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故之鄉
『壹』 「典故之鄉」邯鄲有什麼特點
邯鄲市是一座兼具占老文明和現代風採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河北省最南端,地處被譽為「華夏龍骨、天下之脊」的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西南部。西依巍巍太行,東臨華北大平原,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全市總面積1.266萬平方千米,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現代風採的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9個較大的市之一。總人口約849.9萬人。
邯鄲是7000年前磁山文化的發源地。磁山文化是一種早於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就在這里哺育了炎黃子孫的先民,並且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磁山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智慧的巧妙結合,賦予了這座城市以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旅遊資源,也留下了眾多的古跡遺址、陵墓祠堂和碑刻石窟,儼然一座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的露天博物館。邯鄲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
邯鄲興起於殷商後期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這一時期留下的古跡遺址比比皆是。如趙王城遺址、武靈叢台、學步橋、回車巷等。而且與之相聯系的還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成語和典故,如圍魏救趙、完璧歸趙、邯鄲學步、負荊請罪、胡服騎射、漳河投巫、破釜沉舟等。據考證邯鄲縣全國成語典故最多的城市,達200條之多,被譽為「成語典故之鄉」。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著名的有藺相如、廉頗、苟子、趙奢、李牧等。
邯鄲的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被人稱作「關天下之形勝,絕天下之轉輸」的名城。趙敬侯以邯鄲為都城得以迅速把趙國發展成為「前有漳滏,右倚常山,左鄰河間,北通燕涿」的萬乘強國。曹操以鄴城(邯鄲市南40千米)為基地,挾天子以令諸侯,獨霸中原,稱雄一方鄴城繁盛一時,建安文學發祥於此。北齊王朝時,佛教盛行,鑿窟建寺,留下了許多石窟藝術。唐宋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為「河北重鎮」。宋元時期,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民窯的傑出代表,以其繪畫裝飾豐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清末,這里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他們所創的楊式、武式太極拳以柔寓剛、剛柔相濟的特點享譽海內外。
1940年,劉伯承、鄧小平率八路軍一二九師挺進太行山區,以涉縣赤岸村為司令部,開辟、創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原地區抗擊日軍的一支勁旅。
邯鄲不僅文物古跡眾多,而且自然風光秀麗。西部的太行山,峰巒疊翠,回環錯列,於險峻之中蘊含著無限的秀美。因趙匡胤千里送京娘而得名的京娘湖秀美清澈。泛舟湖上,空氣清新,清風徐來,尤如仙境。因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而得名的媧皇宮,登高遠眺,如入雲中,深山古剎的風的一覽無余。在太行山深處,還有一個「長壽村」,該村人常年飲用山泉水,身強體健,長壽無疾。
邯鄲是太極拳的故鄉,已連續五屆成功地舉辦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聚集太極界六大門派,切磋技藝,弘揚太極文化。使太極拳真正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文化運動,成為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
諸多的名勝古跡為邯鄲保存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除了以磁山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以趙王城、武靈叢台為象徵的古趙文化,還有以「曹魏三台」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革命戰爭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等革命歷史遺址。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貳』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用了什麼典故
鴻雁傳書
網路「鴻雁傳書」的詞條是這樣滴:://ke..com/view/476885.htm
但是不太靠譜,我記得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是
說蘇武被匈奴扣押,匈奴單於想與漢和親,漢朝廷要求放還蘇武,匈奴假稱蘇武已死。後來漢朝使者到了匈奴,見到了蘇武,蘇武詳細地講述了遭遇,讓使者對單於說,漢朝皇帝在林中射到一隻大雁,大雁腳上系著帛書,書信上說蘇武在荒澤中,沒有死。
故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蘇武:http://ke..com/view/117194.htm
『叄』 朝歌,中國成語典故之鄉
源遠流長[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1.源頭很遠,流程很長:長回江是一條~的大河。
2.比喻答歷史悠久。
出 處
《明史·徐貞羽傳》:「盧溝發源於桑乾;滹沱發源於泰戲;源遠流長。」
例 句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可謂~。
『肆』 入鄉隨俗的典故是什麼
因為羅馬(Rome)是古羅馬帝國的首都,每天都有很多對羅馬感興趣的外地人到羅馬參觀訪問。而外地人到了羅馬呢,因為對羅馬當時西方最大的都市的繁華和高度文明感到敬佩羨慕就會模仿羅馬人說話的方式,做事的行為,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用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來表達入鄉隨俗了。古羅馬帝國作為古時西方文明象徵出典了很多成語,比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表示偉大的工作工程都需要長時間努力)還有"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以及"Fiddle while Rome burns"("當遇到緊急情況時還在那裡消磨時間或者做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等等
『伍』 朝歌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同時又是古代著名的古都,如今它在什麼地方
朝歌(zhāo gē),是中國商朝國都,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回的奠基者,商王盤庚時期,答將商的國都遷於殷,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個帝王以殷為都,商紂王執政時期擴大殷都至於沫邑,大修離宮別館,稱為朝歌。在作為商紂王的國都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歷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諸侯朝靈山」。
朝歌位於今河南鶴壁市淇縣,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中國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淇園是商朝的國家園林,還有三海子、摘星台、鹿台、淇水關、折脛河、三仁祠、箕子廟等歷史遺跡。陶淵明、柳宗元、王十朋、於謙等都曾到朝歌並作賦題字。
『陸』 邯鄲為何是典故之鄉
邯鄲市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現代風採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河北省最南端,地處被譽為「華夏龍骨、天下之脊」的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西南部。西依巍巍太行,東臨華北大平原,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全市總面積1.266萬平方千米,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現代風採的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9個較大的市之一。總人口約849.9萬人。
邯鄲是7000年前磁山文化的發源地。磁山文化是一種早於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就在這里哺育了炎黃子孫的先民,並且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磁山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智慧的巧妙結合,賦予了這座城市以豐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旅遊資源,也留下了眾多的古跡遺址、陵墓祠堂和碑刻石窟,儼然一座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的露天博物館。邯鄲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
邯鄲興起於殷商後期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這一時期留下的古跡遺址比比皆是。如趙王城遺址、武靈叢台、學步橋、回車巷等。而且與之相聯系的還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成語和典故,如圍魏救趙、完璧歸趙、邯鄲學步、負荊請罪、胡服騎射、漳河投巫、破釜沉舟等。據考證邯鄲是全國成語典故最多的城市,達200條之多,被譽為「成語典故之鄉」。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著名的有藺相如、廉頗、荀子、趙奢、李牧等。
邯鄲的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被人稱作「關天下之形勝,絕天下之轉輸」的名城。趙敬侯以邯鄲為都城得以迅速把趙國發展成為「前有漳滏,右倚常山,左鄰河間,北通燕涿」的萬乘強國。曹操以鄴城(邯鄲市南40千米)為基地,挾天子以令諸侯,獨霸中原,稱雄一方鄴城繁盛一時,建安文學發祥於此。北齊王朝時,佛教盛行,鑿窟建寺,留下了許多石窟藝術。唐宋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為「河北重鎮」。宋元時期,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民窯的傑出代表,以其繪畫裝飾豐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清末,這里誕生了一代太極宗師楊露禪、武禹襄,他們所創的楊式、武式太極拳以柔寓剛、剛柔相濟的特點享譽海內外。
1940年,劉伯承、鄧小平率八路軍一二九師挺進太行山區,以涉縣赤岸村為司令部,開辟、創建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原地區抗擊日軍的一支勁旅。
邯鄲不僅文物古跡眾多,而且自然風光秀麗。西部的太行山,峰巒疊翠,回環錯列,於險峻之中蘊涵著無限的秀美。因趙匡胤千里送京娘而得名的京娘湖秀美清澈。泛舟湖上,空氣清新,清風徐來,尤如仙境。因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而得名的媧皇宮,登高遠眺,如入雲中,深山古剎的風景一覽無遺。在太行山深處,還有一個「長壽村」,該村人常年飲用山泉水,身強體健,長壽無疾。
邯鄲是太極拳的故鄉,已連續五屆成功地舉辦了國際太極拳聯誼會。聚集太極界六大門派,切磋技藝,弘揚太極文化。使太極拳真正成為一種高層次的文化運動,成為體育運動的陽春白雪。
諸多的名勝古跡為邯鄲保存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除了以磁山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以趙王城、武靈叢台為象徵的古趙文化,還有以「曹魏三台」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革命戰爭年代,也作出了巨大貢獻,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等革命歷史遺址。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柒』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的典故
1、聞笛賦
典出晉人 向秀《思舊賦 》。
晉人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舊居,聽見鄰人吹笛,因而寫了《思舊賦》。
2、爛柯人
典出《述異記》。
晉人王質入山打柴,觀人下棋,局終發現手中斧柄已爛,回到家裡才知已經過了百年。
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
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原文選自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中國典故之鄉擴展閱讀:
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創作的背景
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太子當上皇帝後,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御史。後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歷二年(826年)應召回京。
冬天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參考資料:網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捌』 中國成語典故之鄉邯鄲成語典故郵票冊
邯鄲學步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專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屬忘了。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例句]
邯鄲學步,生搬硬套,是學不會真正的東西的。
[近義]
西顰東效 壽陵失步 東施效顰 邯鄲匍匐 ...
[反義]
擇善而長 獨辟蹊徑 標新立異
『玖』 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在哪裡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部,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里被稱為中國的「成語之鄉」、「典故之鄉」。古城邯鄲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文化,涌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拾』 故鄉、家鄉又被稱作「桑梓」 有什麼典故呢
因為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所以「桑梓」可比喻故鄉。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