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c位典故

c位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1-13 19:59:16

成語典故

退避三舍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卧薪嘗膽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典故: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侮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

圍魏救趙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叄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義詞:顛倒黑白
清代李漁《憐 香伴·拷婢》「你說的話雖不是指鹿為馬,卻也是以羊易牛。」

朝秦暮楚

這個成語出自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至於是否真的有具體國家根本無從考證,只有一個叫「關埡」的餓地方可能符合此說法。

關埡位於湖北省的竹溪蔣家堰鎮和陝西省的平利縣長安鄉交界處。亦稱關埡子。距竹溪縣城20千米。因昔在此設關卡,故名。現古堡殘碉猶存。埡口海拔710米,西北-東南走向,長40米,高5米,寬7米,兩側屬泥質石灰岩,北側山嶺海拔854米,南側山嶺海拔955米。漢白公路從埡口通過。歷為軍事要地。關埡兩山夾峙,一線中通,橫亘南北,形如一個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連接著山寶寨;它的北面即馬尾巴處,連接著擂鼓台。自春秋以來長期為兵家必爭的戰略隘口。這從竹溪縣人民政府在此立碑文可知,雲「秦楚邊際山脈綿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兩山對峙,一道中通,稱關埡。」且「關埡城堡為竹溪縣周邊六處楚長城城堡遺址之一」。於是,這座被當地人稱為「邊牆」或「壋城」的土石建築,經傳媒稱之為「楚長城」流轉開來。

據有關資料記載,楚長城始築時間應為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十年)楚伐申國(今南陽市北部)、鄧國(今襄樊)之後開始修築的。據《左傳》記載: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齊攻楚,兩軍對壘之際,楚將屈完對齊桓公進言,「楚方城以為城(城牆),漢水以為池(於是齊桓公知難而退,兩國講和),」這個歷史事件也佐證了當時楚長城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防禦體系。據此可知楚方城至遲始築於春秋早期。楚長城的位置,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它的西頭出河南的鄧縣,往北經內鄉縣,過湍河,經酈縣故城北,達翼望山,復向東沿伏牛山脈,經魯山縣,葉縣,往南跨過沙河經方城縣直達泌陽縣,直線距離總長308千米。另一說楚長城自湖北竹山縣(明成化十二年即公元1476年析竹山地置竹溪縣)跨漢水至河南鄧州市,往北經內鄉、鎮平、南召,折而東抵魯山、葉縣,往南經方城縣直達泌陽縣,直線距離總長近400千米。又因其順伏牛山脈之山形築成,以其走向曲折如「方」,故名方城。楚長城是中國歷史上修築最早的一條長城。

到底那一說接近事實呢?事實上,楚國依託伏牛山、桐柏山及方城(楚長城)的屏障,構築起楚國北部的堅固門戶,從春秋早期直至公元前312年的三百七十餘年間,雖紛爭互有勝負,但中原諸侯國始終未能攻入方城。不過,此時秦楚間的互動關系大體上友好,楚國也沒必要在陝鄂邊界修長城以御盟國。及至公元前312年後秦楚交惡,雙方在今鄂陝一帶實施拉鋸戰,雖互有勝負,但楚國也沒有能力和時間在緩沖地帶的山脊上修築這么一道城垣。而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戰國時期楚國防禦秦國軍事最前線,新近發現的位於今丹江口習家店鎮青塘村古寨城遺址是漢江流域迄今為止發現的楚國最大的軍事城堡。據考證,古寨城修建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似應為楚軍事指揮所也可佐證。故這座被當地人稱為「邊牆」或「壋城」的土石建築,不是楚國為抵禦秦國的侵犯而修築的防禦設施。當然也不是所謂的「楚長城」了。

但根據對城牆風化程度判斷,這道邊牆建築年代距今不會久遠。查清代嘉慶元年(1796年),湖北荊襄鄖數地白蓮教起事,是為修築邊牆之因。據嚴一青於嘉慶五年七月十五日呈陝西巡撫《修築邊牆稟文》稱,陝鄂邊牆的「修築之法,壘石為堵;無石之處,始用土築。俱上為堵堞,下削城身,高或丈余、或七八尺不等。其間有通大路之處,俱修築城門,以通出入;小路僻徑,概行挖斷。惟冀築成之後,當可同心固守,以保無虞。」 (嘉慶六年《白河縣志·寨堡志附修邊牆》)嚴一清所述之法與我們所見的陝鄂邊牆的建築形制完全吻合。據此斷定:今陝鄂邊界的所謂「楚長城」遺跡實乃清代嘉慶五年建造之防堵白蓮教軍的邊牆。

有必要說明的是,關埡卻是名副其實的「朝秦暮楚」之地。可以想見,處於秦楚夾縫中或者說是緩沖地帶的關埡,由於處於戰爭的最前線,戰爭時常殘酷而激烈。血泊中,秦人早晨佔領了關埡內的楚地,但是晚上,楚人又奪回了失地。如此反復,使得居住在關埡一帶的原巴國百姓,為了生存,不得不朝秦暮楚。據說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當秦軍打來的時候,就插上秦國的旗子,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軍打來,則換上楚國的旗子,穿上楚人的衣衫,如此而已。這難道不是原巴國百姓一種生存的智慧 .

破釜沉舟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干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8000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但是這時陳王已經被叛徒庄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子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項梁覺得范增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沒過多久,大家找到一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於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山東省盱眙縣東北),自己帶兵繼續西進。他在東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打敗章邯,又在濮陽(今河南省滑縣東北)東面大破秦軍,接著又攻下了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南)。這時候,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項梁命令項羽和不久前來投奔他的劉邦帶兵急速西進。項羽和劉邦殺死了秦朝的大將李由。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派援軍,乘著項梁得勝後驕傲自滿,沒有防備的機會,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項羽、劉邦、呂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採取守勢。
再說秦將章邯擊破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之後,認為楚軍元氣大傷,用不著擔心了,於是把項羽他們撇開不管,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王和他的謀臣張耳、陳余沒有防備秦軍的進攻,一戰就敗,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固守。章邯派大將王離和涉間把巨鹿城圍困得如鐵桶一般,秦軍在城外布成了鐵牆般的防線,章邯自己則率領主力運輸糧草,供應王離的圍城大軍。
趙軍被圍困得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四處求救,燕齊兩國授趙大軍早就趕到了,但一見秦軍勢力強大,誰也不肯充當那碰石頭的雞蛋,都縮頭縮腦地遠離秦軍駐扎。
再說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趕緊准備援軍,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范增北上救趙。
宋義率領大軍由彭城出發,將士們休整了幾個月,現在聽說要去和秦軍的主力拚殺,一個個摩拳擦掌,鬥志很旺。但是宋義卻是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語取得懷王的信任,騙取了兵權,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到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帳中飲酒作樂,從不提出兵援趙的事。
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便來見宋義:「救兵如救火,現在趙王危險,我們應該立即率兵渡過黃河,與趙王來個里應外合,就一定能夠大敗秦軍!」宋義斜著眼看了項羽一下,慢吞吞地說:「你哪裡懂得兵法的妙用!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秦軍,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在戰場上沖鋒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可就比我差遠了。」項羽遭到一場搶白,強壓著火兒沒發作,怒哼哼地走出了軍帳。
宋義沖著他的背影冷笑著,隨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於全軍說:「將士們打起仗來應該像虎狼那樣兇猛,可誰要是不服從命令,一概都得砍頭。」這顯然是沖著項羽來的,叫他乖乖地服從命令。
項羽本是個火暴脾氣,怎麼會咽下這口氣?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大發脾氣,喊:「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項羽大吼一聲:「我要借頭發令!」宋義本是個草包,頓時嚇得軟成一團,項羽一劍斬下他的腦袋。將士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zhāng)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斗,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士越斗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被打得走投無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章邯帶領殘兵敗將後退了幾十里,派人到咸陽去求援兵。但趙高正忙著奪位,一個援兵也沒派,章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率領剩下的秦軍投降了項羽。
巨鹿這一場惡戰,項羽的楚軍擊敗了秦軍的主力,強大的秦王朝已經無力抵擋農民起義軍的進攻了。不久,劉邦的隊打進咸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項羽立即帶兵西進,項羽被稱為「西楚霸王」范曾卻對你說:「如果你想永遠稱為大王,就必須殺死劉邦。」但是項羽心想:「曾經是朋友,為是么一定要成為敵人?」
在鴻門宴上你一再推延不願意殺死劉邦,還把劉邦封為漢王,可誰又有知道英雄相惜的情意呢?
你敗了,敗得一塌糊塗。盡管你「力拔山兮氣蓋世」,但你也只能突圍而逃,留下虞姬,香消玉損。
對面,就是你日夜思念的家鄉——江東。烏江江心有一條船,度過去你便可以重整旗鼓。
但你不願意度過烏江,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認為大勢已去,難有回天之力了。
你倒下了,帶著遺恨,也留給後世許多思考。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自己寫了一首詩,詩曰:「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南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草木皆兵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後來,班超出使西域,終於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⑵ 劉伶醉酒典故是什麼

在一個村裡,有這么個酒店,門口掛著一個酒幌,上邊寫著:「喝上三碗醉三年,不醉三年不要錢。」這個賣酒的是誰呢,口氣這么大?他的名字叫杜康。

說來也怪,有一個非常愛喝酒的人,他名字叫劉伶。這一天,他從酒店門前路過,一看那酒幌就來氣了,心想:什麼好酒,一醉醉三年,我進去看看。

他剛剛進屋,杜康急忙迎上前來問道:「喝酒來啦?」劉伶氣乎乎地說:「廢話,不喝酒難道上你這來喝茶?」杜康笑呵呵地說:「火氣還不小,你喝多少?」劉伶冷著臉說:「先來三碗嘗嘗。」杜康一聽,說:「客官,喝三碗可要醉三年呢,還是少來點吧!」

劉伶氣乎乎地說:「喝死我願意,喝酒我給錢,該你啥事?」杜康一聽,說:「好樣的,你喝三碗吧,你喝完三碗你就走,我三年以後再去你家要錢。」說完就端給了劉伶三碗酒。劉伶也沒管那套,端起來「咕嘟咕嘟」地一揚脖就喝進肚去了,喝完把碗一扔。

杜康說:「快回家吧,等三年以後我去要酒錢。」劉伶看了看杜康,一轉身真就回家了。

回到家裡,劉伶一頭倒在了炕上。媳婦一見這樣,就問:「怎麼了,鬧病啦?」劉伶說:「沒有,我喝了杜康三碗酒,就覺著有點困。」說完話,他就躺在炕上睡過去了,一直睡了多少天也沒醒過來。

轉眼過了三年。這一天,杜康背著錢搭子找上門來說:「這是劉伶家嗎?」劉伶媳婦見外邊有人說話,說道:「是呀,快到屋裡坐。」杜康進屋一看劉伶還睡著呢,便來到炕邊推了推劉伶,說:「兄弟起來吧,三年都過去了,我要錢來了。」

劉伶躺在炕上蒙蒙朧朧地說:「什麼?三年,真到三年了嗎?」他媳婦說:「那還有假,三年都多啦。」劉伶這才爬起來翻身說道:「好酒,果然是好酒。」杜康接過話來說:「既然是好酒,那就給錢吧。」

劉伶聽見說話人是杜康,急忙拉住他的手說:「哎呀,我的好兄弟,你的酒太好了,我還得喝。」杜康說:「算了吧,三年前喝的酒你還沒給錢呢。」劉伶這才想起,急忙拿出錢來,如數還清了酒帳。

杜康收完了錢以後,說:「這回行了,你說吧,這次你要喝多少都行。」劉伶說:「好,來吧!」

他這回可就喝開了,你看他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氣一連喝了一百零八碗。他媳婦一看,哎呀,這不是完了嗎?她知道這酒真就一碗醉一年那,這一百零八碗就得醉一百零八年呢,可抓瞎了,這可怎麼辦那?

這時候杜康說話了:「嫂子,我看你也和他一樣,多喝點和他一塊睡吧,要不然將來姑娘兒子們都死在你前邊,那可就沒人管你啦。」劉伶媳婦一聽也對,喝就喝吧,她也喝了幾十碗,不一會,兩口子就全都睡著了。

杜康一見兩口子都睡過去了,便找來了他們的姑娘兒子商量說:「你們二老這一睡就得一百零八年,將來你們都要死在他們前邊,不如趁著現在,你們就把他們老兩口子埋了,也省得以後麻煩。至於一百多年後,我想會有人來救他們的。」

孩子們一聽這也是個理,就和杜康一起,把父母雙雙埋進地里,還立下了一個墓碑。上面寫著:劉伶之墓。

轉眼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杜康蹓蹓躂躂地來到了劉伶的墳上,拿鍬把土挖開,打開棺材,推了推劉伶說:「兄弟,快起來吧,又該還賬了。」

睡在棺材裡的劉伶,這一下睡了一百多年,酒勁也真過了,聽見有人喊,急忙翻身起來一看是杜康,就說:「兄弟,這回可不給你錢了,這一百零八年就這么快?」杜康說:「果真是一百零八年了。」劉伶說:「算了吧,你唬人。」說著話一看,哎我怎麼還在棺材裡呢?再一看老婆也在棺材裡。這時候,他老婆也醒過來了。

兩口子爬出來以後,杜康說:「你們回去打聽打聽,要是夠了一百零八年,你們就拿錢給我;要是不夠,你們就不用給錢。去吧。」劉伶一想也對,就和媳婦回家了。

來到家裡一看,早已面目皆非,院里出來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劉伶見出來人了,走上前去深施一禮說:「老先生,這可是劉伶的家嗎?」老人說:「是啊,是劉伶的家,他是我的祖太爺,早已經死了一百多年了,我這還是小時候聽我爺爺說的呢。」

劉伶一聽完了,心想這可去找誰要錢呢,怎麼和孩子們張嘴呢?最後就跟媳婦合計說:「算了吧,咱們的重孫子都比咱們老了,這個家咱怎麼呆?酒錢咱又還不上,乾脆咱們倆還回去就真死了吧。」媳婦一看也沒有法,只好走這一條道了,又來到了墳上。

夫妻二人也沒啥可戀心的事,雙雙撞在石碑上。本來應該什麼也不知道了,可劉伶卻見著有人在他後背拍了一掌。回頭一看是杜康,劉伶說:「我們兩口子還不起你的酒錢,雙雙都撞死了,怎麼你還不算完?」

這時杜康哈哈地笑著說:「你兩口子回頭看看就明白了。」劉伶回頭一看,哎喲,原來他和他媳婦二人的屍體都躺在了墓碑下。

杜康引著劉伶和他媳婦飄飄遙遙地腳踏祥雲走了。從這以後,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為師祖。而劉伶呢,也變成了品酒大師,所以民間才流傳著這么一句佳話,就是「杜康造酒劉伶醉」。

(2)c位典故擴展閱讀:

劉伶(生卒年不詳,一說約221年-約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 。

在「竹林七賢」中,劉伶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 ),容貌醜陋。放肆情志,常以身處宇宙調和萬物為意,從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故漠不關心,只與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時便有說有笑,非常投機,攜手共游山水,對於有沒有家產根本不介意。

作為竹林七賢中的一員, 劉伶嗜酒如命,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人扛著鍬跟著,說:「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還曾發出「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的酒後豪言。

劉伶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晉朝建立後參與對策,提倡無為而治。同輩的人都因考核優秀而升遷,惟獨劉伶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而劉伶不願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於是作罷。劉伶最終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

⑶ 關於一個典故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

⑷ 經典的歷史典故

[玉石俱焚]
夏帝太康死,其弟仲康即位。其時,世世掌管測報天地四時的羲氏、和氏飲酒行樂,荒於職守。仲康變派掌管六軍的胤後前往征討。c奉命出征,發表了一篇文告,號召將士戮力王室,討伐頑凶。同時不要放縱兵威,濫殺好人。不能如火燒崑山,不管是玉是石一概焚毀,而要殲滅其首惡,對脅從者不加治罪,對同流合污的群眾則要團結他們,幫助他們改過自新。

咸於維新 出於上述同一個故事。

[出典]
《尚書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後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告於眾曰:「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捂俗,咸於維新。」

[孜孜不倦]
古代傳說:有一次古帝虞舜叫大家對政事發表意見;問到禹,禹說:「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出典]
《尚書 益稷》: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水水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做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愛屋及烏]
周武王滅殷朝後,問姜子牙應怎樣處理殷朝的文武百官。姜子牙答道:「我聽說愛某一個人,往往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憎惡一個人,往往連帶厭惡他的小官吏,乾脆把他們全部殺光,不留一個。您看怎麼樣?」武王不同意他的意見,最後採納了周公「無變久新,唯仁是親」的寬大為懷政策。

[出典]
《說苑 貴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久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者也。」

[玩物喪志]
周武王打敗商紂以後,與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有了交往。西戎進貢了一種名叫「獒」的獵犬。召公變寫了《旅獒》一文來教導武王,防止他沉溺於玩樂之中。文中有「玩物喪志」之語。

[出典]
《尚書 旅獒》: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蠻。西旅底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於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而,畢獻方物,惟服器用。不役耳目,網路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⑸ 100個成語典故

詞 目 虛張聲勢
發 音 xū zhāng shēng shì
釋 義 張:鋪張,誇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藉以嚇人。
詞 目 望梅止渴 〖成語典故〗
發 音 wàng méi zhǐ kě
釋 義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所向披靡
發 音 suǒ xiàng pī mǐ
釋 義 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賞心悅目
發 音 shǎng xīn yuè mù
釋 義 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詞 目 心花怒放
發 音 xīn huā nù fàng
釋 義 怒放:盛開。心裡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詞 目 望洋興嘆 〖成語典故〗
發 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釋 義 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詞 目 舉手之勞
發 音 jǔ shǒu zhī láo
釋 義 一舉手那樣的辛勞。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借題發揮
借著某件事情為題目來做文章,以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或主張。也指假借某事為由,去做其它的事。
栩栩如生 〖成語典故〗
發 音 xǔ xǔ rú shēng
釋 義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維妙維肖
發 音 wéi miào wéi xiào
釋 義 維:語助詞;妙:手藝巧妙;肖:相似,逼真。形容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博大精深
發 音 bó dà jīng shēn
釋 義 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有目共睹
發 音 yǒu mù gòng dǔ
釋 義 睹:看見。指非常明顯,誰都看得見。
後起之秀 〖成語典故〗
發 音 hòu qǐ zhī xiù
釋 義 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目 天衣無縫 〖成語典故〗
發 音 tiān yī wú fèng
釋 義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詞 目 飲水思源
發 音 yǐn shuǐ sī yuán
釋 義 喝水的時候想起水是從哪兒來的。比喻不忘本。
詞 目 瞞天過海
發 音 mán tiān guò hǎi
釋 義 用欺騙的手段在暗地裡活動。
詞 目 趁火打劫
發 音 chèn huǒ dǎ jié
釋 義 趁:乘機。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乘人之危謀取私利
詞 目 笑裡藏刀
發 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釋 義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卻陰險毒辣。
順手牽羊
發 音 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釋 義 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詞 目 聲東擊西
發 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釋 義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詞 目 光明磊落
發 音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釋 義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詞 目 置之不理
發 音 zhì zhī bù lǐ
釋 義 之:代詞,它;理:理睬。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詞 目 目不暇接
發 音 mù bù xiá jiē
釋 義 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目 挖空心思
發 音 wā kōng xīn sī
釋 義 比喻想盡一切辦法。
詞 目 疾風知勁草
發 音 jí fēng zhī jìn cǎo
釋 義 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
詞 目 眾志成城
發 音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釋 義 萬眾一心,像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形容力量非常強大,沒有什麼堅固的東西不能摧毀。
目 雨後春筍
發 音 yǔ hòu chūn sǔn
釋 義 指春天下雨後,竹筍一下子就長出來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
詞 目 唾手可得
發 音 tuò shǒu kě dé
釋 義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極容易得到。
詞 目 相提並論
發 音 xiāng tí bìng lùn
釋 義 相提:相對照;並:齊。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詞 目 嘆為觀止
發 音 tàn wéi guān zhǐ
釋 義 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詞 目 贊嘆不已

發 音 zàn tàn bù yǐ
釋 義 已:止,完。連聲贊賞不止。
詞 目 舉世聞名
發 音 jǔ shì wén míng
釋 義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詞 目 力挽狂瀾
發 音 lì wǎn kuáng lán
釋 義 比喻盡力挽回危險的局勢
只要腳移動一下,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詞 目 舉棋不定
發 音 jǔ qí bù dìng
釋 義 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詞 目 真知灼見
發 音 zhēn zhī zhuó jiàn
釋 義 灼:明白,透徹。正確而透徹的見解。
詞 目 雕蟲小技
發 音 diāo chóng xiǎo jì
釋 義 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體。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半途而廢 〖成語典故〗
發 音 bàn tú ér fèi
釋 義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詞 目 地大物博
發 音 dì dà wù bó
釋 義 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詞 目 馬不停蹄
發 音 mǎ bù tíng tí
釋 義 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
目 笑逐顏開
發 音 xiào zhú yán kāi
釋 義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開:舒展開來。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詞 目 挺身而出
發 音 tǐng shēn ér chū
釋 義 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詞 目 強詞奪理
發 音 qiǎng cí ó lǐ
釋 義 強詞:強辯;奪:爭。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說有理。
詞 目 顯而易見
發 音 xiǎn ér yì jiàn
釋 義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楚。
目 隨機應變
發 音 suí jī yìng biàn
釋 義 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詞 目 一目瞭然
發 音 yī mù liǎo rán
釋 義 目:看;瞭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詞 目 義無反顧
發 音 yì wú fǎn gù
釋 義 義:道義;反顧:向後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詞 目 通宵達旦
發 音 tōng xiāo dá dàn
釋 義 通宵:通夜,整夜;達:到;旦:天亮。整整一夜,從天黑到天亮。
詞 目 誠心誠意
發 音 chéng xīn chéng yì
釋 義 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詞 目 信口開河
發 音 xìn kǒu kāi hé
釋 義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目 兢兢業業
發 音 jīng jīng yè yè
釋 義 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詞 目 患難與共
發 音 huàn nàn yǔ gòng
釋 義 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目 患難之交
發 音 huàn nàn zhī jiāo
釋 義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朋友。
詞 目 輕而易舉
發 音 qīng ér yì jǔ
釋 義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詞 目 秋高氣爽
發 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釋 義 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詞 目 洗耳恭聽
發 音 xǐ ěr gōng tīng
釋 義 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詞 目 千載難逢 〖成語典故〗
發 音 qiān zǎi nán féng
釋 義 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詞 目 勇往直前
發 音 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釋 義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詞 目 不出所料
發 音 bù chū suǒ liào
釋 義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詞 目 蒸蒸日上
發 音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釋 義 蒸蒸:一升、興盛的樣子。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
詞 目 迎刃而解
發 音 yíng rèn ér jiě
釋 義 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詞 目 迎頭痛擊
發 音 yíng tóu tòng jī
釋 義 迎頭:迎面,當頭;痛:狠狠地。迎上去給敵人以狠狠的打擊
詞 目 靈丹妙葯
發 音 líng dān miào yào
釋 義 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葯。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
詞 目 出人頭地
發 音 chū rén tóu dì
釋 義 指高人一等。
詞 目 沾沾自喜
發 音 zhān zhān zì xǐ
釋 義 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詞 目 枯木逢春
發 音 kū mù féng chūn
釋 義 枯乾的樹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詞 目 絕無僅有
發 音 jué wú jǐn yǒu
釋 義 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詞 目 無論如何
發 音 wú lùn rú hé
釋 義 不管怎樣。
詞 目 各盡所能
發 音 gè jìn suǒ néng
釋 義 各人盡自己的能力去做。
詞 目 大器晚成 〖成語典故〗
發 音 dà qì wǎn chéng
釋 義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詞 目 如釋重負 〖成語典故〗 〖FLASH版〗
發 音 rú shì zhòng fù
釋 義 釋:放下;重負:重擔子。象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松愉快。
詞 目 心花怒放
發 音 xīn huā nù fàng
釋 義 怒放:盛開。心裡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詞 目 以逸待勞
發 音 yǐ yì dài láo
釋 義 逸:安閑;勞:疲勞。指在戰爭中做好充分准備,養精蓄銳,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
目 齊心協力
發 音 qí xīn xié lì
釋 義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詞 目 理所當然
發 音 lǐ suǒ dāng rán
釋 義 按道理應當這樣
詞 目 人傑地靈 〖成語典故〗
發 音 rén jié dì líng
釋 義 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目 水泄不通
發 音 shuǐ xiè bù tōng
釋 義 泄:排泄。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
詞 目 水落石出 〖成語典故〗
發 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釋 義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詞 目 調虎離山
發 音 diào hǔ lí shān
釋 義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詞 目 千錘百煉
發 音 qiān chuí bǎi liàn
釋 義 比喻經歷多次艱苦鬥爭的鍛煉和考驗。也指對文章和作品進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詞 目 大腹便便
發 音 dà fù pián pián
釋 義 便便:肥胖的樣子。形容肥胖的樣子
詞 目 甘拜下風
發 音 gān bài xià fēng
釋 義 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
詞 目 學以致用
發 音 xué yǐ zhì yòng
釋 義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
目 淋漓盡致
發 音 lín lí jìn zhì
釋 義 形容文章或說話表達得非常充分、透徹,或非常痛快
詞 目 錦上添花
發 音 jǐn shàng tiān huā
釋 義 在錦上再綉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詞 目 神采奕奕
發 音 shén cǎi yì yì
釋 義 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目 神機妙算
發 音 shén jī miào suàn
釋 義 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計謀。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復雜的變化的情勢,決定策略。
詞 目 神乎其神
發 音 shén hū qí shén
釋 義 神:神妙;乎:語助詞,表感嘆。神秘奇妙到了極點。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詞 目 英姿颯爽
發 音 yīng zī sà shuǎng
釋 義 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颯爽:豪邁矯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
詞 目 精神煥發
發 音 jīng shén huàn fā
釋 義 形容精神振作,情緒飽滿。
詞 目 全力以赴
發 音 quán lì yǐ fù
釋 義 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目 供不應求
發 音 gōng bù yìng qiú
釋 義 供:供給,供應;求:需求,需要。供應不能滿足需求。
詞 目 以貌取人 〖成語典故〗
發 音 yǐ mào qǔ rén
釋 義 根據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才能

⑹ 笠翁對韻的典故

《笠翁對韻》中的愛情典故
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鉤
魄,又做霸,指月亮自身隱掩的陰影部分。古神話中說道,月亮中那隻蟾蜍不停地反復吞吐,造成了月亮的圓缺。吐魄月,即是指剛被吐出的月亮,也就是新月。
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
唐代筆記小說《青瑣高議》:唐僖宗時,士人於佑偶從宮牆外溝水中拾到一片紅葉,上有兩名宮怨詩,讀後心生感慨,便不由得和了兩句,放到上游,使其隨水流入宮中。後來於佑娶了宮人韓夫人為妻,說及此事,方知是當初紅葉題詞之人。韓夫人乃作詩一首:一聯佳句隨水流,十載幽思素滿懷,今日卻成鸞鳳友,芳知紅葉是良媒。
巫峽浪傳,雲雨荒唐神女廟
宋玉《高唐賦》記述,楚王游戲高唐時,夢見一神女自薦枕席,自稱為巫山之女,臨行對楚王說道:「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人以此故事歌詠愛情之美。
淚彈斑竹,舜妃遺憾積湡江
舜南巡死於蒼梧之野,其兩個妃子,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聞知噩耗,終日啼哭不已,淚灑竹子之上,竹盡結斑,這就是今天所說的湘妃竹。
覘合壁,頌連珠,提瓮對當壚
漢代司馬相如作《鳳求凰》,與卓文君兩情相悅。文君背父與司馬私奔,無以謀生,就在成都開了酒店,文君親自賣酒。李商隱詩: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投巫救女魏文豹,賃浣逢妻百里奚
春秋戰國虞人百里奚被楚國抓獲,秦穆公以五張羊皮贖回,用為大夫。他雇了一個洗衣女子。一日衣女唱歌:「百里奚,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今日富貴忘我與?」百里奚方知洗衣女原是結發妻子,二人終得相認,抱頭痛哭。
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秦穆公有女名弄玉,好道太;時有人名簫史,善吹簫作鳳凰鳴。後弄玉嫁於簫史,穆公築鳳凰台。一日,簫史乘龍,弄玉跨風,雙雙升仙而去。
人老老,我卿卿,曉燕對春鶯
晉時王衍妻稱呼王為卿,王衍問道:「奈何卿我?」妻子回答道:「我不卿卿,誰復卿卿?」卿卿我我一詞,大概來源於此。
最佳答案莊周夢蝶
【出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典故】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卧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呂望兆飛熊
商朝最後一個國王叫紂。紂王暴虐無道。濫用酷刑,殺害忠良,還整天吃喝玩樂;致使國家日益衰敗。當時西北的諸侯姬昌則賢明善良,思賢若渴,所以很受當時各地名士、賢人的愛。他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相傳有一天,姬昌夢見一頭長著翅膀的熊撲向他,於是叫人占卜,看是否吉利。占卦的人說:「非常言利,這說明您會得到一個大英雄輔佐;從而得到天下。」姬昌來到渭水邊,果然遇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老人——用沒有鉤子的釣竿鈞魚的姜太公。交談之後,姬昌知道他正是「飛熊」——能夠治國安邦、奪取 天下的人才,於是誠懇地聘請他來周國。正是在姜子牙的精心輔佐下,周國消滅了商朝;周文王的兒子武王建立了周朝。
呂望:姜大公,也稱呂大公,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是我國西周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題紅葉
即紅葉題詩傳情的故事。歷來記載頗多,如:(1)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偶臨御溝見一紅葉"葉上題詩雲:"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事見唐范攄《雲溪友議》卷十。盧渥魯迅《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作韓渥。(2)唐玄宗時顧況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上有題詩雲:"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亦於葉上題詩與之反復唱和。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3)唐德宗時進士賈全虛於御溝見一花流至旁連數葉,上有王才人養女鳳兒題詩"筆跡纖麗言詞幽怨"詩雲:"一入深宮里無由得見春。題詩花葉上寄與接流人。"全虛見詩,為之流淚。德宗聞此事因以鳳兒賜全虛。事見宋王銍《補侍兒小名錄.鳳兒》。2.(4)唐僖宗時儒士於佑與宮人韓氏紅葉唱酬後遂結為夫婦。事見宋劉斧《青瑣高議》卷五載張實《流紅記》。(5)唐僖宗時進士李茵嘗游苑中於御溝得宮娥雲方子紅葉題詩。後茵與宮娥同行詣蜀被內官田大夫拆散"宮娥與李情愛至深至前驛自縊而死。"事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後以"題紅葉"為吟詠情思、閨怨或良緣巧合之典。
拾翠
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後多指婦女游春。語出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南朝 梁 紀少瑜 《游建興苑》詩:「踟躕憐拾翠,顧步惜遺簪。」 唐 吳融 《閑居有作》詩:「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 元 趙善慶 《落梅春•暮春》曲:「尋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煙時候。」 清 納蘭性德 《踏莎美人•清明》詞:「拾翠歸遲,踏青期近,香箋小迭鄰姬訊。」
除上述外,「冷漁翁」「驛旅客」「池亭人」「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蕭吹斷美人風」等也是典故

⑺ 烏衣巷的典故是什麼

烏衣巷的典故有三抄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這里曾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駐地,由於軍士悉穿烏衣,由此得名烏衣營,後改烏衣巷。

第二種說法:東晉時期王謝兩家居住於此,而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所以得名烏衣巷。這種說法在南京民間廣為流傳。

第三種說法:來自南宋時編纂的《六朝事跡編類》,稱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乃是誤筆,原是「舊時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個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為業。海船失事,他誤入烏衣國,娶妻生子。後來,王榭獨自返回故鄉南京,為了懷念烏衣國的時光,便將所住的巷子更名烏衣巷。

(7)c位典故擴展閱讀:

烏衣巷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

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歷史,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紀念館。歷經千年的滄桑,如今的烏衣巷已不復昔日的繁華,沒有豪門士族的觥籌交錯,取而代之的是遊人探訪王謝華堂蹤跡。

⑻ 古代戰爭的成語典故

馬革裹屍
馬援是東漢的開國元勛,他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回到京城洛陽,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麼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一味誇獎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馬援說:「漢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封地多達三千戶。賞大於功,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求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只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就行了(馬革裹屍),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孟翼聽了由衷地佩服。
一個月後,馬援又奔赴北方前線。63歲時馬援病死在軍中。

「馬革裹屍」形容視死如歸的決心。

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草木皆兵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佔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准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准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准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拚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一夫當關

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咸陽,「守函谷關,項羽至,不得入。」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谷關有聯系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者,以奇勝。」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⑼ 歷史典故,寓言故事,成語故事,效應理論

[玉石俱焚]
夏帝太康死,其弟仲康即位。其時,世世掌管測報天地四時的羲氏、和氏飲酒行樂,荒於職守。仲康變派掌管六軍的胤後前往征討。c奉命出征,發表了一篇文告,號召將士戮力王室,討伐頑凶。同時不要放縱兵威,濫殺好人。不能如火燒崑山,不管是玉是石一概焚毀,而要殲滅其首惡,對脅從者不加治罪,對同流合污的群眾則要團結他們,幫助他們改過自新。

咸於維新 出於上述同一個故事。

[出典]
《尚書 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後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征,告於眾曰:「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捂俗,咸於維新。」

[孜孜不倦]
古代傳說:有一次古帝虞舜叫大家對政事發表意見;問到禹,禹說:「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出典]
《尚書 益稷》: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水水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蒸民乃粒,萬邦做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愛屋及烏]
周武王滅殷朝後,問姜子牙應怎樣處理殷朝的文武百官。姜子牙答道:「我聽說愛某一個人,往往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憎惡一個人,往往連帶厭惡他的小官吏,乾脆把他們全部殺光,不留一個。您看怎麼樣?」武王不同意他的意見,最後採納了周公「無變久新,唯仁是親」的寬大為懷政策。

[出典]
《說苑 貴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久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者也。」

[玩物喪志]
周武王打敗商紂以後,與中原以外的少數民族有了交往。西戎進貢了一種名叫「獒」的獵犬。召公變寫了《旅獒》一文來教導武王,防止他沉溺於玩樂之中。文中有「玩物喪志」之語。

[出典]
《尚書 旅獒》:惟克商遂通道於九夷、八蠻。西旅底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訓於王,曰:「嗚呼!明王慎德,四夷咸賓,無有遠而,畢獻方物,惟服器用。不役耳目,網路惟貞。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⑽ 求助幾個成語的典故與出處

詞 目 安步當車
發 音 ān bù dàng chē
釋 義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出 處 《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詞 目 安居樂業
發 音 ān jū lè yè
釋 義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出 處 《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漢書·貨殖列傳》「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

詞 目 百發百中
發 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釋 義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 處 《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詞 目 鞭長莫及
發 音 biān cháng mò jí
釋 義 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 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詞 目 病入膏肓
發 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 義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 處 《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葯不至焉,不可為也。」

詞 目 捕風捉影
發 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釋 義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出 處 《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詞 目 不敢越雷池一步
發 音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釋 義 越:跨過;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原指不要越過雷池。後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圍和界限。
出 處 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詞 目 草菅人命
發 音 cǎo jiān rén mìng
釋 義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出 處 《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詞 目 滄海桑田
發 音 cāng hǎi sāng tián
釋 義 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出 處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詞 目 才高八斗
發 音 cái gāo bā dǒu
釋 義 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 處 《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