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拜師典故

拜師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5 09:22:03

『壹』 名人名家拜師學藝的故事

程門立雪
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是已經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楊時同一起學習的游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游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游酢卻還立在雪中,游酢是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了。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眾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那些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弘一法師拜印光法師為師
早年,他便曾要求皈依印光法師,惜未允,便「於佛前燃臂香,乞三寶慈力加被,復上書陳情」,可是被印光法師再一次的「遜謝」了,逮及晚年,方被「允納」,「歡喜慶幸,得未曾有矣。」

『貳』 求拜師的典故

師文,春秋時鄭國一位傑出的音樂大師,曾從師於師襄。他是鄭國宮廷音樂樂師的優秀代表人物。
師文聽說魯國出了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師襄,欽佩極了,於是就離開鄭國去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弟子。師文苦苦哀求道:「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決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師文的誠意和決心感動,收下了這個弟子。
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弦定音,可是他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說:「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弦,我所嚮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宣洩我內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鍾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鍾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涌。
師襄興奮異常,稱贊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相媲美呀!」
《呂氏春秋·審分覽》記載:師文彈二十五弦琴時,整天彈得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語:「我效於子效於不窮也」,說明師文有極其豐富的音樂內心世界。師文學習音樂的態度非常嚴肅,據說他學琴三年不成,老師誤認為他笨拙,讓他回家。師文卻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他說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於心,外不應於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這便亦是成語「得心應手」的由來,他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演奏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

『叄』 張良拜師是什麼典故

張良拜師的典故叫做圯橋授書 。

故事如下: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名門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張良面前,直接把一隻鞋子丟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撿起來!」
張良很驚訝,想打那老頭。但看到老人年紀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橋把鞋撿了起來,然後又恭敬地跪著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腳穿好鞋,然後笑著轉身就走了。
張良更吃驚了,盯著老人離開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不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卻遲到,怎麼回事啊?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公雞一打鳴,張良就出發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又遲到,怎麼回事啊?五天後再早點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才對!」
老人說著,拿出一本書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十年後有大成就。十三年後,小子你將再見到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啦。」 然後老人就離開不見了。第二天早晨,張良看那本書,乃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事很奇特,於是常常用功專研此書。
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肆』 孔子拜師的典故

項橐(tuó),是中國古代的神童。年僅7歲就當了孔子的老師。《孔子項橐相問書》敘述的就是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有趣故事。孔子周遊列國,四處講學,宣揚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車趕路,發現有三個小孩正在玩,其中一個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這個小孩就是項橐。車被城擋住了,走不了了。可是這個小孩仍然在玩著,興致勃勃,就像沒有看見一樣。孔子下車,微笑著說「你怎麼不知道車來了要讓路呢」項橐這才抬起頭來拿起大人的口氣說:「從古至今,只聽說車要繞城而過,那有城要避開車的道理?」孔子聽了非常詫異,小孩如此能言善辯,而且像成年人一樣鎮定自若。孔子對這個孩子產生了興趣,決定要考考他,就問道:「你知道什麼山上沒有石頭?什麼水中沒有魚?什麼門關不上?什麼牛沒法生牛犢?什麼馬不能生馬駒?什麼刀上沒有環?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樣的男人沒有妻子?什麼樣的女人沒有丈夫?什麼時候白天短?什麼時候白天長?什麼樹不長杈?什麼樣的城沒有使者?什麼人沒有孩子?。。。。。。」孔子一口氣提了40多個問題。項橐認真聽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門,泥牛,木馬,砍刀,螢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樹,空城,小孩。。。」這些問題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現象,家庭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內容廣泛,項橐都能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孔子佩服,連說六個「善哉!
項橐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人們所尊敬的孔子,就反問了幾個問題,結果孔子一個也答不上來。連嘆到:「後生可畏也」。孔子又說:「我車中有棋,咱們賭一盤吧。」誰知項橐一本正經地拒絕,振振有辭地說:「我不賭博,天子好賭,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諸侯好賭,就無心思治理國家;官吏好賭,就會耽誤處理文案;農民好賭,就會錯過耕種莊稼的好時機,做學問的好賭,就會忘了詩書禮儀,小孩子好賭博,該挨揍。賭博原來是無聊、無用的事,學它做什麼?」孔子聽了這些話,由贊賞變成了敬佩,他拜項橐為師。七歲的孩子從此名聲遠揚,而孔子以聖人之身,不恥以孩童為師,其舉動也為天下人稱贊 。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孔子拜師作者:怡安
出 版 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5-1
開本:16開
I S B N :9787508731957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學 >> 民間文學
定價:¥12.0 1.孔子的前身
2.孔子拜師
3.孔夫子打賭
4.顏回燒粥
5.干將鑄戟
6.小甘羅拜相
7.范蠡識子
8.張良布八卦陣
9.張良的死
10.韓信關
11.孔子和如來佛
12.老子出世
13.孔子問禮(一)
14.孔子問禮(二)
15.鞭打蘆花車牛返
16.孫叔敖舍己為人
17.歐冶子鑄劍冶父山
18.孫武子初試兵法
19.晏嬰智退龐涓
20.夫子自責
21.孔子求師採桑女
22.聖人借糧
23孔子和麒麟
24公冶長善辨百鳥音
25子羽斬蛟
26子路服輸
27天賜顏回一錠金(一)
28天賜顏回一錠金(二)
29天賜顏回一錠金(三)
30宓子賤治單
31孟母斷機
32孟子刻像殉母
33莊周考驗媳婦
34先賢燕子
35殺雞的啟示
36「恐秦症」與「疲秦計」
37焚書坑儒

『伍』 柳公權拜師的故事典故 柳公權是哪個朝代人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共歷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追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關於他的書法,還有一個柳公權拜師的故事。小時候,柳公權的字寫得很糟,經常被先生和父親罵,為了不挨罵,只能努力練字啊,一年之後,初有成效,不至於再挨罵,在與村裡同齡的小夥伴們相比,算拔尖了。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小公權的尾巴尖兒就開始翹起來了,開始在小伙們舉行的「書會」中炫耀自己的字。寫的是「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家看不過去了,對其嚴加批評,小公權不服,就讓老人家寫幾個字來看看。

但是,老人家只是一個賣豆腐的,怎麼會寫呢?於是老人家根據自己的豐富閱歷,讓小公權去華京城看看,那兒有個人會用腳寫字,而且還寫得非常好看!倔脾氣起來的小公權,第二天便留了張紙條,就獨自前往了40多里外的華京城。

到了華京城,果然看到了一張白布,上書「字畫湯」,字體蒼勁有力。而且周圍很多人,小公權便擠進去看了看,結果居然看到了一個乾瘦老頭坐著用腳在寫字,寫得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在這里,小公權意識到了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到了如此牛的人,小公權就想拜師,願其教他寫字的秘訣…

這下子,乾瘦老頭驚呆了,他本是一個殘疾人,天生沒手,只有靠腳巧生活,字寫得算不上好看,只是為了討口飯吃。在小公權的苦苦哀求下,送了他一首詩:「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小編不得不說,這簡直是王羲之的翻版,但也告訴我們一件事:凡是只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積極吸取教訓,總會做出一番成效。

「柳公權拜師」的整個故事實則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虛心向人求教,不能驕傲自滿。自此之後,小公權努力練字,成為唐代最後一個著名的書法家。文宗稱他是「鍾王復生,無以復加焉」。穆宗問他怎麼樣用筆最佳,他說:「用筆在心,心筆則正」,這句名言被後世傳為「筆柬」佳話。「柳體」與「顏體」齊名,並稱為「顏筋柳骨」。

『陸』 歷史中拜師,付出了很多才被收下的人,有哪些典故

這個最出名的就是張良了呀,他其實不是在橋上給老頭撿鞋,然後還背老頭最後才得到了一個太公兵法,第二個我覺得可能是沉香了吧?沉香不是在孫悟空的洞府貴了好久,把地都跪穿了。

『柒』 關於拜師的典故

師文,春秋時鄭國一位傑出的音樂大師,曾從師於師襄。他是鄭國宮廷音樂樂師的優秀代表人物。
師文聽說魯國出了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師襄,欽佩極了,於是就離開鄭國去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弟子。師文苦苦哀求道:「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決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師文的誠意和決心感動,收下了這個弟子。
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弦定音,可是他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說:「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弦,我所嚮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宣洩我內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鍾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鍾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涌。
師襄興奮異常,稱贊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相媲美呀!」
《呂氏春秋·審分覽》記載:師文彈二十五弦琴時,整天彈得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語:「我效於子效於不窮也」,說明師文有極其豐富的音樂內心世界。師文學習音樂的態度非常嚴肅,據說他學琴三年不成,老師誤認為他笨拙,讓他回家。師文卻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他說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於心,外不應於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這便亦是成語「得心應手」的由來,他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演奏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
《三字經》「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親近良師親近益友,學習應對,即學習禮貌懂規矩。《三字經》告訴我們應從這三方面著手開始一個孩子的學習。春秋時鄭國有個樂師叫師文,聽說魯國出了個了不起的音樂大師叫師襄。於是師文就遠遠地跑到魯國去拜師襄為師。誰知這個師襄眼界很高輕易不招弟子一再回絕。師文當然一再堅持希望拜他為師,終於感動了師襄收他為徒。但過去了兩三年師襄突然發現師文彈琴很怪,為什麼怪呢?師文很勤奮經常在那彈奏練琴,按理說這沒什麼不好。但師襄發現師文都是彈幾個樂章彈幾個片斷,從來不演奏整篇樂曲。師襄覺得很納悶「你跟我那麼親近,學了兩三年居然連完整的曲子都不會彈,看樣子你是沒什麼天分啊。得了你回去吧,不要在這浪費時間了。師文怎麼回答?「老師,我並不是不會彈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我一旦能演奏完整的曲子,您就會認為我滿師了,就要讓我走了,就不會再有機會親近老師了,所以我故意不彈。」師襄一聽:「哦,你這學生還有這個心事,你彈一個來聽聽。」師文馬上就演奏了一曲,非常完整。師襄終於認識到這是怎樣的一個學生。破格同意師文慢點出師,你願跟著我還是跟著我。師文就接著親近他的老師,細細琢磨老師的技巧。師徒兩人後來都成了齊名的一代音樂大師。這就是一個親近老師的故事。
張良拜師-禮尚典故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求採納。。

『捌』 白居易拜師的成語典故

蘇秦錐刺股抄苦讀孫敬『頭懸襲梁』沈約破廟讀書匡衡鑿壁偷光厲歸真畫虎入虎山劉勰偷讀定林寺司馬光警枕礪勤鐵杵磨成針陳壽燎發讀書孫康雪地夜讀張衡刨根問底陸羽牛背練字歐陽修虛心請教李顒自學成材李賀作詩張方平借書苦讀鄭板橋學畫屈原與『讀書洞』路溫舒苦讀成長王充就讀書市李固千里拜師車胤『囊螢照讀』孫思邈勤學成名醫徐光啟從小愛科學李漁勤於思考李煜學畫做僕人王羲之練字江泌月下讀書徐曠自學成材高適題詩改學賈島苦『推敲』白居易勤學不倦狄仁傑埋頭讀書岳飛冬練三九袁子才勤學苦練詹天佑製作小機器李鉉開窗苦學吳昂牛棚讀書宋濂百里投名師林則徐苦讀蘇頲馬棚讀書文與可畫竹左思以勤補拙李密牛角掛書賈逵隔籬就讀

『玖』 有關拜師的故事有哪些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塑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理學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拾』 孔子拜師學琴是怎樣的典故

那是在我國的春秋時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