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免的寓言
1、成語「守株待兔」出處:《韓非子•五蠹》——戰國•韓•韓非
② 守株待兔是寓言嗎
《守株待兔》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③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的完整內容以及寓意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④ 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了什麼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有些事情是不能夠等待的,我們要想收獲就要付出,如果一味的只想收獲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⑤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存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想要得到收獲,就要主動努力地去爭取。天上掉餡餅的事非常少,不要自己不努力做事情,光想著白撿東西、佔便宜,踏實勞作才能得到應有的收獲。
守株待兔,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釋義: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出處: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柱,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譯文: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用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刻舟求劍、緣木求魚、墨守成規、好逸惡勞、坐享其成、固守成規
反義詞:隨機應變、見風使舵、通權達變、除舊布新、標新立異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這樣如同守株待兔,能有好日子過嗎?
(5)守株待免的寓言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的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⑥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干內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容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⑦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wanglimin71
守株待兔的故事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狐假虎威的故事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