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中秋的典故

中秋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21:40:08

Ⅰ 關於中秋的成語典故

嫦娥奔月 cháng é bē來n yuè
近義詞:源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嫦娥:月宮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
例子: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嫦娥奔月,龍宮探寶。」
謁後語:
謎語
成語故事: 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後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葯。他的妻子嫦娥趁後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葯,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思過。

Ⅱ 中秋的由來、傳說、典故、故事、習俗、文化

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的傳說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

中秋節是一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比如飲食文化、團圓文化、詩詞文化等,這些都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

(2)中秋的典故擴展閱讀:

中秋節的美食文化:

中秋節吃月餅,這是婦孺皆知的習俗。月餅代表團圓,代表美滿。在中國,中秋節吃月餅已經沿襲了幾千年,不論貧富老幼都要品嘗月餅。

過去大戶人家一般都會在中秋節擺設香案拜月,圓餅、蘋果、葡萄等供品一應俱全。而貧窮人家也要在中秋節想辦法製作幾塊月餅烘托節日氣氛。

因此月餅已經成為中秋獨有的美食,是中秋節的節日符號和文化標志。可是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很多其他美味,比如喝桂花酒,吃菱角、吃板栗、吃南瓜、吃糍粑、吃芋頭等等,雖然這些美食沒有月餅那樣聲名遠播,但是也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美味和習俗。

Ⅲ 中秋節的典故簡寫

說起中秋,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僅次於春節的大型節日之一,是一個吃團圓飯、吃月餅的日子。

「中秋」一詞古而有之,最早記載在《周禮》之中,有「中秋獻良裘」與「中秋夜迎寒」的記載。在我國的古代歷法之中,八月中旬的的一天——農歷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它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至明清之時已與元旦齊名。
女子拜月

在古代有關月亮的傳說除了嫦娥奔月之外,還有個女子拜月的典故。說的是在齊國有一女子長相奇醜名叫無鹽。但是,從小便虔誠拜月。長大之後因為品行德行聞名,被納入了後宮。但是,因為長相的原因一直沒被有皇帝寵信。
某年的八月十五號,一次天子在外散步之時偶遇在月下拜月的無鹽,只見她美麗出眾,驚為天人,便立她為皇後。至此,每次的八月十五日女子通過拜月,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露皓月。
嫦娥奔月
據說,後羿射日之後,聲名遠播,深受百姓愛戴。眾多的有志之士慕名而來,想拜師學藝。其中,混進了一些心術不正的奸詐小人。在後裔向王母求得一包長生不死葯,交於嫦娥保管。其中,有意惡徒貪圖長生不死葯,趁後羿不在家,逼迫嫦娥交葯。嫦娥見勢不妙,便直接吞下了葯,飛奔向了月亮最後成仙了。百姓們得知此消息,紛紛像月亮擺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
中秋賞月
賞月主要來源於古時候皇帝祭拜月亮的習俗。隨著歷史的變遷賞月也漸漸從嚴肅的祭祀活動,變成了娛樂項目。在唐朝的時候,文人雅士用詩詞,寄情於明月。而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中秋節的個地慶祝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燃寶塔燈、民間拜月、舞火龍、拜月、拜土地公等等。

Ⅳ 中秋節有何典故和歷史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Ⅳ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有哪些

1、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

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3、玉兔搗葯

嫦娥身邊有隻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葯杵,夜晚在葯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葯。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後,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4、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5)中秋的典故擴展閱讀

中秋節的寓意

1、和諧。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團圓。「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3、感恩。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