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寓言的道理
寓意:
一、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二、「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裡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麼即便補救了也無濟於事了。
亡羊補牢: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1)亡羊補牢寓言的道理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
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
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
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B. 讀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什麼的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出現問題或做錯事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遭受損失。
故事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C.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答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專。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屬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拼音代碼】: wybl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用法】: 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英文】: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故事】: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庄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佔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庄辛,庄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D. 亡羊補牢的故事和道理
亡羊補牢是來一則寓言故事,講述源的是一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裡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它告訴我們: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發現了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E. 讀了亡羊補牢的寓言明白了什麼道理
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示例】: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可稱晚悟。
★章炳麟《與孫思昉論時事書》二
【近義詞】:知錯就改
【反義詞】:時不我待、知錯不改
【語法】:作主語、謂語、賓語;指知錯就改
【英文】: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
【法文】:il
n'est
jamais
trop
tard
pour
réparer
【德文】:auch
wenn
Schafe
abhanden
gekommen
sind,den
Pferch
kann
man
immer
noch
flicken
【成語故事】: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庄辛趕出楚國。五個月趁機征伐,很快佔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庄辛,庄辛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亡羊補牢原意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個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要對存在的失誤抱有僥幸心理,理所當然認為失誤產生只是意外,不會再次發生。二是知道錯了要馬上改正,不要一錯再錯,這樣才能防止更大的損失
F. 讀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我明白了什麼道理
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G.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H. 《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
寓意:
一、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二、「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裡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麼即便補救了也無濟於事了。
亡羊補牢: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8)亡羊補牢寓言的道理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
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
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
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I. 亡羊補牢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而來的,表達了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例如一個事業家,因錯誤估計了事情的發展,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是如果他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
做錯了沒關系,錯了,一段時間沒明白也沒關系,但一錯再錯不再改正是不對的。錯誤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減少錯誤出現的機會。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
你和 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才想起去找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
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從新開始!
(9)亡羊補牢寓言的道理擴展閱讀
庄辛對楚襄王說:"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車後又有鄢陵君和壽陵君跟從著,一味過著毫無節制的生活,不理國家政事,如此會使郢都變得很危險。
"楚襄王說:"先生老糊塗了嗎?還是認為楚國將遇到不祥呢?"庄辛說:"臣當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後果,不必認為國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終寵幸這四個人,而不稍加收斂,那楚國一定會因此而滅亡的。請君王准許臣到趙國避難,在那裡來靜觀楚國的變化。
"庄辛離開楚國到了趙國,他只在那裡住了5個月,秦國就發兵攻佔了鄢、郢、巫、上蔡、陳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陽。在這時候襄王才派人率騎士到趙國召請庄辛。庄辛說:"可以。"庄辛到了城陽以後,楚襄王對他說:"寡人當初不聽先生的話,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地步,對這事可怎麼辦呢?"
庄辛回答說:"臣知道一句俗語:'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也不算遲。'臣聽說過去商湯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紂王,雖然擁有天下,到頭來終不免身死亡國。現在楚國土地雖然狹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里,豈止100里而已?
大王難道沒有見過蜻蜓嗎?長著6隻腳和四隻翅膀,在天地之間飛翔,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抬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自以為無憂無患,又和人沒有爭執。豈不知那幾歲的孩子,正在調糖稀塗在絲網上,將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場將是被螞蟻吃掉。
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黃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來棲息在茂密的樹叢中,鼓動著它的翅膀奮力高翔,自己滿以為沒有禍患,和人沒有爭執,卻不知那公子王孫左手拿著彈弓,右手按上彈丸,將要向70尺高空以黃雀的脖子為射擊目標。黃雀白天還在茂密的樹叢中遊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餚,轉眼之間落入王孫公子之口。
黃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實黃鵠也是如此。黃鵠在江海上遨遊,停留在大沼澤旁邊,低下頭吞食黃鱔和鯉魚,抬起頭來吃菱角和水草,振動它的翅膀而凌駕清風,飄飄搖搖在高空飛翔,自認為不會有禍患,又與人無爭。
然而他們卻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備好箭和弓,將向700尺的高空射擊它。它將帶著箭,拖著細微的箭繩,從清風中墜落下來,掉在地上。黃鵠白天還在湖裡游泳,晚上就成了鍋中的清燉美味。
那黃鵠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蔡靈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遊玩,北到巫山之頂,飲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魚;左手抱著年輕貌美的侍妾,右手摟著如花似玉的寵妃,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卻不知道那子發正在接受宣王的進攻命令,他將要成為階下之囚。
蔡靈侯的事只是當中的小事,其實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鄢陵君和壽陵君始終隨著君王的車輛,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卻沒料到,穰侯魏冉已經奉秦王命令,在黽塞之南布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楚襄王聽了庄辛這番話之後,大驚失色,全身發抖。在這時才把爵位送給庄辛,封他為陽陵君,不久庄辛幫助楚王收復了淮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