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秦大志典故

秦大志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5 23:30:29

成語胸懷大志的故事

胸懷大志抄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演襲義。
原文: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用胸懷大志造句
1)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歷數古今,無數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但是,成功的希望總能給他們以巨大的力量。相反,有許多曾經胸懷大志的人卻最終一事無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困難面前他們失去了希望。
2)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值青春年少,胸懷大志;時鬥志昂揚,自強不息;五四青年節,願你前途無量,平步青雲!
3) 街頭巷尾喜洋洋,千家萬戶彩燈亮,男女老幼精神爽,人間四處奏華章,傳遞祝福互來往,除夕之夜訴衷腸,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春暢想,宏圖大業祈正罡,胸懷大志正能量,祝君猴年萬事順,你的心願我期望!

⑵ 不可沽名學霸王出自哪個典故

出自毛澤東的《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用的典故是《鴻門宴》。項羽沽名釣譽,將劉邦放虎歸山,釀成後患,自取滅亡。

⑶ 當年萬里覓封侯運用了什麼典故

運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 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庄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

當時,因家境並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 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

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秦大志典故擴展閱讀

萬里覓封侯出自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

原詩:《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代: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於滄洲!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開頭兩句,詞人再現了往日壯志凌雲,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當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陝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

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覓封候」用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

「自許封侯在萬里」(《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著的追求精神。

⑷ 心懷大志的古人

1、司馬遷
他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2、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表現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句話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升華,也是對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和拓展,是激勵人們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搜狗問問

3、牛頓
他7歲時就立定志向要成為打開自然之謎的人,對於各種物理現象都認真觀察,到了10歲就能觀測天象和探索天體物理規律,16 歲就用實驗的方法測量風速等物理量,23歲發現萬有引力定律,24歲開始數學微積分的創造,26歲就成了著名科學家,對物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4、茅以升
他在11歲那年看到文德橋壓塌的悲慘情景,就立下了大志,要為人們造一條結實的橋。為了實現願望,他刻苦學習,考上了橋梁建築專業。後來他實現了自小的理想,造了著名的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搜狗問問

5、霍金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牛津大學。畢業後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肌肉萎縮病。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⑸ 古今中外胸懷大志的人物及事件

韓信,江蘇淮陰人,出生時家道業已中落,因此沒有關於他家世的詳細記載,只知道他少年時期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清貧。但他家中收藏兵書和寶劍,韓信
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很多兵書,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從這些方面推論,「韓信乃韓國之後」,韓信祖上是貴族。(明李廷機著《鑒略‧秦記》)
母親去世後,韓信的生活更加艱難,常常無飯可吃。因為貧困,他飽受別人的白眼和欺辱,也受到過他人的施捨。在歷史上留下的許多成語典故都和韓信有關,比如:昌亭之客、晨炊蓐食、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能屈能伸,等等。
南昌亭亭長頗有眼光,他看韓信非等閑之輩,眼下雖然貧困,日後必出人頭地,所以對他很是照顧。韓信常去他家吃飯,時間一長,亭長的妻子心生嫌惡,想
出了晨炊蓐食的辦法把韓信趕走。她早上天還沒亮就做好飯菜,早早地把飯吃完,鍋碗瓢盆也都收拾得乾乾凈凈。韓信像往常一樣來到亭長家時,等待他的是空空如
也的飯桌,連殘羹剩飯也沒留下。韓信一看就明白了,扭頭就走,從此沒有再去過亭長家。後來由此演變出來兩個成語:昌亭之客、昌亭旅食,都是指懷才不遇而暫
時寄人籬下者。
韓信讀書之餘,有時到河邊垂釣。有位洗衣服的老嫗,後人稱為漂母,很同情他,看到韓信沒有飯吃,時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韓信心裡非常感激,發誓將
來要報答她的恩情。後來韓信衣錦還鄉,果然贈給漂母千金以酬謝她當年的幫助。「一飯千金」的成語由此而來,意思是受人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

⑹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胸有大志嗎

胸有大志 不是成語,胸懷大志、胸無大志 才是成語。

胸無大志
xiōng wú dà zhì
【回解釋】心裡答沒有遠大志向。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至於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志,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

【結構】主謂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胸中沒有遠大志向

【反義詞】胸懷大志

【例句】至於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志,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⑺ 破釜沉舟的典故

歷史背景: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干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8000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但是這時陳王已經被叛徒庄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子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⑻ 關於胸懷大志的名人故事

1、蘇洵年輕時,讀書不努力,糊里糊塗地混日子,常和一幫「狐朋狗友」賽馬、遊山玩水,直到二十七歲方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

學了一年多,自以為差不多了,就去考進士,結果沒有考中。這才使他認識到,學習並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從此,他謝絕賓客,閉門攻讀,夜以繼日,手不釋卷。如此發憤攻讀了五、六年,終於文才大進,下筆如有神,頃刻數千言。

仁宗嘉佑元年,他帶領蘇軾、蘇轍到汴京,謁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贊賞他的《權書》、《衡論》、《幾策》等文章,認為可與賈誼、劉向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

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託有病,不肯應詔。嘉佑五年(52歲),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2、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干,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家。27歲才開始正式學畫畫。這個時候所有人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日後會成為一代大師,獲得一連串的榮譽。

齊白石什麼時候可以稱的上「成」字不太好說,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歲後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後才從此聲名大振。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

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

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 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

3、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

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

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里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卧薪嘗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4、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後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62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後,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

《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5、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軍,深受父親慕容皝的喜愛。後來卻被太傅慕容評逼走,在在付堅麾下忍辱負重幾十載,直到須發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慕容垂為前燕開國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甚得慕容皝寵愛,後來得到慕容恪賞識,曾為前鋒都督,前燕吳王。

369年晉將桓溫率軍攻前燕,在枋頭撤退,慕容垂以三萬騎追到襄邑(今河南睢縣),大敗晉軍。後被太傅慕容評逼走,攜妻子投降前秦。淝水之戰中進攻被委派進攻襄陽,暗中保存實力,在前秦敗後叛變,慕容垂糾合鮮卑、烏桓,建立後燕,率軍二十萬攻鄴,一年後奪據鄴城。

386(60歲)年稱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393(67歲)年消滅慕容泓的西燕政權。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與本是藩屬的北魏關系惡化。395(69歲)年太子慕容寶征北魏,於參合陂之役大敗,隔年慕容垂反擊,但病死於親征途中。

⑼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百姓紛紛起義。當時,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在吳中起兵反秦,聲勢相當浩大。項羽身材魁梧,氣力過人,一人就能扛起一座鼎。他和叔父起兵後,獲得節節勝利。

後來,項梁隨著戰爭的勝利,產生驕傲情緒,最後戰死在定陶。秦將章邯,引軍渡過黃河北上,圍攻趙國。趙國危急,趕緊向各國求救。然而各國的援軍看到秦軍氣勢那麼強,根本不敢援救趙國,義軍主將宋義,畏懼秦軍,貽誤戰機,項羽一怒之下,在營帳中把宋義斬了,親自帶兵渡河援趙。

項羽帶領大軍渡過黃河後,面對滔滔的黃河水,領著八千江東子弟兵發誓:「不擊敗秦軍,決不收兵;不消滅章邯,我項羽誓不為人。蒼天為證,江水為憑,我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英雄豪傑不二言。」

說完話,項羽下令破釜沉舟。燒了帳篷,擊沉船隻,斷絕了士兵戰敗後還能渡河回去的念頭。並砸掉做飯用的鍋子,每人只給三天的乾糧,表現出必死的決心。楚兵一看已經沒有後路了,在項羽帶領下個個以一當十,拚死血戰,最後將強悍的秦軍打敗,項羽也從此威震天下,成了諸侯的霸主。

(9)秦大志典故擴展閱讀:

破釜沉舟歷史背景: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

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

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

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

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

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干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⑽ 心志的典故

孔子特別重視志,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曾國藩也特別強內調志的巨大作用,他說:「容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化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他把立志作為換骨的金丹!平時,曾國藩無論是教育別人還是教育家人,都最為強調「立志有恆」四個字,因為他自身就最得益於此。
郭沫若在半個多世紀前,就曾經說:要允許青年成長中的「狂狷」,甚至應欣賞這種「狂」。這種狂,就是有大志、有雄心的一種表現。
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都如此欣賞「狂狷」,因為這與「進取」、「上進」相連。人最可貴的就是進取心、上進心。沒有了這種心,人就不可能進步,不可能很好地成長、成功。心志是我們事業成功的必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