駟典故
⑴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的典故
駟馬」指古代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原出於《論語‧顏淵》,指一句話內說了出口,...
後人就用容「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⑵ 以己下駟,對彼上駟.此典故的出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翻譯以下段落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
多項貼心改進,貼吧客戶端新版登場!
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桊,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獘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
⑶ 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典故
詞 目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發 音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釋 義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 處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示 例 大丈夫~,豈有翻悔之理!(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http://www.kingsnet.biz/asp/chengyu/Show.asp?ID=28406
⑷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典故
駟馬」指古代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原出於《論語‧顏淵》,指一句話說內了出容口,...
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⑸ 駟馬難追的典故出自什麼年代。
駟馬」指古代用來四匹馬拉的車子。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原出於《論語‧顏淵》,指一句話說了出口,... 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⑹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典故出自於什麼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意思是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常用在承諾之後,表示說話算數。
⑺ 駟馬難追是由什麼典故引發的
http://ke..com/view/248871.htm
⑻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的典故
駟馬」指古代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原出於《論語‧顏淵》,指一句話說了出口,...
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出處:《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⑼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典故
詞 目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發 音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釋 義 一句話說出了版口,就是套上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 處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示 例 大丈夫~,豈有翻悔之理!(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http://www.kingsnet.biz/asp/chengyu/Show.asp?ID=28406
⑽ 駟馬難追是由什麼典故引發的
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做棘子成。有一天,棘子成對孔子的學生回子貢說:「答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干麼還要有文彩呢?」子貢說:「您這樣說是不對的。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已經說出口的話。本質和文彩是同樣重要的。讓我拿皮草來舉例解釋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們的區別,既在本質,也在文彩,如果把這兩類獸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來就像犬羊皮了。」
子貢認為,說話要深思熟慮,因為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