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逍的典故

逍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30:57

⑴ 出自逍遙游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不近人情、大有徑庭、塵垢秕糠、大而無當、越俎代庖、扶搖直上、飲河滿腹、鵬程萬里

⑵ 《莊子·逍遙游》中的著名典故是什麼

《莊子·逍抄遙游》中的襲提到的著名典故有以下幾個:
一、鵬程萬里、扶遙直上。
1、原文為: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譯意為:《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
二、越俎代庖
1、原文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譯意為: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該超越許可權而代行廚子的職事,現多比喻超出自己的職責,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三、跳樑小丑
1、原文為:「子獨不見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
2、譯意為:莊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屈身伏在那裡,等待捕捉來來往往的小動物;它捉小動物時東跳西躍,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陷阱,就死在網中...。"現用來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

⑶ 有關莊子的典故及故事含義

莊周夢蝶
出自《莊子·齊物論》
原文: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譯文: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盪盪,十分輕松愜意。他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他認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稱之為物我合一吧。

視權貴如腐鼠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大意: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鶵(一種類似與鳳凰的鳥),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這時,有隻貓頭鷹剛抓到一隻腐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 莊子 秋水》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游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裡(安:一意為如何,怎麼;一意為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我是在橋上知道的。」

⑷ 李清照在寫漁家傲時為什麼要引用逍遙這個典故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詞人化來用《莊子·逍遙游》源中的句子,說「九萬里風鵬正舉」,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這讓人傷痛的現實社會,因此,詞人叫到「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風,你不要停止,把「我」輕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讓「我」在那裡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⑸ 《莊子·逍遙游》中的著名典故是什麼

《莊子·復逍遙游》中的提到的著名制典故有以下幾個:
一、鵬程萬里、扶遙直上。
1、原文為: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譯意為:《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
二、越俎代庖
1、原文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2、譯意為: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該超越許可權而代行廚子的職事,現多比喻超出自己的職責,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
三、跳樑小丑
1、原文為:「子獨不見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
2、譯意為:莊子說:「你難道沒見過野貓和黃鼠狼嗎?屈身伏在那裡,等待捕捉來來往往的小動物;它捉小動物時東跳西躍,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獸的機關陷阱,就死在網中...。"現用來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

⑹ 有關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陳師道《黃梅五首》(之三)「欲傳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詩中運用了「折梅寄遠」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折花贈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借東風第一枝的梅將春的汛息、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友人范曄,梅花作為寄託相思感情的媒介物豐富著詠梅詩的內涵。

2、西湖處士或孤山處士

西湖處士、孤山處士均指宋代著名詩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鶴子而聞名於天下的林逋,愛梅入魔,他不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詠嘯傲其中,而且終生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寫了詠梅詩七津八首,被稱為「孤山八梅」,通過詠梅來表現自己品性的高潔。許多詠梅詩人在目己詩詞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與林逋相同的愛梅情結及超凡脫俗、高潔孤傲的節操、忘向。同時「海妻鶴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妝

「梅花妝」的典故是指壽陽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飄落到他額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為好看,宮中美人皆紛紛仿效之。詩中運用「梅花妝」的典故,個僅說明梅花妝為女性儀儀容的修飾,它為女性增添了雅緻和風韻,而且在說明女性對青春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遜,曾做揚州法曹,在舍下種青梅樹,日常吟詠其下,後遷洛陽,因思梅心切返揚州,正值梅花盛開,於是賞玩不已,被後人稱為「知梅者」。何遜有詩《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海。銜霜當路發,映雷擬寒開。」寫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機及詩人對時光飛逝的慨嘆,對後世詠梅詩創作影響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詩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羅浮遇仙。(柳宗元《龍城錄》),前者講洛陽大雪時,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卻高卧家中忍飢受寒,不求助於人。

後者講陏趙師雄遷羅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於松林間酒肆旁見一美人淡妝素服,芳氣襲人,舉止高雅,因扣家門與之共飲。師雄醉卧至曉,發現自己在大梅花樹下。用這兩個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韻。

⑺ 李清照的漁家傲中的九萬里風鵬正舉借用了什麼典故呢謝謝

借用了莊子的《逍遙游》,出自《齊諧》書中的記載。

原文:化而為鳥,其名為內鵬。鵬之背,不知其容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翻譯: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雲彩。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7)逍的典故擴展閱讀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要象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萬里風」句,出自《莊子·逍遙游》,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

從上文的意思來看,由於作者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

作者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並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⑻ 逍遙游中的典故

沒有典故的,或者說典故即出於此。莊子總是自己編個故事,這是莊子作品的一大特點。

惠子謂莊子曰(1):「魏王貽我大瓠之種(2),我樹之成而實五石(3),以盛水漿(4),其堅不能自舉也(5);剖之以為瓢(6),則瓠落無所容(7)。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8)。」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9)。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10),世世以洴澼..為事(11)。客聞之,請買其方以百金(12)。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請與之(14)。』客得之(15),以說吳王(16)。越有難(17),吳王使之將(18),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19)。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洸,則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20),而憂其瓠落無所容(21)?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22)!」

(1)惠子:惠施,莊子的朋友,先秦名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2)魏王:指魏惠王,即梁惠王。魏都原居安邑,國號稱魏,後遷到大梁,國號改梁,稱梁惠王。惠為溢號。貽:贈送。瓠(hù):葫蘆。種,種子。

(3)樹:種植。實:裝,五石(dàn):五十斗。

(4)盛:通成。

(5)堅:硬度。

(6)剖:破開。

(7)瓤落:又作瓠落,大而平的樣子。無所容:沒有什麼東西可裝。

(8)掊:砸破。

(9)夫子,先生,拙:不善。

(10)龜(jun),通皸,手足皮膚沾水或受凍而開裂。

(11)世世: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洴澼(píng pì):在水中漂洗。..(kuàng),通擴,絮衣服的新絲綿。

(12)請:請求。方,不龜手的葯方。

(13)鬻,出賣。

(14)與之,賣給他。

(15)之:它,不龜手的葯方。

(16)說(shuì),用話勸說。吳王:吳國的國王。

(17)有難,發難,指軍事進攻。

(18)使之將(jiàng):派他率領軍隊。

(19)裂地,割一塊地方。封之,封賜給他。

(20)慮,通擄,拴,結。大樽,腰舟。

(21)憂:憂慮,瓠:借廓。

(22)蓬:草名,其狀拳曲不直。

惠施對莊子說:「魏惠王贈送我一個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植它而成長,結出的果實有能容納五石糧食那樣大,用來盛水,可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自勝。把它切開製成瓢,則瓢底
大而平淺,不能容納什麼東西。這個葫蘆不是不大,而我因為它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砸碎了。」

字面意思就不說了,大白話。惠施這一段話,借大瓢無用為喻,譏諷莊子的學說雖然意趣宏深,而不切實際。

莊子說:「先生,原來你不善於使用大的東西!宋國有一個人善於炮製不皺手的葯物,祖祖輩輩在水中從事漂洗絲絮的勞動。一位客人聽到了這件事,請求以百金購買他的葯方。宋人把全家集合在一起,商量說:『我家祖祖輩輩從事漂洗絲絮的勞動,所得到的錢很少,現在一旦賣出這個葯方就可得到百金,讓我們把葯方賣給他吧。』客人買得葯方,用它去游說吳國的國王。一次越國發難侵吳,吳王派這個人統帥大軍,冬天和越軍在水上作戰,大敗越軍,於是得到割地的封賞。能不皸手的葯方只有一個,有的用來博取封賞,有的仍然不能免於在水中漂洗絲絮的勞苦,這就是因為對葯方的使用不同。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為什麼不將它做成腰舟,拴在腰間,藉以飄浮在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大,無物可容呢?可見先生的心竅還是被蓬草睹塞了吧!」
莊子亦以講故事來反駁,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意思就是「大智慧有大用處」。

自中學畢業N久不看古文,全憑功底再加手頭資料參考,不知是否貽笑大方。

⑼ 逍遙自在的成語典故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丈夫運用堂堂,逍遙自在無妨。」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二十四臘,逍遙自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

⑽ 求一個能體現無欲無求,自由自在,瀟瀟灑灑,逍遙性格的團隊名字,可以有符號,希望有點中國風,有典故的

常自在。 《常自在歌》 作者徐僑 ,據考證是宋朝的一首詩詞。
常自在,

莫受回物觸隨變改。心常答澄太虛,

胸常涵滄海。志常明秋霜,

氣常融春靄。常自在。

常自在,莫或欺心旋遮蓋。

此心常與天地通,日月神明環內外。

萬物森森在吾下,我自小之自傷害。

常自在。常自在,

詩書樂處安精神,道義合時行身世。

貧何足嗟,賤何□慨,

富何足淫,貴何足泰。

靜惟飭身而無愧,動惟利□而盡愛。

常自在。常自在,

此外何求哉。有時詩一篇,

有時酒一杯。庭花野草為賓友,

清風明月相追陪。陶吾真兮適吾性,

常自在。常自在,

何處有愁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