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30個

典故30個

發布時間: 2021-01-16 08:22:00

Ⅰ 跪求30個左右著名的典故,要帶故事,解釋的!

送別》唐:賈島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彈復彈,會有知音知。

【浣溪沙】宋:張孝祥
玉節珠幢出翰林。詩書謀帥眷方深。威聲虎嘯復龍吟。 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典故:
莫逆之交、莫逆於心:《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患難之交: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難之交,今日年兄為我們看他,異日我們也代年兄看他。」唐朝柳宗元考取進士後經王叔文推薦,升為禮部員外郎。王叔文改革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司馬。後來轉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劉禹錫遷擂州刺史,擂州是蠻夷作亂的地方,為了讓劉禹錫照顧家庭,就上書申請與劉禹錫換位。

這種算么???

Ⅱ 30位歷史名人,30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多少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典故: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後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鍾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鍾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鍾子期,得知鍾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墨守成規(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典故:戰國時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張兼愛與非攻,到處推廣他的學說。楚國要去攻打宋國,魯班為楚軍設計攻城的雲梯。墨子急忙去勸阻這場戰爭,楚王讓墨子與魯班比試比試攻防演習,墨子善於防守,魯班敗北。楚王只好放棄攻打宋國。
後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4、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典故: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裡,昨夜開數枝。」谷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後指能夠給別人糾正一個錯別字或者指出哪一個字在文章語句中欠佳的老師。比喻從別人那學到一點東西也是自己的老師。
5、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書李林甫,雖做官卻不正正誠誠的辦事,而是一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裡並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可是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發現了地這種偽善,於是大家便在背地裡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指嘴上甜,心裡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6、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典故:戰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不惜散盡千金扶持秦國王子異人為秦國國君。異人當了秦王之後,封呂不韋為丞相。為了提升名望讓眾人服氣,呂不韋命三千門客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提作《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並發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無人來自討沒趣。於是「一字千金」的佳話便留傳至今。
後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也指書法作品的珍貴。
7、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典故:韓信出身貧困,父母早逝,沒有別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邊去釣魚,用魚來充飢。有一天,韓信碰到一個老婆婆。老婆婆見他餓得骨瘦如柴,面無血色,便把自己的飯分一些給他吃。一連幾天,這位老婆婆每天都給韓信飯吃,韓信十分感激,便對老婆婆說:「您這樣照顧我,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您。」韓信被封為楚王後特意回故鄉見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謝,並送給她一千兩黃金。
後指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8、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典故: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輕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後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9、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典故: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物色荊軻與秦舞陽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及燕國的地圖讓荊軻他們進獻給秦王,秦王十分高興。荊軻展開燕國地圖,露出鋒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劍抵抗,衛兵乘機上前殺了荊軻。
後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10、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典故: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後來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
後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11、接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典故:公元前209年,陽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壯丁去漁陽守邊,官差選陳勝、吳廣管理壯丁,走到大澤鄉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秦律規定這些人得全部處死,陳勝、吳廣迫不得已,只好舉起竹桿當義旗,進行起義。
後指人民起義。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典故:戰國時期,韓國姬公子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改名張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橋上散步,遇到一個老人的鞋掉到橋下,他主動拾起並替他穿上。老人家認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細鑽研後成為劉邦的謀士。
後指年輕人可培養。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典故: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14、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典故:東漢初期,班超因為家貧靠幫官府抄寫文件為生,供養老母。但是他覺得這樣抄抄寫寫沒什麼出息。剛好北方匈奴侵漢,他把筆一扔,毅然報名參軍,當了一名軍官,在戰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議與西域各國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後指文人從軍。
15、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典故: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盪。武王姬發在征討商紂前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糟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16、暗渡陳倉(韓信)
出自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典故: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咸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裡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後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17、怒發沖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典故: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為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便允諾趙惠王以15座城池交換。迫於秦國勢力,趙王派藺相如帶和氏璧去交換,秦王閉口不談城池的事,藺相如用計奪回和氏璧,並怒發沖冠地說:「如果不以城池交換,我就與和氏璧同歸於盡。」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18、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典故: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列舉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謂老而好學。」呂蒙深受感動,從此發憤學習,學問提高很快。
後指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19、一鼓作氣(曹劌)
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典故:春秋時期齊國恃強凌弱攻打魯國,魯庄公率軍迎敵,兩軍相遇,齊軍擂起戰鼓,而魯軍在曹劌的帶領下沒有擂鼓。齊軍第三次擂鼓時士氣已經低落,魯軍才第一次擂鼓。魯軍靠的就是一鼓作氣的士氣以少勝多,打敗了齊軍。
後多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干勁,一往直前。
20、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典故: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得了重病,秦國國王秦桓公派名醫緩前去為其治病。緩來到晉國,見到晉景公,把好脈後搖頭嘆息說:「大王的病已經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葯力是無法到達的。」果然,沒過多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21、破釜沉舟(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典故: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後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22、東窗事發(秦檜)
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典故: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飛、李綱等堅持抗金,奸臣秦檜主張投降,就與夫人在東窗下密謀除掉岳飛。後來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不久秦檜與兒子病死,妻王氏請僧人做法事超度他們,法師說:「太師叫我轉告,東窗事發了。」
後比喻陰謀已敗露。
23、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典故: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後被推薦程頤門下。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後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24、司空見慣(劉禹錫)
出自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典故: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因為政治革新被貶職回京,司空李紳設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以歌舞勸酒。劉禹錫感慨萬分,當場寫詩一首:「高髻雲鬟宮樣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後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25、夢筆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典故: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他夢見自己使用的筆尖頭開出了鮮艷的花朵,一張張白紙自動飛到他眼前,他高興極了,就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他的許多著名的詩篇流傳至今。
後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26、力透紙背(顏真卿)
出自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典故:南宋陸游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詩,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代表作有《關山月》、《農家嘆》、《示兒》等。清代詩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評論陸游的詩:「陸游的詩才氣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語句精練,力透紙背。」
後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27、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典故:西晉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遊,而且相貌醜陋,說話還有點口吃。他的父親左雍對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當著他的面,對自己的朋友說:「左思這孩子的學習,還趕不上我小的時候呢!」 這事對左思的刺激很大,從此他便潛下心來,發憤讀書,終於寫的一手好文章。後整整用了十年寫出《三都賦》這一文學巨著。起初,不為時人所重,後經黃埔謐、張華等名流推薦,於是富豪之家爭相傳寫,以至洛陽紙價也昂貴起來。 後來,人們便用「洛陽紙貴」來形容文章作品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後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28、背水一戰(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典故: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在通過韓信的一番排兵布陣後,漢軍取得了勝利,戰後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後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29、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退避三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30、樂不思蜀(劉禪)
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典故:三國時,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國馬上派兵來攻打蜀國,蜀國不但打不過魏國,劉禪還自願投降,帶著一些舊大臣到魏國去當「安樂公」,繼續過著吃喝玩樂的日子。有一天,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昭請阿斗吃飯,故意叫人來表演蜀國的雜耍,想羞辱這些蜀國來的人。舊大臣們看到這些蜀國的雜耍,都非常的難過,可是,阿斗卻高興地拍著手說:「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點也沒有傷心的樣子。後來,司馬昭故意諷刺阿斗說:「怎麼樣!在這里過的開心嗎?想不想蜀國呀?」沒想到,阿斗居然開心地說:「此間樂,不思蜀。」
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Ⅲ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30個典故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需
2.人傑地靈,徐儒下陳蕃之榻
3.騰蛟起鳳,孟學士專之詞綜
4.紫電清霜,王屬將軍之武庫
5.聲斷衡陽之浦
6.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尊
7.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8.地勢極而南冥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9.宣室:漢代未央宮前殿正室叫宣室,漢文帝曾坐在宣室接見賈誼,,談話到半夜
10.馮唐易老
11.李廣難封
12.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13.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14酌貪泉而覺爽
15處河轍以猶歡
16北海雖佘,扶搖可接
17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18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19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20三尺微命
21請纓:投軍報國
22投筆:班超投筆從戎
23宗愨:南朝宋人,少年時很有抱負,說「遠程風破萬里路」
24非謝家之寶樹
25接孟氏之芳鄰
26叨陪鯉對
27喜托龍門
28楊毅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29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30蘭亭已矣
31梓澤丘墟
32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
33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Ⅳ 滕王閣序30個典故

1,「龍光射牛斗之墟」:龍光,之寶劍的光輝。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處。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稱這是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劍,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有龍泉、太阿二劍。後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2,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徐孺子的省稱。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當時隱士。據《後漢書·徐稚傳》,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稚來訪時,才設一睡榻,徐稚去後又懸置起來。

3,「賓主盡東南之美」東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詩經-爾雅-釋地》:「東南之美,有會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華山之金石。」後用「東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騰蛟起鳳」: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

5,「孟學士之詞宗」, 詞宗:文壇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學家、史學家沈約。

6,「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紫電清霜:《古今注》:「吳大皇帝(孫權)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高祖(劉邦)斬白蛇劍,刃上常帶霜雪。」《春秋繁露》亦記其事。 武庫:武器庫。也可能是指西晉軍事家杜預,即杜武庫。

7,「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嬰。

8,「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鍾鳴鼎食:古代貴族鳴鍾列鼎而食,所以用鍾鳴鼎食指代名門望族。

9,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白雲遏:形容音響優美,能駐行雲。《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11,睢園綠竹: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人飲酒賦詩。《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於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12,「氣凌彭澤之樽」,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此代指陶潛。陶潛,即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 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

13,「鄴水朱華」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詩。曹植在此作《公宴詩》。 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14,「光照臨川之筆」,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代指即謝靈運。謝靈運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15,「四美具」,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另一說,四美:音樂、飲食、文章、言語之美。劉琨《答盧諶詩》:「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16,「二難並」,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王勃說「二難並」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

17,「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宇宙:喻指天地。《淮南子·原道訓》高誘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來今曰『宙』。」

18,「望長安於日下」,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陽比喻帝王,帝王所在處稱為「日下」。《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19,「目吳會於雲間」,雲間:江蘇松江縣(古華亭)的古稱。《世說新語·排調》:「陸雲(字士龍)華亭人,未識荀隱,張華使其相互介紹而不作常語,雲因抗手曰:『雲間陸士龍。』」

20,「地勢極而南溟深」,南溟:南方的大海。事見《莊子·逍遙游》。

21,「天柱高而北辰遠」,天柱:傳說中昆侖山高聳入天的銅柱。《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北辰:北極星,比喻國君。《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22,「懷帝閽而不見」,帝閽:天帝的守門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此處借指皇帝的宮門

23,「奉宣室以何年」,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後,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於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

24,「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易老:馮唐在漢文帝、漢景帝時不被重用,漢武帝時被舉薦,已是九十多歲。《史記·馮唐列傳》:「(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 李廣難封:李廣,漢武帝時名將,多次與匈奴作戰,軍功卓著,卻始終未獲封爵。

25,「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賈誼在漢文帝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聖主:指漢文帝,泛指聖明的君主。

26,「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梁鴻:東漢人,作《五噫歌》諷刺朝廷,因此得罪漢章帝,避居齊魯、吳中。 明時:指漢章帝時代,泛指聖明的時代。

27,「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機:「機」通「幾」,預兆,細微的徵兆。《易·系辭下》:「君子見幾(機)而作。」 達人知命:通達事理的人。《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28,「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29,「不墜青雲之志」,青雲之志:《續逸民傳》:「嵇康早有青雲之志。」

30,「酌貪泉而覺爽」,酌貪泉而覺爽:貪泉,在廣州附近的石門,傳說飲此水會貪得無厭,吳隱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堅定。據《晉書·吳隱之傳》,廉官吳隱之赴廣州刺史任,飲貪泉之水,並作詩說:「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伯)夷(叔)齊飲,終當不易心。」

31,「處涸轍以猶歡」,處涸轍:乾涸的車轍,比喻困厄的處境。《莊子·外物》有鮒魚處涸轍的故事

32,「北海雖賒,扶搖可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語意本《莊子·逍遙游》。

33,「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晨,引申為「早年」。桑榆,日落處,表示傍晚,引申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後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34,「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孟嘗:據《後漢書·孟嘗傳》,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後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

35,「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不滿世事,佯裝狂放,常駕車出遊,路不通時就痛哭而返。《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36,「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終軍:據《漢書·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漢代濟南人。武帝時出使南越,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時僅二十餘歲

37,「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投筆:事見《後漢書·班超傳》,用漢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 宗愨:據《宋書·宗愨傳》,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年少時向叔父自述志向,雲「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後因戰功受封。

38,「奉晨昏於萬里」,奉晨昏:侍奉父母。《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

39,「非謝家之寶樹」,非謝家之寶樹:指謝玄,比喻好子弟。《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40,「接孟氏之芳鄰」,接孟氏之芳鄰:「接」通「結」,結交。見劉向《列女傳·母儀篇》。據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最後定居於學宮附近。

41,「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鯉,孔鯉,孔子之子。趨庭,受父親教誨。《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孔)鯉趨而過庭。(子)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子)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42,「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喜托龍門:《後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43,「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楊意,楊得意的省稱。凌雲,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經蜀人楊得意引薦,方能入朝見漢武帝。又雲:「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雲之氣。」

44,「鍾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慚:鍾期,鍾子期的省稱。《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5,「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附近。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節,王羲之與群賢宴集於此,行修禊禮,祓除不祥。

46,「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鍾嶸《詩品》:「陸(機)才如海,潘(岳)才如江。」這里形容各賓客的文采。

Ⅳ 古代文人典故的簡短寫作素材 30個

1、車胤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

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2、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匡衡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4、陳平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5、蘇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

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Ⅵ 《論語》的30個成語典故

1.【有教無類】

【出處】子曰:「有教無類。」(《衛靈公》)

【釋義】不論什麼人都給以回教育。
2.【誨人答不倦】

【出處】子曰:「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述而》)

【釋義】教別人時耐心、不厭倦。
3.【學而不厭】

【出處】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釋義】學習感到不滿足。形容勤奮好學。
4.【不恥下問】

【出處】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釋義】並不認為向學問不如自己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是丟臉的事。
5.【溫故知新】

【出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釋義】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
6.【聞一知十】

【出處】「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公冶長》)

【釋義】聽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來形容聰明而善於推理。
7.【舉一反三】

【出處】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釋義】原指教人認識四方形的東西,舉出一個角就能類推另外三個角。後比喻從一件事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指善於推理,能由此知彼,觸類旁通。

Ⅶ 歷史上最有故事的人:30個成語典故

氣沖鬥牛 豕突狼奔 黔驢技窮 沒衷一是
吹氣勝蘭 駢四儷六 急於事功 官法如爐回
官樣文章 洪爐點雪 等而上之 上情答下達
駢肩累踵 肉食者鄙 杯影蛇弓 走馬章台
馬放南山 白玉微瑕 瑕瑜互見 瑜百瑕一
閑邪存誠 片鱗碎甲 字斟句酌 句比字櫛
九天攬月 鼠雀之輩 鱗次櫛比 怪誕不經
紅男綠女 沉冤莫白 德厚流光 腦滿腸肥
直抒胸臆 運斤如風 綢繆帷幄 管寧割席
蜀犬吠日 長歌當哭 晉惠聞蛙 官報私仇
賣官鬻爵 計將安出 抱屈銜冤 不遺巨細
命詞遺意 烏鳥私情 月朗星稀 樂道安貧
安貧守道 陽關三疊 道大莫容 安閑自得
筆走龍蛇 意往神馳 游手偷閑 負德辜恩
安步當車 楊雀銜環 偃旗息鼓 舍作道旁
親冒矢石 額手相慶 相機而動 朋比為奸
冰魂素魄 兼收並采 博採眾長 博學多聞
殘羹冷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