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26的典故

26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4 03:50:09

① 前不栽桑 後不插柳,求典故出處

前不栽桑"是因為"桑"與"喪"諧音,出門見桑,肯定不吉利。

"後不栽柳",柳樹不結籽,"柳"又與"留"諧音,若栽於宅後,留不住後代,這當然犯了大忌。而且送殯多用柳枝作「哀杖」、「招魂幡」,如果種在家中院子里當然讓人不想太多都不行!

"鬼拍手"是指楊樹,風一吹,就會發出嘩嘩啦啦的響聲,像是鬼拍手一樣,迷信的人認為會招來鬼魅!

在山東一帶也有類似的說法,前面兩句一樣,後面一句變成"院中不栽"'劊子手'。

"劊子手"是指桃樹,桃實桃花都是血紅色的,民間認為桃樹的血紅色容易招惹邪氣,所以禁忌在院中栽桃樹。

另外一些地方禁忌種桃樹是因"桃"與"逃"同音,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一旦將桃樹與逃荒聯系起來,自然也沒有誰願意在院子里栽桃花了。

很多地方忌種柏樹,是因為柏樹是墳頭樹,墳墓是陰宅,住宅是陽宅,在一些地方也被認為是禁忌。

(1)26的典故擴展閱讀: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河南開封一帶,一無名鎮上有一庄姓大戶人家,說來也是神奇,這戶庄姓人家家主剛開始是獨身一人從外地逃荒來到此處,初來之時在葯鋪中當個跑堂小二,連飯都吃不飽。

可短短不到十年時間,不但把鎮上所有葯鋪都盤了下來當老闆,還購置了幾十畝良田,取了一個妻子,七個小妾,真真羨煞旁人啊!

話說這庄姓人家女主人,對葯材也是非常精通,長得也甚是好看,而且平時喜歡附庸風雅,喜歡栽栽花種種樹,男主人對她寵愛有加,況且家大業大院子也大,便也隨她去了!

春天萬物復甦,百花齊放,每天一早醒來就能聞到一陣花香,入眼處一片花花綠綠,令人心曠神怡,於是女主人給它起名,叫「百花苑」!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怪事,雖然家中家中花草樹木越來越多,儼然像個世外桃源,但是葯鋪生意卻每況愈下,人們都說在他葯鋪買回來的葯,一點用處也沒。

然而禍不單行,這一年而且以前的良田也都長不出糧食,全年都顆粒無收,而且每逢半夜男主人總是被一陣奇怪的沙沙聲驚醒,而且其他人卻聽不到,男主人以為這是鬼在拍手,嚇得全然沒了主意!

這一天,男主人照常出門去葯鋪照看生意,剛出門口,就看到一個要飯的沖了過來頓時就被撞到了,正待他爬起來要破口大罵之時,這個人嘻嘻哈哈的走到了他旁邊,笑著說道:「我這是在給你把霉運趕走捏,你今年是不是特別不順?」

男主人趕緊起身,心想難道碰到高人了?於是趕緊虛心請教!

這瘋乞丐,只說了一句話:「前不栽桑,後不栽柳,當中不栽鬼拍手」說罷,便又瘋瘋癲癲的跑走了!

男主人也沒心思去看生意了,轉而折回家中,細細琢磨這話,正在園中晃悠,突然抬頭發現,院子前方有棵桑樹,「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難道是說的這個桑樹和柳樹嗎?

那鬼拍手呢?這時正好一陣風吹過,幾株楊樹發出嘩嘩啦啦的響聲,就像是晚上他聽到的那個鬼拍手聲音一樣!

男主人大喜,於是找來人,將這幾株樹全部砍了去,不料砍去後,這些樹樁都溢出了紅色的鮮血,這時,屋中傳來了一聲慘叫,只見女主人倒在血泊之中。

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家家戶戶都記住了,前不栽桑,後不栽柳,當中不栽鬼拍手這一民謠!

② 以逸待勞的典故

陸遜深諳兵法,正確地分析了形勢,認為劉備銳氣始盛,並且居高臨下,吳軍難以進攻。於是決定實行戰略退卻,以觀其變。吳軍完全撤出山地,這樣,蜀軍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帶難以展開,反而處於被動地位,欲戰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軍鬥志鬆懈。

陸遜看到蜀軍戰線綿延數百里,首尾難顧,在山林安營紮寨,犯了兵家之忌。時機成熟,陸遜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軍措手不及。陸遜—把火,燒毀蜀軍七百里連營,蜀軍大亂,傷亡慘重,慌忙撤退。陸遜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

以逸待勞,語出於《孫子.軍爭篇》: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又,《孫子.虛實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同逸),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原意是說,凡是先到戰場面等待敵人的,就從容、主動,後到達戰場的只能倉促應戰,一定會疲勞、被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調動敵人,而決不會被敵人調動。

戰國末期,秦國少年將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時,秦軍連克數城,銳不可當。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燕伏兵之計,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秦軍損失數萬。後來,秦王又起用已告老還鄉的王翦。王翦率領六十萬軍隊,陳兵於楚國邊境。楚軍立即發重兵抗敵。老將王翦毫無進攻之意,只是專心修築城池,擺出一派堅壁固守的姿態。兩軍對壘,戰爭一觸即發。楚軍急於擊退秦軍,相持年余。王翦在軍中鼓勵將士養精蓄銳,吃飽喝足,休養生息。秦軍將士人人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平時操練,技藝精進,王翦心中十分高興。一年後,楚軍綳緊的弦早已鬆懈,將士已無鬥志,認為秦軍的確防守自保,於是決定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追擊正在撤退的楚軍。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殺得楚軍潰不成軍。秦軍乘勝追擊,勢不可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此計強調:放敵方處於困難局面,不一定只用進攻之法。關鍵在於掌握主動權,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己,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勞的「待」字理解為消極被動的等待。

③ 吹牛皮有什麼典故

吹牛皮的來歷 蘭州一帶黃河水流湍急,木船常被碰壞,當地人就用整隻羊皮曬乾漆上油漆,吹上氣使它鼓起來,再把幾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 羊皮筏子較小,人們常用嘴把它吹鼓起來。有個人說他不僅會吹羊皮筏,而且還能吹起牛皮筏來,後來有人真的將牛皮拿給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麼吹也吹不起來。從那以後,人們就用吹牛皮來形容愛說大話的人。 吹牛的來歷 人們稱呼說大話叫吹牛皮。吹牛這一俗語,來源於陝甘寧和內蒙古一帶。以前,這些地方的人過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時候,往裡面吹氣,紮好口後,作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成為大筏子,大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承載數千斤的重物過河。 所謂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氣,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技巧的。 宋朝有一個人,叫楊璞,很愛吹牛,自稱是東野遺民。宋真宗求賢,人家就把他舉薦了上去。他什麼也不會,在皇帝面前把屁給憋了出來也沒有作出詩來。宋真宗看他為難,可憐他年紀大,讓他第二天交一首詩。 楊璞一晚上沒睡著,輾轉反側,餓死很多跳蚤,天亮時想起了從家裡出來時老婆子的臨別贈言,第二天,他就把老婆子的臨別贈言獻了上去:更休落魄貪酒杯,亦莫猖狂亂詠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看完他的詩後,感到好笑,問是誰寫的。他交待說是出門時老婆子的話。宋真宗說:看在你老婆的份上,這次放過你這個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頭皮。 「吹牛皮」的來歷分類:追根溯源 .吹牛:源於屠夫。從前(現在也還有),殺豬宰羊,血放完了以後,屠夫會在豬羊的腿上靠近蹄子處割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鐵條插進去捅一捅,然後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裡吹氣,直到豬羊全身都膨脹起來。這樣,剝皮的時候就會很方便,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用這種方法對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時候,屠夫極少用這種方法,因為牛體形龐大,皮又很堅韌,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頭牛吹脹起來,非有極為強健的橫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斷非常人所能為。誰要是說他能吹牛,那他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是在「吹牛」! 「吹牛」又叫「吹牛皮」,但不明其來源的人,為了進一步強化其貶義,將它連諧帶訛地說成「吹牛B」或略作「牛B」;由於這最後一個字在書面上常用「×」來代替,所以,現在又有人把「吹牛」說成「牛叉」。 人在「吹牛」的時候,常常會顯得氣勢奪人。依據這一點,人們又把運勢走旺的人和事形容為「真牛」(真棒)。股市的「牛市」「熊市」中的「牛」並不來源於此。股市上漲,走勢曲線便向上揚起,形狀恰似昂頭立角的公牛的輪廓;下跌,曲線便呈下彎的弧形,與弓背垂首的熊相似。 不過,「牛市」之「牛」,與「真牛」之「牛」來源雖不相同,但在「運勢走旺」這一點上卻是一致的。

④ 100個成語典故及其歷史人物故事(26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⑤ 一段文言文中包含的典故

周武王去世時,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們懷疑周公專所為將不利屬於成王,故挾武庚叛亂。後被周公旦平定,管叔被處死,蔡叔被放逐.

而漢武帝的情況和以上差不多,武帝去世的時候,給漢昭帝立了霍光,上官桀等人為輔政大臣,後來上官桀密謀欲廢昭帝,但事情敗露,被霍光誅族滅.

⑥ 「林下之風」作何解釋有何典故

原文是「林下風氣」,出自《世說新語》「賢媛」篇

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游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王夫人」就是謝道蘊,「顧家婦」,應該是位張姓賢德,「林」指「竹林七賢」,《世說新語》中評價人物時,常以其為標准。
這位尼姑對這兩位婦女的評價,是說「顧家婦清心玉映」,但只是閨房中出類拔萃的人物而謝道蘊具有「竹林七賢」的風骨,在氣質上勝過她

後來大多用「林下風氣」形容婦女的飄逸出塵

「林下風氣」當然要高於「閨房之秀」,這也是成語「林下風氣」的典故。與此同義的成語還有:林下風度、
林下風致、林下之風、林下風范、林下風韻、林下高風、林下清風等等。
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cid=1000&Data=S&Tid=186435

⑦ 托妻獻子的含義以及典故

傳統相聲《托妻獻子》中反復出現這么一句「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其實還真是確有其文的,出自《史記》:「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雲,悲夫!」

【解說】司馬遷闡述漢初汲黯、鄭當時二位大臣之事跡。汲黯於景帝時任太子洗馬,在武帝時任東海太守,後又召為主爵都尉;而鄭當時則先任太子舍人,後遷為大農令。二人其時皆位居高官,受人敬畏,每日戶限為穿,車如流水馬如龍,巴結逢迎者,不計其數。由於其剛正不阿,疾惡如仇之性,不適官場,後俱丟官失勢,致生計陷亦入困境。與此同時,賓客盡散,門前冷落車馬稀。司馬遷復例舉下邽人翟公,乃漢文帝時大臣,任廷尉時,為九卿之一,位高權重。每日車馬盈門,賓客如雲,絡繹不絕,水泄不通。其失官後,賓客絕跡,門可羅雀。後官復原職,眾賓客復登門求見。此一失一得,一貧一富之況,令翟公感世態炎涼,人多趨炎附勢者,頓感忿懣,便於門首書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汲黯、鄭當時亦如此不幸,可悲夫!

⑧ 壺中天地的典故

壺中天地語出《後漢書》費長房的故事:
費長房,汝南人,曾為市椽。有老翁賣葯於市,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翁曰:「子明日更來。」長房旦日果往,翁乃與俱入壺中。但見玉堂廣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翁囑不可與人言。後乃就長房樓上曰:「我仙 人也。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使十人扛之,猶不能舉。翁笑而以一指提上。視器如有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長房心欲求道,而念家人為憂。翁知,乃斷一青竹,使懸之舍後。家人見之,長房也。以為縊死,大小驚號,遂殯殮之。長房立其傍,而眾莫之見。於是隨翁入山,踐荊棘。於群虎之中,留使獨處,長房亦不恐。又卧長房於空室,以朽索懸萬斤石於其上,眾蛇競來嚙索,欲斷,長房亦不移。翁還撫之曰:「子可教也。」復使食糞,糞中有三蟲,臭穢特甚。長房意惡之。翁曰:「子幾得道,恨於此不成奈何?」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頃刻至矣。至當以杖投葛陂中。」長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家人謂其死久,驚訝不信。長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乃發冢剖杖棺,猶存焉。遂能醫療眾病,鞭笞百鬼。又嘗食客,而使使至宋市鮓,須臾還,乃飯。桓景嘗學於長房。一日謂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災,可作絳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禍可消。」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牛羊雞犬皆暴 。
上述的文字大概是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葯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葯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餘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⑨ 留仙裙的典故

西漢的皇後趙飛燕愛穿裙裝,一天她穿了一件雲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在笙歌鼓樂中翩版翩起舞,突然間狂權風大作,她像風箏一樣飄起來,宮女慌忙追趕去抓她的裙角,趙飛燕的裙子被出褶皺,趙飛燕穿上皺紋的裙子更漂亮了,從此,宮女們盛行穿折疊出褶皺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關於「留仙裙」的典故,常入詩詞中。例如,張炎的《疏影》:「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皺, 留仙裙褶。」又如朱彝尊《風懷二百韻》:「留仙裙易皺,墮馬鬢交鬤。」

⑩ 蘇州市西花橋巷(26號)有否歷史典故

曾在蘇州當太守的白居易,離任後在揚州寫下了「揚州驛里夢蘇州,夢到花橋水閣頭」的詩句。花橋僅是蘇州數百座古橋中的一座,相傳南朝梁天監元年始建,唐代在此建有一座花橋水閣。花橋東西兩端各有一條幽靜的小巷,分別名為東花橋巷、西花橋巷。歷史上蘇州紡織工業非常發達,聚集在花橋附近待雇的都是花緞工。西花橋巷是一條詩意的小巷,雖然蘇州城市建設一直在進行,但她還保持著蘇州特有的歷史韻味。 蘇州才子葉昌熾 西花橋巷7號,曾是近代著名學者葉昌熾的故居,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了。由於經濟拮據,葉昌熾曾幾次易手,或出售,或出租,但最終老人還是將破敗老屋購回,居此直至病故。今日葉氏故居,在前幾年已經翻蓋為一棟四層樓房,樓房背面尚存有一段舊牆,鑲嵌著兩根雕花石柱,算是緣督廬留下的昔日舊蹤。 葉昌熾與同時代的王頌蔚、袁寶璜以才華出眾而聞名鄉里,被時人譽為「蘇州三才子」。其「觀人論事,皆具卓識」,「學問人所共知,蘇城老輩中,通雅無與比也」。葉氏師從馮桂芬,1869年重修《蘇州府志》,馮桂芬任總纂,邀葉昌熾擔任分纂,那年才22歲,具體負責公署、學校、壇廟、寺觀、釋道部分的撰寫。 《滂熹齋藏書記》是一部版本學名著, 是由葉昌熾為潘祖蔭編撰的,其緣於潘祖蔭晚年的一次回鄉省親。坐擁書城的潘祖蔭「癸未奉諱歸吳,延昌熾館於滂熹齋,盡窺帳秘。 」葉昌熾每讀一書,潘祖蔭就為他講述藏書的源流、購書的原委以及校勘、考證、版本鑒別等情況,這些敘述再由葉昌熾記述下來經過整理匯編成《滂熹齋藏書記》。 1951年7月,滂喜齋藏書成為上海圖書館首批國寶級的藏品,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令世人矚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