樂師一齊吹竽,聽起來才覺得過隱。有一位南郭先生,知道這件事後,也背著竽來見齊宣王,請求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非常高興。但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吹竽,每次演奏的時候,他就雙手捧竽,腮幫子鼓鼓的,臉漲得通紅,裝出很賣力的樣子,還不時地晃動著頭,其實他根本沒有吹出聲來。有時裝過了頭,會突然冒出一二聲刺耳的高調聲來,他總是說是自己吹的,就這樣,這個冒牌的樂師和其它的樂師一樣,享受很高的待遇。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 王繼位。齊王也喜歡聽吹竽,但是他和其父不同,他喜歡聽獨奏,他叫三百個樂師一個一個地吹。此時南郭先生知道再也混不下去了,於是就悄悄溜之大吉。 人琴俱亡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王子猷(即王徽之),二兒子王子敬(即王獻之)。兄弟二人自幼形影不離,情同手足。他們同在一塊讀書學習,後來兩人又一起生病。王獻之病死後,王徽之前往他家吊喪。走進靈堂後,他先坐在靈床上痛哭,當看見弟弟生前所彈的琴放在一旁時,便觸景生情,取過琴來彈,卻始終調不好弦。於是,他把琴摔在地上,悲傷地說道:「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失去了。」 這句成語是說人和琴都沒有了,後來用以表示看到故友的遺物而觸景生情。

Ⅱ 誰知道焚琴煮酒的典故

蒸鶴因無菜,焚琴為酒
比喻那些粗俗之人糟踏美好的東西。

Ⅲ 煮鶴焚琴的成語故事

焚琴煮鶴

【拼 音】:fén qín zhǔ hè

【解 釋】: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 處】:宋·洪適《滿江紅》詞:「吹竹彈絲誰不愛,焚琴煮鶴人何肯?」

Ⅳ 焚琴煮鶴是出自哪兩位古人的故事

【解釋】: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處】:宋·胡仔版《苕溪漁隱叢前權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並非真有其事,談不上出自那位古人。

Ⅳ 焚琴煮鶴.出自那個典故下一句是什麼

焚琴煮鶴一詞,出自宋·胡仔《苕溪漁隱叢前集》卷二二引《西清詩話》:「內義山《容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後多被文人騷客用來比喻附庸風雅糟蹋美好的事物。馮夢龍就在「賣油郎獨占花魁」里留下過「焚琴煮鶴從來有,惜玉憐香幾人知」的詩句。數百年後的武俠小說家梁羽生,也寫下過「焚琴煮鶴情何忍,掘寶懷珍意自傷」。

Ⅵ 誰知道焚琴煮酒的典故

蒸鶴因無菜,焚琴為酒 比喻那些粗俗之人糟踏美好的東西。

Ⅶ 半面妝的典故

今天看電視,偶然聽到一首歌,叫《半面妝》。迅速想起徐昭佩,傳說很美麗的一個女子。現在的「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也是說的她。
不知什麼時候徐娘成了漂亮人了,或許她真的漂亮,想想也是,人家好歹是妃子,太難看了也說不上去。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是講徐娘並非美若天仙,不過文章中好像也沒說徐娘長得難以入目,都是猜測而已。
徐昭佩這個人實在不討我喜歡,中國古代儒生也都不喜歡她。可是反過來,我也不喜歡中國古代的儒生,尤其是朱老夫子。雖然從來沒有明稱他們為腐儒,但是心裡是很以為然的。
把歌詞貼上來:
夜風輕輕吹散燭煙
飛花亂愁腸
共執手的人情已成傷
舊時桃花映紅的臉
今日淚偷藏
獨坐窗檯對鏡容顏滄桑
人扶醉月依牆
事難忘誰敢痴狂
把閑言語花房夜久
一個人獨自思量

世人角色真是為謊言而上
她已分不清哪個是真相
發帶雪秋夜已涼
到底是為誰梳個半面妝

歌詞和MV都滿不錯的,中國風的。曲子我不作評價,而且確實和徐昭佩沒什麼大的關系,只不過借半面妝做個題目罷了。
扯會話題來說,欣姐說徐昭佩有些像阿榴,都是半面妝。不過阿榴之所以梳半面妝飾因為她只有一半可以示人,算得上面容姣好,另一半......而徐昭佩完全不同,根據幾千年來人們一致認為她就是個美女,她之所以梳半面妝完全是因為藐視(蔑視?)她的夫君南朝梁元帝蕭繹。因為蕭繹「渺一目」。
說些題外的話,我倒是及其佩服南朝蕭氏,這家的遺傳基因那是相當的好,個個都極有才華,藝術家什麼,出了一個又一個,就是對政治不感興趣。做個文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帝王。《昭明文選》的編者就是蕭氏的一個太子,然,只是居太子之位就病逝了,不知道當起皇帝會怎麼樣。還有南朝蕭氏有幾個皇帝的死法......不說了,極不體面。我也是頭一遭聽說皇帝還有這種死法。
徐昭佩是一個極其驕傲的女人。就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女人。開始的時候她是瞧不起自己的夫君,況且那時候蕭繹還不是帝王,她又是將門之女,我們都知道,世家的孩子,總是驕傲而敏感的,這個女人也不另外。所以她看不起蕭繹。蕭繹當時為湘東王,也是手握重兵鎮守江陵。身為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她也敢藐視,這個女人真是不一般的驕傲。她大概是想:我徐昭佩既是將門之女,又貌美如畫,才貌雙全。你蕭繹雖然是皇子,可是你身份能比我高多少?還瞎一隻眼睛。
即使不能說蕭繹高攀了她,她也認為他是配不上自己的。
再說蕭繹的父親。 梁武帝滅了南齊,開始也注意勵精圖治、體察民生,但他有一個不能說是弱點但是放在他身上就是弱點的弱點,就是尊信佛教,相傳現在和尚頭上留戒疤,就淵源於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贖身,折騰下來把國庫都花一窮二白。除了天天誦經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講經說法,夜以繼日。那時全國僧尼幾乎佔了全國人口的一半,梁武帝再也沒有統一中國的志氣了,終於釀成了侯景之亂。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亂平定後,蕭繹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也被封為貴妃。
至此,蕭繹才算是真正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成為了一個主角。徐昭佩也跟著自己的夫君進入了權力的中心。
後宮,從來就是一個聚集了陰謀與凄涼的地方。尤其是像徐昭佩這樣的女人,為了報復她之前的蔑視,梁元帝很少去她那裡。
他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湘東王了,他已經十九五至尊的皇上,龍椅上那個人們見了要呼萬歲的君王。他三宮六院,他不去她那裡,自然有的是女人翹首期盼他去。
心高氣傲的徐昭佩心裡漸漸荒涼了,她明白這個君王,作了這么多年她的丈夫,到底還是不愛她,莫說寵而不愛,連寵也不寵,她只是掛著一個貴妃的牌子,被釘死在那高高的貴妃位上。
她絕望了,又從絕望中滋生出一種叫做恨的東西,其實也不算恨,終其因為她愛的那個男人不愛她,所有的恨都是因為愛而生。
她開始瘋狂地報復。每當知道皇帝要來,必定在化裝時只化半邊臉龐,以羞辱這獨眼真龍,她的理由是一隻眼睛只能看一半。元帝一見,龍顏大怒,拂袖而去。還「妃性嗜酒,多洪醉,帝還房,必吐衣中。」
這只是一小部分,前面說,我不喜歡徐昭佩,就是因為後面的一些事情,如果只有前面一部分,我只是同情她,甚至還覺得這個女子好歹還是有些骨氣的,你既這么長時間不來,不如徹底不來,何必再來,指望我滿心歡喜受寵若驚地歡迎你么?但是後面的事情發生了。
她先後與遙光寺的智通和尚、蕭繹的隨從暨季江、美男子賀徽等人私通。年近不惑的徐妃找到一位眉目俊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時還自遮遮掩掩,後來居然公開來往。有人曾開玩笑地問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無隱諱地回答:"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皇帝不幹了,明目張膽地給我戴綠帽子?真當我好脾氣?讓天下人恥笑?蕭繹借口另一個寵妃的死是徐妃下的毒手,逼她自殺,她只好投了井。蕭繹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屍體撈起來送還她娘家,聲言是"出妻"。
《南史》記載: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於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屍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
其實說到最後,徐妃還是了解皇上的。當年她酗酒時,侍女們生怕徐妃的這一招,會使王爺反感。但徐昭佩卻根本不在乎:"王爺父子講仁義,說道德,斷乎不會因這樣的小事焚琴煮鶴,頂多隻不過是逐出宮會,眼不見心不煩,這樣倒也好了。」最後也自知難逃一死,自己自盡了。
說到底,這一場婚姻中,或者說政治聯姻中,兩個人都輸了。徐昭佩先把蕭繹推開,然後又去巴結他。最終不得其所。但我個人卻認為,在這場婚姻中,最受傷的是梁元帝,是徹底地傷了,一輩子都沒緩過來了。作為一個君王,或者作為一個文人。他的修養,學識,氣度都很好,就是相貌有缺陷。可是這場婚姻中,因為他的相貌,卻將他已開始就置於了劣勢,如果後來他沒有當上皇帝,還不知道後來會怎麼樣。
這場婚姻,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還是徐妃說得好:「逐出宮會,眼不見心不煩,這樣倒也好了。」真的,這樣倒好了。
只是我時常會想,當徐昭佩終於死了。蕭繹躺在諾大的皇宮中,會不會感覺孤獨,這個女人,好歹明著瞧不起他,與他對抗,而暗地中,寂寂深宮中,有多少人瞧不起他,卻不敢說。他這一生,是很難找到一個愛他卻不怕他的女人。

Ⅷ 有關音樂的成語典故 一定要是典故~

鳴琴垂拱復:比喻無制為而治
鳴琴而治:比喻政簡刑輕,無為而治
伯牙鼓琴:比喻作品的高妙及知音的心心相印
破琴絕弦:比喻知音斷絕
戴逵破琴:比喻不屈從權貴
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或講話不看對象
琴高乘鯉:以指登仙之事
琴心相挑:指以琴聲傳達自己的情意,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
焚琴煮鶴:比喻煞風景的事,也作煮鶴焚琴
布鼓雷門:比喻在高手面前賣弄本領,貽笑大方
緊鑼密鼓:指事前緊張的准備工作
暮鼓晨鍾:比喻使人覺悟的言論.
枹鼓相應:比喻配合緊密
大鑼大鼓:大張旗鼓,大肆宣揚
大張旗鼓:比喻規模、聲勢浩大
擂鼓鳴金:比喻大張其事
鑼鼓喧天:形容氣氛熱鬧非凡
鳴鍾列鼎: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黃鍾大呂:形容音樂或文辭正大、庄嚴而高妙
黃鍾毀棄: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Ⅸ 「焚琴煮鶴」是成語嗎什麼意思還是有什麼典故

焚琴煮鶴是成語。

【解釋】: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自版】:宋·胡仔《苕溪漁權隱叢前集》引《西清詩話》:「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背山起樓,燒琴煮鶴。」

譯文:義山《雜纂》,品目幾十,大概是因為文王滑稽的。其一是殺風景,對清泉洗腳,背山建樓,燒煮鶴彈琴。

(9)焚琴典故擴展閱讀:

近義詞

1、焚琴鬻鶴

【解釋】:猶焚琴煮鶴。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自】: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為,不圖出之改之。」

譯文:把琴賣掉鶴,北方佬所為,沒想到出來的改變的。

反義詞

1、趙歌燕舞

【解釋】:當時的趙國的歌曲和燕舞的舞蹈,是那個時代的兩個領域兩之最!比喻一種事物美好到一定程度,贊美之意。

【出自】:無名氏《趙王·趙簡子》趙王與燕王在大殿之中賞樂歌舞曰:「真可謂是趙歌燕舞,趙歌燕舞!」

譯文:趙王與燕王在大殿的中欣賞音樂歌舞說:「真可以說是趙歌燕舞,趙歌燕舞!

Ⅹ 請問大家誰知道焚琴煮鵝的典故

就是現在有些人為了嘴上的享受,不惜損毀珍貴的東西,就像為了解饞而去投毒來抓天鵝。如果煮雞沒有柴,甚至會用祖宗的骨頭點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