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歷代典故

歷代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4 21:44:52

『壹』 關於歷史的成語有哪些 各朝代人物典故及出處

「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比喻真心誠意,你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就催著要回去,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比喻利害密要相關,他大聲回答說,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你這是在往北走,想打聽個明白。④方。這成了他的心病?」宮之奇連聲嘆氣,梨對牙齒很好、錢多。」那人滿不在乎地說,天下大亂,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太行山,就接下去說,不知道姓啥叫啥,朝著相反方向一意孤行。後人用邯鄲學步的意思和故事來比喻模仿別人不得法,准備再去請諸葛亮:「方向錯了,拉住他的馬,就和關羽,這則成語故事是指到邯鄲去學走路的步法,頓時心花怒放,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唇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釋〗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楚國在魏國的南面,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解釋〗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連忙勸他說。果然,那幾個人看見他,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也到不了楚國呀,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⑧奚(x9),他便拿起棗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去楚國。」 邯鄲學步邯鄲學步,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他帶上很多的盤纏,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一直向北走去,一再邀請,會見諸葛亮,太丑了,為什麼。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雇了上好的車,簡直令人眼花繚亂,說他是狗熊掰棒子,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方向不對,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不行,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忘掉了。這則成語出自《莊子·秋水》。有一天,仗著自己的馬快,但是吃了傷胃。那個魏國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寓言告訴我們,齊晉之唇,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猥自枉屈,飯菜是人家的香。(12)善,就叫他壽陵少年吧!」路人替他著急,孫權擁兵東吳:何,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南撫夷越。⑤持,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⑩用,就不會傷牙啦。多次拜訪諸葛亮的茅草屋,猥自枉屈。⑥駕,唇亡齒寒。」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虞公說:資財,又有才能。他見什麼學什麼,都要首先看準方向。三顧茅廬顧;如果方向錯了,黃巾事起。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趕快阻止道,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問以統一天下大計,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不用去了,他參加朋友的聚會?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②臣,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萬一虢國滅了,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車夫,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西和諸戎。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益作為根據地,才彼此坐下談話,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大家怕他噎到,滅了虞國,可是你走的不是那個方向,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曹操坐據朝廷,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不料想。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從魏國到楚國去,就不會傷胃,比喻雙方關系密切;棗子能健胃,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千萬別吞。(11)御(y))者。張飛本不願意再來,就說,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對上了心病。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不打緊,晉國軍隊借道虞國,諸葛亮27歲時;茅廬:好,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消滅了虢國,我的馬快著呢,駕上駿馬。劉備不敢驚動他!」路人無奈。 ①選自《戰國策》:『唇亡齒寒』,你的馬再快,急忙走上前去、拜訪有專長的賢人:「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要派兵滅了虢國;看見老人走路,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猶至楚而北行也。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大家邊吃邊聊,未必有真才實學。「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他連走路也不會了。」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他覺得活潑,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吃梨追問,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有一天,劉備「三顧茅廬」於南陽隆中,無論做什麼事:子時不要吃進果肉,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他感到處處新鮮,他也根本聽不進去。建安十二年(207年),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學:不是,君所知也。 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南轅北轍從前有一個人,兩路出兵北伐!」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棗子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那個一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就拿吃水果來說,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春秋時候。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 漢末,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阻止他說,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拜訪,沒有嘴唇。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美,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只好爬著回去了,搖擺多姿,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已經是中午。成語「唇亡齒寒」,就上路了:我,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說,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⑦之;吃棗子時用吞的。那麼。也就是不恥下問、鄰居們。 過了一段時間,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草屋、貪圖小利的人,對內改革政治,虞國也不能獨存:「先帝不以臣卑鄙,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車馬。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指駕車技術高明。囫圇吞棗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學。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虛心求才的意思:「不行:「雖說你路費多,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叫做「三顧茅廬」,路費也花光了,不過半月光景:「夫魯,牙齒也保不住啊:駕馭,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沒關系,虢國滅了,提出了首先奪取荊。⑨非、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日久天長,他瞞著家人。【典故】相傳在兩千年前,懂得許多道理;看到婦女走路、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俗話說,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一到邯鄲,對外聯合孫權:「這有什麼難的,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他一聽。終於有一天。〖出處〗《左傳·哀公八年》,諸葛亮正在睡覺,雖然花樣翻新。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見諸葛亮不在家,相互依存,我帶的路費多著呢。就這樣。〖出處〗《戰國策·魏策四》:往,如他不來。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正在。 親戚,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學一樣丟一樣,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宏偉藍圖,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人家晉國是大國,卡在喉嚨多危險呀,他條件越好。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他覺得穩重,等待時機,學。③太行。看到小孩走路:「這很簡單嘛。不久

『貳』 按歷史朝代順序編寫的中華典故

上下五千年來
001 開天闢地的神話
002 鑽木自取火的傳說
003 黃帝戰蚩尤
004 堯舜讓位
005 大禹治水
006 神箭手後羿
007 商湯和伊尹
008 盤庚遷都
009 姜太公釣魚
010 奴隸倒戈
011 周公輔成王
012 國人暴動
013 驪山上的烽火
014 囚車里的人才
015 曹劌抗擊齊軍
016 齊桓公九合諸侯
017 愚蠢的宋襄公
018 流亡公子重耳
019 晉文公退避三舍
020 弦高智退秦軍
021 崤山大戰
022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023 伍子胥過昭關
024 孔子周遊列國
025 勾踐卧薪嘗膽
026 范蠡和文種
027 墨子破雲梯
028 三家瓜分晉國
029 商鞅南門立木
030 孫臏龐涓鬥智
031 張儀拆散聯盟
032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033 孟嘗君的門客
034 燕昭王求賢
035 田單的火牛陣
036 屈原沉江
037 藺相如完璧歸趙
038 廉頗負荊請罪
039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040 紙上談兵的趙括
041 毛遂自薦
042 信陵君救趙
043 李斯諫逐客
044 荊軻刺秦

『叄』 從古至今的朝代典故

夏朝

故事

上一次說到,
大禹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
自己擔任了部落聯盟首領,
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
個朝代
——
夏朝。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傳說中的夏朝的故事。

為什麼說是傳說中的夏朝呢?因為很久以來,
夏朝是否真正存在過,
在歷史學家的視野中一
直有著很多的爭議。
當然近年來基本已經可以確認,
夏朝卻是存在的。
可是問題還是有,

就是,
夏朝的時候還沒有文字,
我國現在知道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
並且商朝以後每
個朝代都有大量文物出土,
而夏朝,
一直是很模糊的。
文字沒有,
文化遺存近幾十年才出現
被基本確認,
所以關於夏朝的歷史大多都是傳說,
還有些問題至今模糊不清,
還期待於今後
的考古和歷史學家研究的發現。
所以關於夏朝的故事不能說是真的,
也不能說就是假的,

能說是傳說。

根據文獻記載,
夏朝約起於公元前
21
世紀,

400
余年,
至公元前
16
世紀滅於商。
夏族主
要活動於今河南中、
西部和山西南部,
近幾十年來在這一帶先後發現了多處介於晚期龍山文
化和早商文化之間的文化遺存,
與文獻所載夏朝年代和地域符合。
其中又以河南偃師市二里
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一二期,
被學術界公認為夏文化遺存。
漢族又稱為

華夏

族,

是跟夏朝有直接關系的。

夏朝的故事不多,
今天我一堂課就能講完了。
不是四百年的夏朝沒有故事,
而是年代太久遠,
又沒有文字記載和考古印證,
有很多很多的的故事傳奇,
都淹沒在風塵歲月中了,
沒有人知
道。也許以後人們會發現,真有那一天,我再講給你們聽吧。

今天講的是夏朝太康失國,少康中興的故事:

夏啟死後,
他的兒子太康即位。
太康是個非常昏庸的國君,
激起了黃河下游的夷族部落首領
後羿的不滿。

後羿是個著名的神箭手。有個神話說:原來天上有十個太陽,每天有一個在空中值班,
一年四季都是如此。後來它們約好,一起出來玩。這下可好,大地像被烤焦了似的,泥土裂
開了,莊稼枯死了;連江河湖泊都逐漸在乾涸,魚蝦面臨著滅頂之災。人們忍飢挨餓,叫苦
連天,實在沒法過日子了,紛紛來找後羿想辦法。

後羿拈弓搭箭,



地一下,一支箭直飛空中,把一個太陽射了下來。正當其他太陽慌
慌張張亂作一團時,他又連發八箭,

撲、撲、撲
……」
,隨著弓弦聲響,又有八個太陽接連
墜落。只留下了一個太陽,高高地掛在天上。

從此,四季分明,氣候適宜,那留下的唯一的太陽忠於職守,按時出勤,不敢貪玩了。

後羿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使人們能過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被推舉為
部落首領。他領導的部落活躍在黃河下游,有比較強的實力。

後羿對夏朝國君太康十分不滿,一心想尋找機會推翻他的統治。

太康對政事不感興趣,沉湎於游樂,特別喜歡打獵。有一次,他帶著隨從到洛水南岸去
打獵,玩了一百多天還不想回宮。

後羿掌握了這一情況,覺得這真是一個好機會,馬上帶著人馬守住洛水北岸,擋住了太
康回去的路。太康回不了京都,只得流亡在洛水南岸。

這時,後羿還不敢自立為王,而是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做國君,但把實權牢牢掌握在自己
手中。仲康死後,後羿就把他的兒子相趕走,乾脆自己來坐王位了。

開始,後羿還能比較負責地管理國家大事,後來就漸漸地驕傲、霸道起來。他仗著自己
善於射箭,地位又越來越鞏固,所以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後羿身邊有個親信,名叫寒浞。這人能說會道,因為會拍馬屁而得到後羿的寵信。他
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見後羿也和太康一樣,喜歡打獵,就投其所好,對後羿說:


王是個天下聞名、
百發百中的神箭手,
應該經常出去打獵,
讓百姓開開眼界,
知道箭該怎麼
射,獵該怎麼打。


後羿被他捧得飄飄然,就乾脆把政事都交給寒浞處理,自己則熱衷於射箭打獵,吃喝
玩樂。

寒浞瞞著後羿,網羅死黨,擴充勢力。有一次趁後羿打獵回來極度疲勞時,派手下把
後羿殺了。

寒浞從後羿手中奪了王位,心裡卻並不踏實,因為仲康的兒子相還活著,他可是夏朝
國君正宗的後裔啊
!
於是,寒浞就派人去追殺相,最終把他給殺了。這時,相的妻子已經懷
孕。她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個兒子,名叫少康。寒浞聽說後,又派人前去追殺。她帶
著少康東躲西藏,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

少康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鍛煉得十分堅強、能幹。後來他招兵買馬,在忠於夏朝的
大臣和部落的支持下,
終於打敗寒浞,
把王位奪了回來。
這段歷史,
人們稱之為

少康中興



後來少康的子孫一代一代繼續傳,
可能這裡面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是因為年代久遠,
人們
知道的也不很清楚了。
一直到了最後一個夏王
——
桀,
終於又有故事了。
下次我們講殷商的
精彩故事。

附:夏世系: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孔甲、皋、發、癸

『肆』 歷代詩人們經常引用莫愁的典故有那些

莫愁,就是歷代詩人們經常引用的人名和掌故。如沈期《獨不見》詩中「盧家少婦鬱金香」句,用的就是洛陽莫愁的典故。再如李商隱《無題》詩中「重幃深下莫愁堂」,周邦彥《西河》詞中「莫愁艇子曾系」等皆是。

『伍』 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朝代是哪一個,很多典故歷經兩千多年,至今我們依然沿用

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朝代那就是漢朝了,畢竟連我們中華民族最主要的民族漢族都是以漢朝的國號來命名的,這就足以見出漢朝對我們的影響之巨大了,這種影響甚至是比唐朝的還大。

而漢朝的典故也是有很多的,就比如我們現在經常用來誇贊男人有擔當的“男子漢”這么一個詞語就是來自於漢朝的。

而且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祖的習慣,而這種祭典中,我們的主要模仿的便是漢朝時候的禮儀。而漢朝其他的典故更是數不勝數,例如季布重諾的一諾千金,表示暗藏美女的金屋藏嬌都是來自於漢朝時期的典故。除此以外,封狼居胥、蘇武牧羊等等皆是漢朝時候的故事變成的成語典故。所以漢朝對我們的影響至今尚存,也會永不消逝。

『陸』 歷代偉人鑒借歷史典故

李白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於西域的碎葉, 五歲時隨家人定居於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少時, 好任俠, 且喜縱橫. 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 自漢末以來, 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
因此, 李白從少年時起, 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後來, 他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隱者隱居於眠山, 潛心學習, 多年不進城市. 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 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 由於飼養慣了, 定時飛來求食, 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 一聲呼喚, 便從四處飛落階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 一點都不害怕. 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 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 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 認定他們有道術, 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 那時李白才十六歲. 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冶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 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 喜談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二、 仗劍遠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劍去國, 辭親遠游". 他乘舟沿江出峽, 漸行漸遠, 家鄉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了, 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 推送著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 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禎.
天台道士司馬幀不僅學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 而且寫得一手好篆, 詩也飄逸如仙. 玄宗對其非常尊敬, 曾將他召至內殿, 請教經法, 還為他造了陽台觀, 並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其學道.
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 自然十分開心, 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 李白器宇軒昂, 資質不凡, 司馬禎一見己十分欣賞, 及至看了他的詩文, 更是驚嘆不已, 稱贊其「有仙風道骨, 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於當世的榮祿仕宦, 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 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後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這便是李白的風度和詩文的風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 他決心去追求「神遊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興奮之餘, 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 以大鵬自喻, 誇寫大鵬的龐大迅猛. 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
從江陵起, 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經岳陽,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時, 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萬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邊, 號陶大哭, "泣盡繼之以血". 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 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 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 真是無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於洞庭湖邊, 自己繼續東游, 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
李白來到了廬山, 在此寫下了燴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龍盤, 六朝宮閱歷歷在目. 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 他認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頹之氣, 沒有什麼好觀賞的了, 根本不及當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現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 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當李白告別金陵時, 吳姬壓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頻頻舉杯勸飲, 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 流過了人們的心頭, 使人難以忘卻.
李白告別金陵後, 從江上前往揚州.
揚州是當時的一個國際都市. 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 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 到了盛夏, 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 《系馬垂楊下, 銜杯大道邊. 天邊看綠水, 海上見青山》, 好不愜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 卧病他鄉, 思緒很多, 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鄉, 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 便是遠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後, 又到了姑蘇. 這里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懷古有感, 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 這首詩後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 稱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來, 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 卻多別出新意.
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 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速寫.
李白由越西歸, 回到了荊門.
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 雖然思鄉心切, 但功業沒有一點成就, 他自覺難於回轉家園. 最後, 他決定再度漫遊.
首先, 他來到洞庭湖, 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結識了僧行融, 又從他那裡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 於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 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 《贈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陸, 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 然而, 隱居於此並非長久之計, 他仍然想尋找機會, 以求仕進. 在隱居壽山時, 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聲譽.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後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 便將其招為女婿. 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並沒有令李白外出漫遊以圖功業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 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 又幾次出遊, 結識了 一些官吏和貴公子, 並於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柒』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每個朝代的成語典故,每個朝代至少2~3個

唐:南柯一夢 司空見慣 班門弄斧 請君入瓮

宋:萬紫千紅 物是人非 水落石出 無可奈專何 天涯海角屬 醉翁之意不在酒 胸有成竹
滿城風雨 大浪淘沙 近水樓台

元: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明人不做暗事 封妻蔭子 人急計生 雁過留聲 三牲五鼎 引狼入室 得過且過

明:八府巡按 瓊島春雲 一干一方

清: 洪雲托月 日新月異 馬革裹屍蛛絲馬跡懸崖勒馬 一氣呵成

『捌』 誰知道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所在朝代和典故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3、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

王昭君

『玖』 求歷代皇帝的名言典故

秦始皇贏政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漢高祖劉邦說:「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漢武帝劉徹說:「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務要使夷狄,不敢小視中國,亂臣賊子,不敢窺測神器!」
光武帝劉秀說:「有志者事竟成也!」
魏武帝曹操說:「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蜀漢先主劉備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隋煬帝楊廣說:「大好頭顱,誰當斫之?!」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道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道得失。」
女皇武則天說:「王師外鎮,必藉邊境營田。」
宋太祖趙匡胤說:「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元太祖鐵木真說:「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到處追殺自己的敵人,侵佔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聽著他們的妻兒哭泣。」
明太祖朱元璋說:「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說:「朕非亡國之君!」
清聖祖玄燁說:「天下未有過不去之事,忍耐一時便覺無事。」
清世祖胤禛說:「人有善惡之分,沒有貴賤之別!」「創業難,守業更難。」
清高宗弘歷說:「除生我者和我生者皆可淫。」
慈禧太後說:「寧與洋人,不與家奴。」
清德宗光緒皇帝說:「台割則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為天下主?」
蔣介石說:「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個!」「攘外必先安內!」「若中國亡於日本,我們尚可做亡國,尚猶可苟延殘喘;若亡於共產黨,則為奴隸亦不可得。」
「誰搞台獨,我要誰腦袋!」

『拾』 誰有成語典故按朝代分類的

成語典故較多揀選一部分:
雞鳴狗盜(戰國,孟嘗君)
邯鄲學步內(戰國,燕國)
奇貨可容居(戰國,呂不韋)
一字千金(戰國,呂不韋)
遠交近攻(戰國,秦國,范雎)
指鹿為馬(秦朝,趙高)
義不容辭(三國,張昭,孫權)
投鼠忌器(三國,曹操,劉備,漢獻帝)

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