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願的典故

願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6 16:26:05

『壹』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運用了什麼典故有何作用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里用了西漢傅介子的故事

由於樓蘭(西域國名)王貪財,屢遮殺前往西域的漢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

意思是說,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此詩末兩句藉此表達了邊塞將士的愛國激情。「願」字與「直為」,語氣斬釘截鐵,慨當以慷,足以振起全篇。這是此詩點睛結穴之處。

原詩: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釋義: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像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1)願的典故擴展閱讀:

從「天山雪」開始,點明「塞下」,極寫邊地苦寒。「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這里的雪不是飛雪,而是積雪。雖然沒有滿空飄舞的的雪花(「無花」),卻只覺寒氣逼人。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餘三季(尤其冬季)的寒冷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這兩句是舉輕而見重,舉隅而反三,語淡意渾。同時,「無花」二字雙關不見花開之意,這層意思緊啟第三句「笛中聞折柳」。「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

這句表面看是寫遍地聞笛,實際話外有音,意謂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於「笛中聞」。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徵,「無花」兼無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這四句意脈貫通,一氣直下,措語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詩之開篇,前人未具此格。

本詩的結尾雄壯有力,與前面六句的烘托之功是分不開的。沒有那樣一個艱苦的背景,則不足以顯示如此卓絕的精神。此詩所以極蒼涼而極雄壯,意境渾成,是因為有了前六句的鋪墊。

『貳』 惟願君心似我心 這句出自哪個典故、全文是什麼

出自《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是北宋李之儀的一首詞,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全詩是: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幾時滅,但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意思是:我住長江源頭,君住長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見你,卻共飲著一條長江水。這條江水何時止,這份離恨何時息?只願你心像我心,我定不會負你的相思意。

李之儀這首《卜運算元》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沉真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這首詞的結尾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的友誼,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友誼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叄』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的典故

出自 晚唐 白居易的長恨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在天願作比翼鳥專 在地願為連理枝

《長恨歌》是屬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陝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借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肆』 本願的典故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盤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伍』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源於何典故

長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陸』 我願化身石橋,這個出自什麼典故

劍雨中阿難說的,杜撰的

佛教愛情故事真實情況是:

摩登伽女的誘惑

阿難陀年輕貌美,因此所引起的麻煩也很多,有一次阿難陀持缽到舍衛城街上乞食,歸途中經過一口井旁,有一個首陀羅種姓的姑娘正在那裏汲水,他覺得口渴,就走上前去說道:
「姑娘!請布施我一瓢水!」
姑娘抬起頭來,一看是一位庄嚴的少年比丘,並且她認識他是阿難陀,她看看自己的裝束,很害差的說道:
「尊者!我並不是憐惜一點水,我實在是一個下賤的種姓,怎有資格供養你?」
阿難陀一聽,就安慰她道:
「姑娘!我是比丘,沒有貴賤上下的分別心!」
姑娘很高興的把剛汲上來乾凈的水供養阿難陀,阿難陀喝過後,說聲謝謝,就靜靜的走開了。
正在情竇初開的妙齡姑娘,情不自禁的目送著阿難陀的背影,那王族出身的崇高儀表,那溫和的語言,像是在她白紙般的心靈上濃濃的畫了一筆,永遠無法擦掉。甚至她妄想到假若能夠嫁給他,不知多麼的幸福!
姑娘回到家裏,就像失魂落魄一樣,茶飯不思,懶於工作,整天睡在床上沈思妄想。母親問她,起初她不肯說,再三追問,她要求母親請阿難陀到家裏來,她希望他能做她的丈夫。母親想想也沒有辦法,已經出了家的比丘,而且是王族的種姓,怎麼可以招贅他為婿?但心愛的女兒不能不顧,她請了會念魔咒的外道,想等阿難陀出外托缽經過她門前時,就以魔咒迷惑他。
魔咒有靈感沒靈感這是不知道的,但阿難陀不能忘記這位姑娘也是真的!他經過她家的門前時,姑娘向他微笑,向他招手,他就昏昏迷迷的進入姑娘的家裏,姑娘又喜又羞不知所以,這時的阿難陀想到自己是受過具足戒的比丘,他憶念起佛陀,佛陀的威力加被到他,智慧頓然生起,像是給佛陀如風一般的護著,他回到祗園精捨去了。
第二天阿難陀靜下心來,在城裡托缽,奇怪的是那個姑娘穿著新衣,掛著花鬘,站在路上等候阿難陀,她一見阿難陀,就像飛蛾追隨燈火一般,一直跟在他的身後不肯離開。阿難陀急得沒有辦法,回到精舍告訴佛陀,佛陀叫他把姑娘叫來,佛陀要親自和她講話。阿難陀只得又回到門口,見到那個姑娘,阿難陀就問她道:
「你為什麼老是跟著我?」
「你真傻,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佛陀說要見你,叫你跟我來!」
一聽到佛陀要見她,她的心裡一驚,但是為了要獲得阿難陀,不得不鼓起勇氣去見佛陀,佛陀見到她就說道:
「阿難陀是一個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須先要出家修行一年才行,你願意嗎?」
「我願意,佛陀!」姑娘意外的覺得佛陀真慈悲,這麼容易就成全她,她也就很快的認許!
「依我的法出家,必須要父母的允許,你能叫你的父母來為你證明一下嗎?」
佛陀沒有為難人,佛陀的條件都很容易做到,姑娘隨即回去把母親找來,母親在佛陀座前也歡喜說好,讓姑娘先出家修行然後再和阿難陀結婚。
姑娘為了想做阿難陀的妻子,非常高興的剃發染衣,做了比丘尼。她很熱心地聽佛陀說法,也很精進的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在比丘尼的教團中,和眾比丘尼們共同經營著佛化的生活。
姑娘慾海痴情的心,一天一天的平靜下來,還不到半年的出家生活,使她知道過去執著愛情是可恥的行為。
佛陀常常宣說五欲是不凈之法、眾苦之源。愚痴的飛蛾,自己投火燒死;無知的春蠶,自己作繭自縛,去除了五欲,內心才能清凈、生活才能安寧。
現在的她,已經體會到自己迷戀阿難陀,完全是不善不凈的思想。她很後悔,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淚懺悔著說道:
「佛陀!我已從夢中醒來,我不會像過去那麼愚痴胡來,我此刻所證悟的聖果,或許超過阿難陀比丘,我非常感激佛陀,佛陀為了度化我們這些愚昧的眾生,真是用盡種種的苦心與方便!今後我願永遠做一個比丘尼,踏著佛陀的足跡,做一個真理的使者!」
佛陀懇切的教化,終於打動了她那敏感的少女心,醒悟地回到清涼的天地,成為一個模範的比丘尼!
這位姑娘的名字,就是有名的摩登伽女,佛陀讓一個下賤的首陀羅種姓的女孩子出家,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消息傳出去以後,不少人批評反對,但大聖的佛陀,反而說出四姓平等的主張,百川流入海洋,四姓出家同為釋氏,摩登伽女為了愛戀阿難陀的英俊,而轉禍為福的佳話,在僧團中留下千古的美談!參考資料:星雲大師著《佛陀十大弟子傳——阿難陀》

『柒』 願為走狗拜青藤典故

"願為青來藤門下走狗"齊白石,和鄭板橋極自其推崇徐渭,以至於分隔兩朝的兩位藝術大家都說出了這般極其自貶的話。徐渭有點像梵高,生前又窮又狂,死後卻名聲遠播。而且他的才幹不限於此,他不但是畫家,還是文學家,軍事家。他曾是胡宗憲最看重的幕...

『捌』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什麼歷史典故

這個智謀故來事開始於《三國演源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結束於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諸葛亮草船借箭以後,又不謀而合地與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營的作戰方案。恰在此時,已投降曹操的荊州將領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來到周瑜大營詐降。心如明鏡的周瑜又裝聾賣傻,將計就計,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裡,周ふ

『玖』 泓願有什麼典故

泓~弘
弘願,泛指宏大的誓願。見「宏願」。宏,即大的意思,願指心願,意思是宏專大的心願。
引證屬解釋:
謂拯救一切眾生的大願。
唐 窺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若諸菩薩先於菩提發弘願已,欲勤修學。」
唐 王勃 《兜率寺浮圖碑》:「兆基弘願,繼發浄因。」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行游》:「發慈悲度人弘願,又早到 獅子山 。」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 遠生 既持精靈不滅之說,又深怵生死報應之感。故發弘願,斯生浄土。」

『拾』 「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典故出自哪裡

「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典故出自范仲淹。

據宋人吳曾的《能改齋漫錄》卷十三《文正公願為良醫》記載: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簽,問以後能否當宰相,簽詞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簽,祈禱說:「如果不能當宰相,願意當良醫」,結果還是不行。

於是他長嘆說:「不能為百姓謀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該做的事。」 後來,有人問他:「大丈夫立志當宰相,是理所當然的,您為什麼又祈願當良醫呢?這是不是有一點太卑微了?」 范仲淹回答說:「怎麼會呢?古人說,『常善用人,故無棄人,常善用物,故無棄物』。

有才學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輔佐明君治理國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個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溝中一樣。要普濟萬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現在簽詞說我當不了宰相,要實現利澤萬民的心願,莫過於當良醫。

如果真成為技藝高超的好醫生,上可以療君親之疾,下可以救貧賤之厄,中能保身長全。身在民間而依舊能利澤蒼生的,除了良醫,再也沒有別的了。」

這是後世相傳「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由來。那些胸懷大志的儒者,把從醫作為僅次於致仕的人生選擇,正是因為醫葯的社會功能與儒家的經世致用(即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比較接近。

(10)願的典故擴展閱讀: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時期名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歷遷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歷新政」。新政受挫後,貶出京城,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扶疾上任,逝世於途中,時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一生政績卓著,曉暢軍事,文學成就突出。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著作有《範文正公文集》傳於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