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羊的典故

羊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8 19:11:34

❶ 關於羊的典故,或者小故事

冬天人們多喜歡食羊肉以禦寒,羊肉貨少時則價高,過去
偶有不法之徒為版求取暴利常懸羊頭而售狗肉(古時權羊肉貴而狗肉賤)
來欺詐顧客,
被稱為「掛羊
頭賣狗肉」現在多用來比喻表裡不一,
明一套暗一套。
「羊角插在籬笆里」的寓意是「伸頭容易
縮頭難」。
「羊羔踩到泥田裡」則是說「不能自拔」

❷ 關於羊的民間傳說

話說上古時候,人間沒有五穀雜糧。有一年九月,一隻神羊來到人間,發現老百姓只吃野果、野菜,瘦得皮包骨頭,十分同情。好心的神羊得知人間沒有五穀雜糧後,就回到天上,從玉皇大帝的五穀田裡偷了五種谷穗,送到人間,又教給人們播種五穀的辦法。從此,人間才吃上了五穀雜糧,日子也好起來。

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惱怒,就命令天神把神羊拉到人間宰殺,並要人們吃羊肉。沒想到,第二年在宰神羊的地方,長滿了青青的馬蓮草,又生出個小羊羔。羊從此在人間一代一代傳下來,自己以吃草為生,但把羊奶、羊肉和皮毛供給人享用。

這則神話不僅闡釋了羊的來歷,而且表明了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及人類對羊的情感。

(2)羊的典故擴展閱讀

羊與人類關系密切,堪稱最親密的六種動物之一,其他五種還包括雞、狗、豬、馬、牛。所以古人喜歡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羊的痕跡,「如飲食、服飾、建築、鍾鼎祭器、家居裝飾、宗教祭祀等等。」

很多與羊有關的漢字、詞語字面意思都比較美好。文化學者胡野秋表示,「羊」在遠古漢語里和「祥」是通假字,最早的漢字里很多好的字眼都與羊有關,比如「羊大為美」「羊口為善」「羊祀為祥」等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直白地解讀羊字:『羊,祥也』,所以說羊在幾千年的民間生活中是美與善的化身。」

由於羊又與「陽」諧音,春節發生在春天,陽性回歸,羊也就成為了吉祥文化的一種象徵,「所以傳統文化所謂的吉祥,古代又稱為吉羊。民間常見的吉祥用語有三羊(陽)啟泰,吉羊(祥)如意,鍾報吉祥等等。」

❸ 關於魚和羊的典故、民俗

關於雙鯉魚....

漢以前,「雙鯉魚」就是古代的信封。

這種信封和現在用紙糊成口袋形的信封不專同屬,它是用兩塊魚形的木板做成的,中間夾著書信。

秦漢時期,有一部樂府詩集叫《飲馬長城窟行》,主要記載了秦始皇修長城,強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離子散之情,且多為妻子思念丈夫的離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長相思,下言加餐飯。」

這首詩中的「雙鯉魚」,也不是真的指兩條鯉魚,而是指用兩塊板拼起來的一條木刻鯉魚。「呼兒烹鯉魚」,即解繩開函,「中有尺素書」即開函看到用素帛寫的書信。這種鯉魚形信封沿襲很久,一直到唐代還有仿製。

漢代文書以簡牘為主,簡牘由竹木製成,長度大約為漢尺l尺。為防散亂、泄密,將簡兩塊對合,文字向里,外面結繩處加上封泥。

到漢末,個別書信已有用紙的。後來,信封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明、清代的信封和現代的信封大體相同,但寫法不同,信封的正反面都寫字,而且由於寫信的對象身份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寫法。

❹ 積累一些關於羊的典故故事

《左傳》中有則故事,宣公十二年,楚國攻打鄭國,鄭國被打敗了,鄭伯在投降的時候,「肉袒牽羊以迎」。「肉袒」是說鄭伯脫衣露體,表示請降,也有誠惶誠恐的意思。但鄭伯在投降時,為什麼要牽羊呢?就因為羊象徵著吉祥,在亡國臨危之際,獻上羊以祈求得到楚國方面的寬恕,免遭於難。

據考證,我國早在8000年前就開始養羊了,而從獵羊古岩畫中看羊的馴化約在萬年以上,人同羊的關系密切。「美」字是由羊、大兩個字組成,「羊大為美」。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美與善同意。」善字從羊。「鮮」字本是一種魚。古人造字,旁有「羊」成「鮮」字。魚肉、羊肉味道鮮美,羊是古人容易得到的主要衣食來源。「美」字的本意是羊肉味美好吃。「羨」字也是從羊而來,《說文》曰:「羨,食慾也。」因羊肉味鮮美,引起食慾。羊羔都是跪著吃母乳的,很有孝道,所以羊又成為「忠孝節義」中孝的代表。羊在先民中,是有些民族崇拜的圖騰,羊被選入十二生肖,名列第八,當之無愧。有學者研究,中國西部古老的民族「羌」是以羊為圖騰的原始部族。

「羊左」的典故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戰國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個人相識,兩個人一塊到楚國求職,途中遇到下起大雪,他們兩個穿得衣服非常單薄,帶得糧食也不夠兩人吃的了。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最能知心、友誼深厚叫做「羊左」。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還根據這個故事編排了一本新戲《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

長期以來,羊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家畜,因此,產生了許多含有「羊」字的成語。丟了羊,趕快修補羊圈,叫「亡羊補牢」,也就是說在日常受了損失,想辦法趕快補救,為時還不算太晚。「十羊九牧」是形容某地方官多而百姓少,可以說是誇張而不失其真。溫順、羊的腸子曲折細長,「羊腸小道」便常用來比喻崎嶇窄小的道路或嚴峻艱險的環境。柔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後果可想而知,所以人們常「羊入虎口」比喻處於險境,有死無生。《水滸傳》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寫魯智深的文字:「前面馬靈正在飛行,卻撞著一個胖大和尚,劈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順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後來比喻人們乘機偷拿別人的東西叫作「順手牽羊」。

與羊有關的俗語和歇後語也很多。冬天人們多喜歡食羊肉以禦寒,羊肉貨少時則價高,過去偶有不法之徒為求取暴利常懸羊頭而售狗肉(古時羊肉貴而狗肉賤)來欺詐顧客,被稱為「掛羊頭賣狗肉」現在多用來比喻表裡不一,明一套暗一套。「羊角插在籬笆里」的寓意是「伸頭容易縮頭難」。「羊羔踩到泥田裡」則是說「不能自拔」。「養羊剪毛」是比喻某處所花費的,仍從某處取回,換句話說,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❺ 《聖經》中關於「迷途的羔羊」的典故及其寓意是什麼

1、迷途羔羊寓意不信上帝,迷失自己人生方向的世人。
2、「迷途的羔羊」這個典故出自《內以賽亞書》第五十三容章6節: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的身上。
3、另外,在路加福音第15章1-7節和馬太福音第18章12-14節都記載了主耶穌所說的「百羊失一」的比喻,是為了反擊法利賽人和經學家對耶穌的批評。
「迷途的羔羊」偏離了神當初造人時的初衷,迷失了人應有的本性;本來上帝造人是為了榮耀自己的名,為了人享受與神自己同在的美好;但因著人的墮落、犯罪,就使人與神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所以人就迷失在罪惡之中,不認識造他的神,逐步走向毀滅。但神愛世人,差遣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尋找這些迷失的羔羊,借著耶穌的替死,使這些迷失的罪人得以與神和好,從而使上帝所造、所愛的人得到永生的盼望!

❻ 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典故。

羔羊跪乳 烏鴉反哺的故事

羔羊跪乳

相傳,小羊對它媽媽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片孝心,媽媽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小羊為了報達母羊的養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的。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便是「羔羊跪乳」。

據說,烏鴉小時侯,都是由它媽媽辛辛苦苦地飛出去找食物,然後回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它吃。漸漸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再飛出去找食物了。這時,長大的烏鴉沒有忘記媽媽的哺育之恩,也學著媽媽的樣兒,每天飛出去找食物,再回來喂媽媽,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是「烏鴉反哺」。

據記載,「反哺」是烏鴉的習性。烏鴉的雛鳥長大,必銜食飼其母。《本草綱目》中稱烏鴉為慈鳥:「此鳥出生,母哺60日,長者反哺60日,可謂慈孝矣。」後來人們便將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

束皙在《補亡詩》中說:「嗷嗷林鳥,受哺於子」。蘇轍的詩中也提到:「馬馳未覺西南遠,鳥哺何辭日夜飛」。都說的是烏鴉由母鳥養大,在母鳥衰老不能覓食時,小烏鴉便銜食喂母鳥,以為回報。由此「烏鴉反哺」與「羊羔跪乳」便成了比喻子女對父母感恩盡孝的成語。

❼ 關於羊的典故有什麼

《孔子家語來.辯證》:齊有一足之鳥,源飛集於公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使使聘魯,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水祥也。昔兒童有屈起一腳,振訊兩眉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應至矣也。急告民趨治溝渠,修堤防,將有大雨為災。頃之,大霖雨,水溢泛諸國,傷害民人。惟齊有備不敗。

❽ 關於羊的典故有什麼

羊和馬都是人類的朋友,不過馬年的吉利話兒張口就來:「萬馬奔騰」、「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羊年就沒這份幸運——您聽過「羊到成功」的祝福嗎?
不過在古人眼中,羊正經是吉祥的象徵——古文字中「吉祥」常常寫作「吉羊」。在羊的身上,古人還寄託了不少美好的意蘊,如古代婚禮以羊為贄,取其「群而不黨、跪乳有禮」之義——羊的群體意識很強,卻從不結黨營私;而小羊喝母乳時取跪姿,古人認為這符合孝道。
羊又有美好之意,「羊大為美」嘛。這個「美」是指形象美還是味道美,不得而知,或許兼而有之吧?
不錯,在古代,羊肉是屈指可數的美味。明、清以前,北方似乎不大養豬,牛又要留著犁田,因而餐桌上通常是羊肉當家。如北宋御廚中便「止用羊肉」。元代驛站接待「正使」的伙食標準是「日供米一升,面一斤,羊肉一斤,酒一升」。(《經世大典》)
不過那時一般百姓吃不起羊肉,饞了只能煮些「干羊腳子」下飯。肥美的羊肉屬於財主的美食、官員的特供。元代富人一大早起床,「先吃些醒酒湯,或是些點心,然後打餅熬羊肉,或白煮著羊腰節胸子」。大宴賓客時則買「二十隻好肥羊,休買母的、休要羯的」(《老乞大諺解》)。
宋代蘇東坡名動天下,讀書人爭著學他的文章,有口碑傳誦:「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這里的「吃羊肉」,便是指做官。
唐代宰相李德裕年輕時曾得一夢,夢見一面山坡上擠滿上萬只羊。有牧羊人前來拜見,說這些羊是您一輩子的食料!那時也只有當宰相的,才有這份口福!——如今大不同,只要您吃得下,兩扎啤酒,幾十串羊肉串,小百姓照樣能大快朵頤!

❾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故事典故

1、「親嘗湯葯」 的故事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 (前180年) 即帝 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 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 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 「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故事講的是: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 「曾子」,以孝 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 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 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 「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 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的修養方 法,相傳他著述有 《大學》 《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 「宗聖」。

(9)羊的典故擴展閱讀:

據說老烏鴉不能自己去找食物的時候,小鴉會用把吃進去的東西反哺出來,也就是吐出來給老烏鴉吃,來感戴老烏鴉的恩義,這就是動物長大後反過來「贍養」父母的行為;

小羊羔喝奶的時候是跪著的,這是一種感恩的舉動;

人不亂倫,馬不亂性,好馬比君子,馬不欺母。馬的嗅覺、味覺、聽覺特別靈敏發達,每當兒馬和母馬交配之時,兒馬首先要用鼻子嗅一嗅、甚至用舌尖品一品騍馬陰道的氣味,它能辨別出來是不是自己的母親。

如果是自已的親生母親,它會立即作罷,絕不會進行交配、作此苟且之事!這便是著名的「馬不欺母」。所以說,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❿ 陝西有哪些關於羊的典故

如果說是自己作死找事,人們就叫他「使羊將狼」;如那些貪官污吏,為富不仁的統治階級殘酷的鎮壓百姓,大家稱之為「如狼牧羊」;失掉小的,得到大的,被描述為「亡羊得牛」,其實是因禍得福。如果一個地方官吏多,百姓少,人們被描述為「十羊九牧」,可以說是誇大而不失其真。一個學習或幹事沒有恆心,沒意志,難以獲得前進或成功,大家常說,「多歧亡羊」。

道家用「黃梁夢」或「春夢一場」來比方人生時刻短。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則用「羊胛熟」來描述時間如流水,人生掃縱即逝。他有句詩說:「爾來不覺三十年,年月才如熟羊胛。」由於古代有一個地名叫做「骨利幹部」,這當地坐落瀚海以北,晝長夜短,黃昏剛把羊胛放進鍋子,東方就已拂曉了。這個當地大概接近北極。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有一段寫花和尚的:「前面馬靈正在飛翔,卻撞著一個胖大和尚,當面搶來,把馬靈一禪杖打翻,隨手牽羊,早把馬靈擒住。」後來比方大家乘便拿主人家的東西叫作「隨手牽羊」。

失了羊,從速修補羊圈,並不為遲,這即是「亡羊補牢」,即是說在平常的生活中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才會避免更大的損失。溫柔,軟弱的羊一旦落入虎群,其結果可相知了,所以大家常把那種弱者落入強者手中或好人落入壞人手裡叫作「羊入虎口」。

羊油脂凝聚給人一種十分柔潤、細膩、白嫩的感受,所以大家經常用「白如羊脂」來描述膚色的潔白嬌嫩。有些人在平常面目猙獰,氣指頤使、氣勢洶洶,但一遇到風險的地步,就害怕得當即昂首鞠躬。例如晚清政府在國內大眾面前,則是兇狠嚴酷控制,對侵略的外國人則昂首稱臣,自愧不如,以致使中國喪失了大片疆土。所以後人常常稱這種表象為「平常如狼、危時如羊」。

別的還有比如「使羊將狼」、「問羊知馬」、「牧羊讀書」等隨手牽來「羊」字的詞語在日子中屢見不鮮。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牽「羊」字而成的名詞,如「山羊鬍」、「羊水」、「羊脂玉」、「羊肚蕈」等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