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謎語
『壹』 有哪些與月亮有關的民間風俗
1、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2、祭月賞月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現今,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1)十五日謎語擴展閱讀
踩月亮。
在威寧彝族回族自治縣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傳著一種傳統的戀愛方式——踩月亮。這里的踩月亮與黔東南的「遊方」大同小異。
踩月亮就是每當清風明月時,小夥子們拿著蘆笙或木葉便走出家門,三三兩兩地來到山坡或高地上,趁著皎潔的月光,吹起動聽的蘆笙、木葉。優美動聽的樂曲呼喚著寨內的姑娘出來賞月,頗有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味道。
小夥子的蘆笙或木葉吹 過三遍之後,仍不見姑娘的面,就說明姑娘已有對象或不喜歡這位小夥子,小夥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則被認為不禮貌。 樂曲如呼喚來的姑娘,二人可通過對歌交談。
『貳』 謎語:七百里驅十五日
謎語:七百里驅十五日
謎語類型 打一物理名詞
謎底:馬力
謎面:七百里驅十五日
謎語類型 打一魯迅筆名
謎底:迅行
『叄』 36種動物謎語大全
1、---
坤山-虎
2、---
指南-燕子
3、---
正順-豬
4、---
萬金-蛇
5、---
明珠-貓頭鷹
6、---
日山-雞
7、---
占魁-鯉魚
8、---
金官-烏龜
『肆』 關於元宵節的燈謎的謎語
1、謎面:老趙一走開,完全就變樣 (打一食品)
謎底:元宵
解析:「老內趙」別指趙字的繁容體,即「趙」;「趙」字的「走」離開後,剩下「肖」。「肖」與全變了樣的「完」組合,可成為「元宵」。
2、謎面:元宵前後共團圓 (打一字)
謎底:期
解析:「元宵」二字前後部分分別為「二月」,「二月」與「共」團圓即為「期」字。
3、謎面:年初一晚上 (打一節日)
謎底:元宵節
解析:「元宵」別解為第一個晚上。
4、謎面:元宵之後柳吐芽 (打一成語)
謎底:節外生枝
解析:元宵「節」之後「生」了新「枝」葉。
5、謎面: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語)
謎底:眾望所歸
解析:農歷每月十五日前後也叫「望日」。
6、謎面:婚期定在元宵後 (打一成語)
謎底:大喜過望
解析:「望」別解為「望日」,即農歷每月十五日。
7、謎面:煤球和元宵一樣 (打一成語)
謎底:黑白不分
解析:煤球是黑的,元宵是白的。
8、謎面:元宵 (打一成語)
謎底:朝夕相處
解析:「元」別解為元「朝」,「宵」義扣「夕」。
『伍』 ★謎語:七百里驅十五日
馬力,時速,迅行(魯迅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