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典故
Ⅰ 古代秦朝以前的典故
李由兒時起便與扶蘇相交甚好,一同拜在蒙恬將軍門下學習兵法,但他與扶蘇的性格卻十分不同。他性格冷峻,沉默少言,心思縝密有城府,行為舉止頗有其父李斯之風。而後就任三川郡守,駐守三川郡。後來天下大亂各地反秦義軍不斷,吳廣統率義軍,屢戰屢勝,准備攻克三川郡,直取咸陽。但是,義軍在攻打滎陽時,遇到了李由所部秦軍的頑抗,結果滎陽久攻不下,形成了膠著的狀態,另義軍吃盡苦頭,加速了起義軍內部的分化。後來項氏崛起,項梁在定陶大破秦軍,命項羽、劉邦攻陷三川郡,李由率軍與項羽激戰於雍丘,雖奮勇力戰義軍,無奈項羽神勇,被項羽斬殺於萬軍之中。
公元前211年,「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史記·李斯世家》)七十歲的丞相李斯深有感觸地說:「當今為大臣者位無高於我者,我可以稱為富貴之極了。」然而盛極則衰,好景不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南至雲夢,東南至會稽山,刻石頌德。七月,始皇病死沙丘。佞官趙高脅迫丞相李斯誅殺公子扶蘇,改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七月,陽城人陳勝、陽夏人吳廣起義,一舉攻下大澤鄉。接著又攻下蘄縣,勢如破竹。當義軍攻下淮陽時,戰車已有六七百乘,騎兵千餘騎,士卒數萬,聲勢浩大,勢不可擋。
三川郡守李由立即派人飛報丞相李斯:「賊軍十萬已到許縣,日夜可達滎陽,城內25000名士卒日夜鑄兵器,加固城牆,挖拓城河,防哨巡守。無奈兵力懸殊,存糧也只可用數月。望速派兵增援。」李斯立即向二世呈奏。正在咸陽宮取樂的二世一聽,竟嚇得喪魂落魄、六神無主。
李由知道形勢嚴峻,就親自帶兵防守。為穩定城內秩序,他組織百姓協助守城,令掌管治安者加強檢查,防止奸細混入城內。第二天黎明,城外鼓角震天,義軍潮水般涌到滎陽城下,箭如飛蝗射向守城者,並強渡城河架雲梯攻城。李由指揮守城將士勇猛還擊,死者的血染紅了城河水。一連幾天激戰,雙方傷亡慘重,義軍只得撤回淮陽。《史記·陳涉世家》載:「吳廣圍滎陽。李由為三川太守,守滎陽,吳叔弗能下。陳王征國之豪傑與計,以上蔡人房屬蔡賜為上柱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八月,李由率三萬秦軍至雍丘(河南杞縣),與章邯破滎陽之圍以後,又共同擊敗鄧說所率義軍,在許城擊敗義軍將領伍余,直抵義軍都邑淮陽。陳王勝親自出城督戰,無奈秦軍李、章指揮得當,上柱國蔡賜戰死。陳王東逃到下城父。項梁、項羽率江東義軍渡江到中原,劉邦也率義軍在中原會合。此時在咸陽宮中的趙高卻向二世陷害李斯說:「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去。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來敢言。」(《史記·陳涉世家》)要求二世派人嚴查三郡守李由與義軍相勾結之事。二世聽信趙高誑言,將李斯下獄,並派王明、陳宗正到滎陽嚴查李由。
李由到雍丘不久,項羽、劉邦就攻破城陽,西攻定陶不下,直撲雍丘攻城。項羽十萬大軍兵精糧足,士氣旺盛。面對強敵,李由一面派人到濮陽向章邯求援,一面組織軍民固守。李由身先士卒,拚命死守。激戰到第四天中午,左臂中箭,血流如注。他拔出箭頭,包紮好傷口,繼續指揮作戰。下午城破,李由率秦軍巷戰。殺到城西門身邊只剩下十幾個貼身護衛,但他們仍以一當十,拚死奮戰,直至戰死沙場。
李由死後,義軍將士見他血染戰衣,仍手握長矛,怒目圓瞪,為之哭泣。前去調查的王明、陳宗正聞聽此事,冒死向二世呈奏曰:「臣奉詔至關東,查三川郡守李由並無通寇之事。雍丘一戰,為國捐軀,忠烈可嘉。」項羽目睹李由慘烈之狀,深為感動,令人把李由屍體送回其老家上蔡以葬。
Ⅱ 三十六計中每一計的典故,越簡單越好
《瞞天過海》:
戰國末期,衛國大商人呂不韋與他的龐妾趙姬,共同推動一件將政商合一、以換取最大投機報酬的「企劃案」、把被視如敝屣的秦國王孫異人,一步一步推向秦王寶座,合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切鼎切」,並協助秦王贏政統一了六國。
《圍魏救趙》:
孫臏與龐涓鬥智的故事。
《借刀殺人》:
新興的大清勢力,為了拔掉袁崇煥這個明王朝的中流砥柱,在謀士範文程策劃下,利用亂世危局下的人性弱點,挑動崇禎皇帝的猜疑、孤傲心理而殺害了袁崇煥,導致大明江山的滅亡。
《以逸待勞》:
唐代,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氣勢正盛。帝王之師李泌為肅宗規劃「以逸待勞」的策略,由山西出兵,忽東忽西,作勢要攻打叛軍所佔的范陽、洛陽及長安三地,讓他們為彼此救援,在數千里的軍道上疲於奔命……
《趁火打劫》:
五代時期,後唐皇帝李從珂篡位後,便與他的妹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同床異夢、勢同水火。契丹明主耶律德光在策略家韓延徽的規劃下,逐步離間了李從珂、石敬瑭,促使兩人鷸蚌相爭……
《聲東擊西》:
漢明帝時,將軍竇固、東平王劉蒼,與班超共同似定「聲東擊西」策略,由班超前往西域經營,以謀取整個西域。然後再以西域諸國之力量牽制匈奴,擾其後方,亂其陣腳。漢朝遠征軍乘虛征伐,終於一舉掃平匈奴,奠定漢朝對西域的長遠影響。
《暗渡陳倉》:
楚霸王項羽強勢作為,分封諸王。策略家張量在劉邦前往封地途中,將懸崖上的棧道燒毀。這一招等於宣示劉邦一入漢中便不再回頭,使項羽失去戒心。後又以「明休棧道」蒙蔽敵人,以「暗渡陳倉」突襲三秦,扭轉了楚漢的競爭態勢,改寫了歷史。
《隔岸觀火》;
北宋趙普與趙光義、高懷德等內訌,紛爭四起。正當這些恩怨情仇一波一波地流過之時,「後周」符皇後利用形勢,讓趙光義的兒子們陷入互相殘殺境地使趙光義江山坐而不穩……
《李代桃僵》:
春秋時期晉國「趙氏孤兒」的故事。
《順手牽羊》:
周世宗駕崩不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搖身一變,順手牽羊坐上龍椅,取走了大力栽培他的柴榮的天下。但另一暢順手牽羊」大計,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他襲來。
《打草驚蛇》:
西晉前秦帝國,皇帝符堅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為帝,命策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擊不法。此一「打草」之舉,使得王市集團惴惴不安,終於全面舉兵反叛。符堅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個擊破……
《借屍還魂》:
西晉末,從小在漢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匈奴冒頓單於後劉淵,乘「八王之亂」而崛起,醛晉」室而代之。他在謀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漢」的心.理因素,偽托劉邦之後,建立起「大漢國」來,加速推動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調虎離山》:
北周武帝一改弟承兄業之帝統,導致皇室內部矛盾對立,政局暗潮洶涌。權臣楊堅得謀士李德林、高潁之助,二度使出調虎離山秘計,將諸位王爺輪番遣離或調回京都,並將之一一誅殺,最終建立隋朝。
《拋磚引玉》:
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奔走於魏、楚、秦之間,讓魏、楚彼此猜忌,又以「商於之地」誘引楚懷王,使其徹底與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決裂。
《擒賊擒王》:
唐初,為了徹底解決長期的邊患突厥,李靖定策設計,生擒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讓突厥群龍無首,各自潰散,計成後,再用懷柔政策將頡利君臣留在京城,並安置降眾,實現長久的「擒賊擒王」。
《釜底抽薪》:
唐憲宗時,淮西節度使作亂。軍事謀略家李塑臨危受命,對敵將一個一個招降,並且大膽任用。頑敵之強大陣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勢為之逆轉。
《關門捉賊》;
金國四太子完顏兀術為擒高宗趙構,率十萬剽悍騎兵席捲中原,直驅水鄉江南。他孤軍深入,一步步踏進韓世忠縝密布下的天羅地網。此「黃天盪之戰」奠定了南宋與金的對峙局面。
《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他利用虞公貪婪的心理弱點,贈送以玉壁、良馬與美女,使虞公完全解除武裝。但晉國班師回國途中,又順手牽羊地滅了虞國。
《偷梁換柱》:
秦始皇死後,趙高矯旨賜死了太子扶蘇與將軍蒙恬,更立胡亥為帝,殺盡秦始皇的子孫,斗垮李斯,一步一步完成他的「亂秦亡秦」計劃。
《無中生有》:
漢武帝時,太監蘇文利用「十四月懷胎」的謊言,以及武帝的猜疑心理,暗中籌劃奪嫡大計。無中生有,以埋盅為手段,陷害仁厚的太子劉據。而曾經自詡英明的武帝,在這場殘酷的鬥智游戲中徹底失敗,在「思子宮」里孤獨地度過晚年。
《混水摸魚》:
宋代,趙匡胤策動「陳橋事變」,奪取後周的江山。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弟弟趙光義用「混水摸魚」之計,先把趙普排擠出京,接著毒殺兩位開國將領,又將奉命調查此一命案的親趙匡胤勢力一一除去。最後,利用前朝的亡國女子小周後、花蕊夫人的復仇心理,在萬歲殿布下一個「燭影斧聲」的奪權之夜……
《金蟬脫殼》:
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刺,兵敗被俘。後來英宗以「金蟬脫殼」之計,脫險回國,並且在數年的隱忍之後重登帝位。
《遠交近攻》:
戰國後期,秦國丞相范睢擬定「遠交近攻」的大戰略,為秦國奠定統一六國的基穿
《假痴不癲》:
宋真宗的妃嬪劉美人,奪取了李宸妃的兒子趙禎(宋仁宗),謊稱是她生的太子。劉美人因此一躍而為皇後、太後,並且以整個國家機器來維護她的謊言。少年皇帝趙禎與眾朝臣因此打起混沌戰術,裝聾作啞,以「假痴不癲」來立身處世。
《指桑罵槐》: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聽從齊泰、黃子澄的建議,大舉削藩。朱棣得道衍和尚蘘助,化被動為主動,指責齊、黃兩人為佞臣,打著「清君側」大旗,發動「靖難之役」,直搗京師。
《反客為主》:
趙構在前往金邦當人質的路上,一個臣子提醒他,要乘機觀望,勿去送死。趙構觀望不前,終於等到了宋徽宗、欽宗被金人掠去,而撿到了皇位。
《笑裡藏刀》:
清太宗皇太極猝死,庄太後為了爭取兒子福臨(順治帝)繼位,接受謀士範文程的建議,讓福臨叔父多爾兗當攝政王。她又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多爾兗,接著連她自己也委身下嫁。最後,她尋機給予致命的一擊,穩定天下。
《欲擒故縱》:
晉朝大將羊祜用「欲擒故縱」之計征服東吳;一方面坐視荒淫暴虐的吳王孫皓把國力、人才耗盡;一方面廣施德政,使暴政下的吳國百姓相繼來歸,造成吳國明心士氣瓦解。
《樹上開花》:
明朝在經歷了「延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三大宮延奇案之後,由十萬太監組成的宮延勢力,左右了大局,他們借傀儡皇帝這棵樹,來開自己的花。
《上屋抽梯》:
李淵採取韜酶之術,他讓隋煬帝、自己的追隨者都以為他縱情聲色,胸無大志,但私底下,他卻積極地運籌帷幄,審時度勢,等到最有利的時機,成功出擊。
《美人計》:
春秋時期,越國利用西施顛覆吳國統治的故事。
《空城計》:
諸葛亮與司馬懿鬥智的故事。
《反間計》:
在宋、金長期對峙中,金人采醛用敵制敵」策略,扶立劉豫為皇帝,來治理佔領區。岳飛為了顛覆劉豫政權,巧施「反間計」,並利用金兀術仇視劉豫的心理,廢黜了劉豫。最後,金兀術又利用宋高宗對岳飛既愛又恨的矛盾情結,與秦檜聯手,導演了另一出反間計。
《苦肉計》:
大縱橫家蘇秦為了報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共同演出一「苦肉計」;由燕國為蘇秦公開製造罪名,予以逮捕下獄,蘇秦趁機亡命至齊,暗中實施「強燕弱齊」大計。
《連環計》:
小女子貂蟬,被司徒王允從她賣身的酒樓救了出來,賦予她一項超級任務;投入狼窟,向董桌、呂布「兩邊放情」,讓兩人產生沖突與內斗,替王允製造可乘之機。
《走為上》:
春秋時代,晉獻公龐信驪姬,逼死太子申生,眾公子相繼出亡。公子重耳「走為上」走了十九年後,終於獲得秦穆公的幫助,兵不血刃地回國登位,成為「晉文公」。
Ⅲ 小人諂害人的典故
趙高誣告李斯謀反 自從陳勝、吳廣起事後,各地義軍此回伏彼起。這時,秦二世聽從答郎中令趙高的建議,深居宮中,一切政事都由趙高決斷。趙高與李斯有夙怨,趙高就趁機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又誣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與義軍私通。李斯想上書申辯,卻被趙高扣下。趙高派人四處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對李斯嚴刑拷打。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認罪,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斬於咸陽,並夷滅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任命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決斷。 李斯(?-前208),戰國末期楚上蔡(今河南上蔡縣)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李斯協助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他反對「以古非今」,提議焚書坑儒。他還按照秦始皇的命令,為統一文字、法律、貨幣及度量衡作出了卓越貢獻。後因趙高的誣陷而被腰斬於咸陽。
Ⅳ 人生如鼠,不在倉,即在廁完整的典故
典故如下:
公元前250年,秦始皇的未來丞相,26歲的李斯尚在楚國上蔡郡做看糧倉的小文書。他的工作就是負責倉內的糧食進出登記。一天「內急」進廁所,尚未解手,他卻驚動了廁所內的一隻老鼠,這只在此安身的老鼠,瘦小乾枯,探頭縮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臟又臭,令人惡心。
李斯看著這只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一個個腦滿腸肥,毛皮油亮,整日在倉中大快朵頤,逍遙自在。
與眼前廁中這只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人生如鼠啊!不在倉就在廁,」李斯不禁長嘆一聲,「一輩子全看找一個什麼位置了。」第二天李斯便離開了小城,投奔了當時的儒學大家荀況,最後成了秦始皇的丞相。
看似與世無爭,其實是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只會做那隻曾經啟發了李斯的老鼠,總是在廁中受苦,卻不曾努力進入倉中。也許是倉門難入,可是天底下哪裡有免費的的午餐。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付出代價,而許多人就是因為害怕這一代價而錯過了進「倉」的機會。
(4)李斯的典故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 ,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之後,入秦為官 ,丞相呂不韋以為郎官 ,勸說秦王嬴政滅諸侯、成帝業,任為長史 。秦王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 ,離間各國君臣,以為客卿 ,在秦滅六國事業中發揮重大作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 ,進上《諫逐客書》,阻止驅逐六國客卿,遷為廷尉 。秦統一天下後,聯合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禮儀制度,拜為丞相 。
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 ;反對分封制度,堅持郡縣制 ;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諸子學說,禁止私學,以加強思想統治 。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
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後,勾結內官趙高偽造遺詔,迫令公子扶蘇自殺,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
「人生如鼠,不在倉,即在廁」一個偶然激發了李斯的雄心壯志,但是成功之後的種種為一己之欲與宦官為伍,又為他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Ⅳ 同為秦相,呂不韋和李斯誰地位更高
從成就講,李斯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吞並六國堅持郡縣制,倡導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並組織實施,利在千秋,不謙虛的講,如果沒有李斯的這一舉動,我們的中華民族可能會像現在的歐洲諸國一樣分崩離析。
而呂不韋也不愧為一代名相,文治武功在春秋戰國時期也算翹楚,但是從成就上講,秦國的前幾任丞相與呂不韋也不分伯仲,商鞅的變法改革,武力伐魏;范雎的遠交近攻,長平之戰反間趙括代替廉頗;張儀的,以"橫"破"縱"。所取得成就均不下與呂不韋。
(5)李斯的典故擴展閱讀:
1、呂不韋在秦國執政12年政績。
編纂《呂氏春秋》,典故"一字千金"就是來源於此,誰能修改《呂氏春秋》一個字就獎勵千兩黃金。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呂不韋位列雜家,可稱呂子。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為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並蓄,博採眾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
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鑒。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為後人領悟,成為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2、李斯在秦國執政三十年政績。
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他在被囚後寫給秦二世的信中自己作了總結,計有七條:第一條罪(功以"罪"說)是,我擔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經三十多年了。
我來秦國時秦國領土還很狹小。先王的時候,秦國的土地不過千里,士兵不過幾十萬。我用盡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謹慎地執行法令,暗中派遣謀臣,資助他們金銀珠寶,讓他們到各國游說。
又在國內准備兵力,整頓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戰的人為官,提高功臣的社會地位,給他們很高的爵位和俸祿,終於威脅韓國,削弱魏國,擊敗了燕國、趙國,削平了齊國、楚國,最後兼並六國,俘獲了他們的國王,擁立秦王為天子。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
Ⅵ 誰有關於《史記》的試卷 填空(要答案)!!
史記講讀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一)
(一) 填空(總分20分,每空1分):
(1)「考信於________________」,「折中於________________」。
(2)《史記》中被稱為「秦外紀」的是________,《律書》在司馬遷那裡實際上是________。
(3)列出《史記》佚文中「本紀」部分的兩篇:________、________。
(4)除《匈奴列傳》之外,為外族立傳的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登幸曲逆」的「曲逆」是指________,「二頃」的典故出處見於________ 列傳。
(6)舉出《呂太後本紀》、《外戚世家》外的三個女性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史記》中兩種重要的「史法」是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
(8)董仲舒的事跡見於________與________。
(二) 多項選擇題(總分20分,每題2分):
(1)屬《循吏列傳》中的人物有:
A汲黯B鄭當時C子產D孫叔敖
(2)「附傳」有:
A《日者列傳》B《絳侯周勃世家》C《張丞相列傳》D《儒林列傳》
(3)司馬遷明確稱贊《春秋》的篇目有:
A《太史公自序》B《十二諸侯年表序》C《曹相國世家》D《儒林列傳》
(4)以下屬「十表」的有
A《三代世表》B《秦楚之際月表》C《漢興以來侯者年表》D《惠景間諸侯王年表》
(5)漢武帝改革的幣制主要有:
A三銖錢B莢錢C皮幣D白金
(6)被司馬遷稱為「游俠」的有:
A荊軻B聶政C朱家D郭解
(7)《史記》中的經濟史料集中見於:
A《平準書》B《貨殖列傳》C《封禪書》D《食貨書》
(8)公孫弘的事跡見於:
A《平津侯主父列傳》B《儒林列傳》C《平準書》D《淮陰侯列傳》
(9)以下屬班固時就已亡佚的篇目有:
A《封禪書》B《禮書》C《兵書》D《樂書》
(10)批判「交道」的篇目有:
A《李斯列傳》B《蘇秦列傳》C《張耳陳余列傳》D《汲鄭列傳》
(三)釋典並指出典故出處(總分20分,每題4分):
(1)萬石之慎
(2)三走
(3)曹丘生
(4)中行
(5)即墨龍文光照耀
(三) 簡述題(總分20分,每題10分):
(1)司馬遷對儒學的態度。
(2)《蘇秦列傳》中的剪裁技巧與其他藝術手法。
(五)論述題(20分):
你怎樣理解《史記》中的黃老思想?請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一、 填空(總分20分):
(1)六藝,夫子。
(2)《李斯列傳》,兵書
(3)《孝景本紀》,《今上本紀》(寫《孝武本紀》亦可)。
(4)《東越列傳》,《南越列傳》,《西南夷列傳》,《朝鮮列傳》,《大宛列傳》
(5)陳平,蘇秦。
(6)緹縈,巴寡婦清,卓文君。
(7)互見法,迭見法。
(8)《儒林列傳》,《平津侯主父列傳》。
(二)多項選擇題(20分):
(1)CD(2)BC(3)ABD(4)AB(5)ACD(6)CD(7)AB(8)ABC(9)BCD(10)BCD
(三)釋典並指出典故出處(20分):
(1) 萬石之慎:萬石公石奮以「恭謹」博得功名利祿卻無甚政績,後以「萬石之慎」指代為人謹慎,常含貶義。典見《萬石張叔列傳》。
(2)三走:三走:典出《管晏列傳》。管仲曾「三敗三走」。後常以「三走」指代失敗。
(3) 曹丘生:典出《季布欒布列傳》。季布不喜曹丘生,曹丘生找到季布,說自己願意揚季布之名於天下,季布與他交好。後以曹丘生指代介紹人或舉薦者。
(4)中行:中行氏不欲隨公主入匈奴,聲稱一定要他隨侍公主的話他將不利於漢。後來,他得到匈奴單於的寵愛,教唆單於侵陵漢境。後以此典指代賣國賊、投降派。典見《匈奴列傳》。
(5)即墨龍文光照耀:田單在即墨抗擊燕軍,大擺火牛陣,火牛身上塗滿龍文,燕軍疑為鬼神,大敗。後以此典稱贊文臣的智謀韜略。典見《田單列傳》。
(四) 簡述題(20分):
(1)答題要點:1、《史記》在班固父子看來有這樣的罪狀:「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其是非頗謬於聖人」,也就是說,不以儒學為正統。這種說法影響很大,後世很多人都因此而對《史記》頗有偏見。2、對儒學在漢武帝時的盛行,司馬遷其實持批判態度。因為,儒學在得到統治者禮遇、成為官學的同時也淪落為利祿之學、記誦之學,儒學以「道」抗「勢」、重視實踐的可貴精神被異化了。(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3、然而,司馬遷對周公孔子這樣的聖人、對於「六經」這樣的儒家經典其實評價很高:並無侯國、封地的孔子被列入「世家」,而且,孔子攝魯相事在「迭見法」中多次出現;儒家的經典「六經」是司馬遷作史時的重要參照——「考信於六藝」,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還多次提到自已寫作《史記》正是效法《春秋》。4、司馬遷是有著深刻理性精神的學者,他心中並沒有先驗地懸擱任何權威,不僅僅秦皇漢武等有著特殊政治地位的人士不是權威,就是在當時已被定為官學的儒學也不是權威。在他看來, 孔子固然值得欽敬,儒學的真精神也傎得稱贊,但也沒必要全以聖人之是非為是非 ,儒學其實也有著「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孔子世家》)、「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太史公自序》)、「用文亂法」(《老子韓非列傳》)、「不知時變」(《叔孫通列傳》)、「文多質少」(《萬石張叔列傳》)、「懷詐飾智」(《汲鄭列傳》)等缺陷弊病。(不一定全部列舉,能適當舉例者即可酌情給分)5、總之,司馬遷並非不分青紅皂白地貶低儒學、指謫儒林,而是對異化、扭曲、墮落了的儒學與儒林人物予以理性化的解剖與批判,對儒學的一些可貴精神則予以充分的肯定與贊頌。
(從別的角度論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應得分。)
(2)答題要點:1、通過剪裁,司馬遷增強了本篇的文學性:蘇秦說辭的風格與特色被很好表現出來,敘事結構詳略得當,敘事節奏靈動多變等等(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2、通過剪裁,司馬遷增強了本篇的思想性:強調人在逆境下的發奮圖強,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3、敘事與記言的有機結合,傳奇情節與生活化、日常化細節地有機結合,「小插曲」與「長篇大論」的有機結合。(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
(從別的角度論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應得分。)
(五)論述題(20分):
答題要點:1、黃老之學最基本的理念在《太史公自序》中被表述為:「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2、「虛無」的內涵之一:分層管理,高層主要負責宏觀規劃,中下層負責具體事務,各司其職便是很有效的管理機制。(可舉《史記•汲鄭列傳》、《陳丞相世家》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虛無」的內涵之二:「無常執,無定形」,「有法無法」,「有度無度」。也就是說反僵化、反固定,是靈活性、彈性、開放性(可舉《汲鄭列傳》、《循吏列傳》、《平準書》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 。「虛無」的內涵之三:少事,保證政策的可持續性發展(可舉《齊太公世家》、《循吏列傳》、《平準書》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3、「因循」的內涵之一:奉職循理,奉法循理,遵循超越權勢、地位、武力等外在力量的公正准則(可舉《循吏列傳》、《張釋之列傳》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內涵之二:把握機遇,遵循規律,「因時為業」 (可舉《齊太公世家》、《平準書》、《貨殖列傳》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內涵之三:順應人性人情,不作硬性規定,誘導式管理。(可舉《齊太公世家》、《平準書》、《貨殖列傳》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內涵之四:改良而非急劇變革,用舊而非守舊。(可舉《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循吏列傳》、《曹相國世家》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因循」的內涵之五: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可舉《齊太公世家》、《管晏列傳》中事例,亦可舉他例,但一定要能夠適當舉例加以分析)。
(從別的角度論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應得分。)
史記講讀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二)
(一)填充題(總分20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之後,秦國「常雄諸侯。」
(2)漢武帝時最著名的游俠是_______________。
(3)《史記》佚文中「世家」部分有________一篇,「十表」中________一表無序。
(4)《史記》中「立例」又「破例」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盜嫂受金」 指的是______________,「拾履結襪」指的是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管鮑之交的典故見於______________。
(6)《絳侯周勃世家》中的條侯是________。
(7)巴寡婦清是________中的人物,專諸是________中的人物。
(8)________載有黃老之學的傳承關系。________集中載有財經制度。
(9)「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10)八書中的律書本是________。
(二)多項選擇題(總分20分,每題2分):
(1)緹縈事跡見於:
A《項羽本紀》B《孝文本紀》C《日者列傳》D《扁鵲倉公列傳》
(2):為外族立傳的有:
A《東夷列傳》B《大宛列傳》C《西南夷列傳》D《朝鮮列傳》
(3)表現司馬遷稱賞黃老之學的篇目有:
A《太史公自序》B《汲鄭列傳》C《曹相國世家》D《循吏列傳》
(4)以下屬「十表」的有
A《三代世表》B《秦楚之際年表》C《漢興以來侯者年表》D《惠景間侯者年表》
(5)《儒林列傳》中的人物有:
A董仲舒B申培C轅固D伏生
(6)《游俠列傳》中的人物有:
A曹沫B朱家C郭解D荊軻
(7)《史記》中的經濟史料集中見於:
A《平準書》B《貨殖列傳》C《封禪書》D《河渠書》
(8)陳平的事跡見於:
A《項羽本紀》B《高祖本紀》C《陳丞相世家》D《淮陰侯列傳》
(9)以下屬「八書」的有:
A《封禪書》B《貨殖書》C《律書》D《河渠書》
(10)抨擊漢武帝暴政的可靠材料有:
A《封禪書》B《今上本紀》C《匈奴列傳》D《大宛列傳》
(三)釋典並指出典故出處(總分20分,每題4分):
(1) 二頃
(2) 生甘類原憲
(3) 季札掛劍
(4)羞為塵土伏轅駒
(5)李公悲東門
(四)簡述題(總分20分,每題10分):
(1)你認為從先秦到漢武帝時,司馬遷描寫了幾種類型的「儒」?
(2)結合表序,談談《史記》突顯了哪些歷史發展之大勢?
(五)論述題(20分):
司馬遷對漢武帝時的財經政策表現出怎樣的思想傾向?
參考答案:
(一)填充題(20分):
(1)獻公 (2)郭解 (3)三王世家,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4)《史記》中「立例」又「破例」的有:《周本紀》,《秦本紀》,《項羽本紀》,《呂太後本紀》, 《孔子世家》,《陳涉世家》(列其中四個即可)
(5)陳平,張良,張釋之,管晏列傳。
(6)周亞夫。
(7)《貨殖列傳》,《刺客列傳》
(8)《樂毅列傳》,《平準書》
(9)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10)兵書
(二)多項選擇題(20分):
(1)BD(2)BCD(3)ABCD(4)AD(5)ABCD(6)BC(7)AB(8)ABCD(9)ACD
三、解釋典故
1、二頃:典見《蘇秦列傳》。蘇秦獲六國相印後,有感於家人的前倨後恭,慨嘆說:「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後常以此典指代隱居或家境貧寒。
2、生甘類原憲:典出《仲尼弟子列傳》。原憲雖貧寒卻保有志操。
3、季札掛劍:典出《吳世家》,季札途經徐國出使晉國,徐君很喜歡自己所佩的寶劍,但因按當時的禮儀,出使晉國必須佩劍,所以季札沒有當即把劍送給徐君。但他打定主意,待從晉國返回途經徐國時,把劍送給徐君。季札完成使命歸國又經過徐國時,徐君已逝。於是,季札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方才離開徐國。後以此典指代為人誠信。
4、轅下駒:典出《魏其武安侯列傳》。漢武帝怒責內史們「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轅下駒指畏首畏尾的的平庸之輩。
5、李公悲東門:典見《李斯列傳》。李斯貪圖功名利祿,終為趙高所陷,與兒子一起腰斬。行刑前,李斯對兒子悲嘆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後以此典仕表達對仕途險惡、人生無常的感嘆。
(四)簡述題(20分):
(1)答題要點:1、先秦時的真儒。既有以「道」抗「勢」、重視實踐的可貴精神,又有「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孔子世家》)、「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太史公自序》)、「用文亂法」(《老子韓非列傳》)、「不知時變」(《叔孫通列傳》)、「文多質少」(《萬石張叔列傳》)、「懷詐飾智」(《汲鄭列傳》)等缺陷弊病。(不一定全部列舉,能適當舉例者即可酌情給分)2、秦漢的迂儒。不知時變,泥古不化(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3、秦漢的小人儒。儒學在得到統治者禮遇、成為官學的同時也淪落為利祿之學、記誦之學,儒學被異化了(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4、秦漢的「變態儒」。披著儒家外衣,行法家、陰陽家之實(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分析)
(從別的角度論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應得分。)
(2)答題要點:1、因夏、商、周三代年代久遠,文獻資料較少,對這三代的歷史事件只能作粗線條勾勒,司馬遷本著「疑則傳疑」的審慎態度寫了《三代世表》,此表上溯黃帝,下至共和元年,對上古直到三代的「帝王授受之正統」及周王朝封建的諸侯世系作了梳理。2、司馬遷又參照《春秋》、《左傳》與《國語》、《鐸氏微》等前代史書譜出《十二諸侯年表》,以周王朝為主線,按年列出「自共和訖孔子」時期周王朝所封主要諸侯國的歷史事件,欲以此體現出周王室的「盛衰大旨」,弘揚「王道」,並突顯出各諸侯國相互侵伐、違禮逾制、德義漸衰、謀詐日盛的種種趨勢,勾勒出政治模式由「王道」陵遲為「霸道」的變遷軌跡。3、秦焚書坑儒,致使各國史書毀棄,僅存《秦記》。司馬遷便以《秦記》為主要資料,上起周元王,下至秦二世,以秦國為主線,按年列出趙、魏、韓、楚、燕、齊六國的重要歷史事件,作《六國年表》。因秦「至獻公之後常雄諸侯」,史公以秦國為主線來呈現歷史之真實。同時,又對秦的尚「力」而不尚「德」提出批評,不以成敗論英雄。4、《秦楚之際月表》是「十表」當中的唯一「月表」,司馬遷敏銳地感覺到,從秦亡到漢興的短短五年是歷史巨大變遷的關鍵時期,所以以「月表」的方式細致深入地描繪出歷史風雲。在這五年中,政治的主體是楚而非漢,故雖身在漢王朝,司馬遷仍本著歷史的良心編排了此篇。5、《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間侯者年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皆是從高祖立國到武帝時期政治生活的集中表現,可以看出司馬遷對政治史的重視及「法後王」的史學動機。
(從別的角度論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應得分。)
五、論述題(20分):
答題要點1、對武帝的財經政策,司馬遷以黃老之學的思想立場表示了許多反對。2、針對武帝時對幣制的改革、算緡、告緡與鹽鐵的官營官賣,司馬遷強調自由貿易,強調對人性物情的順應,反對國家的過度干預與特權階層的「與民爭利」。3、針對賣官鬻爵、財貨抵罪的政策,司馬遷強調奉職循理,奉法循理4、針對財經政策的朝令夕改,司馬遷強調「無所變更」,強調改良而非急劇變革,用舊而非守舊。5、均輸法改變了僵化的稅制,降低了賦稅的運費,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豪族與奸商對財物的壟斷與囤積居奇,在一定程度上縮減、阻止了兩極分化、也為國家增加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對此,司馬遷予以充分肯定,稱贊均輸法「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要求能適當舉例加以論證)。
(從別的角度論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者亦可相應得分。)
Ⅶ 沙丘的陰謀是怎樣的典故
因為一己之私,造成了宮廷的血案,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
第一任皇帝的謝幕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東南一帶去巡視。隨他一起去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趙高。他的小兒子胡亥要求一起去。秦始皇平時挺喜歡他小兒子,就答應了。
秦始皇渡過錢塘江,到了會稽郡,再向北到了琅琊(今山東膠南縣)。從冬季出發,一直到夏天才回來。回來的路上,他感到身子不舒服,在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南)病倒了。隨從的醫官給他看病、進葯,都不見效。
到了沙丘(今河北廣宗縣西)的時候,秦始皇病勢越來越重。他知道病好不了,吩咐趙高說:「快寫信給扶蘇,叫他趕快回咸陽去。萬一我好不了,叫他主辦喪事。」
信寫好了,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出,秦始皇已經咽了氣。
密不發喪
丞相李斯跟趙高商量說:「這兒離咸陽還很遠,不是一二天能趕到。萬一皇上去世的消息傳了開去,恐怕里里外外都會發生混亂。倒不如暫時保密,不要發喪,趕回咸陽再作處理。」
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車里,關上車門,放下窗帷子,外面什麼人也看不見。隨從的人除了胡亥、李斯、趙高和五六個內侍外,別的大臣全不知道秦始皇已經死了。車隊照常向咸陽進發,每到一個地方,文武百官都照常在車外奏事。
李斯叫趙高趕快派人把信送出去,叫公子扶蘇趕回咸陽。趙高是胡亥的心腹,跟蒙恬一家有冤讎。他偷偷地跟胡亥商量,准備假傳秦始皇的遺囑,殺害扶蘇,讓胡亥繼承皇位。胡亥當然求之不得,完全同意。
趙高知道要干這樣的事,非跟李斯商量不可,就去找李斯說:「現在皇上的遺詔和玉璽都在胡亥手裡,要決定哪個接替皇位,全憑我們兩人一句話。您看怎麼辦?」
李斯吃了一驚,說:「您怎麼說出這種亡國的話來?這可不是我們做臣子該議論的事啊!」
趙高說:「您別急。我先問您,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嗎?您的功勞比得上蒙恬嗎?您跟扶蘇的關系比得上蒙恬嗎?」
李斯愣了一會,才說:「我比不上他。」
趙高說:「要是扶蘇做了皇帝,他一定拜蒙恬做丞相。到那時候,您只好回老家。這是明擺的事兒。公子胡亥心眼好,待人厚道。要是他做了皇帝,你我就一輩子受用不盡。您好好考慮考慮吧。」
經過趙高這么一說,李斯也怕讓扶蘇繼承皇位以後,自己保不住丞相位置,就和趙高、胡亥合謀,假造了一份詔書給扶蘇,說他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又說將軍蒙恬和扶蘇同謀,都該自殺,把兵權交給副將王離。
扶蘇接到這封假詔書,哭泣著想自殺。蒙恬懷疑這封詔書是偽造的,要扶蘇向秦始皇申訴。扶蘇是個老實人,說:「既然父皇要我死,哪裡還能再申訴?」說完就自殺了。
變臭的屍體
趙高和李斯急急忙忙催著人馬趕路。那時候,正是夏末秋初,天氣還很炎熱,沒有多少日子,屍體已經腐爛,車子里散發出一陣陣臭味。
趙高派人去買了一大批咸魚,叫大臣們在每輛車上放上一筐。車隊的周圍的咸魚氣味,把秦始皇屍體的臭味掩蓋過去了。
他們到了咸陽,才宣布秦始皇死去的消息,舉行喪葬,並且假傳秦始皇的遺詔,由胡亥繼承皇位。這就是秦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