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楚成王典故

楚成王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4 13:53:27

A. 春秋戰國時期五個歷史典故

退避三舍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宏愛妃子驪姬。驪姬借機讓晉獻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來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麼貴重東西、奴隸、美好都有了,我能給你什麼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後同你在戰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後來重耳果然做了晉國國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戰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一鳴驚人
〖釋義〗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苛政猛於虎
〖解釋〗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出處〗《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那個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說:「學生們記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卧薪嘗膽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B. 朝秦暮楚的典故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內。有的容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嘆~,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C. 成王敗寇的典故

成王敗寇的幾則小故事(二)

文章憎命達,老杜誠不余欺。比如我自己,有點郁悶的時候就會想到blog上來灌水了。先糾正昨晚的一個錯誤吧,孫亮沒有被弒,只是被廢為會稽王,而且這個也不是孫皓乾的,為板凳男平反一下咯OK,下面繼續昨天的曹爽吧。

其實那個「富家翁」的上下文用白話文解釋是這樣的:桓范提出那個大膽建議之後,曹爽呆在那裡了。桓范請求曹爽速作決斷,曹爽哀嘆,「你別逼得這么急啊,讓我好好想想。」本人畫外音:我靠,這是千鈞一發你死我活刺刀見紅的時候了,真是一點魄力都冒得啊曹爽所謂的想,其實就是一個人在營中默默流淚流了一晚上不知道任賢齊的歌詞「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是不是從這里獲取的靈感誒。不過曹爽應該是個好丈夫&好父親,因為他在擔心一開戰城裡的家人咋辦,所以才黯自神傷啊。

司馬懿肯定是個心理戰老手,他這個時候完全猜透了曹爽的心思,所以派個使者告訴曹爽,已經指洛水為誓,只要你交兵權就保你平安。曹爽竟相信了,也許因為這是他最虛弱的時候吧,心神不寧六神無主,哪怕你說始皇帝嬴政是個陰陽人估計他也信了(嘿嘿,這個是《未來世界》里頭王二的博士論文)。簡言之呢,曹爽打定了注意「太傅必不失信於我」。

說到這里,我想到另一個故事誒(贊一下自己強大的聯想能力)。「問鼎」這個詞來自於楚莊王伐陸渾之後,王孫滿犒楚師的一段對話,《古文觀止》裡面有這篇,王孫滿的辭令堂堂正正頗有一番氣度。btw,提到王孫滿,應該還記得《崤之戰》里的王孫滿觀秦師吧。小p孩對秦軍評了句「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幾歲的小孩子都這樣目光如炬,古人咋都這么早慧呢

一不留神又扯遠了,似乎我很喜歡這樣在興致勃勃中離題萬里呢,不管了嗯,剛才既不是想說伐陸渾,也不是想說問鼎,而是想說楚莊王伐完陸渾結果後院起火了。令尹斗越椒引全族叛亂。斗氏家族當時是楚國名門,其實都是得益於斗越椒的伯父令尹子文了。子文的身世很傳奇,因為是表兄妹野合產下的私生子,所以被遺棄於雲夢澤,一隻慈悲的老虎發現了小嬰兒,於是用虎奶喂養他(天哪,是真的么?反正書上這樣寫的)。子文其實是字,他的名是斗谷於菟,谷表示乳,於菟是老虎的意思。子文之於楚成王(成王是庄王祖父)好比管仲之於齊桓公,可見斗氏影響力之巨,所以斗氏的叛亂是相當有震懾力的。春秋五霸里頭我最愛楚莊王,個人認為他是那個時代的國君里頭最有人情味的了。當然,這和他高超的政治手腕以及傑出的軍事才能並不矛盾。楚莊王派了個使者通報斗越椒,大意是斗氏家族世代有大功於楚,因此寧可斗氏負我,不可我負斗氏。只要斗越椒停止叛亂,還是讓他作令尹,擅殺司馬的罪責也可以赦免掉。忘了說,斗越椒起兵的時候殺了司馬蔿賈。蔿賈,就是孫叔敖他爹,此人年少之時也是位目光如炬的天才兒童,可惜下場如此悲慘其實話說到這里,無非也就是相當於71年的「只要副統帥肯回來,我親自到機場迎接」那種程度了。然而楚子很能把握他人心思,於是他又加了一條,兒子可以給斗氏作人質。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覺得楚莊王真的好大氣啊,當然你也可以說兒子是可以再生的,呵呵,但站在強勢的一方,這樣的條件似乎從古至今也只有他開出來過。斗越椒回了一句很NB的話,大意是,再回去作令尹我會覺得很沒面子的,於是後面就開始火星撞地球了。神箭手養由基就是這個時候登場的。平叛之戰也很顯楚莊王的軍事才能,此處不細表。為了慶祝戰斗勝利又誕生了一個絕纓大會的典故,那段歷史還真值得挖一挖

不過此刻還是回到曹爽的話題吧。我覺得那個時候他相信了如此單薄的一句承諾是他最大的敗筆,就算投降也要拉司馬師和司馬昭作人質墊背啊。最遺憾的還是他當時完全有能力調兵去亡命一蹬腿的誒。其實如果他大兵壓境,司馬氏還未必敢把他家人咋樣,可是你一旦投降呢,那就是刀俎和魚肉了。結局果然是滿門抄斬。

D. 退避三舍的典故 楚成王是個怎麼樣的人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以如晉楚發生版戰爭晉軍退避三權舍。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楚成王是個昏庸無能的人,

E. 有哪些楚國的歷史故事或典故

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F. 秦朝有一個將一位國君走過的土地讓給他國的典故是什麼

這個典故不是秦朝,而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時期,燕國的北面有一個叫做山戎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分為四部(令支、孤竹、屠何、無終),盤踞在現在的冀北遼西一帶。令支與孤竹從現在的陝甘一帶遷移而來,屬於商時就存在的部落,曾助周伐商,因功獲得冀東北封地,而屠何和無終是逃離中原的東夷人。山戎極有可能就是後來匈奴的祖先。春秋時期山戎日漸強大。到公元前664年,山戎四部人口多達十幾萬,軍力強盛,有意參與中原的亂世,發兵打敗燕國。戰爭呈一邊倒的局勢,燕國軍隊被消滅兩萬,只剩不到三千人死守薊城。山戎盟主密盧帥四部之兵,圍困了燕國的都城薊城。燕國庄公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調集全國三分之一兵力,記一萬人,前去救援燕國,並在薊城下,憑借先進的裝備和勇敢的士氣,逼退數萬山戎。齊桓公及其幕僚認為,山戎只是迴避了精銳的齊軍,根本沒有損失,若就此班師回國,山戎會再次包圍薊城,燕國若被其攻滅,齊國必深受威脅。於是,齊軍連薊城都沒進,立刻兵分兩路,追擊山戎。山戎人多勢眾,且有熟悉地形之利,齊軍在付出數千人巨大代價後,擊殺和俘虜數萬山戎男子,接連攻滅令支、孤竹,重創屠何,接受無終全國投降。這場戰爭山戎幾乎損失了全部十幾萬人口,各部共三千餘人,在受傷的令支王密盧帶領下,逃亡大漠,燕國威脅解除。
燕庄公感謝齊桓公大恩,一路相送,連日行進,不知覺中進入齊國領土。桓公說按照周朝禮制,諸侯不能擅離封地,到其他諸侯那裡。於是將燕庄公走過的土地,全部送給燕國,地理位置是今天的滄州南部。燕庄公感恩戴德,誠惶誠恐,而其他諸侯覺得桓公救援燕國,還贈與其土地,是大仁之舉。桓公的諸侯霸主地位愈加鞏固。

G. 關於歷史典故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專他國長達屬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H. 求一個古代典故的名字

你好,成語退避三舍
典故: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I. 朝秦暮楚的典故 的由來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版經常作戰。有的諸權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嘆~,三載依劉。(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無常。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